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篇小文章,划分出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四个阶段,按照时间顺序,共列出了会议,文章和决议。这些内容,对于考生们理清学习思路、提高复习效率、争取考试高分,相信会有显著的帮助。一、中共创立时期和国民革命时期(从1921年至1927年),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

1921年,上海中共一大。中共成立。会议提出要领导无产阶级进行推翻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任务和奋斗目标。

1922年,上海中共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指出中国革命分为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1923年,广州中共三大。决定同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1925年,上海中共四大。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

1927年8月7日,武汉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罢免陈独秀,选举瞿秋白为书记。毛泽东会上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之后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开始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5.12《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分析中国社会的各阶级状况及其在革命中的地位;指出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

1927.3《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指出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肯定农民的作用及党领导农民革命的重要性;论述了建立农民革命领导权和农民革命武装的必要性;分析了农民的富农、中农、贫农三个阶层,指出贫农是农民中最革命的力量。二、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从1927年至1935年),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

1929年12月,福建古田会议即红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毛泽东就军队管理问题提出重要思想,确定“党指挥枪”的根本原则。1931年11月,江西瑞金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当选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

1935年1月,遵义会议。毛泽东被选为三人军事小组成员,开始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会议在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1928.10《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提出红色政权存在发展的原因和主客观条件。

1928年.11《井冈山的斗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重要文献之一。

1930.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确立了要以“乡村为中心”的观念,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理论。1930.5《反对本本主义》:这是党内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提出思想路线的文献。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提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提供了认识依据。

三、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从1935年到1945年),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全面展开而达到成熟。

1935年12月,陕北瓦窑堡会议。通过《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路线。1937年8月,陕北洛川会议。制定出全面抗战路线,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制定出全面抗战路线。

1938年10月,延安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在会上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导原则。

1945年4-5月,延安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全面确定了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领导地位。1935.12瓦窑堡会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路线。

1935.12《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瓦窑堡会议之后的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的报告。根据瓦窑堡会议决议充分说明和民族资产阶级在抗日条件下重新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和重要性。

1936.12《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总结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经验。科学分析中国革命战争的四个特点。系统说明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和战略战术。

1937.7-8《实践论》《矛盾论》:揭示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特征及党的思想路线。

1938.5《论持久战》:批驳了“亡国论”和“速胜论”;分析了中日双方互相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科学地预见了抗日战争发展的三个阶段;把抗日游击战争放在战略地位考虑,阐明了积极防御理论;阐明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思想。

1939.10《<共产党人>发刊词》:提出“三大法宝”的理论体系。1938.11《战争和战略问题》,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确立下来。1939.12《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1.系统地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部分,首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内容。

1940.1《新民主主义论》:标志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完整形成。提出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纲领,明确完整的提出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方案。

1941.5《改造我们的学习》:延安整风的文献。科学解释了“实事求是”概念;将主观主义分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提出“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的著名对联以讽刺主观主义。

四、解放战争时期和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从1945年到1956年底1957年初),毛泽东思想继续得到发展。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西柏坡会议)。毛泽东提出党的工作重心要由农村转移到城市,明确提出执政党建设问题,提出著名的两个“务必”。

1950年6月,中共七届三中全会。毛泽东提出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总任务。

1954年9月,北京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周恩来提出建设四个方面的“现代化”。

1956年9月,北京中共八大。会议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提出了党的中心任务

就是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会议坚持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1948.4《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土地改革路线;明确地把官僚资本主义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一起列为革命对象;首次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概念。1948.12.30《将革命进行到底》:第一次使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

1949.3《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西柏坡会议):实现伟大历史性转变的纲领。阐明党的工作中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并进入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必须把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党的中心任务;提出两个“务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执政党建设的问题,要求全党在革命胜利后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和攻击。

1949.6《论人民民主专政》:建立新中国的伟大纲领。

系统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阐述了专政的内容、基本任务及民主与专政的关系;完善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提出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总结了人民民主专政得以实现的国内和国外基本经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