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部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0 ne )l
(9-3)
式中λ为光波在真空中的波长。 2k 的晶片, 2k 称为全波片;者为 半波片(λ/2 波片) ; 2k
为λ/4 片,上面的 k 都是任意整数。不论全 2
波片,半波片或λ/4 片都是对一定波长而言。 以下直角坐标系的选择,是以 e 光振动方向为横轴,o 光振动方向为纵轴。
非线偏振光入射
φb
φb
n1 n2
空气 玻璃
图 9-4
偏振 片
图 9-5
入射 自然光
透射的 平面偏振光
图 9-6
2、晶体起偏器 利用某些晶体的双折射现象来获得线偏振光,如尼科尔棱镜等。 1、偏振片(分子型薄膜偏振片) 聚乙烯醇胶膜内部含有刷状结构的炼状分子。在胶膜被拉伸时,这些炼状分
276
子被拉直并平行排列在拉伸方向上, 拉伸过的胶膜只允许振动取向平行于分子排 列方向(此方向称为偏振片的偏振轴)的光通过,利用它可获得线偏振光,其示 意图参看图 9-6。偏振片是一种常用的“起偏”元件,用它可获得截面积较大的 偏振光束(它就是本实验使用的元件) 。 (三)偏振光的检测 鉴别光的偏振光状态的过程称为检偏,它所用的装置称为检偏器。实际上, 起偏器和检偏器是通用的。用于起偏的偏振片称为起偏振器,把它用于检偏就成 为检偏器了。 按照马吕斯定律,强度为 I0 的线偏振光通过检偏器后,透射光的强度为
图 9-1
图 9-2
图 9-3
(二)获得偏振光的常用方法 将非偏振光变成偏振光的过程称为起偏,起偏的装置称为起偏器。常用的起 偏装置主要有: 1、反射起偏器(或透射起偏器) 当自然光在两种媒质的界面上反射和折射时, 反射光和折射光都将成为部分
275
偏振光。当入射角达到某一特定值 b 时,反射光成为完全偏振光,其振动面垂 直于入射面(见图 9-4)而角 b 就是布儒斯特角,也称为起偏振角,由布儒斯特 定律得 tg b n2 / n1 (9-1) 例如,当光由空气射向 n=1.54 的玻璃板时, b =57 度。 若入射光以起偏振角 b 射到多层平行玻璃片上,经过多次反射最后透射出 来的光也就接近于线偏振光,其振动面平行于人射面。由多层玻璃片组成的这种 透射起偏振器又称为玻璃片堆。见图 9-5。
2 nel ) 2 Eo Ao cos( t no l ) Ee Ae cos( t
M1 S
Lo Fo
Δ
Le B Fe
M1′
M1〞 图 7- 1 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三. 实验装置 1:小照明光源 S(GY-20D) 2:干版架(SZ-12) 3:微尺 M1(1/10 mm) 4:二维架(SZ-07)或透镜架(SZ-08) 5:物镜 Lo ( f ' 0 =45 mm) 6:二维架 (SZ-07) 7:三维调节架(SZ-16) 8:目镜 Le ( f ' e =29 mm)
2nl N
n N / 2l
(8-1)
若将气室抽真空(室内压强近似于零,折射率 n 1 ) ,再向室内缓慢充气, 同时计数干涉环变化数 N, 由公式 (8-1) 可计算出不同压强下折射率的改变值 n , 则相应压强下空气折射率
n 1 n
若采取打气的方法增加气室内的粒子(分子和原子)数量,根据气体折射率 的改变量与单位体积内粒子数改变量成正比的规律, 可求出相当于标准状态下的 空气折射率 n0 。 对有确定成分的干燥空气来说, 单位体积内的粒子数与密度 成 正比,于是有
1
2 L
3
4 LK
5
6 7
8
9 10
11 AR
12
13 14 15 M1
16
BS 19 20
0 150
300
18 17 M2
图 8-1
四、实验步骤
1)将各器件夹好,靠拢,调等高。 2)调激光光束平行于台面,按图 8-1 所示,组成迈克耳逊干涉光路(暂不 用扩束器) 。 3)调节反射镜 M1 和 M2 的倾角,直到屏上两组最强的光点重合。 4)加入扩束器,经过微调,使屏上出现一系列干涉圆环。 5)紧握橡胶球反复向气室充气,至血压表满量程(40kPa)为止,记为△p。 6)缓慢松开气阀放气,同时默数干涉环变化数 N,至表针回零。 7)计算实验环境的空气折射率
n n0 1 p p0 (1 t )
于 是 (8-5) 将式(8-1)代入(8-5)得 n0 1 p 0 (1 (8-6)
n0 1 p 0 (1
t)
n p
t)
N 2l p
测出若干不同的 p 所对应的干涉环变化数 N,N- p 关系曲线的斜率即为
271
(8-3) 若实验中 T 不变,对上式求 p 的变化所引起的 n 的变化,则有
n
(8-4)
n0 1 T0 p p0 T
因 T T0 (1 t ) (其中 是相对压力系数,等于 1/273.15 = 3.661×10-3℃
-1
, t 是摄氏温度,即室温),代入式(8-4)有
M 30 10 ; a
M '
250 f 0, f e,
270
实验八 麦克尔逊干涉仪测定空气折射率
一、实验目的
学习麦克尔逊干涉仪的组装,掌握用于测定空气折射率的原理及其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测定空气折射率实验中,若气室内空气压力改变了 p ,折射率随之改变 了 n ,就会导致光程差增大 ,引起干涉条纹 N 个环的变化。设气室内空气柱 长度为 l ,则
273
n 1
N p amb 2l p
其中激光波长 λ和气室长度 l 为已知,环境气压 pamb 从实验室的气压计读 出。本实验应多次测量,干涉环变化数可估计出一位小数。
274
实验九
一、实验目的
偏振光的产生和检测
观察光的偏振现象,分析偏振光,起偏,定光轴 二、实验原理 (一)偏振光的基本概念 光是电磁波,它的电矢量 E 和磁矢量 H 相互垂直,且均垂直于光的传播方 向 K, 通常用电矢量 E 代表代表光的振动方向, 并将电矢量 E 和光的传播方向 K 所构成的平面称为光振动面。在传播过程中,电矢量的振动方向始终在某一确定 方向的光称为平面偏振光或线偏振光,如图 9-1。光源发射的光是由大量原子或 分子辐射构成的。由于大量原子或分子的热运动和辐射的随机性,它们所发射的 光的振动面,出现在各个方面的几率是相同的。故这种光源发射的光对外不显现 偏振的性质,称为自然光,如图 9-2。在发光过程中,有些光的振动面在某个特 定方向上出现的几率大于其他方向,即在较长时间内电矢量在某一方向上较强, 这种的光称为部分偏振光,如图 9-3 所示,还有一些光,其振动面的取向和电矢 量的大小随时间作有规律的变化, 而电矢量末端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上的轨 迹呈椭圆或圆。这种光称为椭圆偏振光或圆偏振光。
277
沿任意方向振动的光,正入射到波晶片的表面,其振动便按此坐标系分解为 e 分 量和 o 分量。 2.光束通过波片后偏振态的改变 平行光垂直入射到波晶片后,分解为 e 分量和 o 分量,透过晶片,二者间产 生一附加位相差σ。 离开晶片时合成光波的偏振性质, 决定于σ及入射光的性质。 (1)偏振态不变的情形 (i)自然光通过波晶片,仍为自然光。因为自然光的两个正交分量之间的 位相差是无规的,通过波晶片,引入一恒定的位相差σ,其结果还是无规的。 (ii)若入射光为线偏振光,其电矢量 E 平行 e 轴(或 o 轴) ,则任何波长 片对它都不起作用,出射光仍为原来的线偏振光。因为这时只有一个分量,谈不 上振动的合成与偏振态的改变。 除上述二情形外,偏振光通过波晶片,一般其偏振情况是要改变的。 (2)λ/2 片与偏振光 (i)若入射光为线偏振光,在λ/2 片的前面(入射处)上分解为 Ee Ae cos t Eo Ao cos( t ) 出射光表示为
N p
。 p0 和 为已知, t 见温度计显示, 和 l 为已知,一并代入式(8-6)即
可求得相当于热力学标准状态下的空气折射率。 根据式(8-3)求得 p0 代入式(8-4) ,经整理,并联系式(8-1) ,即可得
n 1
N p 2l p
(8-7)
其中的环境气压 p 从实验室的气压计读出,根据(8-7)式,通过实验即可 测得实验环境下的空气折射率。
三、实验装置
1:He-Ne 激光器 L 11:气室 AR
272
2:激光器架 (SZ-42) 3:二维架 (SZ-07) 4:扩束器 BE 5:通用底座(SZ-04) 6:二维平移底座(SZ-02) 7:分束器 BS 8:通用底座 (SZ-04) 9:白屏 H 10:干版架(SZ-12)
H
百度文库
12:二维调节架(SZ-19) 13:通用底座(SZ-04) 14:二维架(SZ-07) 15:平面镜 M1 16:通用底座(SZ-04) 17:通用底座(SZ-04) 18:平面镜 M2 19:二维架(SZ-07) 20:通用底座(SZ-04)
I I 0 cos 2
(9-2)
式中 为入射光偏振方向与检偏器偏振轴之间的夹角。显然,当以光线传播方向 为轴转动检偏器时,透射光强度 I 将发生周期性变化。当 =0 度时,透射光强度 最大;当 =90 度时,透射光强度最小(消失状态) ;当 0 度< <90 度时,透射 光强度介于最大值和最小之间。因此,根据透射光强度变化的情况,可以区别光 的不同偏振状态。 (四)偏振光通过波晶片时的情形 1.波晶片 波晶片是从单轴晶体中切割下来的平行平面板,其表面平行于光轴。 当一束单色平行自然光正入射到波晶片上时, 光在晶体内部便分解为 o 光与 e 光。o 光电矢量垂直与光轴;e 光电矢量平行于光轴。而 o 光和 e 光的传播方向 不变,仍都与表面垂直。但 o 光在晶体内的速度为 v0 ,e 光的为 ve 即相应的折射 率 n0 、 ne 不同。 设晶片的厚度为,则两束光通过晶体后就有位相差
n 1 n0 1 0
(8-2) 式中 0 是空气在热力学标准状态下(T0 =273K,p0 =101,325 Pa)下的密度, n0 是 相应状态下的折射率; n 和 是相对于任意温度 T 和压强 p 下的折射率和密度。 联系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有
pT n 1 0 0 p0T n0 1
269
1 S
2 M1
3
4 Lo
5
7 Le F0 Fe
8 B
9
16
15
14 24cm
13
M2 12 11
10
图 7-2 显微镜实验装置图 四. 实验步骤: 1)参照图 7-1 和图 7-2 布置各器件,并调整等高同轴; 2)将透镜 LO 与 Le 的距离定为 24 cm; 3)沿米尺移动靠近光源毛玻璃的观测物体(微尺 M1) ,从显微镜系统中得到微尺 放大像,并记录光学间隔Δ; 4)在 Le 之后置一与光轴成 45°角的平玻璃板,距此玻璃板 25 cm 处置一白光源 (图中未画出)来照明参考物体(毫米尺 M2) ; 5)微动物镜前的微尺 M1,消除视差,读出未放大的 M2 30 格所对应的 M1 的格数 α; 则显微镜的测量放大率 显微镜的计算放大率
M2
9:45°玻璃架(SZ-45) 10:升降调节座( SZ-03) 11:双棱镜架(SZ-41) 12:毫米尺 M2(l=30 mm) 13:升降调节座(SZ-03) 14:升降调节座(SZ-03) ) 15:升降调节座(SZ-03) 16:通用底座(SZ-04) 17:白光源(GY-6A) (图中未画出)
实验七 显微镜的组装与调试
一. 实验目的:
了解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及结构,并掌握其调节、使用和测量它的放大率的一种方法。 二. 实验原理 显微镜是用来观察微小物体的光学仪器,主要由物镜和目镜组成。如图 7-1 所示,S 为 照明光源,M1 为被观测物体(1/10 分划板) ,Lo 和 Le 分别为物镜和目镜,Δ为光学间隔。M1 放置在物镜前略大于其焦距的地方,然后成一实像 M1′,然后再用目镜 Le 作为放大镜观察此 像 M1′, M1′应成一虚像 M1〞在物镜焦点 Fe 之内, 经过目镜后在明视距离处成一放大地虚像 M1〞。M2 为另一比较观测物体(l=30mm 的毫米分划板) , M2 经平面反射镜 B 成一等大的虚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