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石山区抗旱造林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石山区抗旱造林技术
“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地无三尺平,年年灾情多,三天没雨苗发黄,下场急雨地冲光,地里上肥地边流,冲走肥土剩石头。

”是昔日太行山土石山区穷山恶水的真实写照。

土石山区主要分布在我国松辽、海河、淮河、黄河等四大流域的干流或支流的发源地,共有土石山区面积约75万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积48万平方公里。

地面组成物质是石多土少,石厚土薄,地面土质松散,夹杂石砾。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山西省长治针对土石山区山高坡陡,土层薄,石头多,春季少雨、多风,蒸发量大等干旱立地条件,积极抗旱造林,探索总结出一系列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做法,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里,看一下他们具体怎么做的。

长治市太行山地区,大多是土石山区,山高、坡陡、石头多,植树造林难度大,成活率低。

尤其是随着林业的不断发展,造林所剩的地类中阳坡、半阳坡、石多土薄、远山深山等造林地块的比重越来越大,给造林绿化提出了新的更高更严要求。

太行山土石山区植树造林,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干旱缺水,“水”是土石山区造林遇到的“瓶颈”,抗旱造林技术推广应用,关键是解决这个“瓶颈”问题,那就是克服干旱的制约。

而解决干旱问题,主要通过四条技术途径:一是选用耐旱植物材料,就是要选择适宜的抗旱树种。

二是集流,就是把林木周围的地表径流汇集到树穴,创造相对充足的水分环境,满足林木的生
长发育。

三是保墒,就是减少土壤蒸发,保持土壤水分。

四是增加植物的抗旱能力和对水分的有效利用。

围绕这四条技术措施,长治总结推广了六项主要技术。

下面,就逐一道来。

抗旱造林树种的选择(不读)
“栽树有巧,树种选好”。

土石山区抗旱造林要根据气候干旱,土壤瘠薄,水资源短缺和造林地立地条件差的特点,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来选择树种,并考虑树种长效性和可持续性。

树种的选择以耐干旱、需水量小、水分利用率高、寿命长、适宜当地生长的乡土树种为主。

土石山区抗旱造林中,常见而且比较耐旱的树种,主要有乔木类、灌木类两大类。

这里,我们先来看一下乔木类抗旱树种。

乔木类抗旱树种(不读)
乔木类抗旱树种主要有油松、侧柏、刺槐、火炬、臭椿等。

这里我们选择抗旱效果比较好的油松和侧柏为大家做一介绍。

油松(不读)
油松为阳性针叶树种,树干挺拔苍劲,四季常绿,油松分布广,适应性强,具有深根性的特点,它的根系发达,蒸腾强度较低,所以耐土壤干旱,油松对土壤养分条件要求不高,而且抗严寒,在-25℃时仍可以正常生长。

但油松怕水涝、盐碱,在重钙质的土壤上生长不良。

侧柏(不读)
侧柏是我国的主要造林树种,栽培历史悠久,我国各地还保存不少千年以上的古柏。

它属常绿树种,喜光,适生范围广,适应性强,抗盐碱,耐瘠薄。

既耐寒,又耐干旱。

侧柏耐贫瘠,可以在微酸性到微碱性土壤上生长。

侧柏生长缓慢。

寿命极长。

主要造林地多选中低山海拔在1000米以下的阳坡、半阳坡,以及轻盐碱地和沙砾地。

对乔木类抗旱树种有了一定了解,我们再去认识一下灌木类抗旱树种。

灌木类抗旱树种(不读)
灌木类抗旱树种主要有山桃、山杏、沙棘、荆条、连翘等。

这里,我们就选择山桃和山杏介绍给大家。

山桃(不读)
山桃喜光,耐寒,耐旱,对土壤适应性强,它既耐干旱又耐瘠薄,怕涝。

山桃多产生于石灰岩山地,对自然环境适应性很强,一般土质都能生长。

对土壤要求不严。

山杏(不读)
山杏树根系发达、生长速度快,它耐寒、耐旱、耐瘠薄,易成活。

多生长阳坡、根株萌芽性强。

有了抗旱的树种,就需要进行种植了。

这种植方法也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它涉及到了植树造林的成活率,只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你才能实现事半功倍的目的。

径流林业整地作为一项随地形巧整地的技术,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径流林业整地技术(不读)
径流林业整地技术就是把林木周围的地表径流汇集到树穴,创造相对充足的水分环境,满足林木的生长发育。

它可以改善立地条件,蓄水保墒,保持水土,是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树生长的重要技术措施,是植树造林工序中非常关键一个环节。

径流林业整地主要有鱼鳞坑整地、水平阶整地和回字型整地三种方式。

鱼鳞坑整地(不读)
鱼鳞坑整地适合石质山区山高坡度大的地方,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把天然降水进行坡面截流,提高栽植穴土壤含水量。

鱼鳞坑整地的方法是,随自然坡形,沿等高线水平放线,品字型定点,按一定的株行距挖近似半月形的坑,坑底低于原坡面,保持水平线或者向内倾斜凹入,穴面里低外高成反坡。

随后,再用石块垒坑,土壤回填,并筑埂垒堰。

每亩地可以整大鱼鳞坑60~80个,每个坑两个栽穴点每点一株苗。

一般情况下,在阴坡、半阴坡等墒情相对比较好的地段,造林的时候,可采用中小规格鱼鳞坑整地,也就是挖长60cm~80cm,宽50cm~60cm,深40cm的鱼鳞坑,对于阳坡、半阳坡等墒情比较差的地段,可以采用大规格翼式鱼鳞坑整地。

规格为长150cm~200cm、宽100cm~130cm、深40cm~60cm,然后在坑的两侧向斜上方再各挖长100cm、宽20cm、深15cm的槽,形成两翼,汇集地表径流。

鱼鳞坑整地适合山高坡陡,植树难度比较大的石质山区,而水平阶整地和穴状整地适合丘陵山区。

水平阶整地(不读)
水平阶整地适用于坡面比较整齐,坡度较缓的低土石山地或者丘
陵区。

一般情况下,就是沿等高线挖深40cm,带宽1m,长度根据地形来确定的水平阶。

水平阶外缘培修土埂,阶面水平或稍向内倾斜成反坡,以防止水土流失。

需要注意的是,水平阶整地培修土埂时,要用专用的工具将水平阶地埂压实拍硬,以增加土壤黏结力,防止水土流失和地埂垮塌。

回字形整地(不读)
回字型整地适用于丘陵平台地块。

首先,按整地规格及密度要求挖好栽植坑,栽植坑一般为0.6m×0.6m×0.4m。

然后,再在栽植坑间整修地埂,形成网格化回字型的整地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回字型地面要修成四周高、中间低的漏斗式,以方便集流。

除了上面提到的一些方法外,对于没有土质的特殊立地条件,客土回填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客土回填整地(不读)
挖好的石坑、半石坑,需要客土回填,以保证坑内的活土层深度,为苗木生长提供充足的土壤条件。

具体办法是:采用直径为20cm的PVC管,上端开口,方便适合栽植用的土壤进入,下端伸入已经挖好的石坑内,然后从上端逐渐添加客土,直到坑内的土壤深度达到
40-60cm,能保证苗木成活。

在土石山区抗旱造林中,除了整地以外,容器苗造林技术也富有特色,有效地改变了往日“栽成啥算啥,成活多少算多少”的局面。

容器苗造林技术(不读)
“过河要有桥,栽树要有苗”,这造林要育苗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容器苗技术就在土石山区造林中功劳卓著。

容器苗的根系是在容器内形成的,在出圃、运输、造林的过程中,根系得到容器保护,造林成活率高。

栽植后根系恢复生长也快,造林后缓苗期短,有利于苗木的初期生长。

同时,容器苗造林技术实现了一季育苗,全年造林。

这里,我们首先对容器苗造林中,对容器袋、基质和容器苗的要求做一介绍。

容器袋要求(不读)
容器袋要选择能降解的塑膜或者轻质筒装无底膜袋,因为这样移栽时,就不需脱掉容器。

实现了根系完全穿透容器,没有阻碍地水平生长。

容器袋的规格一般为小袋5×20cm,大袋15×20cm。

基质要求(不读)
容器苗造林,对培育苗木的基质也有一定要求。

基质主要成分是林地土、草地土和玉米秸杆粉碎物等天然有机物质,配制比例为3:4:3。

配制好的基质要求重量轻,疏松透气、不板结。

容器苗要求(不读)
顾名思义,既然是容器苗造林,那么对容器苗的要求就更加严格。

一是选择生命力强、主干明显的苗木。

二是选择主根发达、须根多的苗木。

三是选择叶色正常、无病虫害的苗木。

造林一般选用2年苗龄或者3-4年苗龄的容器苗。

做好了准备工作,就需要种植了。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容器苗的栽植方法。

栽植方法(不读)
种植以前,首先要保护好苗木。

栽前保苗(不读)
应该在育苗地将容器苗全部浇透水,使基质充分吸水,以增强苗木的抗旱能力。

一般情况下,可以在起苗前2—3天,采用喷水或灌水的办法增加基质的湿度。

起苗时,要将长出容器底部的根适当修剪,并注意选优质壮苗,提高抗旱能力,及时将弱、小、坏苗清除,确保苗木质量。

在搬动和运输容器苗时,不要使培养基质松散,以免破坏根系。

栽植(不读)
栽植时,栽植坑大小要依据容器袋规格大小来定,坑底要平,不要挖成“锅底坑”,以保证容器底与坑底接合紧密。

随后,将容器苗带容器完整地栽植在坑中央,并把容器四周的回填土压实,使土壤与容器紧密接合。

填土时,不要从上面踩容器内的基质,以避免出现窝根现象;不要使容器薄膜上端向内折卷,以免影响水分的渗入及容器内基质的透气。

栽植完以后,还要用杂草、枯枝落叶或碎石覆盖穴面,以利保墒。

容器苗抗旱造林的效果虽然比较好,但是它的成本相对比较高,运苗也比较费工费时,为了降低造林的成本,在立地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像土层比较厚,土壤水分比较高的阴坡,用裸根苗造林也能实现不错的效果。

为了使裸根苗造林取得比较高的成活率,可以采用植
物生长调节剂进行处理。

植物生长调节剂(GGR)应用(不读)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一类与植物激素具有相似生理和生物学效应
的物质,主要成分是生长素、赤霉素等生理活性物质。

它具有促进细胞分类、伸长和分化,延迟器官脱落等作用。

为提高裸根苗的生命活力和抗旱能力。

可采用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根宝两种药物进行处理。

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GGR)(不读)
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主要成分是苯肽胺酸。

造林中,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缩短苗木缓苗期,提高成活率。

使用方法(不读)
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GGR是水溶性的,可以不用酒精溶解,使用时,直接用清水稀释就可以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少量多次加入,并充分搅拌到全部溶化均匀后,再大量加水稀释到所需要的浓度。

一般情况下,易生根的苗木按照30毫克/千克的浓度,浸根1-2小时,难生根的苗木按照50毫克/千克的浓度,浸根4—8小时。

根宝在对裸根苗处理中,也发挥着不错的作用。

根宝(不读)
根宝为树木、植物保活助长剂,主要成分是促根活性物、氨基酸及高活性有机质等。

它能使苗木早生根、多生根,增强苗木自身吸收能力和抗病、抗旱、抗寒能力。

它的适用范围为油松、侧柏等针、阔叶树种。

用于带根植物栽植后,可以提高成活率、生长量和产量。

一般情况下,使针叶树和阔叶树提高成活率15%—20%,提高生长量和产量15%以上。

使用方法(不读)
根宝主要用于浸根造林,浸根前,需要先在苗圃地附近挖一个宽60cm,深30cm,长根据苗木量来定的水池,坑底和四周先用塑料薄膜垫好,然后将坑口处的薄膜用土块压实,防止脱落。

接下来,就可以根据不同的苗木配置不同浓度的溶液了,这个时候,先用少量水稀释溶液然后倒入浸泡池中,按浓度要求定量加水,边加水边搅拌,充分搅拌均匀后,将苗木放入池中浸根1~2小时,就可以运往造林地造林;一般每瓶根宝用于针叶苗可以浸根造林60亩,用于阔叶苗可以达到300—500株。

需要注意的是,所有苗木,浸根前必须对过长、受伤和病腐根系进行修剪。

在土石山区抗旱造林,保墒也是一个很关键的环节。

减少土壤蒸发,保持土壤水分对于提高苗木的成活率非常重要。

这个阶段,覆盖保墒技术就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覆盖保墒技术(不读)
春天风多,气温也高,水分比较容易蒸发。

造林后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覆盖措施,是提高林地土壤水分的重要技术措施,它可以有效地提高造林成活率。

目前,土石山区以石块、地膜、杂草等覆盖为主。

下面,我们来具体地看一下操作方法。

石块覆盖(不读)
在石质山地,植苗后可以就地选取直径5―15cm的石块,以苗木为中心覆盖全穴面。

覆盖石块既能承渗雨水,又能有效地抑制土壤水分蒸发。

在覆盖过程中,紧邻苗木的石块要低于外侧的石块,以利于雨水向苗木集中。

石块覆盖以外,塑膜覆盖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塑膜覆盖(不读)
塑膜覆盖是用厚度1.5丝的无色透明膜,覆盖在以树苗为中心、整理成锅底状的穴面上,全覆盖或面积不小于100cm╳100cm,将四周用土压实,以防风吹散。

然后在膜上点状打孔5—8个,便于雨水渗入穴内。

覆盖塑膜能提高地温,保持墒情,控制杂草。

除了石块覆盖、塑膜覆盖,你还可以用草类覆盖。

草类覆盖(不读)
草类覆盖是指用杂草、麦秆、树叶、松针等覆盖在苗木周围。

覆盖厚度一般为2―3cm,然后上面再压一层2cm的土,以防被风吹走。

覆盖草类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

为更好地提高土石山区造林成活率,降低起苗、运输、挖穴、栽植成本,减轻劳动强度,对萌蘖和萌芽能力强的苗木还可以采取截干造林。

截干造林技术(不读)
截干造林技术适用于萌蘖和萌芽能力强的树种,如刺槐、火炬、臭椿、柳树、山杏等都可以采取截干造林。

截干造林就是用利剪截去苗干的造林方法。

一般情况下,分为短截和高截两种方法。

截干的时候,首先要注意选苗。

截干造林对苗木要求较高,苗木最好选用一年生或者二年根一年干合格苗,从基部截干,切口成斜面。

截干时要注意将弯曲部分去掉,以免影响截干造林质量。

短截截干高度一般不超过3cm,在苗木根颈以上2-3cm处将苗干剪去就可以了,这样的话,不仅生成萌条少,而且生长旺盛。

栽植不宜过深,一般比截口高出3—5cm,干旱和沙砾地可高出10cm左右。

高截则主要以修冠为主,一般情况下,要保留苗木根颈以上2/3。

在截干造林中,还要注意苗木栽前处理和根据季节选择合适的方法。

苗木截干后,要注意保湿,防止蒸发,可以用塑料袋包裹后迅速运到造林场地,进行栽植,确保造林成功。

另外,秋天适宜短截,春天适宜高截。

通过我们上面的一些介绍,大家可以了解到, 土石山区抗旱造林技术投资少、效果好,而且实用易推广;它不仅可以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涵养水源能力,防止水土流失和水分蒸发;而且还能扩大集水面积,提高降水利用率;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苗木的抗逆抗旱能力,缩短缓苗期,提高成活率,增加生长量。

随着土石山区抗旱造林技术的推广应用,更将有效提高造林质量,加快绿化步伐,扩大森林面积,改善生态环境,为我们生存的空间增添一份绿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