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石山区抗旱造林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石山区抗旱造林技术

“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地无三尺平,年年灾情多,三天没雨苗发黄,下场急雨地冲光,地里上肥地边流,冲走肥土剩石头。”是昔日太行山土石山区穷山恶水的真实写照。

土石山区主要分布在我国松辽、海河、淮河、黄河等四大流域的干流或支流的发源地,共有土石山区面积约75万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积48万平方公里。地面组成物质是石多土少,石厚土薄,地面土质松散,夹杂石砾。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山西省长治针对土石山区山高坡陡,土层薄,石头多,春季少雨、多风,蒸发量大等干旱立地条件,积极抗旱造林,探索总结出一系列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做法,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里,看一下他们具体怎么做的。

长治市太行山地区,大多是土石山区,山高、坡陡、石头多,植树造林难度大,成活率低。尤其是随着林业的不断发展,造林所剩的地类中阳坡、半阳坡、石多土薄、远山深山等造林地块的比重越来越大,给造林绿化提出了新的更高更严要求。太行山土石山区植树造林,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干旱缺水,“水”是土石山区造林遇到的“瓶颈”,抗旱造林技术推广应用,关键是解决这个“瓶颈”问题,那就是克服干旱的制约。而解决干旱问题,主要通过四条技术途径:一是选用耐旱植物材料,就是要选择适宜的抗旱树种。二是集流,就是把林木周围的地表径流汇集到树穴,创造相对充足的水分环境,满足林木的生

长发育。三是保墒,就是减少土壤蒸发,保持土壤水分。四是增加植物的抗旱能力和对水分的有效利用。围绕这四条技术措施,长治总结推广了六项主要技术。下面,就逐一道来。

抗旱造林树种的选择(不读)

“栽树有巧,树种选好”。土石山区抗旱造林要根据气候干旱,土壤瘠薄,水资源短缺和造林地立地条件差的特点,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来选择树种,并考虑树种长效性和可持续性。树种的选择以耐干旱、需水量小、水分利用率高、寿命长、适宜当地生长的乡土树种为主。

土石山区抗旱造林中,常见而且比较耐旱的树种,主要有乔木类、灌木类两大类。这里,我们先来看一下乔木类抗旱树种。

乔木类抗旱树种(不读)

乔木类抗旱树种主要有油松、侧柏、刺槐、火炬、臭椿等。这里我们选择抗旱效果比较好的油松和侧柏为大家做一介绍。

油松(不读)

油松为阳性针叶树种,树干挺拔苍劲,四季常绿,油松分布广,适应性强,具有深根性的特点,它的根系发达,蒸腾强度较低,所以耐土壤干旱,油松对土壤养分条件要求不高,而且抗严寒,在-25℃时仍可以正常生长。但油松怕水涝、盐碱,在重钙质的土壤上生长不良。

侧柏(不读)

侧柏是我国的主要造林树种,栽培历史悠久,我国各地还保存不少千年以上的古柏。它属常绿树种,喜光,适生范围广,适应性强,抗盐碱,耐瘠薄。既耐寒,又耐干旱。侧柏耐贫瘠,可以在微酸性到微碱性土壤上生长。侧柏生长缓慢。寿命极长。主要造林地多选中低山海拔在1000米以下的阳坡、半阳坡,以及轻盐碱地和沙砾地。

对乔木类抗旱树种有了一定了解,我们再去认识一下灌木类抗旱树种。

灌木类抗旱树种(不读)

灌木类抗旱树种主要有山桃、山杏、沙棘、荆条、连翘等。这里,我们就选择山桃和山杏介绍给大家。

山桃(不读)

山桃喜光,耐寒,耐旱,对土壤适应性强,它既耐干旱又耐瘠薄,怕涝。山桃多产生于石灰岩山地,对自然环境适应性很强,一般土质都能生长。对土壤要求不严。

山杏(不读)

山杏树根系发达、生长速度快,它耐寒、耐旱、耐瘠薄,易成活。多生长阳坡、根株萌芽性强。

有了抗旱的树种,就需要进行种植了。这种植方法也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它涉及到了植树造林的成活率,只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你才能实现事半功倍的目的。径流林业整地作为一项随地形巧整地的技术,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径流林业整地技术(不读)

径流林业整地技术就是把林木周围的地表径流汇集到树穴,创造相对充足的水分环境,满足林木的生长发育。它可以改善立地条件,蓄水保墒,保持水土,是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树生长的重要技术措施,是植树造林工序中非常关键一个环节。

径流林业整地主要有鱼鳞坑整地、水平阶整地和回字型整地三种方式。

鱼鳞坑整地(不读)

鱼鳞坑整地适合石质山区山高坡度大的地方,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把天然降水进行坡面截流,提高栽植穴土壤含水量。鱼鳞坑整地的方法是,随自然坡形,沿等高线水平放线,品字型定点,按一定的株行距挖近似半月形的坑,坑底低于原坡面,保持水平线或者向内倾斜凹入,穴面里低外高成反坡。随后,再用石块垒坑,土壤回填,并筑埂垒堰。每亩地可以整大鱼鳞坑60~80个,每个坑两个栽穴点每点一株苗。一般情况下,在阴坡、半阴坡等墒情相对比较好的地段,造林的时候,可采用中小规格鱼鳞坑整地,也就是挖长60cm~80cm,宽50cm~60cm,深40cm的鱼鳞坑,对于阳坡、半阳坡等墒情比较差的地段,可以采用大规格翼式鱼鳞坑整地。规格为长150cm~200cm、宽100cm~130cm、深40cm~60cm,然后在坑的两侧向斜上方再各挖长100cm、宽20cm、深15cm的槽,形成两翼,汇集地表径流。

鱼鳞坑整地适合山高坡陡,植树难度比较大的石质山区,而水平阶整地和穴状整地适合丘陵山区。

水平阶整地(不读)

水平阶整地适用于坡面比较整齐,坡度较缓的低土石山地或者丘

陵区。一般情况下,就是沿等高线挖深40cm,带宽1m,长度根据地形来确定的水平阶。水平阶外缘培修土埂,阶面水平或稍向内倾斜成反坡,以防止水土流失。需要注意的是,水平阶整地培修土埂时,要用专用的工具将水平阶地埂压实拍硬,以增加土壤黏结力,防止水土流失和地埂垮塌。

回字形整地(不读)

回字型整地适用于丘陵平台地块。首先,按整地规格及密度要求挖好栽植坑,栽植坑一般为0.6m×0.6m×0.4m。然后,再在栽植坑间整修地埂,形成网格化回字型的整地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回字型地面要修成四周高、中间低的漏斗式,以方便集流。

除了上面提到的一些方法外,对于没有土质的特殊立地条件,客土回填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客土回填整地(不读)

挖好的石坑、半石坑,需要客土回填,以保证坑内的活土层深度,为苗木生长提供充足的土壤条件。具体办法是:采用直径为20cm的PVC管,上端开口,方便适合栽植用的土壤进入,下端伸入已经挖好的石坑内,然后从上端逐渐添加客土,直到坑内的土壤深度达到

40-60cm,能保证苗木成活。

在土石山区抗旱造林中,除了整地以外,容器苗造林技术也富有特色,有效地改变了往日“栽成啥算啥,成活多少算多少”的局面。

容器苗造林技术(不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