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补肺颗粒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取得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239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联合组120例和对照组119例。

对照组:补肺颗粒治疗;联合组:补肺颗粒+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

结果联合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83%和7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期间,患者出现咽痛、胃痛、失眠及高血糖等不良反应情况,联合组与对照组的总不良反应率分别为8.33%和2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补肺颗粒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取得的疗效较为理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标签:补肺颗粒;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慢性炎症反应,与气道高反应性有关,与遗传因素、变应原、精神因素及其他疾病等有关。

该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咳嗽、咳痰、胸闷及呼吸困难等,可伴有发绀,患者易反复发作,清晨和夜间易加重,休息后可稍有缓解。

该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及时有效地治疗对患者来说有重要的意义。

传统治疗以补肺颗粒为主,取得的疗效不是很理想。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医疗器械的完善,雾化吸入治疗逐渐应用于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治疗中,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我院应用补肺颗粒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分析疗效,并与传统治疗进行对比分析。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239例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支气管哮喘,且伴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及呼吸困难等症状。

排除有恶性肿瘤、全身感染、心力衰竭及全身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联合组120例和对照组119例。

联合组:男67例,女53例;年龄34~76岁,平均年龄(54.62±12.23)岁;病程3~25个月,平均病程(15.36±4.13)个月。

对照组:男64例,女55例;年龄35~76岁,平均年龄(53.87±11.98)岁;病程3~26个月,平均病程(16.21±3.89)个月。

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治疗、解痉治疗、营养支持及心理疏导等。

对照组:补肺颗粒治疗,治疗方法:1袋/次,3次/d,饭后温水冲服,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联合组:补肺颗粒+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治疗方法:补肺颗粒的用法用量同对照组;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布地奈德混
悬液2 mL+0.9%氯化钠溶液25 mL,进行雾化吸入治疗,2次/d,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治疗期间,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若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做出对症处理。

定期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

1.4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咳嗽、咳痰、胸闷及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随访无复发情况出现;显效:咳嗽、咳痰、胸闷及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随访少数复发情况出现;好转:咳嗽、咳痰、胸闷及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有所好转,实验室检查有所改善,随访部分患者出现复发情况;无效:咳嗽、咳痰、胸闷及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没有改变甚至加重,实验室检查没有改善。

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好转率。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比较
联合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83%和7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1。

2.2不良反应情况
用药期间,患者出现咽痛、胃痛、失眠及高血糖等不良反应情况,联合组与对照组的总不良反应率分别为8.33%和2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3.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病,容易反复发作,咳嗽、咳痰及胸闷为主要临床症状,补肺颗粒能够快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但是不能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方法能够直接作用于气管,从根本上治愈疾病。

从结果中可以看出,两种方法联合使用取得了更为理想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