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绝对精品素材,对2019高考作文很有帮助,值得下载打印)
学习目标
1、根据2018高考作文样题指导,了解
2018高考作文的四种样题类型。
2、在重点训练2011全国新课标卷作文类型的审题立意的基础上,
总结方法分析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Ⅰ、Ⅱ、Ⅲ作文类型的审题立意。
3、培养审辨式思维和民族自豪感。
审辩式思维
审:仔细思考,反复分析、推究。
辩:说明是非或争论真假。
在一个人的经验范围内,有意愿对问
题和事物进行全方位的、多维度的考虑。
不是“简单性”思考,而是“精细化”思考;
不是“服从权威或他说”,而是“创造性地思考”
不是“零散思维”,而是“条分缕析”;
不是“不加质疑”,而是“先质疑再下结论”。
质疑解疑的过程是在寻找观点成立的具体条件。
观点的成立是有条件的。
高考命题导向:
侧重逻辑思维能力,重理性、重评论、重表达。
其核心是审辩式
思维,包括:有思想(深刻独到)、有眼光(选材新颖)、有个
性(语言有内涵)。
全国卷Ⅰ(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山东)原题呈现
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
出生;
2008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
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网民规模达7.27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
以上材料触发
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
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
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构思点评]
所给材料里以时间为序列举大事记,大部分为好的方面,比如体育方面的成就、科技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升、国家的进步和发展……而不可忽略的一个信息“汶川地震“,属于自然灾害,代表危机、困难、逆境、坎坷等等磨砺。
这个写作角度不可忽视,据此我们可以确定一
个新颖的立意——如何面对危机、挑战等等问题
【范文一】
居安思危防患未然
2018年6月7日,18岁的我正坐在高考考场上,写一篇作文,
送给18年后同样18岁的你。
虽然隔离了时空,但我们的心意相通,
因为我们都处于青春的花季。
18岁正青春,那时的你们生活条件应该比现在还要好太多,全
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但是,今天写
这篇作文的用意并不是歌功颂德,高唱社会主义、共产党好的赞歌,
而是要告诫自己当然也是提醒你,要珍惜拥有,幸福快乐地生活,更
要懂得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唯此才能有备无患。
《伶官传序》里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也
说:”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孟子二章里还有一篇题为“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这些篇目都在我们的语文课本里,我想经典总会传承不
朽,18年后应该还会存在吧!
我们语文老师曾经出过一篇半命题作文——“……来了”。
下面我
把它重新写下来,送给2035年18岁的你,希望你能有所感悟,以
更好的生活。
危,来了
茧,束缚了蛹,而蛹破茧而出,化作了最美丽的蝶;夜,遮住了
光,而星星努力闪烁,成就了美丽的星空。
危,迎面而来,挡住了前
进的路,而我们危中寻机,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危”即“祸”,正因为有祸,我们才能体会“祸后福”的来之不易。
正如老子所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
危,来了。
2008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
汶川地震、南京雪灾,无一不给中
国人民以沉重的打击:家园倒塌,百姓流离失所……
然而,国人没有因此而放弃。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我们都是
一家人”的大红横幅高悬在灾区,鼓舞着所有的人。
各地寄来的衣服、
棉被给受灾的人带去家的温暖。
危,虽然来了,但我们在危中寻机。
感受到了祖国的温暖、人间的大
爱。
我们并没有在困难面前退缩,而是急流勇进。
危,来了。
坐在熟悉又陌生的教室里,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
从来没想过,
本以为高考过后自己会很潇洒地转身离开。
可是,看着周围同学奋笔疾书,突然感到一种危机意识,此时不学等待何时啊?
危,来了,激励着我们更好地前进。
在危面前,我们不畏惧,在危中
寻机,以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面对危,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迎接它的到来,并在不断积蓄力量的过程中将它击退,在危中找寻属于自己的机会。
人生的际遇恰如平静的湖面上荡起的一丝涟漪,静谧的夜空划过的一颗流星,杂乱的荆棘中绽放的一株娇艳。
总是如一棵青藤,不知在何时,便绽放出嫩芽。
所以,18年后的18岁朋友们,要居安思危防范未然,当危突然来了,不要怕。
拿出我们不屈的精神,在危中寻机!
真题回放一
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最近公布了21世纪全球十大新闻,中国作
为经济和政治大国的崛起排在第一位,是新世纪的最大新闻。
该
所跟踪调查了全球75万家主要纸媒体、电子媒体和互联网公司,
结果显示,有关中国崛起的新闻已经播发了3亿次。
对于中国的巨大变化,其中最值得展示的突出变化又是什么呢?据《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对中国公众的调查,得票率依次是“经
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
“城市化进程”“开放程度”。
对于中国的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
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专家点评
自2007年以来,全国新课标卷一直采用材料作文的考查形式,
而且基本围绕社会现象来取材。
2011年的作文材料直接锁定时事,而且是吸引世界眼球的焦点——“中国崛起”.
考查动机:从考查考生关注自身、他人提升到关注社会、国家这
个层面上来了,这无疑是对考生眼界、胸怀和认知境界的高层次
考查。
两点启示:
一、关注社会时事,把握时代脉搏
二、关注国家命运,增强民族自豪感
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
变化,在逐步实现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崛起已成了令世
界瞩目的话题。
立意点拨
1、中国崛起的具体体现
可从材料中给出的“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开放程度”六个方面或能展现中国突飞猛进的其他
方面,任选一个或几个,以具体实例证明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
写作时要注重对典型事例的遴选和落实。
2、中国崛起的实际过程
从软弱可欺到独立自主的发展过程写作,把中国这一历尽艰辛与
磨难却仍创造出无数奇迹的国家特色展现出来。
当然,写作时也
要选择一个小切口,用某一方面的具体事例来展现这一变化。
3、中国崛起的真正原因
中国崛起备受世界关注,这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齐心
协力拼搏进取的结果。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国家
和人民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考生可从探求中国崛起的原
因这一角度深入行文,注意观点的正确性和深刻性。
4、中国崛起对世界的影响
可围绕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中国一贯的和平发展主张来行文。
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下,中国的崛起对促进世界和平一定会起
到积极作用。
注意要正确看待问题,不能偏倚。
5、中国是否真的崛起了
中国尽管已取得了很多辉煌的成就,并让世界瞩目,但中国是否
真的已经崛起,是否真的达到了和那些发达国家的经济文化等一
样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考生可围绕中国是否真
的崛起这个问题来辩证分析,行文时注意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可
妄自尊大。
写作指导
1、“大题小做”,即化大为小,以小见大。
2、抓住“文眼”(中国崛起),捕捉六个方面中的感受最深的一点(例如:经济发展)。
3、结合实际,有感而发。
自身:写家庭,写家乡的生活巨变;
旁观者:写身边的人和事,抒发自己的感受。
(注意:聚焦一件事或一个方面,集中笔墨,突出重点,写深写透)
4、最后再反过来“小题大做”,扣住题旨,从小事中理性地概括出国家“经济发展”的某一特点。
真题回放二
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立意点拨
1、清楚关键词的深刻内涵。
一带一路:大国担当,合作共赢,开放交流,传承创新
长城:文化遗产,中国名片,民族精神
共享单车:创新思维,共享经济,绿色出行,文明规范
高铁:中国科技,中国速度,生活新方式,中国新名片
2、确定关键词的组合方式。
正向组合:长城和一带一路,体现和平与合作的关系。
反向组合:共享单车和食品安全,体现诚信缺失问题。
逆向勾连:空气污染和美丽乡村,体现美丽乡村的建设中空气污染治理的决心,阐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民族价值的共识。
主题式关联:传统文化(中华美食、长城和京剧)、科技进步、科技引领生活、环境保护、公民素养等。
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很多人认为,传统奋斗的五大关键词为:背景、学历、资源、机遇、经验;而当下奋斗的五大关键词为:知识、创新、实干、个性、理想。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你如何看待上述变化?请从传统和当下奋斗的关键词中选择两三个,谈谈你的理解与看法。
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文章,不得套作。
最佳立意
下列议论文标题中,最不适合的两项是()
A.《实干创新乃大势所趋》
B.《背景诚可贵,创新实干价更高》
C.《轻学历而奋斗,携创新以遨游》
D.《今日之奋斗与昨日之奋斗》
E.《奋斗的三大关键》
立意解析:DE
A、明确地表达了对传统与现代奋斗方式变的看法,与过去重“背
景”不同,如今“创新”和“实干”是奋斗的代言人。
B、能紧扣“背景”“创新”“实干”三个关键词。
C、选取了“学历”、“创新”、“实干”三个关键词来阐述现代年轻人应该有的奋斗方式,较好地完成了写作任务。
DE、不是议论文的规范标题。
素材链接
1、新时代与中国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
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
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
主义现代化强国。
3、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领袖发表重要讲话,“新时代是奋斗者的
时代”“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真题回放三
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Ⅱ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魏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
(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
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
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专家解析
试题命制充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
文化,引导学生自觉继承、转化优秀文化传统,增强国家意识和
社会责任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
自信、文化自信。
六句诗句分别来自古代、近代和现代不同时期的中华名句,有诗
词有随感,或豪迈或温婉,有的抒怀有的思辨。
包含:自强奋发、家国情怀、坚持自我、豁达自信、开放进取、
提升境界、敢于正视问题、勇于面对困难、勇于实践、敢于担当
等丰富内涵,涉及个人“小我”与家国、社会“大我”等不同层面;既各自独立,言简意赅,又彼此关联,声气相通。
立意点拨
“雁阵组合”:
以一个关键词为核心,选择相似或相近的关键词组合立意方阵。
具体分析:
1、以自强不息①为核心
①、②思乡之情为基础立意为:心系故乡,志在远方;①、④开
放意识为基础立意为:奋发图强,开放进取;
①、③从容自信⑥自信担当立意:人生当自信自强;
2、以从容自信③为、核心
③、⑥自信担当为基础立意为:自信与担当;
③、④开放意识为基础立意为:有自信也要听取意见
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陶潜)
②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杜甫)
③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陆游)
④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
⑤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辛弃疾)
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
⑦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屈原)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
读了上面七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
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步骤
一、题目要求分析
题目要求:以两三句为基础立意,要合理引用。
(1)要采用两句或三句。
不能“只用一句,或超出三句”,否则就
是不按要求作文,是要降档给分的。
(2)引用的两三句必须围绕一个共同的话题表达一个明确的中心
或一个确定的论点。
不能两三句孤立使用,各写两三段凑字数,
内容上没多少关系,行文上没有连贯性。
(3)“求同存异”分类法。
所谓“求同”,就是把内涵相同相近、可适用于相同话题的两三句
名句组合在一起,来表达一个相同的观点,这叫近义组合法
所谓“存异”,就是把内涵不同甚至对立的两三句名句组合在一起,但是这些名句还是必须适用于相同的话题,这叫做“反义”组合法。
(注意:对立的意思或观点,指适用的不同情境,要
符合对立统一、辩证统一、中心统一原则)
二、诗句理解分析
①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出自: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
全诗理解: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离开官场后躬耕田园的情景,前面
六句描写作者一早出门去田间劳作,直到晚上月亮升起才回家,
虽然很辛苦,但却自得其乐。
诗里面隐藏着作者的人生追求:顺
应自然,保持名节,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选句理解:说露水打湿了衣服也不觉得可惜,只要自己的“愿”没有违背自己的初心。
正向思考: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只要不违背自己内心的
“愿”,那些名利都是不值得追求的。
反向思考:我们也可以认为他是逃避,缺乏斗志。
②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出自: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全诗理解:杜甫要上书皇上,使社会风俗恢复淳厚。
选句理解:一个人应当有理想,应当承担社会责任,做一个
有责任担当的人。
③心在天山,身老沧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