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教育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职学生挫折教育的现状与有效途径
摘要:通过对高职学生挫折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对其进行挫折的有效对策。关键词:挫折教育,挫折因素,有效途径
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的目的。一些发达国家早已把挫折教育融入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观念和体系中,当前我国的高职教育获得蓬勃发展,成为向社会培养和输送大批技能型和操作型人才主要来源。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而分析挫折教育的意义
一、高职学生挫折因素分析
1、对于理想和现实心理导致心理失衡。高职教育虽然属于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但对于高职学生心理上来说,仍然与他们的理想大学存在差距,几乎可以说是被迫进入高职院校,看到昔日的同窗好友进入了理想的大学而心理失衡,产生了自卑心理,甚至产生一种“自暴自弃”想法,持着一种“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日子心态,他们没有进入大学的喜悦和荣誉感,对人生产生怀疑。另外,社会上对于高职教育存在偏见,认为高职学生和普通高校相比,不能学习到科技技术和知识,毕业生就业无法找到立足之地。高职生被内外两种心理困扰更容易迷失,而失去人生奋斗的动力。
2、文化基础低。高职学生生源参差不齐,入学成绩普遍偏低。近几年来教育产业化进程飞快,高校扩招,进入高等学府的门槛也在明显的下降,专科这个层次的学生是高等教育的最低层次,文化基础成了高职生的软肋,这也导致高职生学习能力和自我控制管理能力存诸多问题,比如只侧重英语和计算机能力,专业技能学艺不精,人文素养无法渗透和得到充分熏陶,也导致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氛围单一。
3、学校培养模式传统、单一,缺乏对学生心理方向进行有效引导。虽然经过高考激烈竞争和艰苦的学习,但进入大学后,不少人有一种卸下包袱的心理,产生享受生活的念头,有些学生就有了“如释重负”、“熬出头”的感觉,加上传统想象中大学生活是自由、轻松、美好的。另外高职学生有不少人选择高职也是因为家庭经济原因被迫选择高职,有的学生从偏远的乡村来到城市,五光十色、灯红酒绿的城市生活对他们的诱惑,从而导致心理上一种迷失。再者,高校教育一贯奉行依靠学生自我管理和约束的方式,因为按照高职生入学年龄上来看或者按照高等教育传统模式,一概认为高职生是大学生一部分,具有成熟心理。相反和普通高校学生比起来,他们更加进一步彻底放松,没有压力,自然就没有了竞争意识,行为上就表现为没有组织观念、没有时间观念、集体观念,旷课现象严重,不重视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个人素质的提高,缺乏公民道德意识,对学习、集体活动不关心,过分地强调个性,过高的估计自己的判断力,没有时代紧迫感。他们当中有很多人并不如普通高校学生有较强自我约束和管理意识,心理上极力反感学校对他们加强管理,对学校的管理不满,情绪激动,看问题偏激,把一切归咎于学校管理方式的死板僵化。
4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困惑。高职学生缺乏计划性,不考虑学习方法,基本上是被动上课,课后也以完成作业为主,基本上不涉及讲究有效的学习方法。由于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性不够,学生几乎不提问题,对不懂的学习内容也难以表达哪里不懂。同时,多数高职生源的文化素质较低,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有的学生到课堂听课,一是受学校纪律的约束,二是应付考试,但真正参加考试也是一脸茫然,没有去接受业务知识的欲望,学习纪律松弛,上课或自习看小说、睡觉,混日子的心态。
5、心理问题日渐明显。近几年入学的高职学生,出生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受到父母、老人们的宠爱,以我为中心,全家着他转。到学校后,进入新
的环境,不适应周围的一切,经受不了挫折。不服从学校严格制度的管理,管理越严,逆反心理越严重。
总之,针对于高职教育转型期的到来,生存竞争不断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精神需求不断提升,人际关系日益复杂,工作转换日益频繁,以及超负荷的就业压力和终身学习的压力,导致他们心理方面的问题日渐增多,凡此种种都成为困扰高职生生活的主要问题。当代只有具备不畏艰难、勇于面对挫折、敢于挑战一切困难的胆识和能力,才能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
二.关于挫折教育有效途径进行探讨
传统的挫折教育包括开展心理咨询、各种讲座以及宣传等途径,这些形式都起到了很大作用。但面对新形势,还应探索一些喜闻乐见的新方法,尤其是那些能真正提高大学生应对挫折的技能训练,使挫折教育真正发挥实效。
(1)培养积极的个性品质乐观的人不是没有痛苦,而是能很快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和希望。这些积极的心理品质是挫折承受能力坚实而稳定的基础。二十世纪末兴起的积极心理学思潮,就是关注人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主张用正面的积极力量来从根本上解决人们的心理问题。帮助正确认识自我,确立恰当的奋斗目标,很多心理挫折都源于其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或不能很好地接纳自我。如有的学生不顾条件的限制、不顾自己知识经验和能力的不足,为自己确立了过高的目标和抱负水平,虽然付出很大努力,却不能顺利实现目标,从而遭受不必要的心理挫折[2]。因此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分析自己并愉快地接纳自我,就可以使其避免因盲目追随、羡慕或嫉妒别人或者因目标值过高而导致的心理挫折。
(2)举办心理活动月。通过丰富多彩的心理引导活动将其内心的心理冲突和不良情绪发泄和反应出来,从而宣泄情绪、消除压力,将已掌握的应对挫折的理论实践中得以发挥、体会和运用,将其变成技能,增强自身适应环境和克服危机的能力。首先,开展拓展训练的内容很多都是对自我的挑战和超越,当参加者克服困难、顺利完成课程要求以后,能够体会到发自内心的胜利感和成就感,获得难得的人生高峰体验。因此,通过开展拓展训练,可使充分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克服心理惰性,磨炼意志力,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责任心。然后开设心理常识课。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面向全体学生普及心理素质方面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预防挫折问题的产生。这类课程,形式活泼,通常会很受学生欢迎。教学内容可以涉及以下几个方面:青春期性心理、良好的个性心理、人际交往心理、品德心理、学习心理、情感和意志品质心理等。心理常识课的开设对于大学生缩短心理适应期,及时调整心态适应新环境,加快人格成熟,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高校思想理论课教师和政工团队要有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明确意识,将心理素质教育的有关内容纳入必修课程中,同时还可以开设一些专题的选修课来提高大学生对心理知识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