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PPT课件

合集下载

失眠中医课件ppt

失眠中医课件ppt

合理饮食与运动
饮食调理
合理安排饮食,避免过饱或过饥,避免食用刺激性强的食物,有助于改善睡眠 。
适当运动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消耗体力,促进睡眠。但应注意避免在睡前进行剧烈运动。
05
失眠的预防与保健
预防措施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尽量在每天相同的时间入睡和 起床,建立规律的睡眠节律。
睡前放松身心
通过冥想、瑜伽、深呼吸等放 松身心的活动,缓解压力和焦 虑。
避免刺激性物质
如咖啡、茶、烟等,以及避免 在睡前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
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
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凉爽, 使用舒适的床垫和枕头,保持
房间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保健方法
中药调理
根据中医理论,失眠可能与心火旺盛 、肝郁气滞、脾胃不和等有关,可选 用相应的中药进行调理。
针灸治疗
通过针灸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身体 的气血流通,缓解失眠症状。
失眠中医课件
contents
目录
• 中医对失眠的认识 • 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 • 失眠的心理疗法 • 失眠的日常调理 • 失眠的预防与保健
01
中医对失眠的认识
失眠的定义与分类
失眠的定义
失眠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睡 眠时间不足、睡眠质量差,从而 影响白天正常生活和工作的一种 症状。
失眠的分类
根据失眠的原因和表现,可以分 为短期失眠、长期失眠、急性失 眠和慢性失眠等类型。
推拿按摩
通过按摩头部、颈部、肩部等部位, 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促进睡眠。
饮食调理
根据中医食疗理论,选用具有安神、 养心、舒肝等作用的食物进行调理。
养生建议
增加运动量
控制情绪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疲劳,有助于睡 眠。但注意不要在睡前进行剧烈运动。

慢性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进展课件

慢性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进展课件

30
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的关系
认知-行为治疗与药物治疗结合,相辅 相成
31
谢 谢!
32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Third Edition.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10
• 总结和图示睡眠日记 • 确定治疗计划 • 回顾睡眠日记数据:“不匹配”的部分(卧床合算不合算?
失败概率与成功概率) • 介绍失眠的行为模式 • 设定睡眠限制和刺激控制 • 设定计划(TIB、TTB和TOB) • 设定策略 • 如何在设定的时间内保持清醒 • 在入睡后觉醒的时间里做些什么
18
第三次晤谈:睡眠滴定和睡眠卫生 (45-60 m)
• NREM快波增加与对失眠质量和数量的“感觉”有关 • 慢波减少的抑郁患者预示对可增加慢波的抗抑郁剂
反应良好
Perlis ML, et al. Sleep 2001;24(1):110-7
Pandi-Perumal SR and Kramer M. Sleep and mental illness 2010
21
第六次晤谈:睡眠滴定(30-60 m)
• 总结和图示睡眠日记 • 评估治疗获益 • 随访:负性睡眠信念 • 继续向上滴定TIB
22
第七次晤谈:睡眠滴定(30-60 m)
• 总结和图示睡眠日记 • 评估治疗获益 • 随访:负性睡眠信念 • 继续向上滴定TIB
23
第八次晤谈:睡眠滴定(30-60 m)
26
对催眠药的认识误区
过分厌恶
– 成瘾(低标准大量>4个月, 高标准2-4周) – 记忆损害(大量> 6个月)

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PPT课件

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PPT课件
低,调整的标准可下修为5%
15
认知重建
1 目的与原理 透过让个案了解不当的认知如何透过情绪
及行为干扰睡眠,进而透过改变这些认知 来降低失眠 2 适用对象
任何种类的失眠,特别是对于睡眠及失眠 存在不当的认知者
16
2019/12/20
17
认知重建
程序 • 1 指认出让失眠持续的负向自动化想法 • 2 了解这些想法与情绪及行为的关联性 • 3 检验支持及反对此一睡眠相关信念的证据 • 4 以较为合理的想法来加以取代 • 5 尝试指认改变更核心的信念
• 1 找出可能影响恒定作用、生理时钟及提高 激发相关的神经生理、认知、行为以及情 绪因子
• 2 将这些因子归类到3P模式中 • 3 整合这些因子,提出失眠形成的可能原因,
作为治疗的参照概念 • 4 随着治疗的进展修正此概念模式
4
改变睡眠认知
1 睡眠卫生教育 • 睡眠机制相关资讯 • 睡眠剥夺的影响 • 药物的作用 2 认知重建 3 矛盾意向法
2 不适用状况: 工作需维持高度警觉状态者 可能因睡眠剥夺而有负面影响者 原本躺在床上时间就偏短或入睡时间很
快的患者
13
睡眠限制法
• 原理:利用暂时睡眠剥夺以快速提高睡眠恒定 • 1 缩短入睡时间 • 2 提升睡眠深度 • 3 重新经历嗜睡感受 • 4 减少睡前担忧以及认知活动 • 5 降低睡前焦虑以及焦虑感与睡眠情境的连接
来睡觉 • 3 躺在床上约15-20min后仍无法入睡时,
要离开床铺,去做一些放松的活动 • 4 如果仍睡不着,必须反复进行上述步骤 • 5 每天固定起床时间
11
刺激控制法
可能问题∕注意事项 • 1与患者本身的想法相互抵触,需清楚说明原理才容

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ppt课件

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ppt课件

-
13
ABC理论模式
人们的认知态度,信念影响决定着事件的作用。
事件A
信念B 决定因素
结果C
被批评
是为了帮助我 是与我过不去
高兴 生气
-
14
错误的认知
患者常有对睡眠时间的刻板认知,认为每晚必须达到 足够的睡眠时同。
许多研究已经证实个体时睡眠时间的需求具有明显差异性,睡 眠质量是其重要影响因素。不同个体甚至同一个体的不同年龄和生 理阶段,都会有不同的睡眠时间需求。而且即使睡眠时间缩短,但 只要能保证足够的睡眠质量,个体在觉醒后仍然能够得到充分恢复 的主观感受。还有部分患者存在失眠的归因偏差,认为主要是外界 环境或自己身体某些未知疾病导致了失眠。
-
17
不良的行为
不良的睡眠卫生习惯(夜间不睡就开着电视、 玩游戏、上网、吃夜宵等;白天大量饮咖啡提神, 为补偿睡眠午睡、早早卧床或早晨醒后“赖床”)
-
18
认知疗法
以认知理论为指导,通过发现隐蔽的常常不被察觉 的歪曲的不合理认知,并通过训练和指导来纠正人的不 合理认知,建立新的更理性和现实的认知方式而达到消 除症状,促进个体社会适应的目的。
生活质量问卷 (SF-36)
睡眠信念和
态度问 卷
-
Beck抑郁量表 疲劳严重程度
量表
5
客观评估
01
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m, PSG)
02
03
体动记录仪(actigraphy)
04
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ultiple sleep latency test,MSLT)
主要用于睡眠障碍的评估和鉴 别诊断,不作为常规检查
N=216
精神障碍

失眠的诊治PPT课件

失眠的诊治PPT课件

1.老年失眠患者的药物治疗 ① 首选非药物治疗,尤其强调接受 CBT-I (I 级
推荐); ② 药物治疗:推荐非 BZDs 或褪黑素受体激动剂
(II 级推荐); ③ 必需使用 BZDs 时需谨慎,注意不良反应及意
外伤害; ④ 治疗剂量应从最小有效剂量开始; ⑤ 短期应用或采用间歇疗法。
2.伴呼吸系统疾病失眠患者的药物治疗 ① 慢性阻塞性肺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慎
(2)松弛疗法应激、紧张和焦虑是诱发失眠的常见因素。放松治疗可以缓解上述因素带来的不良效应,因此是治疗失眠最常 用的非药物疗法,其目的是降低卧床时的警觉性及减少夜间觉醒。减少觉醒和促进夜间睡眠的技巧训练包括渐进性肌肉放松、 指导性想象和腹式呼吸训练。患者计划进行松弛训练后应坚持每天练习2~3次,环境要求整洁、安静,初期应在专业人员指导 下进行。松弛疗法可作为独立的干预措施用于失眠治疗(I级推荐)。
3. 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文拉法辛/度洛西汀 4. 其它抗抑郁药物:小剂量米氮平(<15mg/d),小剂量曲唑酮(25-
100mg/d),治疗失眠和失眠药物停药后的失眠反弹。 5. 抗抑郁药物与BZRAs联合应用,慢性失眠常与抑郁症状同时存在,有
益于改善失眠症状,提高依从性,唑吡坦和帕罗西汀联合可快速缓 解失眠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协同改善抑郁和焦虑症状。
传统苯二氮卓类受体激动剂
——药物不量反应及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日渐困倦、头昏、肌张力减退、跌倒、认知功能减退等。
禁用于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肝肾功能损害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及重度通气功能缺 陷者。
——常用镇静催眠药物的用法用量和主要适应症
褪黑素和褪黑素受体激动剂
褪黑素:调节睡眠-觉醒周期,改善时差变 化引起的症状、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和昼 夜节律失调性睡眠障碍。但临床尚无一致 性结论,不建议作为催眠药物。

失眠的治疗PPT课件【54页】

失眠的治疗PPT课件【54页】

非处方安眠药
有镇静作用 的抗组胺药:
苯海拉明 异丙嗪(非那根) 氯苯吡胺(扑尔敏)
阻断 H1 受体 推荐剂量下是安全的
短期治疗失眠可能有效
长期疗效尚无证据 可能有不良反应
NHLBI Working Group on Insomnia. Am Fam Physician. 1999;59:3029-3038.
皮质类固醇 减充血药 利尿药 组织胺2 受体阻断药
支气管扩张药
CNS兴奋药
药物和精神活性物质的不恰当使用1-3 :
酒 咖啡因 尼古丁 平时营养药物
1. Ashton H. Sleep. 1994;175-211. 2. Becker PM, et al. Postgrad Med. 1993;93:66-85. 3. Brunton SA. Family Practice Recertification. 1992;14:149-168.
非处方安眠药草药:绝大多数没有特点几乎没有科学证据支持其能改善 失眠
例如: 副反应:
颉草根(Valerian Root) 钙片 卡哇卡哇(Kava Kava)
颉草会致多梦 (16%), 卡哇会致头晕 (12% ).
Hauri PJ. Clin Chest Med. 1998;19:157-168. Wheatley D. Phytother Res 2001 Sep;15(6):549-51 Kava and valerian in the treatment of stress-induced insomnia.
T 1/2为5~24hr,母药有蓄积作用,其代谢物无 蓄积作用。
适应症:治疗焦虑、失眠、戒酒、术前用药、 癫痫持续状态。
代表药:奥沙西泮(舒宁,Oxazepam)、 劳拉西泮(Lorazepam,氯羟安定)、 佳静安定(阿普唑仑)。

(推荐课件)失眠障碍的识别与CBT干预+VR应用PPT幻灯片

(推荐课件)失眠障碍的识别与CBT干预+VR应用PPT幻灯片

进入非快速眼动 睡眠Ⅰ~Ⅲ期
回到非快速眼动 Ⅱ期(60~80min)
进入快速眼动睡眠 (15~20min)
2
睡眠不同时相的特点
•脑代谢与脑血流量增加 •感觉功能显著减退,肌张力降低 •眼球快速运动,发生做梦现象
NREM _____ _ SLEEP
•全身代谢减慢、脑血流量减少 •呼吸平稳、心率减慢、血压和体温下降 •肌张力降低、无明显眼球运动
• 一项META分析研究认为,个体治疗、团体治疗及自助治疗三者的疗效相 当,而另一个META分析研究则认为疗效依次为个体治疗、团体治疗、自我 管理治疗。 Koffel EA, et al.Sleep Medicine Reviews ,2014: 1-11.
19
CBT+VR技术
20
VR技术特征
21
[全文5月3日发表于《内科学年鉴》(Ann Intem Med)]
《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推荐首选心理行为治疗和non-BZDs(或褪黑色素受体激动剂)组 合治疗,治疗全程保持心理行为治疗干预。心理行为治疗通常是认知治疗与行为治疗(刺激控制疗法,睡眠 限制疗法)的综合,同时还可以叠加松弛以及辅助以睡眠卫生教育。
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 2012.
6
失眠非药物治疗的利器--
失眠障碍认知行为治疗(CBT-I)
7
指南推荐
美国医师协会(ACP)发布了成人慢性失眠障碍管理指南,其中一个重要推荐是:所有成年慢性失 眠障碍患者均应首先接受失眠认知行为治疗作为初始治疗;对于单独使用CBT-I治疗无效的慢性失眠成 年患者,再由医生及患者共同商讨决定是否采用药物治疗。(强烈推荐,中等质量证据)
22

《失眠的诊断与治疗》课件

《失眠的诊断与治疗》课件

辅助检查
睡眠脑电图检查
多导睡眠监测
神经影像学检查
生化检查
诊断标准
睡眠时间不足:每天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 睡眠质量差:睡眠过程中醒来次数多,且醒来后难以再次入睡 白天疲劳感:白天感到疲倦、无力、嗜睡等 情绪问题:情绪波动大,易怒、焦虑等
失眠的治疗策略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种 类:包括苯二 氮卓类药物、 非苯二氮卓类 药物、抗抑郁
睡眠卫生教育: 提供关于睡眠习 惯和环境的建议, 以帮助改善失眠 症状
心理教育:提供 关于失眠原因和 管理的信息,以 帮助患者理解和 应对失眠问题
生活方式调整
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 避免过度使用电子产品 保持舒适的睡眠环境 放松身心,减轻压力
失眠的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规律作息:建立规律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避免熬夜。 健康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减少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 适当运动: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有助于放松身心,促进睡眠。 放松心情:学会放松心情,可以通过冥想、深呼吸、听轻音乐等方式来缓解压力。 避免刺激性物质: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如烟草、咖啡因等,以免影响睡眠。
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深入研究失眠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手段 加强失眠患者的心理干预和康复治疗 推动失眠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合作
感谢观看
汇报人:
失眠的临床表现
症状描述
睡眠障碍:难以入睡、睡眠质 量差、夜间醒来次数多等
精神症状:焦虑、抑郁、注意 力不集中等
身体症状:疲劳、头痛、肌肉 疼痛等
日常生活影响:工作能力下降、 学习能力下降、社交能力下降 等
伴随症状
躯体症状:头痛、头晕、心 悸、胸闷等身体不适

失眠的认知行为干预PPT课件

失眠的认知行为干预PPT课件
分钟。
12
编辑版ppt
放松训练
❖ 可以降低睡眠中的觉醒度和改善夜间睡眠质量的技巧性训 练。
13
编辑版ppt
具体方法:
①每天练习放松肌肉,循序渐进的放松训练。 ②应用安慰性的想象去代替觉醒性精神活动,回避创入性的
观念,从而减轻患者的睡前反复思虑。
14
编辑版ppt
不合理的睡眠机关信念的重建
❖ 识别、挑战与替代不合理的关于睡眠与睡眠缺乏的功能障 碍性信念和态度。这些信念会提高觉醒水平增加肌张力, 不利于睡眠,更进一步加强不合理信念
15
编辑版ppt
具体技术
1、评估休息好所需的睡眠小时数。 2、过分的预期性焦虑,睡眠不能被控制, 3、离床恐惧,担心一会儿想睡时睡不着。
16
编辑版ppt
睡眠卫生教育
❖ 提倡改善睡眠的行为,限制不利于睡眠的行为
17
编辑版ppt
具体技术
❖ 避免白天打盹 ❖ 睡前6小时以前进行规律锻炼, ❖ 保持每天规律睡眠 ❖ 避免兴奋剂 ❖ 限制酒精的摄入 ❖ 睡不着时不要看闹钟
6
编辑版ppt
失眠症
❖ 适应性失眠症 ❖ 心理生理性失眠 ❖ 异型失眠症 ❖ 原发性失眠症 ❖ 睡眠卫生不良所致失眠症 ❖ 药物残留性所致失眠症 ❖ 躯体疾病所致失眠症
7
编辑版ppt
失眠的认知——行为干预
❖ 刺激控制疗法 ❖ 睡眠限制疗法 ❖ 放松训练 ❖ 不合理的睡眠相关信念的重建 ❖ 睡眠卫生教育
快速
++
+
0
行为与生理调节 仅生理调节 生理调节减弱
正常
无或有限
梦境
3
编辑版ppt
与失眠相关的躯体状况

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ppt课件

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ppt课件
“我每天都需要8h的睡眠。” 过度的担心:“不知今晚我能否睡好?”
11
认知治疗内容
保持现实的期望 不要把白天的不适都归咎于失眠 不要刻意强制自己入睡 不要把睡眠看得太重 在失眠一夜后要转移对失眠的过度关注 逐渐适应失眠带来的影响 对睡眠、个体差异等知识的教育
12
内容
对失眠的认识 失眠的一般治疗方法 失眠的认知治疗 失眠的行为干预
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
1
内容
对失眠的认识 失眠的一般治疗方法 失眠的认知治疗 失眠的行为干预
2
对失眠的认识-1
症状?疾病? 继发性?原发性? → 共病性失眠
(Comorbid Insomnia) 躯体疾病?心理疾病? 失眠 → 失眠性障碍(Insomnia Disorders)
3
对失眠的认识-2
13
行为干预
睡眠卫生教育 放松训练(生物反馈) 刺激控制 睡眠限制
14
实施方法
综合使用8w(疗程),每周增加一 种,复习前面过程
治疗的执行者:医生和护士
15
失眠行为干预依从性的影响因素
工作压力较大 敏感、强迫、焦虑倾向 有午睡习惯 老年人 伴高血压、心脏病等(风险) 医生的因素—互动、解释、鼓励
药物的优缺点 规避药物缺点的措施及其可行性 失眠焦虑、恐惧的干预
19
失眠的(综合)治疗原则
缓解对失眠情境的焦虑害怕情绪和认知 减轻期待性失眠 减轻警觉性增高和失眠的躯体症状和自主神经
症状 改善病人的社会功能损害和生活质量
20
Thank you!
21
慢性失眠常伴心境紊乱、注意困难、记忆障 碍,也可能互为因果,须个体化治疗。
在关注睡眠的数量和质量的同时:

失眠课件ppt

失眠课件ppt
失眠课件
• 失眠的基本知识 • 失眠的原因 • 失眠的危害 • 失眠的治疗方法 • 失眠的预防与保健
目录
01
失眠的基本知识
失眠的定义
失眠是指个体在适当的睡眠机会和环 境条件下,对睡眠质量或睡眠时间感 到不满意,并伴有白天疲劳、注意力 不集中、情绪烦躁等症状。
失眠可能是短期或长期的,并可能由 多种因素引起,包括心理、生理、环 境和社会因素。
长期药物治疗
对于长期失眠,药物治疗需要更加谨慎。长期使用安眠药可能会导致药物依赖和耐受性,因此需要逐 渐减少剂量或更换药物。同时,需要关注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等其他长期药物对睡眠的影响。
非药物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有效的非药 物治疗方法,可以帮助失眠患者 改变不良睡眠习惯和错误的睡眠
认知,从而改善睡眠质量。
心理因素
焦虑和压力
长期的心理压力和焦虑可能导致失眠 ,因为这些情绪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兴 奋,影响睡眠质量。
抑郁
抑郁的人常常伴随着失眠,因为抑郁 可能影响人的情绪调节能力,导致难 以入睡或保持睡眠。
环境因素
噪音和光线
过度的噪音或光线可能干扰睡眠,使人们难以入睡或保持睡眠。
温度和湿度
不适宜的室内温度和湿度也可能影响睡眠质量。
感谢观看
THANKS
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情绪管理
学会调节情绪,避免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对睡眠的影响。可以 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放松技巧来缓解压力。
放松训练
进行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通过逐个放松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来降 低身体的紧张状态,有助于改善睡眠。
心理治疗
如果失眠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可以考虑寻求心理咨询或治疗,以 解决潜在的心理问题。

心理医学课件:失眠症的认知行为治疗

心理医学课件:失眠症的认知行为治疗
失眠症的症状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
失眠症的相关因素分析
1 生理因素
2 心理因素
如慢性疾病和荷尔蒙变化。
如焦虑、抑郁和应激。
3 环境因素如噪音、光照和源自适度。认知行为治疗的基本原理
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种心理疗法,通过改变不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来改善 失眠症。它包括认知重建、睡眠时间管理和压力管理等技巧。
1 限制白天睡眠
保持规律的日间活动和睡眠 时间。
2 避免刺激物
如咖啡因、尼古丁和酒精。
3 建立睡前习惯
如温暖的沐浴和放松的环境。
失眠症治疗中的药物治疗建议
仅用于短期
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依赖和副 作用。
遵医嘱使用
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合适的 药物。
结合非药物治疗
综合使用药物和认知行为治 疗。
失眠症患者的心理扶持和支持
3 监控睡眠状态
留意任何睡眠问题的变化。
结语:认知行为治疗在失眠症 中的优势及未来发展趋势
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种有效的失眠症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良好的睡眠 质量。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索个性化治疗和智能化辅助工具的发展。
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上的安慰,鼓励患者积极应对失眠问题,并寻求必要的 帮助。
认知行为治疗的效果评估
1
主观评估
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满意度。
客观评估
2
睡眠日志和疗效测量工具。
3
专业评估
睡眠专家的评估和建议。
失眠症预防和复发预防策略
1 保持良好睡眠习惯
坚持睡前放松和规律作息。
2 应对压力和焦虑
学习应对技巧和放松方法。
认知行为治疗在失眠症中的应用
放松技巧
如深呼吸和渐进性肌肉松弛。
良好睡眠习惯

失眠PPT课件

失眠PPT课件
?6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睡眠患者痴呆帕金森病?治疗应关注原发病病情及药物调整?bzds药物应其可引起日间困倦和认知功能减退等不推荐使用失眠的非药物治疗?睡眠卫生教育?松弛疗法?刺激控制疗法?睡眠限制疗法?认知疗法?认知行为治疗cbti睡眠卫生教育?纠正形成不良睡眠习惯的原因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不推荐将睡眠卫生教育作为孤立的干预方式进行?睡眠卫生教育的内容睡前几小时避免使用兴奋性物质咖啡浓茶吸烟等睡前不要饮酒酒精可干扰睡眠规律的体育锻炼但睡前应避免剧烈运动睡前不要大吃大喝或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睡前至少1小时内不做容易引起兴奋的脑力劳动或观看容易引起兴奋的书籍和影视节目卧室环境应安静舒适光线级温度适宜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松弛疗法?治疗失眠最常用的非药物疗法可作为独立的干预措施用于失眠治疗?缓解应激紧张和焦虑带来的不良效应降低卧床时的警觉性及减少夜间觉醒?采用的方法渐进性肌肉放松指导性想像腹式呼吸训练刺激控制疗法?改善睡眠环境与睡眠倾向睡意之间的相互作用恢复卧床作为诱导睡眠信号的功能?可作为独立的干预措施应用?刺激控制疗法具体内容
(6)推荐的失眠药物治疗策略(⑤一⑧可视为序贯方案) • ①失眠伴发其他疾病时,应同时治疗伴发疾病 • ②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当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睡眠习惯 • ③药物治疗开始后应监测并评估患者的治疗反应。长期、难治性失眠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用药 • ④如具备条件,应在药物干预的同时进行认知行为治疗(I级推荐) • ⑤慢性失眠首选短效BZRAs,如唑吡坦、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和扎来普隆(Ⅱ级推荐) • ⑥如首选药物无效或无法依从,更换为另一种短-中效的BZRAs或者褪黑素受体激动剂(Ⅱ级推荐) • ⑦添加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物(如多塞平、曲唑酮、米氮平或帕罗西汀等),尤其适用于伴随焦 虑和抑郁症状的失眠患者(Ⅱ级推荐) • ⑧BZRAs或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可以与抗抑郁剂联合应用(Ⅱ级推荐);

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PPT课件

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PPT课件

成功案例分享
患者情况
一位中年女性,长期受失 眠困扰,尝试多种治疗方 法无效。
治疗过程
采用认知行为治疗,结合 睡眠限制法和刺激控制法, 辅以放松训练。
治疗效果
经过6周的治疗,患者睡 眠质量明显改善,白天精 神状态良好。
患者反馈与建议
患者反馈
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认为认知 行为治疗有效且持久。
建议
希望在治疗过程中增加更多的放 松训练,以更好地缓解压力和焦 虑。
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 ppt课件
• 失眠认知行为治疗简介 • 失眠的原因与影响 • 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方法 • 失眠认知行为治疗的实践与案例 • 总结与展望
目录
Part
01
失眠认知行为治疗简介
失眠认知行为治疗的定义
失眠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旨在通过改变不良睡眠习惯和错误的睡眠认 知观念来改善失眠问题。
失眠的原因
心理因素
焦虑、抑郁、压力等心理问题可 能导致失眠。
疾病因素
某些慢性疾病,如疼痛、呼吸困 难等,可能引起失眠。
环境因素
噪音、光线、温度等不适宜的环 境因素可能导致失眠。
生活习惯
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熬夜、饮食 不当等,也可能导致失眠。
失眠对生活的影响
白天疲劳
1
失眠可能导致白天疲劳无 力,影响工作和学习效率。
刺激控制法
总结词
通过控制外部刺激来改善睡眠的方法
详细描述
刺激控制法主要是减少与睡眠无关的活动和刺激,建立良好的睡眠环境。首先,确定一 个固定的入睡时间和起床时间,并尽量每天保持一致。在睡觉前一小时避免使用电子设 备、饮用咖啡或浓茶等刺激性物品。创造一个安静、黑暗、舒适的睡眠环境,避免噪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睡眠的结果 • 好眠者的秘密:不特别在意睡眠,不力行睡眠
卫生行为 • 动机与承诺是好的;过度努力与在意是不好的 2 以例子说明
白熊效应 反向初夜效应
放松训练
1 原理 透过降低睡前的认知与生理的激发程度,
促进入睡 2 适用对象 • 各种失眠,特别是睡前认知及生理激发程
度高者 • 对于促进入睡的效果大于降低半夜醒来
改变睡眠行为
• 1 睡眠卫生行为 • 生活作息 • 日常生活行为(睡眠、饮食、运动等) • 睡前的行为&睡不着时的行为 • 环境控制 • 2 睡前行为 • 3 刺激控制法 用以减少不适当的睡眠连接 • 4 睡眠限制法 用以减少不适当的睡眠连接 并增
强本身的睡眠机制
睡眠卫生教育
注意事项 1 以睡眠卫教为单一的治疗法通常效果不明
• 6 选择治疗师熟悉的放松训练法 • 7 选择个案可以接受的放松训练法 • 8 强调练习的重要性 • 9 鼓励将放松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注意事项
常见放松技巧
• 腹式呼吸 • 渐进性肌肉放松+直接放松法 • 冥想∕静坐 • 自我暗示 • 生理回馈 • 气功∕瑜伽
内观技术
1 原理: • 用以与CBT—1技术搭配,处理失 眠相关的痛
显 2 主要用以 • 让其他治疗发挥最佳的效果 • 避免失眠再发
睡眠卫生教育
• 睡前助眠行为 • 1 睡前固定活动 • 2 烦恼时间的安排 • 3 烦恼记事本
刺激控制法
• 1 适用对象:各种失眠,用以协助入睡历程 • 2不适用状况: 因动作或认知能力的限制而
不宜在夜间多次上下床者
刺激控制法
• 原理 • 1 透过强化去分辨睡眠与清醒的环境刺激,
已达到睡眠的增强行为 • 2 透过加强睡眠与睡眠环境的连接,减少焦
虑与睡眠环境的连接,来强化夜间睡眠的 运作
刺激控制法
• 程序 在解释其原理后,给与下列规则 • 1 只有在想睡觉的时候才可以躺倒床上 • 2 避免在床上做无关睡眠的活动—床只用来
睡觉 • 3 躺在床上约15-20min后仍无法入睡时,
要离开床铺,去做一些放松的活动 • 4 如果仍睡不着,必须反复进行上述步骤 • 5 每天固定起床时间
刺激控制法
可能问题∕注意事项 • 1与患者本身的想法相互抵触,需清楚说明原理才容
易执行。 • 2对于躺床时间过于关注的个案,可告知若感觉很清
醒、睡不着即离开床铺,不需给予特定的时间长度 • 3本技术需执行一段之间才会出现效果,需先提醒个
• 2 对于焦虑度高的个案,需要求一开始时不要在 睡前练习,知道有足够纯熟度时再移到睡前进行
• 3 提醒个案不要试着控制自己的心智状态,倘若 分心了只要再回来即可
• 4 一般来说认知激发对于睡眠的干扰极大,进行 放松训练时需就特定个案的状况考量着重点
注意事项
放松训练
• 5 清楚告知使用放松训练以及所使用放松 训练法的原理
• 1 找出可能影响恒定作用、生理时钟及提高 激发相关的神经生理、认知、行为以及情 绪因子
• 2 将这些因子归类到3P模式中 • 3 整合这些因子,提出失眠形成的可能原因,
作为治疗的参照概念 • 4 随着治疗的进展修正此概念模式
改变睡眠认知
1 睡眠卫生教育 • 睡眠机制相关资讯 • 睡眠剥夺的影响 • 药物的作用 2 认知重建 3 矛盾意向法
任何种类的失眠,特别是对于睡眠及失眠 存在不当的认知者
认知重建
程序 • 1 指认出让失眠持续的负向自动化想法 • 2 了解这些想法与情绪及行为的关联性 • 3 检验支持及反对此一睡眠相关信念的证据 • 4 以较为合理的想法来加以取代 • 5 尝试指认改变更核心的信念
认知重建
1 可以运用行为实验来促进认知的改变 如:根据睡眠日志的记录来挑战个案的
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
失眠成因的PPP
• 前置因素——个人特质 • 促发因素——压力事件 • 持续因素——不良的认知和行为
临床晤谈
• 1 睡眠问题主诉 • 2 睡眠问题病史 • 3 睡眠习惯 • 4 与睡眠有关之行为 • 5 睡眠环境 • 6 其他睡眠异常的评估 • 7 身体疾病及精神疾病史
失眠成因概念化
案以避免为见到效果前就太快放弃 • 4由于个案可能必须在夜间醒来多次,若没有事先预
设夜间从事的活动可能不易维持,需先与个案商量 安排 • 5特别强调固定起床时间
睡眠限制法
• 1 适用患者: 各种失眠,特别是针对睡眠 效率不佳者 (睡着时间∕躺床时间x100%<85%)
2 不适用状况: 工作需维持高度警觉状态者 可能因睡眠剥夺而有负面影响者 原本躺在床上时间就偏短或入睡时间很
放松训练
1 要素: 安静的环境、舒适的姿势、注意的焦点、被动的 心态
2 程序 • 先仔细说明放松训练原理:强调放松是用以降低
激发,并非引发睡眠 • 请个案观察评量自己的放松状态 • 带领个案进行练习,并于练习前后评估自己的放
放状态 • 请个案在家中进行练习,并评估自己的放松状态
放松训练
• 1 有些个案有相当高的表现焦虑,要避免过度强 调放松效果反而引发焦虑
快的患者
睡眠限制法
• 原理:利用暂时睡眠剥夺以快速提高睡眠恒定 • 1 缩短入睡时间 • 2 提升睡眠深度 • 3 重新经历嗜睡感受 • 4 减少睡前担忧以及认知活动 • 5 降低睡前焦虑以及焦虑感与睡眠情境的连接
睡眠限制法
可能问题∕注意事项 • 1 与患者本身的想法相互抵触,需清楚说明
原理才容易执行。 • 2 本技术需执行一段之间才会出现效果,需
先提醒个案以避免为见到效果前就太快放弃 • 3 患者需改变生活作息,延后上床时间或提
前起床,需与患者详细讨论执行方式 • 4 老年人的睡眠效率原本就可能因老化而降
低,调整的标准可下修为5% Nhomakorabea 认知重建
1 目的与原理 透过让个案了解不当的认知如何透过情绪
及行为干扰睡眠,进而透过改变这些认知 来降低失眠 2 适用对象
信念 2 着重于信念的影响,而非单纯针对信念 的对或错来讨论
注意事项
矛盾意向法
1 适用对象 过度在意睡眠以及过度努力入睡者 2 不适用对象 认知能力有限或无法弹性接 受矛盾意向概念者 3 原理 透过矛盾意向 可降低过度在意睡 眠 者的表现焦虑,避免过度担心与努力,反而干扰 睡眠运作
矛盾意向法
1 程序 • 说明矛盾意向法的原理,将失眠是为过度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