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用药安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用药安全

药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是指某一种药物由于同时合并应用其他药物或化学物质而发生相互反应,干扰了该药的作用,从而使其疗效发生变化或产生药物不良反应。这里所指的化学物质通常是烟、酒、食物中的某种成分(如酪胺)、一些残存的添加物(如杀虫剂)等。

当前新药品种不断出现,药物的种类日益增多,患者同时合用多种药物的现象比较普遍,由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问题特别是药物的不良反应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药物相互作用的程度取决于药物的浓度、剂量和时间。大量研究表明合并用药并不一定会出现有临床意义的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的结果对病人临床治疗的影响可有三种情况:临床可期望的药物相互作用、不良的药物相互作用和不重要的药物相互作用,总的来说其实就是药物作用的加强或作用的减弱。

从临床用药的角度,可将药物相互作用按其发生机制分类如下:①药剂学相互作用:是指合用的药物发生直接的物理或化学反应,导致药物作用改变,即一般所称化学或物理配伍禁忌,多发生于液体制剂,常表现为在体外容器中出现沉淀,或药物被氧化、分解等。②药动学相互作用:指同时应用2种以上药物时,一种或几种药物影响了另一种或几种药物的代谢动力学过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最终使后一种或几种药物在作用部位的浓度的增加或减少,从而使其起效时间、作用强度或药效维持时间等发生改变。③药效学相

互作用:药物作用于同一受体或不同受体上,产生相加、增强或拮抗效应。如当合并应用2种药物时,可能通过影响某一药物对靶位(如递质摄取、灭活酶、阻断受体)的作用,或改变电解质的平衡,或作用于同一生理或生化代谢系统,从而影响了该药物的药理效应。需要提出的是,有时药物相互作用的产生并非单一机制的作用,可以是几种机制并存的。

第一节药剂学相互作用

药剂学相互作用就是药物的物理化学相互作用,主要指药物与药物,药物与溶剂、赋形剂之间发生的理化反应,是药物在被吸收前产生的配伍变化。它主要引起药物的化学结构、物理稳定性的变化,影响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

如维生素K1与维生素C合用,从药理方面分析维生素K1与维生素C合用是有利的,因为维生素K1可被肝脏利用来合成凝血酶原及凝血因子Ⅶ、Ⅸ、Ⅹ;维生素C可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及糖代谢过程,增加毛细血管致密性而降低其通透性与脆性,加速血液凝固,刺激造血功能。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与醌类药物维生素K1混合后,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致维生素K1疗效降低。有实验证明,维生素K1与维生素C混合放置一定时间后,因两者发生化学反应,使维生素K1与维生素C被破坏,而不能发挥其各自的效应。

药物在给药前混合,出现外观异常如发生浑浊、沉淀、产生气体、变色等,较易被发现。如酸性药物盐酸氯丙嗪注射液同碱性药物异戊

巴比妥钠注射液混合,可造成两者或两者之一的沉淀。肝素与阿米卡星、胺碘酮、红霉素、吗啡、异丙嗪在注射器内混合时,5~10min 内可出现沉淀。在输液过程中,当阿奇霉素组液体静脉滴注后,接利福霉素组液体时,输液器茂菲氏滴管中可见橘黄色混浊。而有些药物混合后出现配伍变化,但外观异常变化不明显,就很容易被忽略。如青霉素在pH6~6.5时最稳定,加入茶碱后pH值升高,可以加剧青霉素的分解;在手术麻醉过程中,将肌松药氯琥珀胆碱与硫喷妥钠混合使用就容易使氯琥珀胆碱分解失效。另外,化学反应产生的成分有些对机体是有害的,如青霉素溶解后久置不用,产生的分解产物是青霉素过敏的主要原因之一;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羧苄西林混合于静脉滴注液中,可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氨基与羧苄西林的β-内酰胺环之间发生化学性相互作用而灭活。在药物混合过程中,浓度、混合顺序、接触时间、pH值等都可影响药物相互作用。如维生素C注射液在pH值>6以上易被氧化,与碱性的氨茶碱、谷氨酸钠等注射液合用易被氧化。临床上药物溶解于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进行静脉滴住是一种常规给药方案,若输液中加入的药物种类过多,使液体成分复杂化,形成药物相互作用的机会也更多。以高渗葡萄糖注射液稀释20%磺胺嘧啶钠静滴治疗流行性脑膜炎,溶解度下降,析出结晶可造成血管栓塞死亡。

在药物剂型生产过程中,有些赋形剂可与药物发生作用,影响药物的疗效,如60年代曾有服用苯妥英钠片的病人出现精神障碍、共济失调等精神神经症状,后来发现此现象是由于生产过程中赋形剂由

CaCO3改为乳糖引起的,以前用CaCO3作赋形剂,能与苯妥英钠形成不溶性钙盐,减少苯妥英钠吸收,改用乳糖后,乳糖与苯妥英钠不发生作用,但生产过程中苯妥英钠的投料没变,造成苯妥英钠吸收增加,出现中毒现象。在四环素片剂的用药中曾有赋形剂从乳糖改为CaCO3后引起药物失效的报道,这是由于四环素与赋形剂CaCO3发生结合,减少了有效的药物量。

为了减少给药前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在配伍过程中应先加入高浓度药物后加低浓度药物,先加无色药物以便观察是否有可见的物理化学现象,在机体允许的情况下,以减少药物之间的反应时间。

第二节药动学相互作用

药动学方面的相互作用主要指一种药物的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受到其他药物的影响而发生改变,造成药物在其作用靶位的浓度和持续时间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该药起效时间、药物效应强度和药

效持续时间等。在药动学过程中均可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图1)

图1 药物体内过程主要路径示意图(★可能产生药物相互作用的部位)一、影响吸收的药物相互作用

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是发挥药效的重要前提。由于口服给药是最常用的给药方式,我们以口服给药为例,来讨论药物吸收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影响口服给药相互作用的主要因素如下。

1. 胃肠运动

胃排空速率的改变通常仅影响药物吸收的速率,而不影响吸收程度。但对于口服需要快速起效的药物(如口服镇痛剂),则胃排空速度的影响比较重要。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醋氨酚,paracetamol )常被用来进行药物吸收研究。因为它是一个弱酸药,在胃液和肠液中均大部分以非解离型存在,其在人体的吸收速率直接与胃排空速度成正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