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位诊断
可根据出现特征性改变的导联数判断 • V1、V2、V3导联提示前壁心肌梗死 • V3-V5导联提示局限前壁心肌梗死 • V1-V5导联提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 Ⅱ、Ⅲ、aVF导联提示下壁心肌梗死 • Ⅰ、aVL导联提示高侧壁心肌梗死 • V7-V8导联提示正后壁心肌梗死 • Ⅱ、Ⅲ、aVF导联伴右胸导(尤其是V4R)提示下
急性心肌梗死的先兆
• 50-81.2%的病人在发病前数天有乏力、胸部不适、 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 以新发生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加重最为突出。心 绞痛发作较以往频繁、性质较剧、持续时间长, 服用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
• 最突出并最早出现的症状是胸痛,其性质与部位 与心绞痛相似,但程度更剧烈,多伴有大汗、烦 躁不安、恐惧及频死感,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小时 或数天,休息和服用硝酸甘油不能缓解,部分病 人疼痛可向上腹部放射而被误诊为急腹症或因疼 痛向下颌、颈部、背部放射而被误诊为其他疾病
右冠狭窄
术前失常
• 1、一旦发现室性期前收缩或室性心动过速,立即用利 多卡因50~100mg静注,必要时可重复使用,至期前 收缩小时或总量达300mg,继以1~3mg/min的速度 静滴维持,如室性心律失常反复发作者可用胺碘酮。
• 2、发生心室颤动时,尽快采用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室 性心动过速药物疗效不满意时,也应及早用同步直流电 复律。
一般的治疗
• 1、休息:未行再灌注之前,应绝对卧床休息,较 少不良刺激
• 2、吸氧:持续吸氧3-5升∕分2-3天 • 3、监测:急性期应入住CCU,进行心电、血压、
指脉氧、呼吸监测3-5天。 • 4、阿司匹林:无禁忌症者口服水溶性阿司匹林或
嚼服肠溶性阿司匹林。
镇痛治疗
• 给予吗啡皮下注射或哌替啶(杜冷丁)肌肉注射, 必要时可重复使用。
壁心肌梗死并发右室梗死
血液的检查
• 起病24小时-48小时后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 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血沉增快 ,C反应蛋白增高可持续1-3周
心肌坏死标记物的检查
• 心肌肌钙蛋白I(cTnI)或T(cTnT)在起病3-4小时后 升高,cTnI于11-24小时达高峰,7-10天降至正 常 cTnT于24-48小时达高峰,10-14天降至 正常。
实验室检查
• 心电图: • (1)特征性改变: • ST段抬高性:呈弓背向上型,宽而深的Q波,T波
倒置;R波增高,ST段压低和T波直立并增高 • 非ST段抬高性:无病理性Q波,普遍ST段压低,
也有ST段无变化,但又T波倒置。
变异型心绞痛:ST段上抬
慢性冠脉供血不足:ST段压低
ST段压低的类型
治疗要点
• 死对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强调早发现、早 入院治疗,加强入院前的就地处理,并尽量缩短 病人的就诊、各种检查、处置、转运等的时间, 治疗原则是尽早使心肌血液再灌注(到达医院后 30分钟内开始溶栓或90分钟内开始介入治疗), 以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面积扩大,及时处 理严重的心律失常、泵衰竭和各种并发症,防止 猝。
全身症状
• 一般在疼痛发生后24-48小时出现,表现为发热 、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血沉增快等。体温很 少超过39℃
低血压、休克
• 血压下降很常见,但未必是休克,休克表现为: 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 汗淋漓、尿少、神志迟钝,甚至晕厥,一般在起 病后数小时至1周内,主要为心源性休克,为心肌 广泛坏死,心排血量急剧下降所致。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
江西省胸科医院心内科刘吉华
急性心肌梗死的定义
• 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 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 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促使粥样斑块破溃出血及血栓形成的诱因
• 休克、脱水、出血、外科手术或严重心律失常, 使心排血量骤降,冠状动脉灌流量锐减;重体力 活动、饱餐特别是进食多量高脂饮食后,情绪过 分激动或血压剧升,心肌需氧量猛增,冠状动脉 供血明显不足
心力衰竭
• 主要为急性左心衰,为心肌梗死后心脏舒缩力显 著减弱或不协调所致。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 发绀、烦躁等症状,重者可发生肺水肿
并发症
• 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 • 心脏破裂 • 栓塞:见于起病后1-2周,如为左心室附壁血栓脱
落所致,则引起脑、肾、脾或四肢等动脉栓塞; 如为下肢静脉血栓脱落所致,则产生肺栓塞 • 心室壁瘤 • 心肌梗死后综合征
• cTnI和cTnT虽出现稍延迟,但特异性很高, CKMB增高的程度能较准确地反映梗死的范围,其高 峰出现的时间是否提前有助于判断溶栓治疗是否 成功
诊断标准
• 必须至少具备下列3条标准中的2条: 1、缺血性胸痛的临床病史 2、心电图的动态演变 3、心肌坏死的血清心肌标记物浓度的动态改变
对老年人,突然发生严重心律失常、休克、心力 衰竭而原因不明时,或者突然发生较重而持久的 胸闷或胸痛者,都应考虑本病的可能,并先按急 性心肌梗死来处理
肌红蛋白在起病2小时内升高,12小时内达高峰, 24-48小时降至正常。
肌酸激酶(CK)在起病6小时内升高,12小时内达高 峰,3-4天降至正常。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起病后4小时内升高, 16-24小时内达高峰,3-4天降至正常。
天门冬酸氨基酸转移酶(AST)在起病6-10小时后
• 对心肌坏死标记物的测定应进行综合评价,如肌 红蛋白虽出现最早,但骨骼肌损伤可影响其特异 性,就算早期检测结果阳性,也应再测定其它心 肌坏死特异性标记物予以证实。
• 疼痛较轻者可用可待因或罂粟碱。 • 再试用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酯
再灌注心肌治疗
• 起病后3-6小时(最多12小时)内使闭塞的冠状 动脉再通。
• 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有条件的医院 应尽快实施PCI,可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 2、溶栓治疗:做后所有在症状12h内就诊的ST段 抬高的心肌梗死病人,若无禁忌证均可考虑溶栓 治疗。发病虽超过12h但仍有进行性胸痛和心电 图ST段抬高者,也可考虑溶栓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