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健康研究中的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人群健康研究中的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

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诊断试验和筛检试验

第一节流行病学概论

一、考什么?

(1)流行病学的定义

(2)流行病学的原理、基本原则及方法

(3)流行病学的用途

二、最重点的是什么?

(1)流行病学的定义

(2)流行病学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三、最难点的是什么?

(一)流行病学定义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概括起来有以下四层意思:①研究对象是人群;②关注的事件包括疾病与健康状况;③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评价效果④目的是防治疾病、促进健康。

(二)流行病学的原理、基本原则和方法

1.流行病学基本原理

(1)分布论:分析疾病或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

(2)病因论:探讨人群中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各种原因。

(3)健康-疾病连续带理论:机体由健康到疾病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4)预防控制理论:根据疾病发生、发展和健康状况的变化规律,疾病预防控制可以采取三级预防措施。

(5)数理模型: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发生、发展及分布变化,受到环境、社会和机体多种因素的影响,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函数关系,可以用数学模型来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分布的变化规律。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预测它们未来的变化趋势。

2.流行病学的基本原则

(1)群体原则:在人群中宏观地考察事物的动态变化是流行病学区别于其他医学学科最显著的特点。

(2)现场原则:流行病学研究的人群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群,因此常把一群人与周围的环境(现场)联系起来。

(3)对比原则:通过对比来发现疾病发生的原因,考察诊断的正确性和治疗方法的有效性。

(4)代表性原则:当选取全人群其中的一部分人作为研究对象时,这个样本要有代表

代表性的特征,一是样本的产生是随机的,二是样本要足够大。

3.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1)描述流行病学:主要是揭示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现象。

(2)分析流行病学:主要是找出影响分布的决定因素。

(3)实验流行病学:主要是研究并评价疾病防治和健康促进中的预防干预措施及其效果。

(4)理论流行病学:是通过对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与影响因素之间内在关系的深入研究,建立数学模型以描述疾病流行规律、预测疾病流行趋势、检验疾病防治效果。

(三)流行病学的用途

1.描述疾病及健康状况的分布。

2.探讨疾病的病因。

3.研究疾病自然史。

4.疾病的预防控制及其效果评价。

第二节疾病的分布与影响因素

一、考什么?

(1)疾病分布的常用测量指标

(2)疾病流行强度:散发、暴发、流行、大流行

(3)疾病三间分布的特征

(4)疾病三间分布的综合描述

二、最重点的是什么?

(1)疾病分布的常用测量指标

(2)疾病流行强度:散发、暴发、流行、大流行

疾病的分布是指疾病在时间、空间和人间的存在方式及其发生、发展规律,又称疾病的三间分布。

(一)疾病分布常用的测量指标

1.发病率指在一定期间内(一般为1年)、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分子是一定期间内的某病新发生的病例数。分母是暴露人口,指有可能发生该病的人群,对那些不可能患该病的人,如传染病的非易感者(曾患某病的人)、有效接种疫苗者,不能算作暴露人口。

2.罹患率与发病率一样,也是测量人群新病例发生频率的指标;与发病率相比,罹患率适用于小范围、短时间内疾病频率的测量。

3.患病率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现患某病者(包括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患病率的分子包括调查期间被观察人群中所有的病例,分母为被观察人群的总人口数或该人群的平均人口数。

4.续发率又称二代发病率,指某传染病易感接触者中,在最短潜伏期与最长潜伏期之间发病的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

5.感染率指在某个时间内被检查的人群中,某病现有感染者人数所占的比例。

6.病残率指在一定的期间内,某人群中实际存在病残人数的比例。

7.死亡率指在一定期间(通常为1年)内,某人群中死于某病(或死于所有原因)的频率。其分子为死亡人数,分母为可能发生死亡事件的总人口数(通常为年中人口数)。

9.存活率又称生存率,指随访期终止时仍存活的病例数与随访期满的全部病例数之比。

(二)疾病流行强度

疾病的流行强度是指某疾病在某地区、某人群中,一定时期内发病数量的变化及各病例间联系的程度。

1.散发某病发病率维持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无明显的时、空联系和相互传播关系,表现为散在发生,数量不多,这样的流行强度称为散发。

2.流行指某病在某地区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散发)的发病率水平。疾病流行时,各病例间有明显的时、空联系,发病率高于当地散发发病水平的3~10倍。

3.大流行当疾病迅速蔓延,涉及地域广,短时间内可跨越省界、国界或洲界,发病率超过该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流行水平,称为大流行。

4.暴发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量相同患者的现象。

(三)疾病三间分布的特征

1.地区分布

无论哪种疾病的发生都或多或少存在地域上的差异,疾病这种地区分布的差异反映了不同地区致病因子分布的差别,与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有关。一般可根据资料的性质按照国家间、国家内不同地区以及城乡等地理区域分布特征来分析。

如果一些疾病无需从外地输入,只存在于某一地区,或在某一地区的发病率水平总是较高,这种现象称为疾病的地方性。疾病地方性的种类有自然疫源性、自然地方性、统计地方性。判断疾病地方性的依据是:①该病在当地居住的各人群组中发病率均高,并随年龄增长而上升;②在其他地区居住的相似的人群组中,该病的发病率均低,甚至不发病;③外来的健康人,到达当地一定时间后发病,其发病率逐渐与当地居民接近;④迁出该地区的居民,该病的发病率下降,患者症状减轻或呈治愈趋向⑤当地对该病易感的动物也可能发生类似的疾病。

2.时间分布

疾病分布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变化,这种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同时间疾病分布的不同,不仅反映了致病因素的动态变化,也反映了人群特征的变化。疾病的时间分布特征有:(1)短期波动:指在一个地区或一个集体的人群中,短时间内某病的发病数明显增多的现象。

(2)季节性:即疾病每年在一定的季节内出现发病率升高的现象。

(3)周期性:即疾病依规律性的时间间隔发生流行。

疾病呈现周期性常见的原因有:①足够数量的易感人群。尤其新生儿积累使易感者数量增加,②该病的传播机制容易实现;③病后可以获得稳固的免疫力④病原体变异。周期性间隔时间的长短取决于:①易感者积累的速度;②病原体变异的速度;③病后免疫持续时间的长短。

(4)长期变异: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通常为几年或几十年),疾病的分布状态、感染类型、临床表现等逐渐发生显著的趋势性变化,这种现象称为长期变异。长期变异的原因有:①病因或致病因素发生了变化;②抗原型别变异。病原体毒力、致病力的变化和机体免疫状况的改变;③诊疗技术的进步、防治措施的改善;④社会人人口学资料的变化及疾病的诊断、报告标准的改变等。

3.人群分布

人群分布的特征有年龄、性别、职业、家庭、民族、行为、收入等。有些是固有的生物性的,有些是社会性的特征,这些特征有时可能成为疾病的危险因素。研究疾病人群分布有助于确定危险人群和探索致病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