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课程——红色经典大讲堂
红色教育培训课程
![红色教育培训课程](https://img.taocdn.com/s3/m/abaf3337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80.png)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基于“学习强国”的“德善”品格校本课程建构的探索
![基于“学习强国”的“德善”品格校本课程建构的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0691c563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d7.png)
教育界/ JIAOYUJIE2023年第14期(总第526期)育人之道▲基于“学习强国”的“德善”品格校本课程建构的探索陆 秋【摘要】“德善”品格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它既是新时代学校德育教育的行动指南,也为学校开展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苏州市吴江区黎里小学立足“德善”品格课程,从依托“学习强国”、聚焦顶层设计、打造德育阵地、创新活动载体等方面构建了“学习强国+德善品格”校本课程,开展了相关教学研究与实践,旨在让学生接受丰富、立体、完善的主题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砥砺学生的报国之志,从而让学生形成“强国必定有我”的信念。
【关键词】“德善”品格;校本课程;“学习强国”作者简介:陆秋(1986—),男,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黎里小学。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近年来,苏州市吴江区教育局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了“德善”品格课程,以此创新德育教育实践的方式,让德育教育内化于心[1]。
苏州市吴江区黎里小学(以下简称“我校”)也以“德善”品格课程为契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品格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重中之重,利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借助丰富、优质且立体化的爱国教育资源,打造具有新时代特点、校本特色的“德善”品格课程,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有底气、有勇气、有志气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实施“德善”品格课程的现实困境“德善”品格课程是一门互动性的实践体验课程,需要在良好的品格教学环境中让学生进行实践体验。
然而,当前有不少“德善”品格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缺少互动,存在着封闭和单向的缺点。
部分教师往往只是重复地传递和灌输知识,忽视了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培养和品格的培育,使得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
也有一些教师在“德善”品格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采用的是固定的教学模式,过于追求教学结果的可预见性。
他们只注重“怎样教”,而没有从学生习得品格的角度设计实践体验活动,以致部分学生不会主动地参与其中,课堂学习氛围不够积极、轻松,课堂中师生的关系不是民主、平等的,师生的角色逐渐模糊,课程实施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也日渐突出。
红色经典教学课程设计
![红色经典教学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6508980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de.png)
红色经典教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红色经典”在我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掌握相关文学作品的背景、主题和艺术特色。
2. 通过对本章红色经典作品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关键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故事情节,形成对红色文化的系统认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红色经典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2. 通过小组讨论、写作和表演等形式,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书面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英雄、珍惜和平的情感态度,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3.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语文拓展课程,以红色经典文学作品为载体,结合学生年级特点,注重知识性、思想性和趣味性的统一。
学生特点分析:本课程针对的学生群体为八年级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语文基础和文学素养,对红色文化有一定了解,但可能缺乏深入的认识和感悟。
教学要求: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和分析红色经典作品。
2.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3. 强化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4. 结合课程目标,定期进行教学评估,确保学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程目标,选取以下红色经典作品进行深入学习:1. 《红星照我去战斗》:通过分析小说背景、情节和人物,了解长征精神,体会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
- 章节安排:第1章至第3章2. 《小兵张嘎》:以故事情节为线索,探讨抗日根据地的斗争生活,学习嘎子的机智勇敢。
- 章节安排:第4章至第6章3. 《青春之歌》:通过分析主人公的成长历程,理解革命青年的理想与信仰,感受青春的热血与激情。
- 章节安排:第7章至第9章4. 《红色娘子军》:从历史背景出发,了解红色娘子军的英勇事迹,传承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传承红色经典弘扬民族精神红色文化传统教育主题班会课件ppt
![传承红色经典弘扬民族精神红色文化传统教育主题班会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c4b06395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53.png)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 强国
弘扬民族精神对于实现中国梦的意义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基石 弘扬民族精神能够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精神支柱 弘扬民族精神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红色文化传统教育的重要 性
提高全民素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全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加强全民的国家意识和国家认同感。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全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推动全民学习革命历史和英雄人物,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
革命先烈所代表的民族精神,是激 励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
革命精神是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
革命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 成部分
革命精神代表了民族精神中的 积极向上和不断进取的一面
革命精神对于推动民族进步和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革命精神对于培养人们的爱国 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积 极作用
传承红色经典是时代的要求
感谢您的耐心观看
汇报人:
Hale Waihona Puke 革命历史传承可 以增强民族凝聚 力和自豪感
革命历史传承可以 激励人民为国家的 繁荣富强而努力奋 斗
革命先烈是民族精神的传承者
革命先烈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民族精 神
传承红色经典,弘扬民族精神,需 要我们铭记革命先烈,传承他们的 精神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奉献精神是民族 精神的体现
传承红色经典的意义:弘扬爱国主 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红色经典传承的价值:推动文化创 新,促进社会进步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红色经典传承的必要性:加强青少 年思想道德建设,培养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
高校红色经典艺术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高校红色经典艺术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37a77fb2f121dd36a32d8294.png)
( 延安大学
武 忠远
7 1 6 0 0 0 )
陕西延安
【 摘 要】 红色经典艺术课堂教学作为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的主渠道, 受到知识背景的断层化、 教学背景的复杂化、 教学
信息的 陈旧化、 教 学模式 的程 式化 等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 呈现教 学效果 不好 、 教 学质 量不高的教 育困境 , 严 重制 约了高校 红 色经典 艺术教育的深入发展。文章 以延安 大学“ 红色经典 艺术大讲 堂” 课程 为案例 , 从教 学内容 、 教 学风 格、 教 学方式 、 考核方
・
6 武 忠 远 : 高 校 红 色 经 典 艺 术 课 程 课 堂 教 学 改 革 研 究 与 实 践 F e N b o . 2 . 0 2 1 4
课堂教学产生一定心理阻力。 ( 三) 教 学信息的陈旧化。高校红色经典艺术课
* 基金项 目: 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 目“ 红色经典 艺术教育示范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1 1 B G 1 5 ) 。
【 作 者简介 】 侯 业智( 1 9 8 3 一) , 男, 延安大 学教务处秘 书, 研 究实习员 , 硕士 。研 究方 向: 高等教 育管理 。 武忠 ̄( 1 9 6 2 -) , 男, 延安 大学教务 处处长, 教授 , 博 士。研 究方向 : 高等教育管理。
、
红 色经 典艺 术课 堂教 学面 临 的困境
( 一) 知 识 背景 的 断层 化 。2 0 0 5年 , 激 励 了几 代 人 的《 狼牙 山五壮 士》 被 部 分 省市 从 新 教 材 中删 除 ,
引起了全 国范 围内的轩然 大波和持续 的关注与讨 论, 也成为凸显红色经典在整个教育体 系中尴尬地 位 的一个 显证 。 同时 , 受 到升 学率 的影 响 , 中小学 的 教育对数理化偏爱有加 , 而历史等学科始终游离于 中小学教育边缘, 长此 以往就造成青少年对战争时 代的历史感知一片空 白。尽管 “ 红色经典 既可做德 育的好教材 , 也是政治、 语文、 历史等学科 的极佳补 充 。这种作用尽管是潜移默化 的, 但却是不可低估
红色爱国校本课程《追忆红色经典 传承革命传统》教案.doc
![红色爱国校本课程《追忆红色经典 传承革命传统》教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3d4374a2dd36a32d72758185.png)
了解光辉历史,感受党的伟大。
五、反馈矫正,反思升华
接过先辈的接力棒,争为红领巾添光彩。
六、课后作业,思考回顾
寻访红色经典,抒我少年情怀。
教后记:
同学们通过对历史的了解及对历史人物的学习,深深感悟到革命先烈无畏生命、无私奉献的红色传统值得他们继承和发扬。
红色爱国校本课程教案
课题:追忆红色经典传承革命传统
年级:一、二年级
教学目标:
1.了解红色革命故事,
传承发扬革命不怕困难、无私奉献的精神,珍惜现有生活。
二、小组交流,互助落实
发现身边这种精神的同学,向他们学习。
三、课堂讨论,质疑释疑
展一展寻访感受,红色传统驻扎我心。
红色文化十讲教学大纲
![红色文化十讲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54f2d10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39.png)
红色文化十讲教学大纲红色文化十讲教学大纲近年来,红色文化教育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教育部制定了红色文化十讲教学大纲,旨在通过教育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红色文化的价值。
一、红色文化的起源和背景红色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中国革命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经过长期的斗争,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红色文化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以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为基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红色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红色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等。
这些价值观代表着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和信念,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
通过学习和传承红色文化,人们可以深刻理解这些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进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红色文化的教育意义红色文化教育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
首先,红色文化教育可以增强人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
其次,红色文化教育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引导他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最后,红色文化教育可以提升人们的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公德。
四、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施途径红色文化教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实施。
首先,学校可以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讲解历史事件、传记故事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红色文化的重要性。
其次,社会组织和红色文化基地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如参观红色革命遗址、举办红色文化讲座等。
此外,媒体也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通过电视、网络等渠道传播红色文化的知识和精神。
五、红色文化教育的挑战和对策红色文化教育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一些人对红色文化的了解和认同程度不高,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
其次,红色文化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需要与时俱进,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2023年张桂梅思政大课堂观后感(通用8篇)
![2023年张桂梅思政大课堂观后感(通用8篇)](https://img.taocdn.com/s3/m/c68e1d7b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e0.png)
2023年张桂梅思政大课堂观后感(通用8篇)张桂梅思政大课堂观后感1时隔六天的时间里,我校两次组织全校老师观看《张桂梅思政大讲堂——信仰的力气》。
张桂梅老师的事迹我学得不少,因为作为一名党员老师的我,每天都要学习云岭先锋,在云岭先锋里常常能学习到关于张桂梅老师的事迹。
两次集体正规的倾听《信仰的力气》张桂梅校长先进事迹报告会和生命点滴的人生故事,我受到了一次精神的洗礼,每次都让我感动得泪流满面,因为实在太感人了,张桂梅老师的精神是我们任何一个老师无法做到的。
每次五十多分钟的内容里,我深切领悟到一个智者和仁者所显现出来的精神魅力。
张桂梅老师原本拥有华蜜家庭的她突遭命运的打击,在失去相濡以沫多年的丈夫后,她用柔弱的双肩扛起生活的重担,此时,她面临着工作岗位的选择,她没有选择到条件优越的学校任教,而是毅然只身前往师资力气相对薄弱、条件艰苦的华坪县投身教化扶贫。
虽然疾病缠身,被病痛熬煎的苦痛难言,她也没有停下教书育人的脚步,凭借着坚韧的毅力,她忍着病痛一次次站在酷爱的讲台上。
一枚党徽,她始终都把党徽佩戴在身上,昂首挺胸的呈现共产党员的风采,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徽在闪耀。
一面旗帜,她埋头苦干、洒播大爱,是党员干部心中一面先锋模范的旗帜,哪里有艰苦哪里就有旗帜在飘扬。
一个榜样,她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是各行各业奋斗者争相看齐的榜样,哪里有挫折哪里就有榜样的力气。
张老师是那样平凡,那样真实,她的精神,是一种时代的精神,体现了中国学问分子剧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她让信仰的力气最大化,她始终冲在最前线,敢与时间赛跑,敢和病魔抗争,全力以赴帮助一批又一批贫困山区的孩子走出大山,托举起他们的幻想和希望。
她的精神,又是一种平凡的精神,体现了一名一般的人民老师把对国家对人民的酷爱和回报,详细落实到自己的事业和学生身上,在一般教学岗位上,恪尽职守、呕心沥血、淡泊名利、执着追求。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张老师的同仁,我要学习她人民至上、心怀大我的情操,将价值塑造、实力培育、情感关怀融为一体,见贤思齐,将楷模的精神力气实行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中,守住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点点滴滴播撒阳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将爱的暖和传遍云岭大地!学习了张桂梅老师的事迹之后,我才发觉,有时我们会在工作之余埋怨工作、埋怨学生、埋怨家长,看看张桂梅校长和她们学校的老师在一般教学岗位上,恪尽职守、呕心沥血、淡泊名利,一心扑在学生身上的精神,我们这又算得了什么。
红色旅游与红色文化的传承—以广元市为例
![红色旅游与红色文化的传承—以广元市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331ef1f5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aa.png)
红色旅游与红色文化的传承—以广元市为例摘要:当前,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红色旅游的发展,发展红色旅游,传承红色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我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战、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积淀孕育下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红色文化传承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当代价值。
红色旅游是在传承红色文化的过程中兴起的,它的核心和灵魂是红色文化,红色旅游是传承红色文化的载体。
因此,我们在传承红色文化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红色旅游的巨大作用,寓教于乐,更好地发挥红色文化传承的实效性。
关键词:红色旅游;红色文化;传承1 前言红色旅游当前已经成为一个比较受关注的旅游形式,并且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借助红色旅游能够将中国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并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红色旅游景区的经济发展,此外,红色旅游还能够帮助中国传统的红色文化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下去。
可以说,红色旅游的发展状况对红色文化的传承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介绍了红色旅游和红色文化的核心内容以及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红色文化传承问题以及如何继续传承红色文化。
希望能够为红色旅游的发展和红色文化的传承提供借鉴。
2 红色旅游和红色文化的核心内涵红色旅游是在传统的革命教育基础上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
当今社会越来越注重对人们政治思想的教育并且还发展了旅游黄金周,因此近年来红色旅游的发展尤其迅速。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红色象征着革命,并且有很明显的时代性。
红色旅游主要是在革命根据地以现存的革命纪念物以及其背后的故事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倾听革命故事,学习革命精神。
红色旅游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红色文化,主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观念及相关理念。
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领导者对马克思列宁的理论有很深的认识,并且根据中国的现实情况,把他们的理论发扬壮大,形成了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理论体系,这些成果都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中国人民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向,成为中国人民的一份宝贵的财富。
《红色经典》校本课程
![《红色经典》校本课程](https://img.taocdn.com/s3/m/c16ac8ac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91.png)
把“红色经典”开发成校本 课程,通过“读红色书籍”、“写读书体会”、“讲红
色故事“和“唱红色歌曲 ”以及“长征万里行”等系列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
观察历史,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长征精神,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究社会,使他们能够
背
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参与社会,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 品质
物
容
出读后感 。
把语文课本 中认识到的 英雄人物如 : 为了祖国 、为了人民英 勇献身的狼 牙
山五壮士 、舍己为人的 老班长和军 需
安
6∕1
搜集整理语文课本中
的 英雄人物
处长等在 课堂上一一 罗列,用自己的
排
语言描述一个 自己印象最 深的场景 、
人物 、细节,并说出自己 对英雄人物
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三 部分。评价等级分 :A,10 分;B,8 分;C,6 分三个级
别。
(一)参与态度评 价
1.爱护、珍惜书籍。(10 分)
评定等级:A 主动做到 /B基本做到 /C 做不到
2.养成主动的 阅读习惯。(10 分)
评定等级:A 积极主动 /B 较积极/ C 被动
课
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内在整合,利用长征途中的英雄人物和经典故事,丰富学生
程
的社会认识和内心世界,以长征精神引导学生的道德发展;通过读红书 、唱红歌、
简
走红路 、讲红色故事、摘抄和习作等形式,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发展思维,增
介
强阅读、习作和口语表达能力。本课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促进学生和谐发
《过草地》等五篇经典故事。并在文中找出体现长征精神的词语和段落抄写在摘抄
区域红色文化资源与学校教育教学融合发展实践
![区域红色文化资源与学校教育教学融合发展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0a8c7508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ad.png)
区域红色文化资源与学校教育教学融合发展实践作者:于战平来源:《陕西教育·教学》2023年第10期革命先烈用鲜血浸染的每一寸红色热土都有一段感人至深的红色往事,凝结着艰苦卓绝的奉献精神,铭刻着气吞山河的壮丽情怀,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
近年来,渭南市教育系统将区域红色文化资源与学校教育教学融合发展,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区域红色文化资源与学校教育教学融合发展的思考(一)区域红色文化资源与学校教育教学融合发展的必要性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而现在的中学生生活在物质富足的新时代,成长在信息发达的社会,生活平顺,缺少意志锤炼和苦难磨砺,他们中的部分人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薄、团结协作观念不强、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
红色文化所传递的艰苦奋斗、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勇往直前及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崇高信念等,对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有着重要作用。
通过红色文化中革命精神的熏陶,帮助青少年扭转不良倾向的同时,又能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政治认同感,在切实提升教育教学实效的同时使学生主动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承者,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区域红色文化资源的梳理分类与开发利用红色文化是一种重要资源,其中的物质资源表现为遗物、遗址等革命历史遗存与纪念场所。
非物质资源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等。
近年来,渭南一方面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学生研学旅行,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另一方面把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和古迹文化结合起来,寓思想教育于文化娱乐和观光游览,开展红色旅游既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又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
(三)区域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四进”的依据和意义《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中明确指出,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是落实革命传统教育的核心课程,要全面反映革命传统主要内容,注意对思想内涵的深刻解读,突出提高思想认识、政治觉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政治认同;同时引导学生弘扬革命精神,培养高尚品德。
五色课程五育并举构建育人新格局
![五色课程五育并举构建育人新格局](https://img.taocdn.com/s3/m/0bf9d7b7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7e.png)
五色课程五育并举构建育人新格局为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进一步推进“双减”工作,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结合对双减背景下课程的新认识,我们重构学校的校本化课程体系,丰富完善了德智体美劳课程,全面打造课后服务2.0升级版,围绕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功效三方面进行学校校本课程统整,深研课后服务课程,构建了以“五色”教育为基础特色课程,开发了思政课程、校本课程、班本课程、年级课程、拓展课程,统筹校内校外资源、发挥优势,关注价值塑造、习惯养成、技能培训,赋予学生发展的广阔空间和成长平台,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
学校经过“分析校情”、“开发师资”、“搭建课程”、“完善制度”“实践总结”等五个阶段,目前初步形成了兼具特色型和实用性的课后服务课程框架,“把时间做足、把质量做优、把渠道拓宽、把资源用足”,使我校课后服务的“五色课程”日渐得到家长和学生们的认可和喜爱。
一、红色课程用心传承1、红色思政课程。
学校高度重视思政课和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探索思政课“一体化联动”的打开新方式。
校级领导+班主任+思政教师及各学科教师相结合的工作体系,开展思政大讲堂和思政小课堂活动,人人一节思政课。
校级领导每月一次的思政大讲堂活动,晓梅校长讲奥运,淑梅副书记讲历史。
全员教师每周一次的思政小课堂活动。
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家校一体化联动,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全方位,多维度推动思政课建设。
2、红色经典课程。
如果信仰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我校通过红色经典社团,将鲜艳的红色浸润在学生们国学经典的声声诵读中,学生们一学期诵读了红色经典100余首,经典随口而出、朗朗上口,学生们知古今、晓天下、通达明理、秀外慧中;红色合唱社团将一首首红色歌曲传唱,歌声回荡在民航的校园里,余音缭绕,一曲曲优美的旋律,烙印在学生们的记忆中,心情飞扬。
在歌声中学生们懂得了国旗的鲜红;红色传统刻纸社团,学生们刻画出祖国的大好河山,表达出对祖国妈妈浓浓的爱。
红色经典故事课件ppt
![红色经典故事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7e8038dd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5a.png)
红色经典故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
倡导爱国主义
红色经典故事中蕴含着深厚的爱 国主义情感,有助于激发人们的 爱国热情,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
强调集体主义
红色经典故事中的英雄人物往往为 了集体利益而不惜牺牲个人利益, 有助于强化集体主义观念。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通过红色经典故事,弘扬团结、友 爱、互助的社会风尚,推动和谐社 会建设。
红色经典特点
红色经典故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革命精神和民族精神,通过生动的情 节和人物形象,传递了爱国主义、集 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等价值观。
红色经典故事的历史背景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红色经典故事主要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 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英雄事迹,如《红岩》、《青春之歌》 等。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红色经典故事也开始反映社会主义建设 时期的英雄事迹和集体主义精神,如《创业史》、《焦裕禄 》等。
红色经典故事的价值与意义
传承革命精神
红色经典故事是革命精神的载体,通过传承这些故事,可 以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等价值观,增 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
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详细描述
《青春之歌》是一部描写革命斗争的小说,以林道静的成长为主线,展现了广大青年知识分子在民族 解放事业中的觉醒和担当。作品充满青春激情和革命理想,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召力。
《林海雪原》赏析
总结词
革命英雄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经典 之作
VS
详细描述
《林海雪原》是一部以东北林海雪原为背 景的革命小说,讲述了杨子荣等英雄人物 在严寒、艰苦的环境下与敌人进行斗争的 故事。作品将革命英雄主义与浪漫主义相 结合,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
红色经典讲座的心得体会
![红色经典讲座的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498e3447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b5.png)
在这次红色经典讲座中,我深刻感受到了红色文化的魅力和力量,以及它对我们当代青年的重要启示。
以下是我对此次讲座的心得体会。
一、红色经典的力量1. 历史传承的力量红色经典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革命先辈的智慧和勇气。
通过学习红色经典,我们可以了解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增强民族自豪感。
讲座中,老师详细介绍了《毛泽东选集》、《共产党宣言》等经典著作的背景和内容,让我对革命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 思想启迪的力量红色经典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
在讲座中,老师以《毛泽东选集》为例,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内容。
这些思想启迪了我对人生、社会和国家的认识,使我更加坚定了信仰和追求。
3. 精神激励的力量红色经典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民族独立、人民幸福而奋斗。
讲座中,老师讲述了刘胡兰、雷锋等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让我深受感动。
这些英雄人物的精神力量,将激励我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勇往直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红色经典对当代青年的启示1. 坚定信仰,牢记使命红色经典教育我们要坚定信仰,牢记党的宗旨,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在新时代,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红色精神,坚定“四个自信”,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拼搏。
2. 砥砺前行,勇于担当红色经典告诉我们,革命先辈们在艰苦的环境下,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勇于担当。
在新时代,我们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勇于担当,敢于创新,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
3. 传承文化,弘扬精神红色经典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
在讲座中,老师强调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我们要在新时代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热爱我们的民族,为实现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4. 修身养性,锤炼品格红色经典教导我们要修身养性,锤炼品格。
网络课程——红色经典大讲堂PPT优秀课件
![网络课程——红色经典大讲堂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1645da1b307e87100f6962f.png)
2021/5/26
2
一、需求分析
1、课程目标分析
课程目标分析
2021/5/26
行为目标 生成性目标 表现性目标
3
(1)行为目标
能够概括出红色经典艺术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能够举例叙述出几部经典的红色艺术作品 能举例说出创作这些艺术作品的代表人物 能阐述红色经典之文学作品的特点 能分析红色经典之影视的创作背景 能通过这些红色经典作品剖析当时的社会现状
2021/5/26
8
(3)思想特点: 大一的学生政治思想品德基本趋于稳
定,人生观、世界观社会意识基本趋 于稳定,价值观正在趋于成熟;爱国 主义思想浓烈,对抗战时期的历史具 有很多的关注。并且已经拥有自己欣 赏和鉴别美的意识。
2021/5/26
9
(4)信息素养:大一的学生已经完全熟悉与掌握上
网的基本操作、信息检索、信息识 别、信息筛选。完全具备利用网络 检索资料和进行学习的能力。
能总结出《青春之歌》 的思想主题
文本、图 片、视频
文本可以很好 在课程学习模块
的呈现具体内 用文本直接呈现
容,并有助于 杨沫的生平简介
形成整体概念; 和人生经历,并
图片可以形象 链接相关图片
的呈现情景, 在课程学习模块
视频更能增加 链接《青春之歌》
情景真实性, 影视剧
激发学生的学 在论坛里讨论
习兴趣
课程设计人员对艺术了解不多,需要进一步学习 小组成员没有网络课程设计和开发的相关经验 对于界面的设计没有系统的学习,难度较大
2021/5/26
12
二、网络课程六要素设计
2021/5/26
13
(一)教学内容的设计
内容—媒体设计
红色经典艺术大讲堂是为大学一年级学生设计的一门网 络课程,帮助他们了解延安的风土人情,旨在探寻素质教育 与红色教育的契合点。在素质教育方面,旨在通过该课程的 讲授和建设,进一步引导学生亲近和熟悉传统经典、文学艺 术经典,用经典作品的魅力感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 修养,增进学生的人格魅力。
《红色经典》校本课程(汇编)
![《红色经典》校本课程(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4cdc6d010b4c2e3f572763fe.png)
精品文档
评定等级:A 准确、精神饱满/ B 准确、有精神/ C 不准确 二、终结性评价(权重 40%)
评价等级分值如下:A40 分 B30 分 C20 分 学期结束时,举行“唱红歌、走红路”比赛,要求以班级为单位。评价内容包括: 班级学生的参与人数、参与状态和参与效果。 评定等级:
A 做到全员参与,活动过程中做到精神饱满,活动结束后交流出自己深刻的感 悟
9∕1 巧渡金沙江
通过观看电影、摘抄读书笔记、书写心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0∕1 11∕1
四渡赤水河
得体会等举行班级讲故事比赛,推荐优 秀作品参加校级比赛。
选择自己喜欢的长征 故事
“英雄故事我来写” 12∕1 活动
“英雄故事我来讲” 分班举行活动,结束后各组推荐 5 名学
13∕1 活动
生参加校级大赛。
人 物 、细 节 ,并 说 出 自 己 对 英 雄 人 物
的崇敬之情。
以班为单位分小组进行比赛,推荐优秀 7∕1 演讲比赛、摘抄展览
参加校级比赛。
学生先看电影,再结合五年级·长征》一课分组讨论本电影所反映
命
8∕1 桥”
的长征精神,围绕自己感受最深的片
事
段,交流感悟。
迹
评定等级:A 读后能正确概括长征精神的内涵/B 概括的不准确 /C 不能概括
评
2.讲红色故事技能评价(10 分)
价
评定等级:A 表述准确/B 表述较准确/C 表述不准确
活
3.读后习作技能评价(10 分)
评定等级:A 格式正确真情实感/B 格式正确/C 格式不正确
动
4.唱红歌技能评价(10 分)
精品文档
程
英
雄
军神
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趣味性
![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趣味性](https://img.taocdn.com/s3/m/693e36b2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3a.png)
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趣味性2023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趣味性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教师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让他们在充满趣味的学习过程中快乐成长。
一、利用互联网资源互联网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
互联网上有大量的学习网站、教学视频、教案资源等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授课难题。
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在网上搜索与课程相关的材料,桥梁链接网站、百度文库等,让他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了解更多的知识。
同时,利用课堂互动软件,让学生通过网上提交答案,评估调查,以及课堂上的互动讨论等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从而提高课堂趣味性。
二、拓展活动形式教学不应限于单一的知识传授,更应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拓展教学活动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尤其是在课堂外的活动,让学生在体验失衡骑行等休闲活动中进一步深化对课程的理解和应用。
活动设计上可以立足于学生兴趣爱好,例如对音乐、戏剧等进行深入学习,或是红色经典大讲堂、德育大讲堂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体验和生命体验。
三、教学评价的改革传统教育理念强调一切以考试为中心,这种单向度的教学评价难免会造成学生的压力增加,缺少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因此,教学评价的改革也是提高课堂趣味性的重要因素。
我们应将教学重心放在学生的生活中,学生的兴趣与特长,以及市场需求中。
此外,评价重心也应逐渐从纯粹的知识技能评价转变为知识技能加价值评价,以便更好地履行教育使命,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育技术与人性的结合强调人性思想,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交流和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利用教育技术的力量,在课堂上呈现更为生动丰富的学习内容,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利用全息影像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展示课程内容,可以使学生与课程内容更好地融合,并降低学生的压力和疲劳感,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保持课堂的兴趣。
矿产
![矿产](https://img.taocdn.com/s3/m/829bb50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b.png)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
![矿产](https://img.taocdn.com/s3/m/829bb50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b.png)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内容的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学习目标阐述
教学媒体设计
(1)教学内容分析
红色经典
红色经典是什么 红色经典包括什么内容 红色经典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红色经典写得怎么样 如何看待红色经典 陕北民歌历史背景 陕北民歌内容 陕北民歌创作手法 陕北民歌分类
陕北民歌
红色经典
文学作品
三红一创,山青保林 以杨沫的《青春之歌》为例 杨沫简介,《青春之歌》的内容简介和思想主题 《上甘岭》我的祖国 《闪闪的红星》红星照我去战斗 《铁道游击队》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欣赏、作者讲解、作品介绍
作者简介
《青春之歌》 创作背景 主题思想 观后感 树立思想,培养精神
行为目标
行为目标 行为目标 生成性目标 表现性目标
先行组织者策略
协作学习策略、随机进入策略、 抛锚策略
协作学习策略、认知策略、反思 策略
(四)学习支持系统设计
(1)导航系统设计
教学内容介绍导航
包括知识点结构图、学习方法与活动指导和学习图片等,学生通 过鼠标点击相应文字和图表、图片等可查看各部分详细内容。
能说出杨沫的生平简介 和人生经历
(二) 学习资源的设计
1、结构化学习资源设计
教师教案和讲义:教案和讲义主要是为了方便学习者
对文学作品的学习过程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以及帮助
学习者明确学习的重难点。
拓展材料:包括文本、图片、视频。 练习: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以及论
述题,从而掌握学习情况,调整学习计划。
3、应用模式分析
本课程将采取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形式,通过课 程网站平台形式发布,供学生在线自主学习,学习过 程及学习结果由后台教师监督评价。此外学生还可以 在网站内进行学习讨论与学习结果测试;学生的学习 进度与学习基本情况可以通过电子档案袋记录。
4、限制条件分析
课程设计人员对艺术了解不多,需要进一步学习 小组成员没有网络课程设计和开发的相关经验 对于界面的设计没有系统的学习,难度较大
2、非结构化学习资源
网络教师(答疑、监督、评价) 学习伙伴(展开讨论、共享资源等活动,共同完成协作学习 任务)
社会软件资源(BBS论坛资源)
本网络课程提供了BBS论坛资源,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异步的 学习交流平台,进行资源共享。
(三)教学策略的设计
学习内容 “三红一创,山青保林”作品 及其思想 教学目标 行为目标 教学策略
——网络课程设计方案
课程引言
延安作为红色革命根据地,在抗战时期形成了丰富多 彩的文化艺术,主要包括红色经典与传统经典,红色经典之 文学,红色经典之影视,红色经典之陕北革命民歌,红色经 典之木刻等。
本网络课程对红色经典艺术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希望 学习者在学习中能够对红色经典艺术有所了解,并且体会革 命时代气息。
参考资料 参考网站 专业期刊 参考文献 参考书目
学习评价 测试题 过程评价 自我评价
讨论区 在线讨论 求助答疑
资源下载 导学手册 演示文稿 教学视频
教材及参 考书目
考核要求 教师简介 制作团队
首页 登录信息 课程简介 计划指导 课程公告 相关课程 最新消息
课程学习 学习活动 课程资源
学习进度 进度记录
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 学习小组 即时答疑
练习测试 练习题 测试题
统计信息 参与记录
管理模块
用户流程设计图
红色经典艺术大讲堂
首页
课程信息 课程介绍 教学大纲 教学日历
课程学习
红色经典与 传统经典 红色经典与 文学 红色经典之 影视 红色经典之陕 北革命民歌 红色经典之 木刻艺术
行 为 目 标
能说出其作者的生平简介和经 历
能说出作品的内容和主题思想
*
*
生成性 目标
表现性 目标
通过观看视频和查找相关资料,总结出《青春之歌》的主题思想,并根据自 己所思所想写一篇感想。
使学生渴望亲近和熟悉“红色经典”作品,领悟“红色经典”对人情的理解、 对文化的传承、对正义的向往、对现实的思考以及对于和谐的追求,从而引 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培养其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乐于奉献的精神,养 成其胸怀祖国人民、志存高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对象:大学一年级学生 (1)认知基础: 经过高中对历史的学习,学习者已经 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学科基础,掌 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并且具有一定的 欣赏和鉴别基础。
(2)心理特点: 大一学生的各种心理素质已经发展成
熟和稳定,自我意识的结构与机能基 本趋于成熟与稳定;理智感在迅速增 强,在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分析的 能力,独立思考等方面已经迈向理性 化;内部道德环境基本形成。
网络教师
本网络课督、关注、反馈、帮助和评价等活 动。
(3)学习工具设计
包括学习者的学习笔记、学习的时间、学习进度、在讨 论区的发帖数和跟帧数、答疑的次数、参与讨论的次数、讨 论内容等能够完整的记录下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有助于学习 者对整个课程学习进行评价、总结和反思。
木刻艺术概述 木刻艺术在延安发展的原因 木刻艺术的特点 延安时期木刻艺术的题材内容 代表作家木刻艺术分析
影视作品
木刻艺术
(2)学习目标阐述
目标领域层次
学习目标
能说出 三红一创,山青保林都 代表哪些作品及其主题思想 能说出《青春之歌》的创作背 景
认知领域
知 理 道 解 * *
情感 动作 领域 技能 应 分 综 评 领域 用 析 合 价
(3)思想特点: 大一的学生政治思想品德基本趋于稳
定,人生观、世界观社会意识基本趋 于稳定,价值观正在趋于成熟;爱国 主义思想浓烈,对抗战时期的历史具 有很多的关注。并且已经拥有自己欣 赏和鉴别美的意识。
(4)信息素养:大一的学生已经完全熟悉与掌握上
网的基本操作、信息检索、信息识 别、信息筛选。完全具备利用网络 检索资料和进行学习的能力。
(六)学习评价设计
基于测验的评价(行为目标):测试题 基于过程的评价(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
包括记录学习者的学习笔记、学习时间、学习进度以 及在线讨论的发帖数和跟帖数。同时包括在学习过程中教 师和学生的评价。
基于自我的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反思)
三、界面设计
功能结构设计:
网络课程平台
“三红一创,山 青保林”作品及其 主题思想
先行组织者策略 协作学习策略
《青春之歌》的作 先行组织者策 者简介、创作背景、 略 思想表达
答疑活动。在每一个模块的学习当中,都会有网络在
线答疑讨论区,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解 答。同时,在整个学习过程,学习者有任何问题,也 可以利用交流工具与教师进行交流。
二、网络课程六要素设计
(一)教学内容的设计
内容—媒体设计
红色经典艺术大讲堂是为大学一年级学生设计的一门网 络课程,帮助他们了解延安的风土人情,旨在探寻素质教育 与红色教育的契合点。在素质教育方面,旨在通过该课程的 讲授和建设,进一步引导学生亲近和熟悉传统经典、文学艺 术经典,用经典作品的魅力感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 修养,增进学生的人格魅力。
设计的反馈内容包括:学习者的得分或登记、评语、指 导意见或者改进方案、学习者学习过程状态信息、学习 者操作反馈等。
(五)教学活动设计
基于知识模块的教学活动设计表
知识模块 教学策略 活动名称 活动内容 阅读三红一创,山青保林 文学作品, 播放相关的影 1、主题讨论:三 视作品,呈现思考题:三 红一创,山青保 红一创,山青保林的主题 林作品有哪些? 思想是什么?讨论过程中 主题思想是什么? 有老师进行引导,学生发 表汇总讨论,最后由老师 进行活动和知识点的总结 通过阅读以及欣赏青春之 2、主题内容学习: 歌的作品,由老师提问问 了解以及掌握青 题,青春之歌的作者是谁? 春之歌的作者简 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进行 介、创作背景、 创作的?作者杨沫想要表 思想表达 达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文本
文本可以很好 的呈现具体内 以杨沫的 能说出《青春之歌》的 容,并有助于 《青春之 创作背景 形成整体概念; 歌》为例, 文本、图 图片可以形象 能说出《青春之歌》的 片、视频 的呈现情景, 精读《青 作品内容 春之歌》 视频更能增加 能总结出《青春之歌》 情景真实性, 的思想主题 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2)生成性目标
通过对红色经典艺术作品的学习,能够在现实生活 中欣赏与品鉴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学会在一定背景下 了解艺术作品,学会多角度的分析艺术作品。
(3)表现性目标
考察和评估红色经典艺术作品的重要意义 思考红色经典艺术作品带来的革命思潮
体会抗战时期的文学艺术气息
阐述学习红色经典艺术作品对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3)教学媒体设计
知识点 延安时期 红色经典 文学作品 了解 目标水平 能说出“三红一创,山 青保林”都代表了哪些 作品及其主题思想 拟选媒体 选择原因 文本可以准确 的呈现信息, 且内容简单 具体呈现过程 在课程学习模块 网页直接呈现红 色经典文学作品 及其主题思想 在课程学习模块 用文本直接呈现 杨沫的生平简介 和人生经历,并 链接相关图片 在课程学习模块 链接《青春之歌》 影视剧 在论坛里讨论 《青春之歌》 的主题思想
一、需求分析
1、课程目标分析
课程目标分析
行为目标
生成性目标
表现性目标
(1)行为目标
能够概括出红色经典艺术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能够举例叙述出几部经典的红色艺术作品 能举例说出创作这些艺术作品的代表人物
能阐述红色经典之文学作品的特点
能分析红色经典之影视的创作背景 能通过这些红色经典作品剖析当时的社会现状
内外部链接导航
学习页面内部或者学习页面间活动间的超链接,帮助学习者快速 方便地找到相互关联的内容,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