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县古蜀文化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蜀都城寻蜀根古蜀文化纵古今

一、郫县的起源

1、“郫”字的注解

郫从卑从阳,卑者地势低洼的地方,阳是岷山之阳,那么郫的本意就是岷山以南的广大地势低洼的地方。

2、郫县的形成

到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之后设立郡县制,郫县是秦国最早的设立的郡县之一,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郫县作为县名这个名称一直延用至今,从未改过。

3、古蜀都城地位的确立

最早在距今4000年左右,郫县在今古城遗址出现了成都平源史前城址聚落,它是成都平原最早的政治中心之一,具备了早期都邑形态,在西周末时期望帝杜宇“治汶山下邑曰郫”《蜀王本纪》,在《华阳国志》记载望帝杜宇“移至郫邑”,郫县作为文献中记载的最早都城地位确立。开明时九世将郫邑移至成都,表明从望帝到开明九世之间郫县一直是古蜀国的重要都邑所在地。秦灭巴蜀后,张仪筑郫城,郫城是秦国灭蜀之后最重要的城址之一,但现在郫城的位置未确定,在现郫县城北的杜鹃城遗址有人认为它是望帝杜宇的都邑,经近年的考古证明杜鹃城遗址实际上是西汉早期郫县的县城治所,只不过我们现在的县城位置南移罢了。从这些史实表明郫县是古蜀故都,是有历史和考古依据的,郫县古文化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都城文化。

二、郫县与蜀文化的关系

1、蜀文化

它主要是指川西平原地区从最早建立古蜀国到现在人们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组合,我们考古学一般把古蜀文化界定为从古蜀国建立到汉代初期古蜀人创造的文化。

2、郫县与蜀文化的关系

古城遗址的考古发现,表明郫县是古蜀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望帝杜帝和丛帝开明是古蜀国的两个重要始祖和前驱,以他们为代表的望丛文化是古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代扬雄、严君平、何武,宋代张俞、司马光等是蜀文化的重要缔造者和有机组成部分。

3、郫县与三星堆、金沙遗址之间的关系

三星堆遗址鼎盛时期的遗存是古蜀鱼凫王朝创造的文化,而望帝杜宇是鱼凫王朝的继任者,他们之间有一个文化传承关系,都是古蜀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金沙遗址极有可能是杜宇王朝有遗存,而成都市商业街船棺是开明氏五世左右的王室家族墓地,所以郫县的以望丛文化为代表的古蜀文化与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船棺葬遗址为代表的古蜀文化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

4、郫县在蜀文化中和重要地位和作用

郫县地面、地下历史遗存丰富,尤其以古蜀文化最具特色,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奠定了郫县在古蜀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从考古发现来看,以郫县古城遗址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的发现,为探索古蜀文化渊源、长江上游文明起源提供了重要史料;郫县近年来发现了以郫县德源商周遗址为代表的近十处商周聚落

遗址,表明郫县在商周时期,古蜀文化已发展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在郫县红光等地发现的战国时期船棺葬成为研究晚期古蜀文化的重要史料,特别是铭文铜戈的出土,为探索古蜀文字提供了重要线索。

从文献上看,在最早较为详细记载古蜀历史的《蜀王本纪》、《华阳国志》中,记载了古蜀国望帝杜宇、丛宇开明的若干史实,而郫县城西南有祭祀古蜀国望丛二帝的祭祠——望丛祠,在望丛祠内有望丛二帝陵墓。文献记载望帝建都于郫,而在城北还有传说为望帝都城的杜鹃城遗址。望帝教民务农、丛帝开明治水,成为“开天府之师”。望丛祠成为四川古蜀文化历史的重要代表和祭祀蜀人祖先的圣地。

以上史实表明了郫县是古蜀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在四川古蜀史中县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

三、郫县的古蜀遗址

扬雄墓扬雄,字子云,为西汉辞赋家、哲学家、语言学家,汉代被称为“西路孔子”,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南阳诸葛芦,西蜀子云亭”即指曾位于子云故里的“子云亭”。扬雄墓又称“子云坟”,位于郫县城西10公里的友爱镇境内,封土高出地面约6米,是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

何武墓何武墓位于郫县一中校内。何武,字君公,西汉末郫县人,曾官至大司空。汉成帝时封汜乡侯。其人存心仁厚,立朝正直。哀帝时为王莽所诬,遂自杀(公元3年)。初葬于洛阳北邙山,后来儿子何况将他归葬于家乡。

严君平墓严君平墓在郫县城西北33里,今新胜镇境内。墓高约20米,周长约140米。墓周围原古柏入云,墓前曾有唐代诗人罗隐所书“严君平墓”石碑,今已无存,仅留残墓及民国12年崇宁县知事黄承熙同绅耆等所立墓碑。严君平为汉代星象学家,《易经》研

究大师。相传严君平生前乐读于此,死后又乐葬于此,墓旁的“平乐祠”即为纪念他而建。

望丛祠望丛祠,位于郫县城西南,是纪念春秋战国时期古蜀国最早的帝王望帝杜宇和丛帝开明的祀祠,四川人寻根问祖的圣地。始建于南北朝齐明帝建武年间(公元494-498年),后经宋代多次培修,明末清初为战乱所毁,清代道光、光绪及民国年间进行重建和修葺。现占地百余亩,红墙环绕,古柏森森,楼台亭榭,错落起伏,二帝陵冢,一前一后,状若丘山,乃蜀中胜地,被誉为蜀中第一祠。1984年郫县人民政府对望丛祠进行了大规模地维修和扩建,1991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开望丛祠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望帝杜宇教民务农,首创了按农时季节进行耕作的制度,丛帝开明凿山治水,最先治理岷江水患,正如历史学家所言:伟大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开明肇其端,李冰集大成”。因此,二帝“治水兴川”为“天府之国”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被誉为“开天府之师”,后人世代尊祀。

望丛祠是郫县博物馆的所在地,馆内收藏了解放以来郫县出土的文物及资料2000余件。其中,最重要的是古城遗址出土文物、战国铜戈、汉代说唱俑、汉代石刻画像砖、汉代簿书碑、汉代盐井画像砖、汉代墓门、汉马等。

古城遗址古城遗址位于距郫县城10公里的古城镇境内的古城村和指路村,面积30.4万平方米。1996年成都市考古队对该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在遗址内出土了大量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磨制石器和做工精细的陶器,并在遗址中央发现了一座距今3700年至4500年,长52米、宽11米的古建筑基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在同一个时期中国最大的房屋基址,同时发现了大量的民居遗址,是宝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