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音乐史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明清时期
1、音乐家
⑴朱载堉(1536——1610):明代乐律学家,数学家,最早提出了十二平均律律学理论,称为“新法密率”,著有a、《乐律全书》,对前人的乐律理论进行总结,并加以发展。b、《律吕精义》,提出“新法密率”,通过计算得出十二平均律。c、《律学新说》,最早提出平均律。
⑵汤显祖:明代著名文学家、戏曲学家,代表作《临川四梦》:《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
⑶魏良辅:明代戏曲音乐家,吸收了其他声腔优点,把旧的昆山腔变成“新昆腔”。戏曲改革特征:a、唱法上:形成了“水磨腔”,柔媚婉转。b、节奏上:把原来的版式放慢了一倍。c、伴奏上:昆曲有较为完备的丝竹乐队伴奏。
2、说唱
⑴鼓词:盛行于北方,以鼓为主要伴奏乐器而得名,来源于宋元时期的鼓子词和诸宫调。主要曲种有:京韵大鼓,梅花大鼓,西河大鼓,木板大鼓,乐亭大鼓。
⑵弹词:盛行于南方,以弹拨乐器琵琶、月琴、书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来源于宋元时期陶真,主要曲种有:苏州弹词,绍兴平湖弹词,长沙弹词。
⑶琴书:用扬琴伴奏的说唱音乐形式,是渔鼓道情类的。(道情指道教音乐)
3、戏曲与声腔
⑴传统四大声腔:海盐腔(浙江地方),余姚腔(浙江地方),昆山腔(江苏),弋阳腔(江西)
⑵新四大声腔:a、昆腔(从传统声腔发展来):形成的剧种是昆剧或昆曲,是全国性的单一声腔剧种。b、高腔(从传统声腔发展来)用高腔演唱的有川剧,湘剧,是多声腔剧种。c、梆子腔(北方):秦腔,豫剧,晋剧,单一声腔剧种。d、皮黄(北方):京剧,是全国性多声腔剧种。
⑶乱弹腔:泛指明清以来各地新兴的地方声腔剧种。
4、乐器与器乐曲
传统合乐:
a、丝竹乐:丝弦和竹管结合的两类合乐,流行于南方。曲种: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福建南音。风格:乐队规模较小,音乐轻快、细腻、典雅。
b、吹打乐:打击与吹奏结合的合约形式。南北皆有。代表曲种:蕃鼓,浙东锣鼓。风格:粗旷,气势宏大,乐队规模较大。
c、鼓吹乐:以鼓等小件打击乐器和笙、管、笛的合乐形式。曲种有:冀中管乐(即河北吹歌),晋北笙管乐(山西八大套),鲁西南鼓乐,长安鼓乐。风格:节奏紧凑集中,灵活自由,有声有色。
d、弦索乐:弹弦乐器和拉弦乐器结合的合乐形式。早先流行于宫廷,后流传于民间,曾有《弦索十三套》以及骊江的《白沙细乐》。
e、锣鼓乐:全部使用打击乐器的一种民间合乐形式,又称“清锣鼓”和“素锣鼓”,主
要曲种有:湘西土家族打溜子,俗称“打ue家伙”、“打路牌子”。西安铜器乐。
f、琵琶曲:《十面埋伏》《霸王卸甲》
5、音乐著作
⑴《律学新说》:朱载堉最早提出的十二平均律。
⑵《神奇秘谱》:明代朱权编著,是我国最早刊印的琴谱曲集。
⑶《弦索备考》:清荣斋。抄编的器乐合奏谱,共有十三首故称“弦索十三套”。
⑷《琵琶谱》:清华秋苹。全称《南北二派秘本琵琶真传》,又称《华秋苹琵琶谱》,对后世收集、整理和演奏琵琶曲产生深远影响。
⑸《谿山琴况》:明徐上灜著。一篇较全面系统的论述古琴表演艺术,美学原则的著作,总结了明末以前琴的表演艺术,并有所发展。
⑹《乐府传声》:清徐大椿。乾隆年间出现的一部重要的戏曲声乐论著。
6、乐律
新法密率:朱载堉发明,音乐文化史上最早出现的“十二平均律”律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