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重农抑商政策

合集下载

重农抑商

重农抑商

浅析秦汉重农抑商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的成因与表现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一个大政方针。

作为封闭性农业社会的古代中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秦汉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与这密切相关。

所谓的重农抑商,就是通过采取措施降低商贾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抑制商业的发展,减少商贾的数量,保护农业经济在当时社会经济中的主体地位,防止大量农民弃农从商。

1.1 重农抑商思想的成因首先,重农抑商是发展粮食生产,保障百姓物资生活的需求。

战国时期,秦国为了统一天下,连年征战,使百姓民不聊生,农民起义屡见不鲜。

两汉时期的战争有楚汉战争、两次农民战争以及东汉末年的割据战争。

动荡的社会现状使很多农民离家逃难,严重阻碍了当时农业的发展生产。

两汉时期的经济结构主体就是小农经济,即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在有限的土地上发展生产,基本上能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形式,但若遇到较大自然灾害或者战乱,这种经济模式将会迅速崩塌。

在军事方面,当时有匈奴的骚扰威胁,封建统治者必须加快农业经济的发展,否则难以保障边防的需要和维护内部的稳定。

因此,历史只允许当时的统治阶级重视农业发展。

其次,这还是打击商贾,巩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

战国七雄时期,趁战乱物资供应紧张,诸多商人哄抬物价,直到秦统一六国,才稍有平息。

但汉代初期,朝代的更迭使农业经济的发展滞后,部分商贾为了大肆敛财,借机哄抬物价,谋取暴利。

这造成许多农民陷于破产,他乡流亡,更多的农民则弃农从商,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困难。

商贾的逐利行为,不仅直接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还间接侵蚀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一些不良商贾在又有巨大的财力后,继而可能会割据一地,称霸一方。

甚至相勾结发生叛乱。

封建统治者对这种当然要未雨绸缪,所以抑商也是势在必行的。

再者,流行的重义轻利思想也是一个重大原因。

一种社会思想的产生与演变并不是毫无依据的,其核心往往对社会经济形态变迁的深刻反映,义利观在战国时期开始逐渐发生变化,封建统治阶级推崇的儒家仁义思想,使重义轻利思想对当时社会的百姓影响颇深。

商鞅农战政策的主要措施

商鞅农战政策的主要措施
2. 鼓励垦荒
招徕地少人多的“三晋”之民来秦国垦荒,提供土地、房屋,并免除徭役和赋税。这增加了耕地面积,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
3. 推行小家庭政策
规定一户有两个儿子,到成人年龄必须分家,独立谋生,否则要出双倍赋税。这有利于增加劳动力,促进农业爵制,有军功者按功劳大小授予爵位和赏赐。这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激励士兵英勇作战。
2. 编制什伍组织
实行什伍连坐法,加强民众管控,使民众相互监督,有利于维护社会治安和稳定。
社会经济
1. 统一度量衡
制定统一的度量衡标准,便于商业交易和税收管理,促进了经济发展。
法制建设
1. 推行县制
加强中央集权,设立县制,由中央直接任命官员管理,提高了行政效率。
2. 定秦律
制定秦律,加强法制建设,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商鞅农战政策的主要措施
措施类别
具体措施
目的与效果
土地制度
1. 废井田、开阡陌
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按土地多少征税。这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为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农业政策
1. 重农抑商、奖励耕战
以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劳役和赋税。这有利于增殖人口、征发徭役和户口税,发展封建经济。

“重农抑商”政策新见

“重农抑商”政策新见

“重农抑商”政策新见“重农抑商”政策是指一种政府针对农业和商业发展的政策方针。

这种政策主要强调农业的重要性,鼓励农业的发展和产出,同时限制商业的发展。

“重农”强调农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的基础。

政府通过各种措施来保护和提升农业的地位和产出。

政府加大对农田开垦、水利建设、农业技术的投资,提供农民所需的各种资源和支持。

政府鼓励农民提高产量,增加农产品的质量,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来提升农业经济的发展。

政府还实行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鼓励农民组织和合作进行农业生产,以达到规模化经营的效果。

政府通过对农产品价格的管制,保障农民的利益,提高他们的收入。

与此政府采取了抑制商业发展的政策。

政府限制商人的活动,减少商业交易,限制商业资本和商业贸易的流动。

政府通过各种手段来限制资本的流入商业领域,压缩商业的发展空间。

政府限制商业资本的投资,阻止商人进入农村,减少商业贸易的机会。

政府对商业活动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限制商人的权力,控制商业领域的竞争。

这种“重农抑商”政策的出现是有其历史背景的。

“重农抑商”的政策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在不同的时期和背景下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最早的“重农抑商”政策出现在中国古代的农业社会中,这是当时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早期的农业社会中,农业是主要的经济活动,商业只是次要的经济活动,因此政府鼓励农业的发展,限制商业的发展。

而在现代历史上,中国也出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现象。

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陷入了经济困境,为了尽快恢复经济,政府采取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这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主要是为了保障农民的利益,提高农业产量,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基础。

在这个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商业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商业经济的发展空间受到了压缩。

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中国政府逐渐放弃了“重农抑商”的政策,开始鼓励农业和商业的双轨发展,推动农业和商业的融合发展。

政府逐渐放开对商业的限制,鼓励商业的自由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元朝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元朝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元朝的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它的重农抑商政策对于当时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影响不可忽视。

元朝的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农业的发展,同时限制商业的发展。

这种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繁荣,但也给商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元朝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元朝采取了土地国有制度,取消了私人土地所有权,实行了农田私有制度。

这种政策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权益,鼓励他们积极投入农业生产。

其次,元朝实行了重农政策,通过减免赋税、提供农业技术支持等方式,鼓励农民增加耕地面积和提高农业产量。

此外,元朝还限制了商业的发展,对商人征收高额的商税,限制商业活动的范围和规模。

这些政策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农业,维护社会的稳定。

元朝的重农抑商政策对当时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这种政策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通过实行土地国有制度和重农政策,农民得到了更多的土地和政府的支持,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的推动。

农田的扩大和农业产量的提高为元朝提供了丰富的农产品,保障了社会的粮食供应。

其次,这种政策加强了社会的稳定。

农业是社会的基础,农民是社会的主体,通过保护农业,元朝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农民得到了尊重和保护,他们的生活稳定,社会矛盾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然而,这种政策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限制商业的发展导致了商业活动的萎缩,商人的生存空间受到了限制,商业经济的发展受到了阻碍。

这种政策也导致了社会财富的不平等,农民和商人之间的差距加大,社会的经济结构出现了失衡。

总的来说,元朝的重农抑商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但也给商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这种政策的实施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对于今天的社会,我们应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既要重视农业的发展,保障农民的权益,又要鼓励商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的繁荣。

只有在农业和商业的共同发展下,我们才能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繁荣。

唐朝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唐朝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唐朝的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朝代,其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其中,唐朝实施的重农抑商政策对于国家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唐朝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内容以及对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首先,唐朝的重农抑商政策主要体现在对农业的重视和对商业的限制上。

唐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农业生产,如实行均田制、减轻农民赋税负担、加强水利建设等。

同时,对商业活动进行了限制,如设立市场监管机构、限制商人的行动自由等。

这些政策的目的是为了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农业的发展,使国家能够有足够的粮食供应和稳定的经济基础。

其次,唐朝重农抑商政策对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农业作为当时国家经济的支柱,政府的重视使得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激发,农田的开垦和耕作技术的改进使得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进而提高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由于对商业的限制,商人的地位相对较低,商业活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

然而,重农抑商政策并未完全抑制商业的发展,反而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和贸易的发展。

通过加强市场监管,政府能够更好地控制市场秩序,保护农民的利益,同时也为国家的财政收入提供了来源。

此外,唐朝的重农抑商政策还对社会和文化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

农业的发展使得人口得到了增长,农民的地位和收入得到了提高,社会稳定得到了保障。

同时,农业生产的发展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从事其他文化活动,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在这一时期,诗歌、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达到了巅峰,文人墨客们的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另外,由于商业活动受到限制,社会的财富分配相对均衡,社会矛盾较少,人们的生活也相对稳定。

然而,唐朝的重农抑商政策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限制。

一方面,由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过于依赖于天候和自然条件,一旦遭遇灾害,国家的经济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另一方面,对商业的限制也可能导致经济的局限性,无法充分利用商业活动带来的财富和创新。

论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论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1引言重农抑商政策对古代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该政策对于今天社会经济的发展仍然具有一定的启示。

2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2.1经济方面在古代,由于生产力水平很低,要想实现国家经济的发展,就必须拥有大量的农业劳动力,减少商业从事者,增加农业税收。

并且,当时国家的主要财政来源就是农业税收,一旦农业发展规模减少,国家经济必然会受到影响,因此,为了保证国家的经济收入,古代统治者常常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2.2政治方面在古代,阶级制非常明显,统治者为了加强对社会底层的控制,实现社会的安定,防止农民弃农经商,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并且,抑商还可以防止资金流入商人手中,避免社会经济出现混乱局面,进而影响社会的稳定。

2.3思想文化方面我国古代社会倡导“重义轻利”和尊卑有序,为了防止民间商人获取更多收入而骄奢淫逸,也会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3重农抑商政策的发展过程3.1重农抑商思想萌芽从各个历史资料中可以发现,商鞅是最早提出重农抑商政策的。

在商周时期,工商业为官营国有,人们将商业和农业放在了平等位置。

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商鞅提出了“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孥”(出自《史记·商君列传》),这一思想的提出,使得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得到关注,并且逐步实现实施。

3.2重农抑商政策的发展春秋以后,国家统治者重农抑商思想逐渐得到深化。

例如,管仲在齐国进行改革时强调:“无夺民时,则百姓富,牺牲不劳,则牛马育”,完美地诠释了重农抑商思想和政策,古代历代王朝都将重农抑商政策作为治国之策[1]。

4重农抑商政策的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在我国古代,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历史面貌的特性和国家发展需要,重农抑商政策产生,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因此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

而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又巩固了历代王朝的统治,推动了历代王朝的发展,因此具有一定的论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Discussion on the Policy of Emphasizing Agriculture and Restraining Commerce inAncient and Its Influence李若涵(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南京210048)LI Ruo-han(Yangzi High SchoolAffiliatedtoNanjingNormalUniversity,Nanjing210048,China)【摘要】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对维护古代封建专制统治具有重要意义,而在当今时代,重农抑商政策仍然对现代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中国古代经济政策

中国古代经济政策

中国古代经济政策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可是相当有趣且充满智慧的呢。

一、重农抑商政策这可是古代非常重要的一个经济政策。

在古代啊,农业就像是国家的根基。

为啥这么说呢?因为那时候大家都得吃饭呀。

种粮食才能填饱肚子,有了足够的粮食,老百姓能安居乐业,国家才能稳定。

所以政府就特别重视农业,会给农民很多支持,像兴修水利啥的。

那为啥要抑制商业呢?其实也不是完全打压啦。

主要是商业发展得太快的话,可能会有很多人都想去经商赚钱,就没人好好种地了。

而且商人到处跑来跑去做买卖,不好管理。

不过这也不是说商业就没有生存空间了。

一些小的商业活动还是被允许的,只是在整体的经济格局里,农业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

二、土地制度古代的土地制度也是经济政策的重要部分。

比如说井田制,这是一种很有规划的土地分配方式。

把土地划分成一块一块的,就像一个个“井”字。

中间的那块是公田,周围的是私田。

农民要先种好公田,再种自己的私田。

这种制度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国家的税收。

后来又有了均田制。

这个制度就更贴心一点啦。

政府按照人口来分配土地,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都能有地种。

这样可以让更多的人有生活的保障,也能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不过呢,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兼并的问题还是会出现。

一些有权有势的人会慢慢地把别人的土地占为己有,这就导致很多农民没地种,社会矛盾就会加剧。

三、官营手工业政策古代的手工业可发达了,政府对手工业也有自己的政策。

官营手工业就是政府直接管理的手工业。

这种手工业生产的东西可都是好东西呢。

比如说精美的瓷器、华丽的丝绸。

这些官营手工业有很多优势,政府能集中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可以请到最好的工匠,用最好的材料,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那是相当高。

而且官营手工业生产的产品很多都是供给皇室和贵族使用的,或者用于外交等重要场合。

这也从侧面体现了国家的实力和文化底蕴。

不过呢,官营手工业也有一些小缺点。

因为它太依赖政府的支持了,有时候缺乏创新的动力。

而且它生产的东西主要是满足少数人的需求,普通老百姓很难享受到这些精美的产品。

浅谈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利弊

浅谈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利弊

浅谈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利弊作者:赵倩来源:《经济师》2008年第10期摘要:文章通过阐述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揭示了重农抑商政策的本质,并分析了它对中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种种弊端以及对中国农民思想上所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重农抑商巩固统治阻碍经济农本意识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08)10-290-02所谓“重农抑商”,就是通过采取贬低、压制商人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政策及措施,限制从商人数。

其目的是防止农民大量弃农从商,保护农业的优先发展地位。

重农抑商政策最早产生于战国时代,李悝在魏国的改革内容中有所体现,随后商鞅在秦国的变法中将重农抑商政策第一次明确提出,并以此作为大力推行农战方针的基本内容付诸实施。

以后中国历代统治者都将其作为治国的典范。

中国从春秋末年到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和与之相辅而行的货币经济开始大量发展的时期,而尤以商业的发展为突出。

正是在这一时期,整个社会经济从生产方式到社会关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首先是土地占有方式和基本剥削关系,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其中包括井田制度的破坏和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

所有这些变化和变化所造成的严重后果,都直接动摇了封建制度赖以存在的基础,特别是直接威胁着封建统治阶级的生存,而变化本身的激烈迅猛又使封建统治者感到惊惶失措。

他们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不得不认真考虑对策,采取必要措施,设法从根本上消除动乱的根源,堵塞住正在溃决之中的狂澜,并使被打乱了的封建秩序再恢复稳定。

抑商政策就是封建统治阶级在认清了祸源之后,适应着统治阶级的最高利益而提出来的。

简单说,抑商就是企图从根本上消灭引起变化的总根源。

即使不能完全消灭商人和商业,使社会再退回到没有变化以前的静止状态,至少可以通过抑商政策的贯彻,以限制商人和商业资本的活动,缩小商业营运的范围,以便把它们的消极影响和造成的社会动乱减少到最低限度。

由于商业的发展必然会出现资本主义的因素,必然动摇统治阶级的统治基础,因此,封建统治阶级的重农抑商政策开始产生。

如何看待中国传统“重农抑商”政策

如何看待中国传统“重农抑商”政策

如何看待中国传统“重农抑商”政策【摘要】: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产生形成有其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它不是一项单纯的经济政策,之所以能被中国古代帝制王朝推行两千多年,是因为它在道德、财政、政治、经济诸方面维护着王朝统治的稳定。

本文将主要从经济、政治、文化及各方面的均衡利益等多种因素来分析重农抑商政策形成发展的原因及其所产生的诸多影响。

【关键字】:封建社会重农抑商政策经济基础传统农业文化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从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到汉文帝的重农措施,直到清初恢复经济的调整,都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

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当时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到了积极作用。

例如商鞅变法积极推行农战方针,采用各种手段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鼓励发展农业生产,从而促进了秦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

西汉初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汉初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中国宋代、明代中期后都不重农抑商,所以这两个时期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改朝换代后,资本主义萌芽消失了,重新开始了重农抑商。

但是到了明清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国家财政收入也从商业税收中得到了很大的补充,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而在这时,统治者认为商品交换不能够创造新的财富,对商业发展并不采取鼓励政策,统治阶级依然坚持重农抑商的政策,把商农发展对立起来,并在重农抑商政策思想的指导下推行一系列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还经常以各种方式对商人进行盘剥,这虽有利于国家稳定统一,巩固中央政权,却破坏了工商业的正当经营,遏制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而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违反了经济发展规律,这样就失去了其产生之初的进步性。

(一)、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古代重农抑商政策主要表现在:一、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二、在土地问题上,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农民大量破产,稳固农业生产基础;三、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四、从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限制商人的政治权利,堵仕途之路,不许其后代做官;利用税收制度惩罚商人;对重要行业采取官营,不许商人染指;从日常生活方面对商人进行限制,对其穿衣、建房、乘车都有歧视性规定,等等。

汉代抑商政策内容

汉代抑商政策内容

汉代抑商政策内容
汉代的抑商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重农抑商:汉代政府强调农业的重要性,认为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因此对商业活动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和打压。

商人的地位低下,被社会歧视。

2. 高额税收:汉代对商人征收高额的税收,以此来抑制商业的发展。

同时,政府还通过各种手段,如提高商业税率、限制商业活动等,来进一步压制商人。

3. 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汉代的法律明确规定,商人不能担任官职,不能进入士人阶层,不能参与政治活动。

这使得商人在社会中的地位非常低下。

4. 限制商业活动:汉代政府对商业活动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如限制商人的经营范围、规定商人的交易时间等。

此外,政府还通过各种手段,如设立市场管理机构、实行市场准入制度等,来进一步控制商业活动。

5. 打击走私活动:汉代政府对走私活动进行了严厉的打击,对走私者处以极刑。

这使得商业活动更加困难,进一步抑制了商业的发展。

论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论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目录1.引言 (1)2. “重农抑商”政策的发展过程 (1)2.1 战国是“重农抑商”政策的确立 (1)2.2 秦汉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发展成熟 (2)2.3 明朝起“重农抑商”政策走向衰落 (2)3. “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分析 (2)3.1 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需求 (2)3.2政治上,巩固国家统治和稳定社会的客观需要 (3)3.3 文化上,儒家文化的影响 (3)4. “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3)4.1 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积极影响 (3)4.1.1 有助于巩固封建统治 (3)4.1.2 符合当时经济运行的规律 (3)4.1.3 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4)4.1.4 促进了小农经济的繁荣 (4)4.2 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消极影响 (4)4.2.1 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4)4.2.2 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消极影响 (4)5. “重农抑商”政策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4)6. 结语 (5)参考文献 (6)论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摘要:“重农抑商”政策是古代中国封建统治者一贯奉行的治国安邦之策,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私营工商业的发展。

在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社会体制下,重农抑商的思想始终贯穿其中,各个朝代都会采取不同程度的重农抑商政策,这种政策至今还会在某些程度上影响现代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

本文首先论述了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与其在我国古代社会中的发展历程,并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分析了我国古代推行该政策的影响以及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关键词:重农抑商;发展过程;政策影响;启示;1.引言在两千余年封建历史中,“农本商末”观念是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主调,由此形成的“重农抑商”政治方针是古代统治者惯行的基本治国之策。

重农是指重视农业生产,以农业为社会经济的“根本”,视农业为“本业”;抑商是抑制民间私营工商业的发展与壮大,以民间私营工商业为社会的“支末”,视其为“末业”。

从战国时形成的“奖耕战”、“抑商贾”政策始,秦汉后“重农抑商”、“崇本抑末”渐成国策,到宋元“专卖”法乃至明清“海禁”,均是重农抑商政策之表现。

论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论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1引言重农抑商政策对古代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该政策对于今天社会经济的发展仍然具有一定的启示。

2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2.1经济方面在古代,由于生产力水平很低,要想实现国家经济的发展,就必须拥有大量的农业劳动力,减少商业从事者,增加农业税收。

并且,当时国家的主要财政来源就是农业税收,一旦农业发展规模减少,国家经济必然会受到影响,因此,为了保证国家的经济收入,古代统治者常常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2.2政治方面在古代,阶级制非常明显,统治者为了加强对社会底层的控制,实现社会的安定,防止农民弃农经商,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并且,抑商还可以防止资金流入商人手中,避免社会经济出现混乱局面,进而影响社会的稳定。

2.3思想文化方面我国古代社会倡导“重义轻利”和尊卑有序,为了防止民间商人获取更多收入而骄奢淫逸,也会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3重农抑商政策的发展过程3.1重农抑商思想萌芽从各个历史资料中可以发现,商鞅是最早提出重农抑商政策的。

在商周时期,工商业为官营国有,人们将商业和农业放在了平等位置。

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商鞅提出了“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孥”(出自《史记·商君列传》),这一思想的提出,使得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得到关注,并且逐步实现实施。

3.2重农抑商政策的发展春秋以后,国家统治者重农抑商思想逐渐得到深化。

例如,管仲在齐国进行改革时强调:“无夺民时,则百姓富,牺牲不劳,则牛马育”,完美地诠释了重农抑商思想和政策,古代历代王朝都将重农抑商政策作为治国之策[1]。

4重农抑商政策的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在我国古代,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历史面貌的特性和国家发展需要,重农抑商政策产生,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因此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

而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又巩固了历代王朝的统治,推动了历代王朝的发展,因此具有一定的论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Discussion on the Policy of Emphasizing Agriculture and Restraining Commerce inAncient and Its Influence李若涵(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南京210048)LI Ruo-han(Yangzi High SchoolAffiliatedtoNanjingNormalUniversity,Nanjing210048,China)【摘要】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对维护古代封建专制统治具有重要意义,而在当今时代,重农抑商政策仍然对现代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重农抑商政策》课件

《重农抑商政策》课件
THEME TEMPLATE
20XX/01/01
重农抑商政策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重农抑商政策的背景 重农抑商政策的内容 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 重农抑商政策的现代启示
单击此处添加章节标题
章节副标题
重农抑商政策的背景
章节副标题
农业在古代社会的重要性
重农抑商政策的现代启示
章节副标题
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农业发展对于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需要加大投入和支持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需要加强环境保护 和生态建设
合理引导商业资本流向
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
章节副标题
重农抑商政策的积极作用
保障粮食安全:鼓励农业生产,提高粮食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稳定社会秩序:抑制商业活动,减少社会动荡,维护社会稳定 促进经济发展:农业是基础产业,促进农业发展,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提高农民地位: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增强农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限制商人从事农 业生产
限制商人参与粮 食贸易
限制商人进入官 场
限制商业资本流入土地
限制商业资本进 入农业领域
限制商人购买土 地
限制商人参与农 业生产
限制商人参与粮 食贸易
限制商业资本流入高利贷
限制商业资本流 入高利贷,防止 商人利用高利贷 获取暴利
限制商业资本流 入高利贷,防止 商人利用高利贷 剥削农民
影响:重农抑商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 也限制了商业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论中国古代法中重农抑商传统的成因

论中国古代法中重农抑商传统的成因

论中国古代法中重农抑商传统的成因范忠信内容摘要:通过法律困辱工商业者、限制私人工商业发展,这是中国古代“重农抑商”传统的一个重要方面。

这一传统的形成,直接由“农”、“商”对封建国家的“利”、“害”属性所决定。

从政治经济方面讲,私人工商业对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社会结构的稳定有着经常性的危害,它常导致小农经济瓦解。

从伦理方面讲,私人工商业是对封建等级秩序、“均平”秩序、俭朴秩序的经常性破坏因素,它易导致社会尊卑贵贱紊乱。

这两方面的原因决定了封建国家以“重农抑商”为国策。

关键词:中国古代法重农抑商传统成因中国古代法中的“重农抑商”传统,人们很早以前就专门研究过它的形成原因。

那时人们认为,其原因不外两者:一是在中国古代,商业是对作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基础的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经常性威胁,故要抑商而促农;二是在亚细亚社会,商业经常威胁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府行使其广泛的公共职能(如举办公共工程以抵御自然灾害、修长城抵御外族入侵等等),故要抑之。

现在看来,这种结论是不全面的:只注意到了形成这种传统的经济原因或物质方面的原因,没有注意到另一方面的重要原因——观念原因或精神文化方面的原因。

这种原因,就是“义利之辨”、“重义轻利”观念为代表的伦理思想。

义者,宜也。

在中国古代社会,农为国家之大利,为国家之最适宜者,故亦为国家之大义。

重农即国家“重义”也。

商为私人之利,为国家之害。

抑商乃国家之“轻利”也。

1农、商的这种利、害属性是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文明模式所决定的。

这种利害,不光是经济之利害,亦有伦理之利害。

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孟子曰:“何必曰利,惟有仁义而已矣。

”两圣之言为中国传统文化定下了基调。

从此以后,“义利之辩”、“重义轻利”成了中国两千多年伦理思想的铁则。

圣言即理,圣言即法,这一伦理观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生活,重重地影响了中国古代法。

一、以“困”“辱”为中心的古代“重农抑商”法律制度《史记·平准书》云:“(汉初)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北宋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

北宋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

北宋时期,重农抑商是政府的主要政策之一。

此政策旨在维护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利益,并限制商业活动的发展。

为了实施这一政策,北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土地政策、税收政策以及对商业活动的限制。

首先,北宋政府通过土地政策来重视农业。

他们实行了均田制,即按照农民家庭的人口数量来分配土地。

这样一来,农民们能够获得相对公平的土地分配,从而增加了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此外,政府还设立了官田和国家农业实验田,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这些措施有助于保障农民的利益,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其次,北宋政府通过税收政策来抑制商业的发展。

他们实行了重农抑商的税收政策,即对农业征收较低的税收,而对商业征收较高的税收。

这样一来,农民的负担相对较轻,而商人则需要承担更多的税收压力。

这种税收政策的实施,使得农业成为社会经济的支柱,而商业活动则受到限制。

此外,北宋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限制商业活动的措施。

他们限制商人的行动自由,规定商人不能随意迁徙或扩大经营范围。

此外,政府还设立了行会制度,对商人进行管理和监督。

这些措施限制了商业的发展,并保护了农民的利益。

北宋时期重农抑商的主要措施,旨在维护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利益。

通过土地政策、税收政策以及对商业活动的限制,北宋政府努力保障农民的权益,并限制商业的发展。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但也限制了商业的繁荣。

然而,正是由于这些措施的实施,北宋时期的经济得以相对稳定地发展。

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传统文化因素分析[论文]

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传统文化因素分析[论文]

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传统文化因素分析摘要:“重农抑商”政策是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实行的基本国策,它植根于中华大地,受到我国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

本文从“重农抑商”政策的形成及演变入手,通过分析儒、法、道三家对“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及这一政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反作用,引导认识“重农抑商”这一历史现象。

关键词:重农抑商传统文化因素分析一、我国“重农抑商”政策的形成及演变我国“重农抑商”思想的创立当追溯到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根据《商君书·外传》的记载,商鞅在秦国实行了“不农之征必多,市利之租必重”的政策,这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重农抑商”的先河。

到了两汉时期,汉武帝“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在我国历史上辉煌的隋唐时期,“重农抑商”思想略微有所松动,商业和手工业空前繁荣。

但是统治者为了限制商业活动,仍然对商市的范围、时间和地点进行了限制。

到了两宋时期,随着我国经济重心的南迁,极大的促进了南方地区的开发,农业生产技术和水平达到了空前的水平。

但此时的抑商思想进一步的放松,商市出现了夜市景象,泉州、杭州等港口的市舶贸易十分活跃。

应该说,我国“重农抑商”的政策在这一时期最为宽松。

到了我国封建社会末期的明清时期,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我国工商手工业达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

手工作坊和雇佣关系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

但是明清时期,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并没有出现像两宋时期那样“抑商”思想明显松动的迹象。

明太祖朱元璋喻告大臣:“理财之术,在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清世宗雍正皇帝也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这种以农为本,以商为末的思想从此在明清时期牢固树立。

再加之,明清先后实行海禁和闭关,这种“重农抑商”应该说是得到了大大的加强。

从上述我国”重农抑商”思想的演变,我们不难看出,不管任何一个封建王朝,“重农抑商”思想都是贯穿始终。

但从总的历史脉络来看,我国“重农抑商”政策具体表现为:一、统治阶级反复强调“农本贾末”思想,从思想上牢固确立观念;二、在土地及农业问题上不断改革,防止土地兼并,巩固小农基础;如我国唐代的“两税法”改革,明清时期的“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这些都是为了巩固农业基础而进行的改革;三、统治阶级采取各种措施限制商业活动。

“以末敛财,以本守之”——论重农抑商政策 课件--2023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必修2一轮复习

“以末敛财,以本守之”——论重农抑商政策 课件--2023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必修2一轮复习
——晁错《论贵粟疏》
原因六:商人不事生产,与农民争夺土地和财 产;商人导致社会风气败坏;与王侯交往,威 胁统治
原因分析深入一点:
总结:重农抑商政策实行的原因 1,经济:农业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农民是封 建国家赋役征收的主要来源,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 力,与农民争夺土地和财产,影响农业生产,危及 封建统治· 2,政治:商人流动性大,不便管理,不利于中央 集权 3,根本:是生产力低下的必然产物,是自然经济 的必然结果 4,思想:法家“抑商”的主张和儒家“重义轻利 ”观念的影响
材料三: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 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民农则其产 复,其产复则重徙,重徙则死处而无 二虑。
——《吕氏春秋.上农》
原因三:民众从事农业有利于公法的确立(法 治);民众从事农业不易迁徙,便于管理和赋 税的征收
原因分析深入一点: 材料四: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 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 ,皆有远志,无有居心。民舍本而事 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 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2,原因: (1)海禁(对内防范):
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 危及统治
(2)闭关锁国(对外防御):
为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认为天朝大国,无需对外贸易
全方位、多角度看问题
“海禁”、闭关锁国政策
全方位、多角度看问题 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的相互关系
“压抑”之下的异变
1,商业领域出现“商业革命” (1)宋朝时期:①时空限制被打破—— 市坊的界限、早市夜市;②政府直接监 管被打破;③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2)明清前期: ①出现大批工商业市 镇; ②出现商帮 (3)晚晴时期: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 的近代化商业群落
——《吕氏春秋.上农》

“重农抑商”政策新见

“重农抑商”政策新见

“重农抑商”政策新见“重农抑商”政策是指一种以农业为主导,限制商业和工业发展的政策。

此政策主要在中国历史上的某些时期得以实施,尤以清朝时期最为明显。

随着对这一政策的深入研究,我们发现其中隐藏着一些新见解。

重农抑商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国家的粮食稳定和经济独立。

中国是一个农耕文明的国家,农业一直是国家经济的支柱。

在这种情况下,强调重农可以确保人民有足够的粮食供应,而抑商可以防止过度依赖进口商品,维护国家的经济独立性。

这种政策虽然限制了商业和工业的发展,但也保证了国家的经济安全。

重农抑商政策对社会秩序和稳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古代社会中,农民是社会最基层的阶级,维持农业稳定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通过限制商业和工业的发展,政府可以让农民集中精力从事农业生产,减少社会冲突和动荡。

而且,农业的发展也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使整个社会更加稳定。

研究发现,重农抑商政策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这种政策限制了商业和工业的发展,导致国家整体经济水平的低下。

尽管农业可以保证国家的粮食稳定,但商业和工业的发展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

限制商业和工业发展意味着国家错失了许多经济机遇,也限制了人民的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

重农抑商政策也加剧了城乡差距和社会不公平。

由于农业被重视,农民可以得到政府的支持和优惠政策,而商业和工业从业者则面临更多限制和不公平待遇。

这导致了城乡经济差距的加大,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

限制商业和工业发展也限制了人们的工作机会和收入增长,使社会不公平更加显著。

尽管如此,我们不应简单地将“重农抑商”政策看作是一种失败的经济政策。

这种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的需求,并且它也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我们也必须要看到它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并在今天的经济发展中吸取经验教训。

现代社会要实现全面发展,必须要重视农业的也要注重商业和工业的发展,以推动国家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

历朝历代重农抑商的具体政策

历朝历代重农抑商的具体政策

历朝历代重农抑商的具体政策中国古代历史上,重农抑商一直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政策。

这一政策的核心是鼓励农业生产,限制商业发展。

自古以来,中国的统治者们一直将农业视为国家的根本,而商业则被认为是不稳定的因素。

因此,历朝历代都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的政策来重农抑商。

首先,重农抑商政策的核心是鼓励农业生产。

统治者们通过减免农业税收、提供农业补贴和优惠政策等手段来促进农业发展。

他们鼓励农民增加耕地面积,推广农业先进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此外,他们还实施了农田水利工程,改善灌溉条件,增加农田产量。

通过这些措施,统治者们希望能够保证国家的粮食供应,维护社会的稳定。

其次,历朝历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限制商业发展。

统治者们认为商业活动会导致社会的动荡和不稳定,因此他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限制商业的发展。

其中包括对商人征收高额税收、限制商业活动的地域范围、设置行业壁垒等。

此外,他们还实施了一系列监管措施,以控制商业活动。

例如,设立市场监管机构,规定商品价格,禁止商人操纵市场等。

通过这些措施,统治者们试图限制商业的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

然而,重农抑商政策并非没有问题。

一方面,这一政策导致了农业过度发展,而商业的发展却受到了限制。

这使得中国的经济结构长期处于农业主导的状态,无法实现工商业的全面发展。

另一方面,重农抑商政策也导致了社会的不公平。

由于商业活动受到限制,商人们无法获得应有的利润,而农民则受益于农业补贴和优惠政策。

这导致了贫富差距的加大,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增加。

总的来说,历朝历代重农抑商的具体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国家的粮食供应和社会的稳定。

然而,这一政策也限制了商业的发展,导致了中国经济结构的长期不平衡。

在现代社会,中国已经转变为以工商业为主导的经济模式,重农抑商的政策已经不再适用。

然而,我们仍然可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寻找合适的政策来平衡农业和商业的发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