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合集下载

《民事诉讼法》期末重点整理马工程版

《民事诉讼法》期末重点整理马工程版

小升初语文知识专项训练(基础知识一):2 音节一、基础题 (共4题;共14分)1. (5分)想一想,大海的项链是什么,写在下面。

2. (2分)“孙杨、丁俊晖、易建联、刘翔”这四个体育明星,如果按姓氏的音序排列,正确的排序应该是()。

A . 刘翔孙杨丁俊晖易建联B . 丁俊晖刘翔孙杨易建联C . 刘翔丁俊晖易建联孙杨D . 丁俊晖刘翔易建联孙杨3. (2分)下面音节中,声调符号的位置正确的是()。

A . hoúB . gūaC . yaóD . huǒ4. (5分)连一连,请把笔画与它相对应的名称连起来。

二、提升题 (共11题;共40分)5. (2分)按音序给"白水洋小学就是好"排列正确的一组是()A . 白好水就是学小洋B . 白好就是水小学洋C . 白水好是就学小洋D . 白好就水是学小洋6. (2分)(2014·广州) 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 江畔(bàn)剔(tì)透祈(qī)祷飘拂(fú)B . 机械(jiè)粗犷(kuàng)眯缝(fèng)肩胛(jiá)C . 倭(wō)瓜暂(zàn)时阻挠(náo)拘束(shù)D . 饶(rào)有趣味目瞪(dēng)口呆艰苦卓(zhuō)绝毫不犹豫(yù)7. (2分)下列下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闰土(rùn)祭祀(sì)竹匾(biǎn)皱蹙(cù)B . 獾猪(huàn)伶俐(lì)追悼(dào)水浒传(hǔ)C . 镊子(niè)硼酸水(péng)扎好(zā)敷药(fù)D . 蓑笠(suò)胭脂(yān)霓虹(mí)秕谷(bì)8.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民诉法期末复习重点(全)

民诉法期末复习重点(全)

民诉法复习页码均为课本页码名词解释范围1、民事诉讼 P9是指人民法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总和。

2、民事诉讼法P15是由国家制定的调整民事诉讼活动、确认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规定人民法院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3、民事纠纷 P7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法律争议。

4、合议制度 P61又称合议制,是指由三名以上的审判人员组成审判集体,代表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对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的制度。

5、两审终审制度P70是指一个民诉案件经过两级法院的审判就宣告终结的制度。

6、诉权 P39民事诉权是当事人享有的请求国家给予民事诉讼保护的权利。

(亦即当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或就民事法律关系发生争议时,当事人请求国家法院行使司法权来保护民事权益或者解决民事纠纷的权利。

)7、诉 P24诉是指当事人因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发生争议,而向法院提出予以司法保护的一种请求。

8、确认之诉 P28是指一方当事人请求法院确认其与对方当事人之间争议的民事法律关系是否存在的具体状态。

(是指原告请求法院确认其主张的民事法律关系(或民事权益)或者特定的法律事实是否存在或者是否合法有效之诉。

)9、形成之诉(变更之诉) P27是指一方当事人请求法院通过判决,改变或者消灭与对方当事人之间某种现在民事法律关系之诉。

(是指原告请求法院运用判决变动已成立或既存的民事法律关系(或民事权益)或者特定的法律事实之诉。

)10、给付之诉 P27一方当事人请求法院判令对方当事人履行一定的民事义务之诉。

(是指原告请求被告履行一定给付义务之诉。

)11、诉讼标的 P24是民事当事人之间争议的请求法院审判的民事实体法律关系或者民事实体权利。

12、诉的合并 P32是指法院将两个以上有关联的诉合并,合并到一个诉讼过程中审理解决。

民事诉讼法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民事诉讼法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民事诉讼法期末考试重点整理本文旨在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备考民事诉讼法期末考试。

本文将对该课程的一些重点内容进行整理和解释,并提供一些难点解析和模拟考试。

一、民事诉讼法概述民事诉讼法是调整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旨在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公开、高效地解决当事人之间的民事纠纷。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辩论、合议、回避、诚实信用等。

二、期末考试重点整理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制度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原则:当事人享有平等的诉讼权利,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的平等参与。

辩论原则:当事人在诉讼中有权进行辩论,法院应当充分听取双方当事人的意见。

合议原则:合议庭应当按照多数意见作出判决,保障判决的公正性。

回避原则:与案件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审判人员,应当回避。

诚实信用原则:当事人在诉讼中应当遵守诚实信用原则,不得恶意诉讼、虚假诉讼。

民事诉讼的管辖级别管辖:按照案件的性质、复杂程度和影响力,划分各级人民法院的管辖范围。

地域管辖:按照案件发生地或者被告住所地确定管辖法院。

专属管辖:某些特殊类型的案件,只能由特定的法院管辖。

民事诉讼当事人原告:指提起诉讼的一方当事人。

被告:指被诉的一方当事人。

第三人:指在诉讼中参加到诉讼中来的,除原告、被告以外的人。

民事诉讼证据制度证据的种类: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等。

证据的收集和保全:当事人和人民法院都可以收集和保全证据。

证据的审查和判断:当事人应当在法庭上出示证据,人民法院应当对证据进行审查和判断。

三、难点解析如何理解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原则?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原则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享有平等的诉讼权利和诉讼地位,人民法院应当平等地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这个原则体现了民事诉讼的公正性和平等性,也是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如何确定管辖法院?确定管辖法院应当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而言,级别管辖是根据案件的性质、复杂程度和影响力来划分的,而地域管辖则是根据案件发生地或者被告住所地来确定。

民诉法期末复习重点(全)

民诉法期末复习重点(全)

民诉法期末复习重点(全)民诉法复习页码均为课本页码名词解释围1、民事诉讼P9是指人民法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总和。

2、民事诉讼法P15是由国家制定的调整民事诉讼活动、确认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法律规的总和。

规定人民法院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法律规的总和)3、民事纠纷P7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容的法律争议。

4、合议制度P61又称合议制,是指由三名以上的审判人员组成审判集体,代表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对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的制度。

5、两审终审制度P70是指一个民诉案件经过两级法院的审判就宣告终结的制度。

6、诉权P39民事诉权是当事人享有的请求国家给予民事诉讼保护的权利。

亦即当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或就民事法律关系发生争议时,当事人请求国家法院行使司法权来保护民事权益或者解决民事纠纷的权利。

)7、诉P24诉是指当事人因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发生争议,而向法院提出予以司法保护的一种请求。

8、确认之诉P28是指一方当事人请求法院确认其与对方当事人之间争议的民事法律关系是否存在的具体状态。

是指原告请求法院确认其主的民事法律关系(或民事权益)或者特定的法律事实是否存在或者是否合法有效之诉。

)9、形成之诉(变更之诉)P27是指一方当事人请求法院通过判决,改变或者消灭与对方当事人之间某种现在民事法律关系之诉。

是指原告请求法院运用判决变动已成立或既存的民事法律关系(或民事权益)或者特定的法律事实之诉。

)10、给付之诉P27一方当事人请求法院判令对方当事人履行一定的民事义务之诉。

是指原告请求被告履行一定给付义务之诉。

)11、诉讼标的P24是民事当事人之间争议的请求法院审判的民事实体法律关系或者民事实体权利。

12、诉的合并P32是指法院将两个以上有关联的诉合并,合并到一个诉讼过程中审理解决。

民诉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民事诉讼法

民诉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民事诉讼法

给付之诉:原告向被告主张给付请求权,并要求法院对此作出给付判决的请求。

确认之诉:原告请求法院确认其与对方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是否存在的诉。

变更之诉:原告要求法院变动或者消灭自己与对方当事人之间某种既存的民事诉讼关系的诉处分原则:指当事人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处置自己的权利的自由受法律保护辩论原则: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当事人有权就案件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及诉讼程序问题,各自陈述自己的意见和主张,互相进行反驳和辩论,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原则。

移送管辖:指法院受理案件后,发现该案不属于本院管辖,而依法将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法院审理管辖权转移:依据上级法院的决定或同意,将案件的管辖权从原来有管辖权的法院转移至无管辖权的法院,使无管辖权的法院取得管辖权。

书证:以文字、符号、图表所记载或表示的内容、含义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物证:以物品的外部特征和物质属性,即以物品存在、形状、质量等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本证:指能够证明负有证明责任的一方当事人所主张的事实的证据。

反证:指能够否定负有证明责任的一方当事人,为证明该事实不存在或不真实而提供的证据。

直接证据:与待证事实之间具有直接联系,能单独证明案件事实,是全部。

间接证据:与待证事实之间具有间接联系,不能单独证明案件事实,是一部分原始证据:直接来源于案件原始事实的证据传来证据:经过复制、转述等中间环节而形成的证据。

普通共同诉讼与必要共同诉讼的区别:1诉讼标的:普通(同一种类)必要(同一标的)2法律特征:普通(可分之诉)必要(不可分之诉)3诉讼请求:普通(有两个以上的诉讼请求组成)必要(只有一个诉讼请求)当事人的决定权:普通(合并审理必须经当事人同意)必要(无须当事人同意)4审理和裁判方式:普通(可以共同起诉或应诉,也可以分别起诉或应诉,法院可并也可分开审理,合并审理时也须分别判决)必要(要求一同起诉或应诉,法院必须合并审理,合一判决)5内部关系:普通(一人的诉讼行为对其他同诉讼人不发生效力,每个共同诉讼人的诉讼行为只对自己发生效力,某个共同诉讼的诉讼行为中止不影响其他共同诉讼人)必要(一人的诉讼行为经全体承认后,对全体共同诉讼人均发生法律效力6是否经当事人同意::普通(必须)必要(无须)诉讼中的证据保全与诉前证据保全的异同1.申请的主体不同。

民事诉讼法期末考试重点考点

民事诉讼法期末考试重点考点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概述1、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指由民事诉讼法所调整的法院与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原告、被告)之间存在的,以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为内容的具体的社会关系。

2、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四层含义:a 发生在民事诉讼法过程中。

b 存在于法院和一切诉讼参与人之间。

c 它受民事诉讼法调整。

d 它以诉讼权利义务为内容。

3、诉权主体(当事人)<诉讼主体(当事人、法院、检察院)<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当事人、法院、检察院、其他诉讼参与人)4、(当事人死亡是诉讼中发生的法律事件,可以引起诉讼的中止或终结。

在离婚案件中,应终结)5、各种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民事诉讼关系6、法的价值——自由、正义、秩序公正(法官中立、当事人平等、程序公开)第一章民事诉讼于民事诉讼法一、民事纠纷的解决机制1、民事纠纷:是指平等主体的当事人之间,围绕着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发生的纠纷。

民事纠纷特征:a 产生于平等主体之间 b 围绕着财产权利或人身权利而发生 c 适用民事实体法解决d属于私权性质的纠纷(人的基本权利: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a 私力救济:自决、和解(纠纷当事人通过协商互相让步,达成协议)2、解决民事纠纷的方式:b 社会救济:仲裁、调解(法院、人民、行政机关、基层人民政府、仲裁机构、其他调解)c 公力救济:民事诉讼二、民事诉讼1、诉讼的特点:a 存在对立的双方当事 b 法官居中裁判 c 以法律上的争议为审理对象d 按照诉讼法设定程序进行e 以实体法作为裁判的依据f用判决作为解决争讼的典型方式2、民事诉讼的特点:a诉讼标的的特定性b 纠纷解决的强制性和最终性c当事人处分权利的自由性 d 双方当事人在诉讼上对抗的特殊性——地位平等三、民事诉讼法1、民事诉讼法:是国家制定的规范法院和诉讼参与人的各种诉讼活动及由此产生的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2、民事诉讼法的性质:a 民诉法是基本法(公法而非私法)b 民诉法是部门法 c 民诉法是程序法(实体法) d 民诉法多为强制性规范3、民诉法的效力:是指民事诉讼对什么人、什么事、在什么时间和空间上发生的效力。

《民事诉讼法》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民事诉讼法》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民事诉讼法民事纠纷指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以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内容的社会纠纷,又称为民事争议、民事冲突。

特点:1、主体之间法律地位平等2、内容是对民事权利和义务的争议3、民事纠纷的可处分性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在民事纠纷解决中,诉讼请求的确定、诉讼资料和证据的收集和证明主要由当事人负责。

内容A、关于事实主张,法院能够调查认定的事实只能是当事人在诉讼中明确加以主张并予以争执的事实;B、关于自认事实,只要自认就排除法院的认定,法院不仅没有必要审查其真实性,而且也不允许作出与此相反的事实认定;C、认定所争事实需要的证据资料,必须是从当事人提出的证据方法中获得,不允许法院依职权调查证据。

特点:①诉讼当事人化。

诉讼活动都由当事人来发动推动主导②程序公正。

当事人主义的诉讼模式更加强调程序公正的价值.③当事人有主动权。

当事人主义给予当事人极大地权利。

④法官中立。

法官在诉讼过程中处于消极仲裁者的地位。

民事诉讼的程序价值民事诉讼程序的价值旨在揭示民事诉讼程序存在的必要性和意义,分为: (一)程序的内在价值(目的性价值)指民事诉讼程序自身所具有的满足程序主体需要的独立价值.内在价值的实现可以排斥法官的恣意,保障人的尊严,吸收当事人的不满,确立理性而为公民所信赖的司法权威。

程序自由价值主要指程序价值主体能够合乎目的的支配民事诉讼程序,自由的选择,判断和接受民事诉讼程序.公正价值法官中立、当事人平等、程序参与、程序公开、程序维持等.效益价值包括效益和效率价值。

等(二)程序的外在价值(工具性价值)外在价值是人们用来评价和判断民事诉讼程序在保护民事权利、维护法律秩序以及解决纠纷等方面是否有效的标准,包括实体公正价值秩序价值等诉的概念诉是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向法院提出的保护其实体权益的请求。

诉讼请求指原告获得实体法上的具体法律地位或具体法律效果的诉讼主张。

当事人就争议的民事法律关系要求法院作出的特定的判决,决定法院裁判的内容和范围。

民事诉讼法期末重点汇总

民事诉讼法期末重点汇总

民事诉讼法期末重点汇总民事诉讼法期末重点一、诉与诉权1、诉:是指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保护实体权益的请求,即请求说。

2、诉的种类:(1)确认之诉,是指原告请求法院确认他与被告之间存在或不存在某种法律关系的诉讼。

●积极的确认某种法律关系存在的诉●消极的确认某种法律关系不存在的诉(2)给付之诉,是指原告请求法院判令被告履行一定义务的诉讼。

<例如:请求给付货款、赔偿金、租金等>(3)变更之诉,又称形成之诉,是指原告要求变更或者消灭与被告之间一定的法律关系的诉讼。

诉的类型实体法基础诉讼请求确认之诉支配权确认法律关系存在与否给付之诉请求权给付什么或者给付多少变更之诉形成权请求法院变动实体法律关系3、反诉:是指在已经提起的诉讼中,被告人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以本诉的原告为被告,向法院提出一个与本诉有直接联系的独立的诉讼请求,已达到抵消、动摇或者吞并本诉的目的。

(1)反诉的构成要件:①通常情况下,反诉是本诉被告对本诉原告提起的。

②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起。

③反诉和本诉必须适用相同的审理程序。

④反诉与本诉在诉讼标的、诉讼请求和案件事实方面存在牵连关系。

⑤反诉的管辖应当合法。

4、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效力:(1)民事诉讼法对人的效力<民诉法第4条规定>(2)民事诉讼法对事的效力<民诉法第3条规定>(3)民事诉讼法在时间上的效力,是指民事诉讼发生法律约束力的期间。

(4)民事诉讼法对空间的效力,是指民事诉讼法在多大领域内发生效力。

我国领域,包括领土、领海、领空,以及领土的延生部分。

二、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之诉讼原则1、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民诉法第8条规定>基本内容:(1)诉讼地位平等(2)诉讼权利平等2、辩论原则<民诉法第12条规定>基本内容:(1)辩论权是当事人的权利,证人没有辩论权。

(2)即可以对实体问题,也可以对程序问题辩论。

(3)既可以用口头形式,也可以用书面形式辩论(4)辩论原则贯穿于整个民事诉讼活动。

民事诉讼法学考试重点

民事诉讼法学考试重点

民事诉讼法学考试重点以下是关于民事诉讼法学考试重点的一些分享。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像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这意味着在整个诉讼过程中,不管是原告还是被告,双方所拥有的基本诉讼权利是对等的。

比如说在举证、质证环节,双方都有平等的机会呈现证据并且对对方的证据提出质疑。

我之前就在这卡住了,以为原告可能会有更多优势,后来发现重点在于平等,法官会平等对待双方的权利。

这个特别关键的还有管辖制度。

它决定了一个案件该由哪个法院来审理。

例如合同纠纷,就得分清楚是合同签订地、履行地还是被告住所地等法院有管辖权。

这里面很容易混淆的就是确定管辖法院的一些特殊规则。

比如民诉法规定的专属管辖,像不动产纠纷就得由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这个很明确,但如果碰到与合同纠纷搅和在一起的情况就可能犯迷糊。

我在做练习题的时候就遇到过,一块开发房地产的合同纠纷,既涉及合同又涉及不动产,当时就不确定到底能不能按照普通合同纠纷来确定管辖,后来发现重点在于这类涉及不动产产权的纠纷核心还是归不动产所在地法院专属管辖。

一定要注意诉讼参加人这部分。

包括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等。

当事人中的第三人是容易被忽视的。

例如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和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在诉讼中的权利和地位很不同。

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类似原告的地位;而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通常是辅助一方当事人,但是他有自己的特殊诉讼权利,像可以在被判决承担民事责任时提出上诉。

对了还有个关键点就是证据。

它可是民事诉讼的核心要素之一。

从证据的种类,像书证、物证、证人证言等,到证明责任的分配。

比如在侵权诉讼中,一般来说原告要对侵权行为、损害结果、因果关系等承担举证责任,这中间每种侵权类型还可能有特殊的证据要求。

俺记得有一道题是关于医疗侵权纠纷的,按照相关规定医院要对自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等承担举证责任,这与常规的举证责任分配就有所不同,这就是理解中的一个重点和容易混淆的地方。

民诉期末考试及答案

民诉期末考试及答案

民诉期末考试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下列哪项不属于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A. 法院独立审判原则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C. 调解优先原则D. 诉讼时效原则答案:D2. 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对第一审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不服的,可以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多少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A. 5日B. 10日C. 15日答案:C3. 以下哪项不是民事诉讼中的证据种类?A. 书证B. 物证C. 证人证言D. 推定答案:D4.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下列哪项不是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A. 婚姻家庭纠纷B. 继承纠纷C. 劳动争议D. 行政争议5. 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可以委托律师作为诉讼代理人,但下列哪项不是律师的职责?A. 收集证据B. 出庭辩护C. 调解纠纷D. 代表当事人签署法律文书答案:C6.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下列哪项不是民事诉讼的审判程序?A. 一审程序B. 二审程序C. 再审程序D. 仲裁程序答案:D7. 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申请回避的,应当在什么时间提出?A. 开庭前B. 法庭调查阶段C. 法庭辩论阶段D. 宣判前答案:A8.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下列哪项不是民事诉讼的管辖原则?A. 地域管辖B. 级别管辖C. 专属管辖D. 协议管辖答案:D9. 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对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不服,可以申请再审,但下列哪项不是再审的条件?A. 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B. 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C. 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D. 原判决、裁定的作出程序合法答案:D10.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下列哪项不是民事诉讼的执行措施?A. 冻结、划拨存款B. 查封、扣押财产C. 强制迁出房屋D. 限制出境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下列哪些情形下,人民法院可以缺席判决?A. 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B. 被告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C. 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D. 原告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答案:A, B12. 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可以申请诉讼保全的情形包括哪些?A. 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难以执行的B. 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不能执行的C. 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无法执行的D. 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执行困难的答案:A, B, C, D13.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下列哪些证据需要经过质证?A. 书证B. 物证C. 证人证言D. 鉴定意见答案:A, B, C, D14. 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可以申请再审的情形包括哪些?A. 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B. 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C. 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未经质证的D. 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答案:A, B, C, D15.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下列哪些情形下,人民法院可以中止诉讼?A. 当事人申请回避,人民法院决定延期审理的B. 当事人申请诉讼保全,人民法院决定延期审理的C. 当事人申请延期审理,人民法院决定延期审理的D. 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答案:A, C, 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6. 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也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调解。

《民法与民事诉讼法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民法与民事诉讼法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民法与民事诉讼法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民法与民事诉讼法期末考试复重点
民法复重点
1. 民法的基本概念和体系:包括民法的定义、法律行为、法律
权利和义务等基本概念,以及民法的体系结构和特点。

2. 民事权利的取得和行使:了解民事主体的权利取得方式,包
括合同、遗嘱、赠与等;同时了解民事权利的行使方式,如订立合同、代理、诉讼等。

3. 民事责任的认定和承担:熟悉民事责任的认定标准,包括过
失责任和无过失责任;了解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如赔偿、履行义
务等。

4.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和要素:了解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包括自
愿原则、平等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同时熟悉合同法中的要素,如
合同的成立、效力和解除等。

5. 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理解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如平等原则、爱护原则等;了解婚姻家庭法中的制度,如婚姻的建立、离婚、财产争议解决等。

民事诉讼法复重点
1. 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和程序:熟悉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如公平公正原则、合法权益保护原则等;了解民事诉讼的基本程序,如起诉、审理和执行等。

2. 民事诉讼的主体和地位:了解民事诉讼的一般诉讼主体和特
殊诉讼主体,如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同时了解当事人在民事
诉讼中的地位和权利义务。

3. 民事诉讼的证据和证明:掌握民事诉讼中的证据规定和证明
方法,如直接证据、间接证据和书证等;了解证据的举证方式和证
据的力量。

4. 民事诉讼的判决和执行:了解民事诉讼中的判决形式和效力,如生效判决和终局判决;同时了解民事诉讼中的执行程序和执行结果。

以上是《民法与民事诉讼法期末考试复习重点》的内容提要,
希望对复习有所帮助!。

民诉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民诉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民诉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民事诉讼法规定,起诉的前提条件是:A. 有明确的被告B. 有具体的诉讼请求C. 有合法的诉讼理由D. 所有上述选项2. 下列哪项不是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A. 当事人提起诉讼B. 当事人向对方发出催告C. 当事人自愿履行义务D. 当事人进行和解3. 根据民事诉讼法,以下哪项不属于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A. 公正原则B. 合法原则C. 效率原则D. 保密原则4. 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可以委托律师代理诉讼,但以下哪项不是律师代理的职责?A. 代表当事人出庭B. 代表当事人陈述事实和理由C. 代表当事人签订和解协议D. 代表当事人进行调解5. 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对一审判决不服的,可以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多少日内提起上诉?A. 5日B. 10日C. 15日D. 30日6. 民事诉讼中,以下哪项不是可以作为证据使用的材料?A. 书证B. 物证C. 证人证言D. 非法取得的证据7. 民事诉讼法规定,以下哪项不是可以提起再审的情形?A. 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B. 原判决适用法律错误C. 原判决程序违法D. 当事人对原判决表示满意8. 根据民事诉讼法,以下哪项不是人民法院可以采取的保全措施?A. 财产保全B. 行为保全C. 证据保全D. 人身保全9. 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可以申请执行的判决书,必须是:A. 已经生效的判决书B. 正在上诉中的判决书C. 尚未送达的判决书D. 被撤销的判决书10. 民事诉讼中,以下哪项不是人民法院可以采取的强制执行措施?A. 罚款B. 拘留C. 查封、扣押财产D. 强制和解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民事诉讼中,以下哪些情形可以作为诉讼时效中断的依据?A. 当事人提起诉讼B. 当事人向对方发出催告C. 当事人自愿履行义务D. 当事人进行和解12. 民事诉讼中,以下哪些行为可以构成诉讼欺诈?A. 提供虚假证据B. 伪造证据C. 隐瞒事实真相D. 故意不提供证据13. 民事诉讼中,以下哪些情况可以提起再审?A. 发现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B. 发现原判决适用法律错误C. 发现原判决程序违法D. 发现原判决存在严重不公14. 民事诉讼中,以下哪些材料可以作为证据?A. 书证B. 物证C. 证人证言D. 非法取得的证据15. 民事诉讼中,以下哪些行为可以构成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A. 故意不提供证据B. 伪造、毁灭证据C. 威胁、引诱证人作伪证D. 妨碍人民法院执行职务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可以自行选择诉讼代理人。

民诉期末复习要点

民诉期末复习要点

民诉复习要点一、名词解释1、诚实信用原则:在民事诉讼中,法院、检察院、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必须公正、诚实和善意地行使权利与实施民事诉讼行为。

2、处分原则:民事诉讼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由支配和处置自己依法享有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的原则。

3、检察监督原则:检察院对于法院行使民事审判权和执行权行为的合法性进行的监督。

4、必要共同诉讼: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二人以上,诉讼标的是共同的,法院必须合并审理并在裁判中对诉讼标的合一确定的诉讼。

5、普通共同诉讼: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二人以上,其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当事人也同意合并审理的诉讼。

6、管辖恒定:原告起诉时,受诉法院依法享有案件管辖权的,即便此后确定管辖的事实发生变化,也不影响受诉法院对该案所享有的管辖权。

7、民诉法基本原则:在民事诉讼的全过程或者在民事诉讼的重要阶段起指导作用的行为准则。

8、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进行民事诉讼必须遵守的基本操作规程。

9、民事诉讼证据: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一切物质材料或信息,即用于证明民事案件客观情况的事实。

10、证明责任:案件审理终结时若事实仍处于真伪不明状态,由提出事实主张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的责任。

11、公益诉讼:对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由法律规定的国家机关或组织向法院提起诉讼的制度。

12、案外人异议:在执行程序中,案外人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向执行法院提出的对有关执行标的实体法律关系进行审理与裁判,以纠正执行错误的请求。

13、公示催告程序:法院依据申请人的申请,将申请的票据以公示的方式,催告不明的利害关系人在指定期间内申报权利,如逾期无人申报,则作出除权判决,宣告票据失权的一种非讼程序。

14、特别程序中确认调解协议:法院根据双方当事人的共同申请,依法对调解组织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进行审查并确认其法律效力的案件。

15、执行回转:在执行过程中或结束后,由于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依法撤销或者变更,执行机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者依职权采取执行措施,强制取得财产的当事人返还财产的一种执行制度。

民事诉讼法期末考试重点1

民事诉讼法期末考试重点1

民事诉讼1、民事纠纷:又称民事冲突、民事争议,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纠纷。

2、其特点:①民事纠纷主体之间法律地位平等;②民事纠纷的内容是对民事权利义务的争议。

民事主体之间争议的内容,只限于他们之间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③民事纠纷的可处分性。

由于民事纠纷是民事权利享有和民事义务承担的争议,基于私法自治原则,民事纠纷主体有进行处分的权利。

3、民事纠纷的解决机制可以分为私力救济、社会救济和公力救济。

其中,前两种可称为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在国外被称为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简称。

4、民事诉讼:指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诉讼案件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与由这些活动所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总和。

5、辩论原则:指当事人在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有权就同案件相关的各种争议问题,各自陈述自己的主张和根据,互相进行反驳和答辩。

凡是未经当事人辩论质证的事实,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6、辩论原则的内容:①辩论权的行使贯穿于诉讼的整个过程。

当事人各方依法平等的享有辩论的权利;②当事人有权就同案件相关的各种争议问题展开辩论;③辩论原则普遍适用于各类民事诉讼案件,并且普遍适用于民事案件的各个阶段——法庭辩论是其集中表现阶段;④当事人既可以通过口头方式进行辩论,也可以通过书面方式进行辩论;⑤作为法院裁判定案根据的事实,必须在开庭审理阶段经过当事人当庭辩论质证。

7、处分原则:指民事诉讼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

8、处分原则基本内容:①当事人各方在民诉中依法有权处分自己的诉讼权利,实体权利;②当事人的处分活动不得违背法律的基本规定,并且不得损害社会、国家以与他人合法权益;③处分原则适用于各种民事案件,且适用于民诉的各个阶段。

9、处分原则适用范围:①保障当事人各方有充分和均等的机会和手段行使自己的处分权;②对于当事人的处分行为进行必要的监督,以保证社会、国家以与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国家法律的基本规定不被践踏。

民事诉讼法期末试题及答案

民事诉讼法期末试题及答案

民事诉讼法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在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性质是:A. 程序法B. 实体法C. 组织法D. 综合性法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民事诉讼法的调整对象?A.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B. 民事诉讼行为C. 民事诉讼程序D. 刑事诉讼法律关系答案:D3.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A. 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B. 辩论原则C. 处分原则D. 调解原则答案:D4. 民事诉讼法的立法宗旨不包括:A. 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审理民事案件B. 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C. 规范民事诉讼行为D. 保障国家安全答案:D5. 下列哪个机构负责解释民事诉讼法?A. 最高人民法院B. 最高人民检察院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 司法部答案:A6. 民事诉讼中的原告是指:A.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人B. 民事案件中的被告C. 民事案件中的证人D. 民事案件中的代理人答案:A7. 民事诉讼中的被告是指:A.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人B. 反驳原告诉讼请求的人C. 民事案件中的证人D. 民事案件中的代理人答案:B8. 民事诉讼中的第三人是指:A. 对原告和被告的诉讼请求都有利害关系的人B. 对原告的诉讼请求有利害关系的人C. 对被告的诉讼请求有利害关系的人D. 无关紧要的人答案:A9. 民事诉讼中的诉讼代理人包括:A. 法定代理人B. 委托代理人C. 指定代理人D. 法定代理人以外的其他人答案:AB10. 民事诉讼中的证据包括:A. 书证B. 物证C. 证人证言D. 法院调查取证答案:ABC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民事诉讼法的调整对象。

答案:民事诉讼法的调整对象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民事诉讼行为和民事诉讼程序。

2. 简述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答案: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辩论原则、处分原则和调解原则。

3. 简述民事诉讼法的立法宗旨。

民事诉讼法期末考试重点

民事诉讼法期末考试重点

民事诉讼法期末考试重点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民事诉讼法民事纠纷指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以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内容的社会纠纷,又称为民事争议、民事冲突。

特点:1、主体之间法律地位平等2、内容是对民事权利和义务的争议3、民事纠纷的可处分性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在民事纠纷解决中,诉讼请求的确定、诉讼资料和证据的收集和证明主要由当事人负责。

内容A、关于事实主张,法院能够调查认定的事实只能是当事人在诉讼中明确加以主张并予以争执的事实;B、关于自认事实,只要自认就排除法院的认定,法院不仅没有必要审查其真实性,而且也不允许作出与此相反的事实认定;C、认定所争事实需要的证据资料,必须是从当事人提出的证据方法中获得,不允许法院依职权调查证据。

特点:①诉讼当事人化。

诉讼活动都由当事人来发动推动主导②程序公正。

当事人主义的诉讼模式更加强调程序公正的价值。

③当事人有主动权。

当事人主义给予当事人极大地权利。

④法官中立。

法官在诉讼过程中处于消极仲裁者的地位。

民事诉讼的程序价值民事诉讼程序的价值旨在揭示民事诉讼程序存在的必要性和意义,分为:(一)程序的内在价值(目的性价值)指民事诉讼程序自身所具有的满足程序主体需要的独立价值。

内在价值的实现可以排斥法官的恣意,保障人的尊严,吸收当事人的不满,确立理性而为公民所信赖的司法权威。

程序自由价值主要指程序价值主体能够合乎目的的支配民事诉讼程序,自由的选择,判断和接受民事诉讼程序。

公正价值法官中立、当事人平等、程序参与、程序公开、程序维持等。

效益价值包括效益和效率价值。

等(二)程序的外在价值(工具性价值)外在价值是人们用来评价和判断民事诉讼程序在保护民事权利、维护法律秩序以及解决纠纷等方面是否有效的标准,包括实体公正价值秩序价值等诉的概念诉是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向法院提出的保护其实体权益的请求。

诉讼请求指原告获得实体法上的具体法律地位或具体法律效果的诉讼主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