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屈辱史及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屈辱史(列强侵略中国):
1、鸦片战争(1840-1842):
(1)根本原因:英国为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扩张;
(2)经过:
①1840年六月,英国舰队驶进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进行挑衅,鸦片战争开始;
②1841年初,英军扩大侵华战争;
③1842年8月,英国军舰驶抵南京下关江面,列队架炮,扬言攻城。清政府屈服求和,鸦
片战争宣告结束;
(3)影响:
①1842年8月,英国侵略者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a.割香港岛给英国(割地);
b.赔款2100万银元(赔款);
c.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开关);
d.出口货物交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商税);
②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
条约的附件:
a.英国从中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土
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权;
③1844年,美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望厦条约》:
a.享有《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一切特权;
b.美国兵船可任意到中国各通商港口“巡察贸易”;
c.美国人有权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
④1844年冬,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黄埔条约》:
a.法国享有《望厦条约》中的一切特权;
b.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坟地,清朝地方政府负责保护
教堂和坟地;
⑤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
⑥社会矛盾的变化: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
矛盾;
⑦革命任务的变化:中国人民从此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
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综上所述: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1)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利益;
(2)经过:
①1856年秋,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悍然出动军舰袭击广州城;
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同意和英国共同出兵;
②1857年,英法联军到达中国;
③1857年底,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城,广东巡抚柏贵投降;
④英法联军成立了联军委员会,柏贵仍任原职,替外国侵略者维持殖民统治;
⑤1860年,英法联军再度攻占天津,一路烧杀抢劫,进逼北京;
(3)影响:
①1858年俄、美、英、法四国先后和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增开牛庄、淡水、汉口、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
c.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d.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②中英、中法签订《北京条约》:
a.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b.增开天津为商埠;
c.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d.准许华工出国;
e.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③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a.在政治上,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
权;
b.在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
3、列强早期资本输出的表现:
(1)办洋行: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商人开始在中国投资办洋行;(2)开银行:随着洋行的发展,适应贸易需要,方面汇兑,列强开始在中国开办银行;(3)经营*船公司:*船是国际贸易的主要运输工具;
(4)设工厂:为了掠夺中国的资源和剥削廉价的劳动力,外商创办了各种加工厂;
4、中国边疆地区的危机:
(1)原因:列强加紧争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资本输出场所和殖民地;
(2)经过:
①西北边疆:
a.1865年,中亚地区浩罕国的军事头目阿古柏侵入新疆;
b.1871年,俄国借口“安定边境秩序”,派兵侵占伊犁地区;
c.1878年,清军击败阿古柏侵略军,收复新疆;
d.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
②西南边疆:
a.1888年,英国派兵进攻西藏南部边境;
b.英国有强迫开放西藏的亚东为商埠;
③东南边疆:
a.1874年,日本军队在美国的支持下侵略台湾;
b.日本向中国勒索白银50万两,才从台湾撤军;
5、中法战争(19世纪70年代):
(1)经过:
①法国侵略军大举向越南北部进犯,攻占河内等地;
②1883年,“纸桥大战”,痛歼法军,斩杀法军统帅李威力;
③1883年底,法军向驻守越南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中法战争爆发;
④1884年,法国舰队强行驶入福建水师基地马尾军港,清政府被迫对法国宣战;
⑤1885年初,法军占领谅山,北犯镇南关,广西告急;
⑥冯子材率领清军英勇抗战,大败法军;
(2)影响:
①1885年夏,李鸿章和法国公使巴德诺在天津签订《中法条约》:
a.清政府承认法国对越南的殖民统治;
b.在中越边界开辟商埠;
c.中国日后在广西,云南修筑铁路应与法国商办;
d.法国从吉隆和澎湖撤军;
②法国的侵略势力从此深入我国云南、广西,在中国西南的门户被打开;
③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立行省;
6、中日甲午海战:
(1)原因:
①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国力逐渐强盛;
②国内市场狭小,人民起义不断,日本统治集团继续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求出路;
③列强默许或纵容的态度,成为日本实施侵略计划的有利条件;
(2)经过:
①第一阶段(1894.7-9):
a.1894年,日本海军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中国的运兵船,不宣而战;
同年8月,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b.平壤战役:驻守平壤的清军执行李鸿章“先定守局,再图进取”的命令,贻误了
战机;日军最终占领平壤;
c.黄海战役:日舰受到重创,北洋水师主力尚存;李鸿章命令北洋舰队不许巡海迎
敌,日本取得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
②第二阶段(1894.10-1895.4):
a.日军分两路进攻中国,占领九莲池与大连、旅顺等地;
b.1895年,日军进犯北洋海军基地威海卫;日军最终占领威海卫,北洋舰队全
军覆没;
(3)影响:
①1895年4月,清政府与日本政府在日本马关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
a.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