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复习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复习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

一、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⑴.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实质

多种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产生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同离子之间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等。

①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化学反应。

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规律)——物质之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如Ba2+与CO32-、Ag+与Br-、Ca2+与OH-、Mg2+与CO32-、OH-等之间发生离子反应。

生成气体或挥发性物质:如NH4+与OH-,H+与CO32-、HCO3-、HSO3-、SO32-等之间发生离子反应。

生成弱电解质:如H+与CH3COO-、CO32-等生成弱酸;OH-与NH4+等生成弱碱;H+与OH-生成水(水也是种弱电解质)。

⑵.离子方程式

①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步骤

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拆:将化学方程式中易溶解于水且能完全电离的物质拆写成阴、阳离子符号;而难溶于水的物质、气态物质和水仍用化学式表示;

删:删去方程式等号两边重复的离子;

查:检查是否满足元素原子守恒、反应前后电荷守恒等。

②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方法

化学式与离子符号使用要正确,其规律是:一般易溶于水的强酸(H2SO4、HNO3、HCl、HBr、HI)、强碱(NaOH、KOH、Ba(OH)2、Ca(OH)2)、大多数可溶性盐均写成离子符号(拆);而单质、氧化物、弱电解质、非电解质极难溶于水的物质均写成化学式(不拆)。

判断离子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注意两守恒:方程式两边的原子数、电子数必须守恒。

5. 离子共存题易错点:(B)

⑴在题目中告知是无色溶液,应排除具有颜色的离子

Fe2+(浅绿色)、Fe3+(黄色)、Cu2+(蓝色)、MnO4—(紫色)等离子。

⑵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能与H+、OH—大量共存HCO3—、HSO3-、

6.元素化合价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B)

⑴氧化还原反应: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凡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就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⑵氧化还原反应特征(判别方法):化合价发生变化。

8.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B)

⑴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实质:化合价升高,该元素原子在反应中失去电子;

化合价降低,该元素原子在反应中得到电子。

⑵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反应过程中有电子得失(或偏移)。

9. 氧化剂和还原剂(C)

⑴定义:

①从化合价角度定义: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所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称为氧化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称为还原剂。

② 从电子转移角度定义: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子偏近)的反应物,称为氧化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或电子偏离)的反应物,称为还原剂。 ⑵ 记住一些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⑶ 价态与氧化剂、还原剂的关系:

① 元素为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I -,S 2-等。 ② 元素为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Fe 3+,H +等。

③ 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如S 、SO 2 ,Fe 2+,I 2,H 2O 2。 ⑷ 一般来说,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二、物质的量(要非常注意掌握几个基本量的计算)

1、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符号为 n ,单位为摩尔(mol)

2、1 mol 粒子的数目是0.012 kg 12C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约为6.02×1023个。

3、1 mol 粒子的数目又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 A ,单位mol -

1。

4、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粒子的种类,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

5、N = n N A (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三、摩尔质量

1、定义:1mol 任何物质的质量,称为该物质的摩尔质量。

用符号:M 表示,常用单位为g·mol -

1

2、数学表达式:

四、物质的聚集状态

1、物质的聚集状态:气态、液态和固态

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粒子数目、粒子大小和粒子间的距离 2、气体摩尔体积

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符号:V m 表达式:V m =V/n ;单位:L·mol -1 在标准状况下,1 mol 任何气体(包括混合气体)的体积都约是22.4 L 。 五、物质的分散系 2.胶体:(1)概念: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在10-9~10-7m 之间的分散系。

(2)性质:①丁达尔现象(用聚光手电筒照射胶体时,可以看到在胶体中出现一条光

亮的“通路”,这是胶体的丁达尔现象。)

②凝聚作用(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如明矾净水) 3.溶液:电解质溶液、非电解质溶液 4.化合物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的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的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2物质 方 法

现 象

Cl - 滴加AgNO 3、HNO 3 白色沉淀 SO 42-

滴加稀盐酸酸化的BaCl 2

白色沉淀

M n m M

m n n m M ⋅===,或,或

CO32-先加氯化钙溶液,过滤德白色沉淀,往

沉淀滴加盐酸产生气体通入Ca(OH)2

白色沉淀

SO32-滴加盐酸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

通入澄清石灰水

白色沉淀

NH4+ 和强碱共热,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Fe3+滴加KSCN或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变红或产生黄褐色沉淀

Fe2+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后变黄褐色

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一. 1.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 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排布在能量较高电子层

(2) 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表示电子层数)。

(3) 原子最外野电子数目不能超过8个(第一层不能超过2个)

(4) 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18个(第一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32个。

注意:请写出Cl、Na、Br、Mg、Al、Fe、S、N、C、O、H、Si等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1.几个重要的关系式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1) 原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 阳离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 阴离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两个重要的概念

核素: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一定中子数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质量数(中子数)不同的原子(核素)互为同位素

3.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该元素的化学性质。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1.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B)

⑴原子结构示意图:

⑵钠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密度小,ρ(Na)=0.97g/cm3,比水的密度小;熔点和沸点低,熔点97.81℃,沸点882.9℃;硬度小,可以用小刀切割。

⑶钠的化学性质:

①钠与水的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

②钠与氧气的反应:

钠在空气中被氧化:4Na + O2 = 2Na2O(白色固体)

钠在空气中加热或点燃:2Na + O2 Na2O2(淡黄色固体)

⑷钠的保存及用途

①钠的保存:钠很容易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起反应,因此,在实验室中,通常将钠保存在煤油里,由于ρ(Na) >ρ(煤油),钠沉在煤油下面,将钠与氧气和水隔绝。

②钠的用途:钠钾合金(室温下呈液态),用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制备Na2O2作为强还原剂制备某些稀有金属。

名称氧化钠过氧化钠

化学式Na2O Na2O2

颜色状态白色固体淡黄色固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