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油生产工艺课件(PPT44页)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麸皮 体轻,质地疏松,表面积大,有多种维生素及钙等无 机盐。是曲霉良好的培养基,使用麸皮既有利于制油,又有利 于淋油。
3.其他淀粉及原料 凡含有淀粉而有无毒无怪味的原料均可, 如甘薯(干),玉米,大麦,高粱,小米及米糠等均可。
三、食盐 作用: (1)调味 (2)与谷氨酸化合成氨基酸钠盐(鲜味) (3)在酱油发酵,保存期中起防腐作用 种类:海盐,湖盐,井盐与岩盐。要求含氯化钠成分高,洁白, 杂质少,水分少。
第二节 原料
一、蛋白质原料 1.大豆 为黄豆、青豆、黑豆的统称。内含蛋白质和脂肪,常 用作酿造酱油、豆豉和豆腐乳等产品的主要原料。 要求:颗粒饱满、干燥、杂质少、蛋白质含量高、皮薄、新鲜 2..豆饼 是大豆压榨法提取油脂后的产物,由于压榨方式不同, 有方车饼、圆车饼和红车饼(瓦片状饼)之分。 在压榨过程中大 豆经轧片并加热蒸炒处理,然后榨右所制作的称为热榨豆饼。将 生大豆软化轧扁后,直接榨油所做的豆饼称为冷榨豆饼。 热榨豆饼是经过高温处理而成,质地较软,易于破碎,适于酿造 酱油。而冷榨豆饼出油率较低,蛋白质基本未变性,故适宜做腐 乳。
2.稀缪发酵工艺 有常温稀缪发酵和保温稀缪发酵之分。上世纪四、五十年代, 国内大型厂 采用此工艺,目前只有个别产品用此法。 3.分酿固稀发酵工艺 把蛋白质和淀粉质原料分开制醪,先固态低盐发酵,后 加盐水稀发酵。
优点: ①控制糖分对蛋白质的抑制,使其能较充发挥作用 ②采用固态低盐发酵,减少食盐对酶活性的抑制,有利于蛋白
②酱缪结合酵母 在麦汁中培养形成沉淀及酵母环,细胞呈卵 圆形。在酱缪发酵接近成熟时生长较多。③日本结合酵母 俗称 白菌,是好气性的产膜酵母,在酱缪发酵接近成熟时, 生于表面,先为白色,后变为黄褐色,使酱缪变臭,是有害菌。 防治:在菌膜初形成时,立即搅拌,可防止继续产膜。
三、细菌 1. 枯草芽孢杆菌 在酱油和酱的高温制油时中,勿污染此菌,使曲发粘,恶臭, 造成制曲失败,是制曲的有害菌。
酱油中的氮素物有75%来自蛋白质原料。
二、淀粉原料 过去以面粉为主,现改用小麦,麸皮等。 1. 小麦 分为红皮小麦和白皮小麦,据质粒又可分为硬质, 软质及中间质小麦。其中以红皮小麦为佳。 作用: (1)酱油中的氮素成分有25%来自小麦蛋白质,小麦蛋白质中 又以谷氨酸为最多,是酱油鲜味的主要来源。 (2)小麦淀粉水解后生成的糊精和葡萄糖是构成酱油体态和甜 味的重要成分。 (3)葡萄糖又是曲霉,酵母菌生长所需的碳源。
3.豆粕 经大豆溶剂浸提取油后的产物(大豆经适当的热处 理﹤100℃,调节水分8%-9%,轧扁,然后加入有机溶剂,如 清汽油,浸泡或喷淋,萃取其中的之后所制),一般成片状, 颗粒或小块,豆粕中蛋白质含量高,脂肪,水分均较低,易于 粉碎,是酿造酱油等的理想材料。
4.其它蛋白质原料 蚕豆,豌豆,绿豆等以及这些原料提取后 的黄浆水,花生,芝麻榨油后的豆粕等均可作为酿造酱油的原料。 菜籽饼,棉籽饼经脱酚后也可用于酿造酱油。
第三节 酱油生产中的微生物
一、 霉菌 1.米曲霉 有较强的蛋白质分解能力及糖化能力。有中科3. 324米曲霉 、 中科3.951 、 沪琅3.042(应用最广98%) 2.黑曲霉 有多种酶系如淀粉酶,糖化酶,酸性蛋白酶,纤维素酶等。 用于淀粉的液化和糖化。中科3.324甘薯曲霉,糖化能力强。与沪 酿3.042米曲霉混合制曲蛋白质利用率提高10%左右。
2 .乳酸菌 有酱油片球菌,嗜盐片球菌,植物乳杆菌,革兰氏阳性菌,无 运动性,是酱油酿造中的乳酸菌致意。最适宜温度为30—35℃ , PH7.0—7.2。主要作用是产生大量的乳酸,使酱缪PH降至5.5 以下,利于鲁氏酵母迅速繁殖,导致酒精发酵。 3. 酱油 链球菌 在酱醅发酵前期生长繁殖并产生乳酸,调节了酱醅的PH值, 促进了酵母的生长。
Leabharlann Baidu
优点:方便 快捷 开启即食、省时省事 增加食欲和享受感。
二、酱油的种类 1.按色泽分 浓色酱油——呈棕红色或棕褐色,为我国酱油之大宗。 淡色酱油——又称白酱油,呈淡黄褐色,产量较少。
2.按体态分 液体酱油——为大宗产品 固体酱油——在液体酱油中加入蔗糖、精盐等,真空浓缩、加
工定型而成。 粉末酱油——直接喷雾干燥而成。
四 、酱油生产菌应具备的必要条件 1.不产生黄曲霉毒素及其真菌毒素 2.要求酶系安全,酶活力高 3.对环境适应性强,生产快速,繁殖力强 4.酿制的酱油要风味良好
第四节 酱油生产工艺
一、 酱油生产各种发酵工艺比较 1.天然晒露发酵工艺 是传统的发酵工艺,即经过长期日晒酿造出具有浓厚酱香, 风 味美好的产品。如“龙牌酱油”,“生抽王”均采用此法。 缺点:原料利用率低,发酵周期长,劳动强度高,资金周转慢, 卫生条件差。
第六章 酱油生产
第一节
概述
一、我国酱油工业的发展和现状
中国调味品发展基本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简单调味品——酱油、醋、酱,80~100度鲜度味精 及天然香料。
第二阶段:高浓度及新颖调味品——酵母抽提物、动植物抽提 物、HVP、HAP、120~400度鲜度味精。 第三阶段:调味料——各种鸡精、牛肉精、虾精、食用香精香 料等。 这阶段的调味料用途广泛,包括用于烹饪及强化风味等。
二、 酵母菌 1.鲁氏酵母菌 是酱油酿造中的主要酵母菌,在发酵前期产生酒精,甘油, 琥珀酸。它与嗜盐片球菌联合作用生成糖醇,形成酱油的特 殊香味。能在高盐(18%)和含氮(1.3%)的基质上繁殖。 2.结合酵母 是酱油生产中最耐渗透压及耐盐的酵母,常见的有:①大豆结 合酵母 在麦牙汁中培养后生成沉淀,形成环,细胞呈圆形,卵 圆形。在酱缪发酵初,中期生长较多。
质的分解和淀粉的糖化。 ③ 发酵期较稀醪发酵期短(30天); ④ 产品色泽较深,香气好,属于醇香型; ⑤ 后期采用稀醪发酵,便于保温,适宜机械化生产。 缺点: a 工艺复杂,操作繁琐 b 酱油提取需压榨设备,压榨繁琐,劳动强度大
4. 固态无盐发酵 是一种最快速的酿造法,发酵时间56—72h 优点: ①充分摆脱了 食盐对酶的抑制作用,使发酵周期大为缩短 ②蛋白质和淀粉的水解较彻底,提高了原料利用率。 ③操作较简单,设备利用率高 ④酱醅不需空气搅拌 ⑤提取酱油可采用浸出淋油法,不需压榨设备,简化工序。 缺点: 成品风味不足,有待于克服。
3.其他淀粉及原料 凡含有淀粉而有无毒无怪味的原料均可, 如甘薯(干),玉米,大麦,高粱,小米及米糠等均可。
三、食盐 作用: (1)调味 (2)与谷氨酸化合成氨基酸钠盐(鲜味) (3)在酱油发酵,保存期中起防腐作用 种类:海盐,湖盐,井盐与岩盐。要求含氯化钠成分高,洁白, 杂质少,水分少。
第二节 原料
一、蛋白质原料 1.大豆 为黄豆、青豆、黑豆的统称。内含蛋白质和脂肪,常 用作酿造酱油、豆豉和豆腐乳等产品的主要原料。 要求:颗粒饱满、干燥、杂质少、蛋白质含量高、皮薄、新鲜 2..豆饼 是大豆压榨法提取油脂后的产物,由于压榨方式不同, 有方车饼、圆车饼和红车饼(瓦片状饼)之分。 在压榨过程中大 豆经轧片并加热蒸炒处理,然后榨右所制作的称为热榨豆饼。将 生大豆软化轧扁后,直接榨油所做的豆饼称为冷榨豆饼。 热榨豆饼是经过高温处理而成,质地较软,易于破碎,适于酿造 酱油。而冷榨豆饼出油率较低,蛋白质基本未变性,故适宜做腐 乳。
2.稀缪发酵工艺 有常温稀缪发酵和保温稀缪发酵之分。上世纪四、五十年代, 国内大型厂 采用此工艺,目前只有个别产品用此法。 3.分酿固稀发酵工艺 把蛋白质和淀粉质原料分开制醪,先固态低盐发酵,后 加盐水稀发酵。
优点: ①控制糖分对蛋白质的抑制,使其能较充发挥作用 ②采用固态低盐发酵,减少食盐对酶活性的抑制,有利于蛋白
②酱缪结合酵母 在麦汁中培养形成沉淀及酵母环,细胞呈卵 圆形。在酱缪发酵接近成熟时生长较多。③日本结合酵母 俗称 白菌,是好气性的产膜酵母,在酱缪发酵接近成熟时, 生于表面,先为白色,后变为黄褐色,使酱缪变臭,是有害菌。 防治:在菌膜初形成时,立即搅拌,可防止继续产膜。
三、细菌 1. 枯草芽孢杆菌 在酱油和酱的高温制油时中,勿污染此菌,使曲发粘,恶臭, 造成制曲失败,是制曲的有害菌。
酱油中的氮素物有75%来自蛋白质原料。
二、淀粉原料 过去以面粉为主,现改用小麦,麸皮等。 1. 小麦 分为红皮小麦和白皮小麦,据质粒又可分为硬质, 软质及中间质小麦。其中以红皮小麦为佳。 作用: (1)酱油中的氮素成分有25%来自小麦蛋白质,小麦蛋白质中 又以谷氨酸为最多,是酱油鲜味的主要来源。 (2)小麦淀粉水解后生成的糊精和葡萄糖是构成酱油体态和甜 味的重要成分。 (3)葡萄糖又是曲霉,酵母菌生长所需的碳源。
3.豆粕 经大豆溶剂浸提取油后的产物(大豆经适当的热处 理﹤100℃,调节水分8%-9%,轧扁,然后加入有机溶剂,如 清汽油,浸泡或喷淋,萃取其中的之后所制),一般成片状, 颗粒或小块,豆粕中蛋白质含量高,脂肪,水分均较低,易于 粉碎,是酿造酱油等的理想材料。
4.其它蛋白质原料 蚕豆,豌豆,绿豆等以及这些原料提取后 的黄浆水,花生,芝麻榨油后的豆粕等均可作为酿造酱油的原料。 菜籽饼,棉籽饼经脱酚后也可用于酿造酱油。
第三节 酱油生产中的微生物
一、 霉菌 1.米曲霉 有较强的蛋白质分解能力及糖化能力。有中科3. 324米曲霉 、 中科3.951 、 沪琅3.042(应用最广98%) 2.黑曲霉 有多种酶系如淀粉酶,糖化酶,酸性蛋白酶,纤维素酶等。 用于淀粉的液化和糖化。中科3.324甘薯曲霉,糖化能力强。与沪 酿3.042米曲霉混合制曲蛋白质利用率提高10%左右。
2 .乳酸菌 有酱油片球菌,嗜盐片球菌,植物乳杆菌,革兰氏阳性菌,无 运动性,是酱油酿造中的乳酸菌致意。最适宜温度为30—35℃ , PH7.0—7.2。主要作用是产生大量的乳酸,使酱缪PH降至5.5 以下,利于鲁氏酵母迅速繁殖,导致酒精发酵。 3. 酱油 链球菌 在酱醅发酵前期生长繁殖并产生乳酸,调节了酱醅的PH值, 促进了酵母的生长。
Leabharlann Baidu
优点:方便 快捷 开启即食、省时省事 增加食欲和享受感。
二、酱油的种类 1.按色泽分 浓色酱油——呈棕红色或棕褐色,为我国酱油之大宗。 淡色酱油——又称白酱油,呈淡黄褐色,产量较少。
2.按体态分 液体酱油——为大宗产品 固体酱油——在液体酱油中加入蔗糖、精盐等,真空浓缩、加
工定型而成。 粉末酱油——直接喷雾干燥而成。
四 、酱油生产菌应具备的必要条件 1.不产生黄曲霉毒素及其真菌毒素 2.要求酶系安全,酶活力高 3.对环境适应性强,生产快速,繁殖力强 4.酿制的酱油要风味良好
第四节 酱油生产工艺
一、 酱油生产各种发酵工艺比较 1.天然晒露发酵工艺 是传统的发酵工艺,即经过长期日晒酿造出具有浓厚酱香, 风 味美好的产品。如“龙牌酱油”,“生抽王”均采用此法。 缺点:原料利用率低,发酵周期长,劳动强度高,资金周转慢, 卫生条件差。
第六章 酱油生产
第一节
概述
一、我国酱油工业的发展和现状
中国调味品发展基本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简单调味品——酱油、醋、酱,80~100度鲜度味精 及天然香料。
第二阶段:高浓度及新颖调味品——酵母抽提物、动植物抽提 物、HVP、HAP、120~400度鲜度味精。 第三阶段:调味料——各种鸡精、牛肉精、虾精、食用香精香 料等。 这阶段的调味料用途广泛,包括用于烹饪及强化风味等。
二、 酵母菌 1.鲁氏酵母菌 是酱油酿造中的主要酵母菌,在发酵前期产生酒精,甘油, 琥珀酸。它与嗜盐片球菌联合作用生成糖醇,形成酱油的特 殊香味。能在高盐(18%)和含氮(1.3%)的基质上繁殖。 2.结合酵母 是酱油生产中最耐渗透压及耐盐的酵母,常见的有:①大豆结 合酵母 在麦牙汁中培养后生成沉淀,形成环,细胞呈圆形,卵 圆形。在酱缪发酵初,中期生长较多。
质的分解和淀粉的糖化。 ③ 发酵期较稀醪发酵期短(30天); ④ 产品色泽较深,香气好,属于醇香型; ⑤ 后期采用稀醪发酵,便于保温,适宜机械化生产。 缺点: a 工艺复杂,操作繁琐 b 酱油提取需压榨设备,压榨繁琐,劳动强度大
4. 固态无盐发酵 是一种最快速的酿造法,发酵时间56—72h 优点: ①充分摆脱了 食盐对酶的抑制作用,使发酵周期大为缩短 ②蛋白质和淀粉的水解较彻底,提高了原料利用率。 ③操作较简单,设备利用率高 ④酱醅不需空气搅拌 ⑤提取酱油可采用浸出淋油法,不需压榨设备,简化工序。 缺点: 成品风味不足,有待于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