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2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eebing@cqu.edu.cn
拉卡托斯 把科学史 放到重构 的历史的 脚注中处 理
22

我们研究科学史,就是要去解释一个科学信念 (belief)如何被接受并成为人们实践的基础,以 及一组信念为什么被另一组信念取代。
在这里我们宁愿采用“信念”(belief)这个词, 而不是那个为传统的科学形象所刻画的、那个反 映或逼近实在的与“真”相联的、那个可以与客 观性划等号可以作为理性象征的、那个自柏拉图 以来与意见相区分的“知识” (Knowledge),作 为科学实践活动产物的名称。之所以用“信念” 替代“知识”,就在于前者可以强调科学实践产 品的历时性,而后者总是隐含有某种普适的结构。

广义的文化与狭义的文化。

培根的《新大西岛》(1627)是一个“科学文化 岛”,岛上有专门的科研组织,以“探明事物的性 质和它们运行的秘密”。岛民由于能够认识自然、 控制自然,从而享有完美社会的乐趣。
heebing@cqu.edu.cn 15


18世纪中,卢梭《论科学和艺术的进步 是否有助于敦化风俗》中,有意识地把 科学置于艺术、道德、社会风尚的背景 中加以批判。 德国斯宾格勒在全面反思西方文化危机 的《西方的没落》(1918)中,把科学 放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加以考察。

贝尔纳在《历史上的科学》(1953)中指 出:科学建制是一个社会事实,一个国家 科学建制的状况,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 政治、军事等实力的重要标志。
heebing@cqu.edu.cn
9






巴伯: 《科学与社会秩序》,北京: 生活· 读 书· 新知三联书店 ,1991年 加斯顿:《科学的社会运行 》,上海,光明日 报出版社,1988年 本▪戴维:《科学家在社会中的角色》,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 科尔兄弟:《科学界的社会分层》,北京:华 夏出版社 1989年 朱克曼:《科学界的精英——美国的诺贝尔奖 获得者》,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 张九庆:《自牛顿以来的科学家——科学家群 体透视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
heebing@cqu.edu.cn
14
6、作为一种文化的科学

文化,cultura,原指人为的耕作、培养、教育 而成的东西,是与自然存在的事物相对而言的。

1871年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中首先提出文 化的定义,“文化……是包括全部知识、信仰、艺 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 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

科学是一种认知实践,恰当的认知取决于适 当的方法,因此,所谓科学方法,是在实现 科学认识活动中所遵循的途径和运用各种方 式和手段的总和。
heebing@cqu.edu.cn 13

M· 玻恩在诺贝尔物理学奖致谢辞中谈到: “我荣获1954年的诺贝尔奖,与其说是 因为我所发表的工作包括了一个自然现 象的发现,倒不如说是因为那里面包括 一个关于自然现象的新思想方法基础的 发现”。(《我这一代的物理学家》,213)


实证精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严密精确的分析精神: 开放精神:(科学无国界、不承认终极真理); 民主精神:(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 革命进取精神:(怀疑 、批判世界)
heebing@cqu.edu.cn 18
7、“科学是人与自然间永不完结的对话”

在传统科学中,人是旁观者,从外部描述自然。但 量子力学、相对论“向我们表明了自然界不能‘从 外面’来加以描述,不能好像是被一个旁观者来描 述。描述是一种对话,是一种通信,而这种通信受 到的约束表明我们是被嵌入在物理世界的宏观存在 物”。 主体的人参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而客体的自然也只 有通过主体的人的参加的活动结构来揭示。 科学是向自然提问。
1、作为人类精神成果的科学:知识体系 2、作为人类创造知识的活动:科学活动 3、作为社会组织形式的科学:社会建制 4、作为生产力的科学:科学是第一生产力 5、作为一种方法的科学:科学方法论 6、作为一种文化的科学:科学文化 7、作为人与自然对话:科学对话
heebing@cqu.edu.cn
3
1、作为知识体系的科学
heebing@cqu.edu.cn
16
对科学的文化分析





萨顿把科学史规定为文明史的一部分,“从最高意义 来说,它实际上是人类文明的历史”。 贝尔纳认为“把科学当作整个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来 对待”才能正确认识科学,促进科学的健康发展。 1940年代卡西尔在《人论》中指出,“科学是人的智 力发展的最后一步,并且可以被看成是人类文化最高 最独特的成就”,“没有第二种力量可以与科学思想 的力量相匹敌”。 1957年斯诺《两种文化》中谈到了“科学文化”与 “人文文化”之间的隔膜与对立。 1972年李克特指出“科学是一种文化过程”,他认为 科学文化有三个特征:科学文化是一种认知过程,有 别于个体的认知;是传统文化的生长物,具有特定的 发展特征;其发展速度快于生物进化。
第二讲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第一章 科学的本质 第二章 科学知识的结构 第三章 科学方法论
heebing@cqu.edu.cn
1
第一章 科学的本质

第一节、什么是科学? 第二节、科学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关于科学的划界
heebing@cqu.edu.cn
2
第一节 什么是科学?






自然从不撒谎。惠勒:逼近答案。 谜底在提问过程中自然形成。提问方式影响了答案的形 成。
heebing@cqu.edu.cn 19
二、科学的基本特征

1、解释性与预见性


科学并非事实的简单堆积,它能够提供对事实 的普遍的解释。理论越深刻,越远离常识。轮 子省力 一个科学理论所揭示自然规律越深刻、越普遍, 它的预见性也越强;它预见到的现象越多,它 的实践和理论意义也就越大。 如电磁波 科学产物为不同认识主体所理解、交流、检验 和认可。科学行话。 同行评议、重复实验。
heebing@cqu.edu.cn 10
4、作为生产力的科学

马克思:“生产力里面也包括科学在内”, “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邓 小平:“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这 是非常正确的。在我看来这样说可能还不够, 恐怕是第一生产力”。(1988) 生产力(劳动者素质;劳动工具;劳动对象) 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知识经济。
heebing@cqu.edu.cn 20

2、主体间性



3、精确性与系统性


在特定条件、范围内成立,科学的应用有边界;同 时科学的表述应严格、精确、明晰、系统。 科学理论不能同已有的知识体系相矛盾。

4、可检验性

所有的科学知识都是经验归纳的结果,具有或然性, 需要在给定相同的条件下得以重复。 科学本身是按照一定的理论预期而进行的一种探索 未知的活动,它试图告诉人们世界是怎么样的。但 是,由于人类认识本身的局限性,这种探索结果可 能会出错。 真理是一个历史的概念。


heebing@cqu.edu.cn
11
5、作为一种方法的科学



方法,ετσοδοѕ,原意为沿着(正确的)道路 行进。 黑格尔把方法表述为:“人能动地把握客体的 手段的工具”。在《逻辑学》中写道:“在探 索的认识中,方法也就是工具,是主观方面的 某种手段,主观方面通过这个手段和客体发生 关系”。 培根认为科学方法是科学的本质特征,在《新 工具》中指出,科学就在于用理性方法去整理 感性材料。



古希腊认为科学是一种知识。Επιοτήμη (知识),拉丁文scientia 或scire,就广泛 意义来讲,指学问或知识。英文science德文 wissenschaft法语 scientia 皆由此衍生转变 而来。 亚里士多德:科学知识的性质是一种“获得关 于可以论证的事物的知识”,以区别于“意 见”。 希波克拉底:“我将尽力治好您的病,但我是 学者,追求的是知识(而不是财富和权势)”。
heebing@cqu.edu.cn 12

人们对科学方法有不同的理解



皮尔士认为,科学是驱逐怀疑,获得稳定思想的 一种方法。 默顿:科学是 “证明知识可靠性的一种独特方 法”。 梅森:“科学方法主要是发现新现象,制定新理 论的一种手段,因此不断地在扩大人类知识体系, 只要科学方法应用得上,旧的科学理论就必须地 为新的理论所推翻。”
heebing@cqu.edu.cn 7
3、作为社会建制的科学

所谓科学的社会建制,指科学事业成为社会构 成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部门和职业部类的 一种社会现象。

它从科学家的社会角色、科学专业、科学共同体及 其活动、规范等方面反映了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1919年M· 韦伯首先把科学作为一种社会职业, 把从事科学活动的人作为一种社会角色来加以 研究。
heebing@cqu.edu.cn 23

2、作为一种活动的科学

科学还应该被理解为是形成和产生科学知识、 运用科学知识的实践活动。




马克思在1844年(卷25,120、97)中指出,任何个 人活动属于社会活动,明确提出科学活动是一种社 会劳动。“一般劳动是一切科学工作、一切发现、 一切发明”。科学属于精神生产领域。 丹皮尔:“科学可以说是关于自然现象的有条理的 知识,可以说是对于表达自然现象的各种概念之间 的关系的理性研究。”(《科学史》,9) 梅森:“科学就是人类历史上积累起来的有关自然 界的相互联系着的技术、经验和理论知识的不断发 展活动。”《自然科学史》 Science as practice and culture(1991)


科学已发展到这样的专门化程度,以致于需要长期 严格的专业化训练的科学家才能胜任,以区别于其 他社会活动和科学活动。 Professional Vocation
heebing@cqu.edu.cn 8

默源自文库在《科学的规范结构》(1942)中提 出“科学共同体”的概念,他认为一定数 量的科学共同体成员是科学社会组织的重 要成分,以区别于其他社会共同体。
heebing@cqu.edu.cn 17
科学的文化特征
科学是一种相当特殊的文化,虽然生长自民族文化环境 (西方),但科学成果一旦被公认,就具有普遍性(与 创造者的地位、声望、性别、民族、种族、国籍无关)、 公有性、无偏见性(不受个人价值观念左右),因而又 是超民族的;一旦成为文化系统的独立成分,就具有了 很大自主性以及很强的自组织能力,其独特的精神气质 体现在:

1885年康有为首先把“科学”一词介绍给 国人。1894—1897间严复译《天演论》时, 把science译为“科学”。
heebing@cqu.edu.cn 5

康德《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1786): “任何一种学说,如果它可以成为一个系统,即 成为一个按原则整体组成的知识整体,就叫做科 学”。

科学包含:(1)感官材料,(2)普遍必然性的形式, 即通过概念、范畴(因果性、必然性与偶然性)整理 的知识。

黑格尔:“一堆知识的聚集,并不能构成科学”。 (《哲学史讲演录》卷1,35) 实际上中世纪经院哲学把神学也称为科学,就是 取有体系的知识这个含义。
heebing@cqu.edu.cn 6

heebing@cqu.edu.cn 4

16世纪西学东渐时,中国学者将science 对应于“格物致知”,简称“格致”。 《礼记· 大学》云:“致知在格物,物格 而后知至”。朱熹注云:“所谓致知在格 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理也。” 即,接近;穷,推究、穷究也。日本19世 纪下半叶还沿用“格致学”,到产业革命 兴起时才改称“科学”。

5、可错性


heebing@cqu.edu.cn
21
逻辑实证主义者关 心构造一个理想的 科学模型,研究科 学的辩护问题。

科学是现代社会最典型的文化现象。 围绕科学形象(science image)的争 论,贯穿于20世纪科学哲学发展的 始终。从逻辑实证主义对科学知识 的静态分析,到历史主义和新历史 主义对科学发展的动态分析,到科 学知识社会学侧重于对科学知识生 产过程的社会学分析,都深刻地改 变着我们头脑中关于科学的形象, 丰富了我们对科学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