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经济差距现状与对策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4

《商场现代化》2006年4月(中旬刊)总第464期

行做法。在此基础上,最好能整合政府部门掌握着的信用信息建立全国信用数据交换中心,形成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检索平台,中心的数据根据其性质和类型,免费或部分有偿地向信用中介机构开放。完善的信用数据库是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设施,根据国外的经验和我国的现实情况,我国的信用数据库应从以下两方面努力:一是信用中介机构自身应结合传统研究方法与现代先进的互联网技术,结合定性与定量方法,提高数据库的完备性和实用性;二是政府有关部门要建立行业或部门的数据库,数据库可按市场原则,采取有偿方式向非会员开放,待条件成熟时,将自建数据库中的部分内容提供给信用中介机构或与信用中介机构共享,使社会有需求的行业得到满足。

3.规范发展信用机构,推进信用中介服务行业的市场化进程社会信用中介机构,包括信用调查公司、信用征集公司、信用评价公司、信任担保公司、信用咨询公司等,这些中介机构在信用体系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信用中介机构的完善与否关系着信用制度能否真正建立。因此,推动信用中介机构发展,培育信用中介市场应是信用工作的一个重点。一是结合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适时公布政府部门拥有的企业信用记录,营造良好的信用氛围;二是把分散于政府各有关部门的企业信息记录进行收集、分析和发布,建立政府、企业信息的采集和披露系统;三是选择社会信用中介机构进行示范,探索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实现信用公开与保护商业秘密等的具体措施;四是培育企业信用中介市场,为信用中介机构提供平台。

4.建立和完善政府的信用监督和管理体系在信用制度的建设中,一个健全的信用管理体系是非常必要的。这既包括立法和执法,也包括政府对信用行业的监管,对全社会信用教育的研究开发等。政府应积极建立失信约束和惩罚机制,并监督信用行业的规范发展,而不参与主办信用管理服务机构,否则就失去了信用管理服务的中立、公正性质。政府有必要大力扶植和监督信用中介服务行业的发展,积极推动这方面的立法,并保证政府各部门的公共信息向社会开放,让大家平等地取得和使用,同时监督市场经济主体间依法公平、公正地披露信息和取得使用信息的义务和权利,保护公平竞争。对与信用活动相关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师和律师等专业服务领域的人员也必须加强监督管理。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育来看,上市公司的经营和信用状况的真实披露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证券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这些中介机构的虚假信息会导致证券市场失信于广大投资者。因此,必须加强管理,维护证券市场的公正、公平和公开的原则。同时,政府必须有效地解决信用执法过程中的地方保护主义的问题,维护市场执法的公正性。

三、结束语

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完善与成熟的集制度与伦理为一体的标志。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信用道德建设、信用市场建设和信用制度建设的综合体,不同层次的经济主体只有在制度规范与道德规范的结合之下,将具体的经济活动纳入到现代信用体系之中,才能从根本上扭转诚信缺失的不良风气,才能建设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参考文献:[1]黄新建 杨 轶:诚信规则的重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探讨[J] 经济师,2005,(3)

[2]王 寅: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问题研究[J].前沿,2003,(9)

[3]郭爱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几个问题[J].求实,2002,(12)

几乎在所有的国家,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都存在着差距,特别是在原先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但经济增长速度比较快的国家,不同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更大。区域间存在差距是世界各国普遍的现象,也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区域差距表现为多方面的差距,其中,东部、中部和西部区域之间的差距尤其受人关注。

一、我国区域差距现状

通过对区域间可持续发展能力、经济总量及增长速度、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和产业结构“质量”的对比分析,可以判断我国区域差距过大。

1.区域间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差悬殊。区域生态状况是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中国科学院对生态环境脆弱度的分析结果显示:在8个极强脆弱省份中,有7个处于西部,1个处于中部;在7个强度脆弱省份中,有3个处于西部,2个处于中部,各有1个处于东北部和东部。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呈现由东向西递减趋势。

2.区域间经济总量及增长率差距过大。通过对近年来东、中、西部区域的经济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可得出我国区域经济差距过大的结论。首先,从经济总量来看,东、中、西三大地带GDP占中国GDP的比重依次递减,东部地区经济产出占全国一半以上。其次,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东部地区发展速度最快,西部地区发展速度比较慢,中部地区发展速度最慢。这给我们提出了警示:在西部大开发的同时,要防止“中部塌陷”。

3.区域间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差距过大。从工业化进程来看,东部沿海地区已开始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中部地区的某些省区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而西部地区仍然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从城市化进程来看,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中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低。

4.区域间产业结构“质量”相差很大。首先,对东、中、西部的三次产业构成进行比较。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构成比例在东部为10.66%、48.44%和40.90%,在中部为17.90%、46.51%和35.59%,在西部地区为19.23%、42.18%和38.60%。东部第一产业比重远比中西部小,说明东部工业化程度笔西部高;中西部第一产业相差不大,都接近20%,说明中西部还是比较依赖第一产业;同时,中部主要是第三产业落后于东部,西部则主要是第二产业落后比较多。其次,对东、中、西部产业

我国区域经济差距现状与对策分析

[摘 要] 由于东、中、西部区域间可持续发展能力、经济总量及增长速度、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和产业结构“质量”相差悬殊,我国区域间经济差距过大。区域经济差距过大是由区域间经济结构差异、国家政策倾斜和思想观念差异等原因引起的。需要采取多种措施以防止我国区域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差距 协调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