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人工养殖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螺人工养殖技术
简介
田螺是我国生长的一种淡水螺,属上等保健食品,田螺属软体动物,粗生易长,适宜于池塘、河边、沟边和水田生长。

身体分为头部、足、内脏囊等3部分,头上长有口、眼、触角以及其他感觉器官。

田螺具有清热降火的功效,是盛夏人们夜宵的美食,近几年,随着田螺天然产量日渐减少,田螺市场不断看好。

步骤/方法
1.生活习性
田螺喜生活在冬暖夏凉、底质松软、饵料丰富、水质清鲜的水域中,特别喜欢群集在微流水的地方,田螺喜欢栖息在底泥富含腐殖质的水域环境中,如水草繁茂的湖泊、池沼、田洼或缓流的河沟等水体中。

田螺食性杂,主要吃水生植物嫩茎叶、细菌和有机碎屑等,并且田螺喜欢夜间活动和摄食。

田螺在水温15摄氏度左右开始活动与摄食,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0-27摄氏度,30摄氏度以上时,田螺会将肉体缩入螺壳内停止摄食,群集于荫凉处或潜入泥土中避暑。

水温超过40摄氏度时田螺会死亡,水温低于8摄氏度时田螺便潜入泥穴中冬眠,来年开春水温回升到15摄氏度左右时,田螺才重新出穴活动和摄食。

2.繁殖习性
区别田螺雌、雄的方法主要是依据其右触角形态。

雄田螺的右触角向右内弯曲(弯曲部分即雄性生殖器),此外,雌螺个体大而圆,雄螺小而长。

田螺是一种卵胎生动物,其生殖方式独特,田螺的胚胎发育和仔螺发育均在母体内完成。

从受精卵到仔螺的产生,大约需要在母体内孕育一年时间。

田螺分批产卵,每年3月-4月开始繁殖,在产出仔螺的同时,雌、雄亲螺交配受精,同时又在母体内孕育次年要生产的仔螺。

一只母螺全年约产出100-150只仔螺。

3.种螺放养
一般3月下旬开始可陆续投放种螺。

田螺投放前10天,按每亩50公斤-100公斤的用量全池泼洒生石灰清除野鱼虾和其他杂螺,3-4天后在水体堆放有机肥料和繁殖饵料生物供田螺摄食。

种螺可从集市选购也可自行采捕。

每平方米放种螺100-120个,池中也可搭养4尾夏花鳙鱼。

放种螺前先在池中投施适量的粪肥,培育饵料生物。

种螺放养最好在田螺繁殖前期完成。

种螺应选择色泽淡褐、壳薄而完整、体圆顶钝的鲜活螺。

养殖田螺可单独放养,也可套养部分鲢、鳙鱼种或采取田螺、泥鳅混养方式。

4.养殖水体
田螺适应能力强,疾病少,只要避开大量农药、化肥毒害,农村许多平坦的河渠、溪滩、坑、稻田、池塘等平常水体都可放养。

如开挖专池饲养则选择水源方便、为腐殖质土壤的地点修建池塘(如土壤不适宜,则最好先施放混合堆肥加以改良)。

保持底泥厚度10厘米-15厘米,面积大小不限。

若是开阔的水体,水面可培植少量红萍和水莲等,池塘四周种植一些长藤瓜菜搭棚遮荫,水中布置竹尾、树枝或石块、草地等供田螺隐蔽栖息。

5.水质调节
养殖池中的水质好坏是养殖田螺成败的关键之一。

首先要保证水质优良,凡含有大量铁质和硫质的水,绝对不能使用。

因为含铁量过高的水,放养种苗后死亡率很高,能成活的螺壳上也附着红锈,甚至螺肉也呈现红棕色。

硫磺水质同样使用螺具有硫磺臭味,不堪食用。

养殖用水以稍混浊的河川或池塘天然水体最佳,不要过于清澄透明,水体应含有丰富的天然饵料和充足的氧气。

由于田螺对水中溶氧量非常敏感,当溶氧量在3.5毫克/升时,就不太摄食,降至1.5毫克/升时,就会死亡,所以养殖用水必须清新,能用半流水式养殖较为理想。

螺池要经常注入新水,以调节水质,特别是繁殖季节,最好保持池水流动。

高温季节,采取流水养殖效果更好。

在春秋季节以微流水养殖为好。

螺池水深度需保持30厘米左右。

6.饲养管理
最初的三至四个月成长最快,以后逐渐缓慢,以至二年后则不再成长。

因此,田螺在人工养殖期间要抓住时机,充分投饵使其在较短的时间内长成,这样螺肉大且柔软味美,为天然者所不及,产量也较高。

自然水域中粗放的养殖方式,只需保持水体肥度,每隔一段时间施放适量的厩肥、鸡粪、牛粪、猪粪或稻草等有机肥料即可满足田螺生长需要。

放螺后投喂菜叶、米糠、豆饼、菜饼及动物内脏等下脚料。

饼类浸泡变软后投喂,其它饲料切碎拌匀投喂。

投饲量一般按田螺总重的1%-3%计算,二、三天投喂1次,并根据田螺的生长和摄食情况调整投饲量。

投饲不必定位,并要多设投饲点。

水温低于15摄氏度或高于30摄氏度时不需投饲。

田螺对营养要求不高,简单地用米糠、麦麸、豆粉以60%、25%和15%的比例配合即成田螺的上等饲料。

根据田螺吃食情况和气候情况,在生长适宜温度内(即20-28摄氏度),田螺食欲旺盛,可每二天投喂一次,每次投饲量为体重的2%-3%。

当水温在15-20摄氏度、28-30摄氏度时,每周投喂二次,每次投给1%左右。

当温度低于15摄氏度或高于30摄氏度,则少投或不投。

田螺在天然状态下,当年能长至6-8克的个体,而人工养殖的个体重可达12-15克。

7.日常管理
严禁流入受农药、化肥污染的水源;防止鸭、蛇、鼠、鸟等敌害侵入;及时清除水中杂草和草根。

平时采取微流水形式,保持水位在30厘米左右。

高温季节加大水流量,以控制水温升高和保证水体溶氧充足。

寒冷天气田螺进入泥土冬眠,此时,每周换水1-2次,并向水体撒一些切碎的稻草以利田螺越冬。

8.越冬管理
当水温下降到8-9摄氏度时,田螺开始冬眠。

冬眠的田螺用壳顶黏土,只在土面留个圆形小孔,不时冒出气泡。

田螺在越冬期间不吃食,但养殖池仍需保持水深10-15厘米。

一般每3-4天换1次水,以保持适当的含氧量。

注意事项
•经过一年的精心饲养,投放的幼螺可达10-20克,当年孵出的仔螺也可达到5克以上规格。

收获田螺时,采取捕大留小、分批上市的办法,有选择地摄取成螺,留养幼螺和注意选留部分母螺,以做到自然补种,以后无需再投放种苗。

根据其生活习性,在夏、秋高温季节,选择清
晨、夜间于岸边或水体中旋转的竹枝、草把上拣拾;冬、春季则选择晴天的中午拣拾。

另外,也可采用下池摸捉或排水干池拣拾等办法采收田螺。

田螺养殖技术
2002-5-17 08:13:28
田螺是我国传统的水产品,它肉质鲜嫩可口,风味独特,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磷、钙、铁元素以及维生素,是一种深受消费者青睐的营养食品,农户利用小水面或稻田养殖田螺,可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现将田螺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田螺繁殖与习性
繁殖季节。

春末夏初,水温上升到15℃时,越冬后的田螺开始摄食。

4月份开始繁殖,7-8月份是田螺繁殖旺盛季节。

1-2龄雌螺可产仔20-30个,4龄以上的雌螺可产仔40-50个。

仔螺生长迅速,一年可发育到性成熟,9月份还可产仔。

生活习性。

田螺是腹足类软体动物,喜栖息于冬暖夏凉、底质松软、饵料丰富、水质清新的水域中,特别喜集于有微流水之处。

田螺属杂食性,摄食水中的微生物、水生植物的幼嫩茎叶或有机碎屑等。

田螺喜夜间活动,夜间摄食旺盛。

二、田螺养殖场地选择
田螺养殖场地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腐殖质土壤及交通方便的地方。

最好有流水。

养殖池建造。

螺池规格一般宽1.5-1.6米,长度10-15米,也可以地形为准。

池子四周作埂,埂高50厘米左右。

池子两头开设进出水口,并安装好拦网,以防田螺逃逸。

同时,在养殖池中间稀栽种茭白等水生植物,这不仅可提高土地产出率,而且又为田螺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三、放养量与饲养管理
㈠田螺放养密度。

一般每平方米放养100-120个,同时,每平方米套养夏花鲢鳙鱼种5尾左右进行主体养殖。

田螺放养时间一般都在3月份。

㈡施肥投饵。

养殖池先投施些粪便,以培养浮游生物为田螺提供饵料。

施肥量视螺池底质肥瘦而定。

田螺放入池后,投喂青菜、米糠、鱼内脏或菜饼、豆饼等。

青菜、鱼内脏要切碎与米糠等饲料拌匀投喂。

菜饼、豆饼等要浸泡变软,以便于田螺摄食。

投喂量视田螺摄食情况而定,一般按田螺总量的1%-3%计算,每2-3天投喂一次。

投喂时间每天上午,投饵的位置不必固定,饲料隔开投放。

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时,不需投饵。

㈢水质调节。

一是螺池要经常注入新水,以调节水质,特别是繁殖季节,最好保持池水流动,尤其是高温季节,采取流水养殖效果更好。

在春秋季节以微流水养殖为好。

螺池水深度保持在30厘米左右。

二是调节水的酸碱度。

当池水pH值偏低时,每平方米施生石灰0.15-0.18公斤,每隔10-15天撒一次,使池水pH值保持7-8。

㈣越冬管理。

当水温下降到8-9℃时,田螺用壳顶钻土,只在土面留个圆形小孔,不时冒出气泡呼吸,开始冬眠。

田螺在越冬期不吃食,但养殖池仍需保持水深10-15厘米。

一般每3-4天交换一次水,以保持适当的含氧量。

㈤捕捞上市。

田螺经过一年精心饲养,一般个体可达到10克以上。

捕捞方法,可干池捕捞。

捕捞时,要选择个体大的田螺作为亲螺培育,为翌年繁殖仔螺作准备。

田螺属软体动物,粗生易长,适宜于池塘、河边、沟边和水田生长。

田螺具有清热降火的功效,是盛夏
人们夜宵的美食。

田螺亩产量可达2000公斤左右,产值达4000元。

高产田螺养殖技术如下:
一、选择场地。

田螺生命力和抗病力强,有活水源的沟、水田、浅水池塘均可放养,一般采取建池养殖。

建池规格,一般宽2—3米,长10—15米,池的四周作埂,埂高0.7米,并在四周安装拦网,防止田螺外逃。

池底铺上20厘米厚的肥泥,注入新水,水面放养水浮莲、小葫芦、红绿萍等。

供田螺摄食,并在池中插上小竹竿或木条,供田螺栖息和产卵。

二、投放种苗。

池建好后,挑选种螺或仔螺、投放入池。

一般选择在4—11月份投苗养殖。

每年6—9月份是田螺大量产卵季节,可到稻田和河沟去拾,或到市场上购买,雌螺的特征是:色泽淡褐,壳较薄,体较圆,尾钝。

从中挑选出15—20克的雌螺投入池中,一般每平方米投放10只雌螺即可。

选择仔螺作种苗的。

则按雌雄2∶1的比例投放。

雌螺个体较大,螺身偏圆,盖壳凹平;雄螺个体稍小,螺身较长,盖壳凸起。

仔螺约经一年的养殖便可捕捞上市。

三、饲养管理。

田螺的饵料丰富,水中的微生物、有机质、水生植物幼嫩茎叶等都是它的主要食料。

幼螺生长旺季,即4—11月份之间要添喂米糠、麦皮、豆腐渣、熟番薯、小昆虫、小鱼虾以及动物的内脏等。

也可以喂配合饲料。

投料时间为每天的8—9时喂一次,体积大的饵料应当切碎以后投喂。

日投喂量为螺体的1.5%左右。

要定期更换新水,保持水质清新,约为10天换水一次。

水温在30℃以上时,要经常注入新水,加深水位,平时水深保持在30厘米为好。

冬季则白天降低水位,增加光照。

夜晚加深水位。

从而保温,并结合施一些猪粪、厩肥,以提高温度,培肥水质。

田螺对农药和工业污水较敏感。

应注意避免,还应注意鸭的为害。

四、捕捞上市。

经过一年饲养,体重达到15克以上的即可捕捞上市。

捕捞的方法可选干池捕捞,也可浅水捕捞。

同时应注意留一些雌螺,为下年培育仔螺作准备。

五、越冬管理。

当水温降低至8—9℃时,田螺开始冬眠,冬眠时,田螺钻入洞内,在土面上留有一个小孔,不时冒气泡。

此时不吃也不动。

应当保持水深10—15厘米,并且4—5天换水一次,增加含氧量,使田螺安全越冬。

田螺,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消痰爽口,营养丰富,其苗种来源方便,养殖技术简单,投资少,效益大,是很有前途的养殖品种。

现将田螺养殖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特别提示:因为田螺对溶氧十分敏感,当水中溶氧达到3.5mg/L时,食量明显减少,降到1.5mg /L时便会引起死亡。

所以养殖田螺必须注意选择水面,搞好饲养管理。

2、螺池建造:要注意选择水源充足,管理方便,微有流水,没有污染的地方建造螺池。

最好几个螺池相连分级建造。

一般池宽1.5m,深30~50cm,长度因地制宜,便于操作即可。

螺池的外围筑60~80cm 的土围墙或围网,分池堤埂高出水面20cm左右,以利人行。

螺池对角设进排水口,安上铁丝网或塑料网,以防田螺外逃。

池底污泥最少1Ocm,适当种植茭白、芦笋、水草或放养水浮莲等,以利田螺遮阴、栖息以及提供饵料。

3、螺种放养
(1)螺种来源:所需种螺可以到稻田、池塘、沟渠采集,或到市场上购买。

一般应选择螺色青淡、壳薄、体园、个大、螺壳无破损、厣片完整者为种螺。

(2)放养时间:一般3月下旬至4月上旬。

(3)制作肥床:放养前一周,每平方米施用鸡粪和切碎的稻草,按3:1制成堆肥1.5kg,堆成肥床,以培育天然饵料。

(4)放养密度:关键在于根据实际灵活掌握放养密度。

一般每平米放100~150个。

4、饵料投喂
(1)饵料要求:田螺的食性很杂。

除摄食浮游动物、水生植物外,还可投喂艾叶、豆饼、米糠、蕃
薯、土豆、蚯蚓、昆虫、鱼虾残渣、以及动物内脏、下脚料等。

饵料要求新鲜有营养。

应注意先将固体饵料泡软、把鱼杂、动物内脏、下脚料及艾叶等剁碎,再充分拌和米糠或麸皮分散投喂。

不必定位,多设投点,以适于田螺舔食。

(2)投饵时间:仔螺产出后两星期即可投喂。

每天上午8~9时投喂一次。

(3)控制投量:一般日投饵量为田螺总重的1~3%。

可根据田螺生长和摄食情况适当调整。

水质较肥、浮游动物和水生植物较多可酌情少投。

当水温低于15℃或高于30℃时一般不投喂。

5、日常管理
(1)调节水质:要视天气变化进行调节,控制水位,保证溶氧充足,水温适当。

要密切注意夏秋高温摄食旺季,除提前在池中种植水生植物以遮阴造暑外,还要采取流水灌池行半流水式养殖:以降低水温.增加溶氧。

(2)严防污染:要严防水质污染,凡含强铁、强硫质以及受化肥、农药污染或工业废水都禁止使用;一旦发生污染,要立即排干池水,换注新水。

(3)注意观察:如发现田螺厣片收缩后肉溢出时,乃缺铁所致。

可在饵料中添加虾皮糠、淡鱼粉、贝壳粉等补钙。

如厣片陷入壳内,则为饵料不足饥饿所致。

应及时增加饵料投喂量,以免影响田螺生长和繁殖。

(4)加强巡查:经常检查堤围、池底和进出口拦网,发现裂缝、漏洞要及时修补、堵塞、以防漏水田螺外逃。

(5)预防敌害:要采取相应措施预防鸟、猫、鼠类天敌的伤害。

注意螺池中不能混养青鱼、鲤鱼等,以防田螺被吞食。

6、成螺捕捞:当年成螺可达10~15克/只。

此时肉质肥实,鲜嫩可口,及时上市,最受欢迎,可分批采捕上市。

但要注意在田螺怀胎产仔的三个高峰期(即6月中旬、8月下旬、1O月上旬)要有选择地捕捞,尽可能多留些母螺以利繁殖。

田螺会繁殖的比较快,河虾放在里面一起养,会扼制田螺的繁殖,然后在放点水草进去,增加水中的氧含量。

正草鱼、田螺混养,只喂青草,不用再喂其他饲料,就能保证草鱼、田螺正常生长。

因为草鱼吃青草,所排出的粪便中蛋白质、有机质、纤维素、维生素含量高,是田螺的上好饲料。

这样养殖,水质不会被污染,常年保持清澈,所养出的是清水鱼和清水螺,不带任何有毒有害物质,既清洁干净,肉质又好,肉脆,肉香味浓,是地道的清洁养殖方法。

草鱼、田螺混养技
草鱼、田螺混养技术
2012-1-19 8:32:05
草鱼、田螺混养,只喂青草,不用再喂其他饲料,就能保证草鱼、田螺正常生长,使草鱼肥,田螺丰。

因为草鱼吃青草,所排出的粪便,蛋白质、有机质、纤维素、维生素含量高,是
田螺的上好饲料。

这样养殖,水质不会被污染,常年保持清澈,所养出的是清水鱼和清水螺,不带任何有毒有害物质,既清洁干净,肉质又好,肉脆,肉香味浓,是地地道道的清洁养殖方法。

草鱼、田螺混养技术如下:
一、筑塘。

草鱼、田螺混养,水深要保持1~1.5米,要有长流水供应,并且是不受污染的,最好是从山上流出的山水或从地下冒出的泉水,不要流经种植水稻、玉米或其他使用杀螺剂、除草剂的田地,以在山冲田筑塘养殖为好。

在冬末春初要筑好塘,塘基高1.5米左右,塘底要平坦,并且要有一层深约8~10厘米的疏松、肥沃泥土铺在塘底表面,以方便田螺在泥土中活动和觅食。

二、蓄水。

在“清明—谷雨”期间放养草鱼、田螺最合适。

在放养前一个月要蓄满塘水,直接把山水或泉水引入塘内,蓄满即可。

蓄满水后,要经常检查塘基和塘水,发现有渗漏或减少时,及时维修补漏。

当塘水减少时,要及时补充,以保持塘水有1~1.5米深。

在此其间,还要撒施一次干燥纯净的草木灰,每亩塘撒30~50公斤,均匀撒施在水面上,既可消毒,又可肥塘。

三、放草鱼、田螺。

在“清明—谷雨”期间放草鱼、田螺,每亩放体重30~50克的健壮无伤草鱼500~600尾,放体重15~20克左右大小的健康无病田螺种100~150公斤,在5月中旬就可以产出第一批小螺。

在草鱼、田螺放入塘内前,先用0.1%的苏打水溶液,或0.1%维生素C水溶液浸泡田螺8~10分钟和让草鱼畅游3~5分钟,进行消毒灭菌,以杀死灭绝吸附在草鱼和田螺中的各种病菌,防止草鱼和田螺放养后染病,能够明显提高放养成活率。

四、喂草。

草鱼放入塘后2~3天,即可喂草,每天喂两次,早、晚各喂一次,每次每亩塘投放新鲜青草150~200公斤,均匀投放在草鱼活动的水域中,让草鱼自由取食。

随着草鱼的不断长大,不断加大青草的投放数量,在下半年要投放到每亩350~400公斤左右,才能满足草鱼生长发育的需要。

所投放的青草必须新鲜、干净、不受污染,当天割的青草,当天投放,不要过夜。

五、清污。

在草鱼、田螺生长发育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塘水的深度和清洁,注意引长流水入塘内补充塘水,最好能不断有水从出水口流出和从进水口流入,日夜不断。

同时,及时清除投放在塘里,未被草鱼吃完的剩草及漂浮在塘里的各种杂物,以防止污染塘水,避免水质恶化。

在有大雨暴雨天气影响时,要注意排洪,防止洪水冲垮塘基和带入污水及各种病菌。

六、防逃防鼠。

雨天容易使草鱼和田螺逃跑。

所以遇雨天时,要注意在易逃走的地方,如出水口和入水口处安装防逃网,阻止草鱼、田螺出逃。

老鼠是田螺的天敌,当天气阴凉,或者是晚上,或者是雨天时,田螺就会爬到塘边呼吸,就会被老鼠捕食。

所以,要注意灭鼠。

可以采
取用电猫电杀,用捕鼠器诱杀,用毒鼠药毒杀等方法捕杀老鼠。

还要在塘基上用塑料薄膜或石棉瓦围住塘边,高50~60厘米左右,对防老鼠捕食田螺有很好的作用。

七、防病。

草鱼、田螺混养,只喂青草,不喂饲料,有长流水供应,属于清洁养殖,很少会有病,但也要注意预防。

一般每月在水面上泼施一次1000倍小苏打水溶液,或1000倍维生素C水溶液,或25~30倍干燥纯净的草木灰浸出液,每次每亩鱼塘泼施500~600公斤,均匀泼施在水面上就有很好的防病作用了。

八、收获。

草鱼、田螺混养,经6~8个月左右,草鱼就可以长至每条2.5~3公斤,甚至更重,田螺也可以长至每只25~30克,就可以收获了。

这样养殖,一般每亩可以收获草鱼1500~2000公斤,收获田螺4000~5000公斤,当年第一、第二批小螺都可以达到收获标准。

在收获田螺时,除了小田螺留下外,还要每亩留下150~200公斤大田螺在塘里做种,让明年能够早繁殖出更多的小田螺来。

首先的弄清楚混养的含义,混养是指在有限的水体里,利用养殖种类的不同生活习性,使水体的有效使用率到达最高。

你说的泥鳅,黄鳝,田螺,都是营底栖生活的,而中上层水体却没有被利用起来。

再则,三种都是生活在底层环境,它们活互相争夺生存空间,溶解氧,食物…………这对养殖来说都是极为不利的。

而且,泥鳅,黄鳝都是可以以田螺为食的。

所以把它们混养是要不得的。

田螺养殖技术
中华圆田螺,俗称田螺。

学名Cipangopaludina Cahayensis。

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栉鳃目,田螺
科,圆田螺属。

中华圆田螺以壳薄、体大、肉多、味美、营养丰富而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既是人们上等的保健食品,畜、禽、鱼类喜食的动物性饲料。

据资料表明:每百g螺肉含蛋白质18.2g、脂肪0.6g,还有磷、钙、、维生素B以及丰富的维生素A等。

我地俗称的“田螺”大多为中华圆田螺。

其分布极广,在沟港、湖、池塘、水库、稻田均有大量分布。

近几年来,随着自然环境的污染和过度捕捞,其自然资源量已越来越小,市场供不应求。

因此,人工养殖田螺,其前景看好,潜力较大。

一、地点选择。

田螺喜栖息在冬暖夏凉、饵料丰富、水质清新、溶氧充足、底泥富含腐殖质和有微流的水域环境中。

地点最好选择低洼田,水深在0.5m左右,池底保留一层10㎝以上的淤泥,便于田螺爬、摄食、栖息等。

若是较大的池塘,水面上可少量放养红萍、紫背浮萍、水葫芦等遮荫。

同时,还可移
栽少量沉水植物。

二、种螺放养。

田螺多为自然繁殖,种螺可从自然水域捕捞或从市场购买。

然后选择色泽淡褐、壳薄、尾钝的鲜活螺体作种螺。

每亩放养种螺50-100㎏,种螺放养时间要在田螺繁殖前期完成,一般三月下投放种螺。

投种前按每亩100-150㎏生石灰全池泼洒,以清除野杂鱼虾和其他杂螺。

并在池中投施适量
的粪肥,培育饵料生物。

田螺为雌雄异体,卵胎生,其胚胎发育和仔螺发育均在母体内完成。

雌螺一般是分批产仔,每只每次可产仔螺20-30只,产出后的仔螺在水中行自由活动,一年后性成熟。

三、饲料投喂。

田螺为杂食性,并且喜欢夜间活动和摄食。

米糠、菜叶、瓜果、动物尸体及商品饲料作为人工饲料投喂。

在自然环境中其主要摄食水体植物、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等。

田螺在水温15℃左时开始活动和摄食,最适温度为20℃-28℃。

饲料投喂量根据实际情况投田螺体重的1-5%投喂。

当水体
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时,则少投或不投。

四、日常管理。

田螺适应能力强,疾病少。

一是要防止大量农药、化肥毒害。

二是要注意水体溶氧。

对水体溶氧量非常敏感,当溶氧量在3.5毫g/升时,摄食减退,降至1.5毫g/升时,就会出现死亡。

以养殖用水必须清新,能用微流水养殖较为理想。

三是经常用生石灰全池泼洒,便于杀菌、补充钙质和PH值到7-8。

四是防止鸭、蛇、鼠、鸟等敌害生物的侵入。

五是在进出水口设置防逃设备,在池塘四也是适当布置防逃设施。

六是收获田螺时,要采取捕大留小、分批上市的办法。

有选择地捕捞成螺,留养幼螺和注意选留部分母螺,做到自然补种,不需要年年投放种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