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与性传播疾病的护理PPT
合集下载
皮肤性病预防与治疗PPT课件
![皮肤性病预防与治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0aea8a0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22.png)
加强人才培养
与国际知名医学院校和培训机构合作, 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皮肤性病防治专业 人才。
促进国际交流
举办国际皮肤性病学术交流会议和研 讨活动,推动全球皮肤性病防治事业 的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传播途径介绍
向公众介绍皮肤性病的传播途径,如性接触 、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以避免感染。
预防措施宣传
宣传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皮肤性病,如使 用安全套、避免共用注射器等。
个人卫生习惯
01
02
03
勤洗手
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特别是在接触公共物品和 上厕所后。
保持清洁
保持身体和衣物清洁,避 免与他人共用毛巾和床上 用品。
公众认知不足
很多人对于皮肤性病缺乏正确 的认识,导致预防意识薄弱, 易感染疾病。
部分地区仍采用传统的治疗方 法,效果有限,且副作用较大 。
未来发展方向
1 完善防治体系
建立健全的皮肤性病防治网络,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 疗能力。
2 加强医疗资源建设
加大投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设备配置和药品供应水 平。
04
皮肤性病的护理与康复
日常护理
01
02
03
04
保持皮肤清洁
定期洗澡,使用温和的清洁产 品,避免使用刺激性的化学物
质。
保持皮肤湿润
使用适合皮肤类型的保湿霜, 避免皮肤干燥。
避免过度日晒
外出时涂抹防晒霜,避免长时 间暴露在阳光下。
穿着舒适
选择柔软、透气的衣物,避免 穿着过紧或粗糙的衣物。
饮食调理
3 提高公众认知
加强皮肤性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预防意识 和自我保护能力。
4 研发先进技术
第22章 皮肤、性病病人的护理1 外科护理课件
![第22章 皮肤、性病病人的护理1 外科护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4bb2811b307e87101f696ea.png)
三、带状疱疹
✓概念 •带 状 疱 疹 是 由 水 痘 - 带 状 疱 疹 病 毒 (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引起的 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 疱为特征的皮肤病,常伴有或遗留明 显的神经痛
三、带状疱疹
✓病因和发病机制
• VZV病毒经呼吸道黏膜血液病毒血症 水痘或呈隐性感染以后病毒潜伏于脊髓后 根神经节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内当机体 受到某种刺激或抵抗力下降潜伏病毒被激 活沿感觉神经轴索下行支配区域皮肤内 复制产生水疱 、受累神经发生炎症、坏死 产生神经痛
一、淋病
• 【治疗原则】 • 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遵守及时、足量、
规则用药的原则。对淋菌敏感的抗生素有 青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等。对病程长或 有合并症者做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
一、淋病
• 【护理问题】 • 1.排尿障碍 与尿道淋球菌感染有关。 • 2.急性疼痛 与淋球菌侵犯组织器官导致出现炎症
二、神经性皮炎
• 【护理评估】 • 1.病因 • 2.身体状况 • 【治疗原则】 • 瘙痒剧烈或外用药效果欠佳者可联合应用
抗组胺药,也可于睡前加用镇静催眠类药 物,严重者用普鲁卡因静脉封闭。局部可 用各种糖皮质激素软膏或维A酸(维甲酸) 软膏,封包疗效更佳。
二、神经性皮炎
• 【护理问题】 • 1.睡眠型态紊乱 与瘙痒难忍有关。 • 2.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皮损、搔抓有关。 • 【护理措施】 • 1.清淡饮食,禁用烟酒,限制辛辣食品及浓茶、咖啡等。 • 2.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疲劳、精神紧张、情绪
二、浅部真菌病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 舒适受损 与皮肤瘙痒有关 • 急性疼痛 与足癣皮肤受侵犯,疱皮破损、糜
烂面形成有关 • 潜在并发症 感染(与皮肤完整性受损有关) • 知识缺乏 缺乏科学的癣病护理相关知识
皮肤病与性传播疾病护理课件
![皮肤病与性传播疾病护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3341cbc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22.png)
2
皮肤病与性传播疾病的护理
护理原则
预防为主:加强个人卫生, 避免接触传染源
早期发现:及时发现症状, 及时就医
规范治疗:遵循医嘱,规范 用药
心理护理:关注患者心理状 态,提供心理支持
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 的认识,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家庭护理:家庭成员共同参 与,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护理方法
01
保持皮肤清洁:定期洗澡, 使用温和的沐浴露,避免过 度清洁
02
性传播疾病药物:根据 疾病类型选择抗病毒、 抗细菌或抗真菌药物
皮肤病药物:根据病情 选择外用药物或口服药 物
治疗效果评估
1
评估指标:症 状改善、生活 质量、心理状
态等
3
评估时间:治 疗开始、治疗 中期、治疗结
束等
2
评估方法:自 我评估、医生 评估、患者家
属评估等
4
评估结果:有 效、无效、复
发等
1
皮肤病与性传播 疾病都是常见的 疾病,可能影响 患者的生活质量 和社交活动。
2
皮肤病与性传播 疾病可能同时发 生,也可能单独 发生,但两者之 间存在一定的关 联性。
3
皮肤病可能通过 性接触传播,性 传播疾病也可能 通过皮肤接触传 播。
4
预防皮肤病与性 传播疾病的方法 相似,包括保持 良好的卫生习惯、 避免不安全的性 行为等。
健康教育
提高公众对 皮肤病和性 传播疾病的 认识
01
加强性教育, 提高公众对性 传播疾病的认 识和预防能力
03
02
04
宣传预防措施, 如保持个人卫 生、避免高危 行为等
鼓励定期体检, 及时发现和治 疗皮肤病和性 传播疾病
提高公众意识
2024年度-皮肤病梅毒PPT课件精品版
![2024年度-皮肤病梅毒PPT课件精品版](https://img.taocdn.com/s3/m/14c3d283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90.png)
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19
处理方法指导
针对神经系统并发症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采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控制病情 发展,减轻症状。
针对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根据具体病变情况,采取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措施,改善心血管 功能。
针对骨骼系统并发症
采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法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对于严 重病例,可考虑手术治疗。
头孢类药物
对于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 头孢类药物,但疗效可能 略逊于青霉素。
其他药物
如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 等,可用于对青霉素和头 孢类药物均过敏的患者, 但疗效相对较差。
15
个体化治疗方案设计
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病原 体类型、并发症情况等因素, 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孕妇梅毒患者,应特别注 意药物选择和治疗时机,以避 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诊断标准及流程
实验室检查。 综合分析,确定诊断。
10
实验室检查方法
暗视野显微镜检查
01
直接观察皮损处梅毒螺旋体。
非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
02
如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用于梅毒筛查和疗
效观察。
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
03
如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用于梅毒的确诊。
11
鉴别诊断要点
与其他皮肤病的鉴别
骨骼系统并发症
梅毒螺旋体感染可导致骨骼病变, 如骨膜炎、骨髓炎等,引发疼痛、 畸形等症状。
18
预防措施建议
加强宣传教育
普及梅毒防治知识,提高公众对 梅毒的认识和自我防护意识。
避免不洁性行为
洁身自好,避免与梅毒患者发生 性接触,减少感染风险。
早期发现和治疗
19
处理方法指导
针对神经系统并发症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采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控制病情 发展,减轻症状。
针对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根据具体病变情况,采取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措施,改善心血管 功能。
针对骨骼系统并发症
采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法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对于严 重病例,可考虑手术治疗。
头孢类药物
对于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 头孢类药物,但疗效可能 略逊于青霉素。
其他药物
如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 等,可用于对青霉素和头 孢类药物均过敏的患者, 但疗效相对较差。
15
个体化治疗方案设计
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病原 体类型、并发症情况等因素, 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孕妇梅毒患者,应特别注 意药物选择和治疗时机,以避 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诊断标准及流程
实验室检查。 综合分析,确定诊断。
10
实验室检查方法
暗视野显微镜检查
01
直接观察皮损处梅毒螺旋体。
非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
02
如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用于梅毒筛查和疗
效观察。
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
03
如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用于梅毒的确诊。
11
鉴别诊断要点
与其他皮肤病的鉴别
骨骼系统并发症
梅毒螺旋体感染可导致骨骼病变, 如骨膜炎、骨髓炎等,引发疼痛、 畸形等症状。
18
预防措施建议
加强宣传教育
普及梅毒防治知识,提高公众对 梅毒的认识和自我防护意识。
避免不洁性行为
洁身自好,避免与梅毒患者发生 性接触,减少感染风险。
早期发现和治疗
皮肤病性病护理ppt课件
![皮肤病性病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b9fd7e3d5bbfd0a7956737c.png)
xx
(3)湿敷可软化并清除皮损表面痂皮或其他 附着物。 (4)可使表皮角质层膨胀,有利于药物透入 皮肤。 (5)保护皮损,隔绝刺激,免受外界微生物 的影响。
xx
急性期皮损
有潮红、肿胀及糜烂渗出者
xx
一般为低浓度的弱酸性或收敛性或抗菌 性药液。
xx
以6~8层脱脂纱布浸湿药液(药液不加热,拧 至半干,以不滴水为度)贴敷患部。根据皮损 采取日间持续或间接湿敷方法 日间间接湿敷一般每天2--3次,每次1~2小时
xx
1. 性病病人往往有自卑、畏惧、焦虑情绪, 应尊重病人的人格,不歧视训斥病人,勿 泄露病人 隐私、并帮助病人解除心理负担, 并取得病人亲属的配合。 2. 住隔离病房,用过的物品、器械、敷料、 被服等应进行消毒。 3. 操作时戴口罩,防止血液、分泌物污染, 给其他病人做完治疗后再给性病病人进行 治疗。
xx病人树立积极向上的人 生观,克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教育病人洁身 自 爱,加强自我保护,防止性病传播及蔓延。 5. 病人出院后,床单需进行终末消毒,棉被、 毛毯用日光暴晒,用紫外线消毒房间,每次1 小时(平均每周消毒1次)床头柜、床旁桌凳 等物品用0.1%过氧乙酸或84消毒液擦拭,病室 也可用乳酸或甲醛溶液熏蒸消毒。 6. 其它按皮肤病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xx
1. 心理护理:银屑病往往病程长,且易反复发作,影响 外观,易造成病人极大的心理负担,因此,做好心理护理 尤其重要。要告诉病人此病不会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影响, 要加强自身保健,居处勿潮湿,预防感冒,不过度疲劳等, 及时合理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 饮食采用低脂、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忌 辛辣食物及刺激性食物,禁饮酒,勿吸烟,多是新鲜蔬菜、 水果 3. 勤剪指甲,避免搔抓,对背部、肩胛部有皮损的病 人,护士应帮助其擦药,毛发部位皮损应将毛发剪短或剪去 再擦药。
皮肤病与性病医学课件
![皮肤病与性病医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c39cad5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45.png)
研究热点与发展方向
免疫和炎症机制研究
深入探索皮肤病与性病的免疫和炎症机制,研究新的药物靶点和 治疗方法。
微生物组学研究
研究皮肤和性病微生物组的构成和功能,发现新的病原体和疾病传 播途径。
精准医学研究
利用基因组学、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皮肤病与性病的精 准诊断和治疗。
新技术与方法在皮肤病与性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痤疮与玫瑰痤疮
痤疮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毛囊皮脂腺炎症,表 现为皮肤出现红肿、疼痛和瘙痒的痘痘 。痤疮可能与激素水平、遗传和环境因 素有关。
VS
玫瑰痤疮
玫瑰痤疮是一种慢性皮肤炎症,表现为皮 肤潮红、肿胀、灼热和刺痛等症状。玫瑰 痤疮可能与遗传、环境因素和免疫系统异 常等有关。
银屑病与白癜风
银屑病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表现为 皮肤出现红斑、瘙痒和银白色鳞屑。银屑病 可能与遗传、免疫系统和环境因素等有关。
皮炎
皮炎是指皮肤炎症,通常与接触过敏原、化学物质或感染有关。皮炎可以表现为瘙痒、红肿、水疱和脱屑等症状 。
荨麻疹与药疹
荨麻疹
荨麻疹是一种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出现瘙痒性风团,通常在数小时内消失。荨麻疹可能与食物、药 物或感染等有关。
药疹
药疹是指药物引起的皮肤过敏反应,表现为瘙痒、红肿、水疱和脱屑等症状。药疹可能与药物种类、 剂量和使用时间等有关。
避免过度暴晒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使用防晒霜和遮 阳帽等保护皮肤。
穿着合适的衣物
选择透气、舒适、棉质或天然纤维的衣物, 避免合成材料和紧身衣物。
饮食调理
均衡饮食,多摄入水果、蔬菜和全谷物,减 少油炸和高糖食物的摄入。
治疗原则和方法
确诊与分类
皮肤科相关传染性疾病PPT课件
![皮肤科相关传染性疾病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2310a58b307e87101f6962b.png)
22
手癣和足癣
皮损初为针尖大小的深在水疱, 疱液清,壁厚而发亮,不易破 溃,散在或群集,可融合成多 房性大疱,水疱数天后干涸, 呈领圈状脱屑。
23
动物性皮肤病
1.疥疮 2.虱病
24
疥疮
疥疮是由疥螨寄生于皮肤所致的传染性皮肤病。 本病为接触传染,集体宿舍或家庭内易发生流 行,同睡床铺、共用衣被甚至握手等行为均可 传染。
25
疥疮
表现为丘疹、丘疱疹及隧道。
26
虱病
虱病是由虱寄生于人体反复叮咬吸血引起的传 染性皮肤病,本病通过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 (阴虱为性传播疾病),亦可通过被褥、衣帽 等物品间接传播。
27
虱病
可在发根处发现虱及虱卵
28
性传播疾病
1.梅毒
2.淋病
3.尖锐湿疣 4.艾滋病
29
梅毒
4
单纯疱疹
早期局部常自觉灼热,随后出现红斑、簇集状小丘疹和水疱,可相互融合,数 天后水疱破溃形成糜烂、结痂继而愈合。
5
疣
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皮肤粘膜所 引起的良性赘生物,临床上常见有寻常疣、扁 平疣、跖疣和尖锐湿疣等。 本病传染源为患者和健康带病毒者,主要经过 直接和间接接触传播。HPV通过皮肤黏膜微小 破损进入上皮细胞内(特别是基底层细胞)并 复制、增殖,导致上皮细胞异常分化和增生, 引起上皮良性赘生物。
6
疣
其中寻常疣、跖疣在临床上较扁平疣和生殖器 疣传染性低。
7
寻常疣
典型皮损为黄豆大小或更大的灰褐色、棕色或皮色丘疹,表面粗糙, 质地坚硬,可呈乳头状增生。
8
扁平疣
皮损为米粒至黄豆大小的扁平隆起性丘疹,圆形或椭圆形,表面 光滑,质硬,正常肤色或淡褐色,多骤然出现,数目较多且密集。
外科护理学 PPT第二十二章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病人的护理(3-1)
![外科护理学 PPT第二十二章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病人的护理(3-1)](https://img.taocdn.com/s3/m/dd667ea667ec102de2bd89c8.png)
(一)护理评估
【病因与发病机制】 脓疱疮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
引起,亦可因二者混合感染而引起。
【临床表现】 根据脓疱疮的不同临床类型有不同的表现。
1.寻常性脓疱疮 2.大疱性脓疱疮 3.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4.深脓疱疮
【辅助检查】 1.血常规检查 2.脓液培养
【处理原则】 1.局部治疗 2.全身治疗
一、护理评估
【病因和发病机制】 HSV为DNA病毒,可分为HSV-1和HSV-2两
亚型,1型主要侵犯生殖器以外的皮肤和黏膜 ;2型则引起成人生殖器部位的皮肤黏膜及新 生儿的感染,HSV-1与HSV-2之间无交叉免疫。 【临床表现】 1.皮肤黏膜面的疱疹 2.生殖器疱疹
【辅助检查】 疱底刮取物涂片做细胞学检查、免疫荧光
【辅助检查】 1.组织病理学检查 2.结核菌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 3.胸部X线检查 4.细菌学检查
【处理原则】 1.局部治疗 2.全身治疗
(二)护理诊断 1.焦虑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3.潜在并发症 (三)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 2.饮食护理 3.加强抗结核药使用时的观察
小结
1.皮肤的解剖与生理功能。 2.皮肤性病的常见临床表现和处理。 3.病毒性皮肤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
检查及血清免疫抗体测定。
【处理原则】 1.局部治疗 2.全身治疗
二、护理诊断
1.焦虑 与单纯疱疹反复发作有关。 2.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发生疱疹有关。
三、护理措施
1.加强局部皮肤护理 2.增进与病人的沟通和提供相关知识
第四节 细菌性皮肤病
一、脓疱疹
脓疱疹(impetigo)俗称黄水疮,是一 种常见的化脓性皮肤病。
【解剖概要】
【生理功能】
【病因与发病机制】 脓疱疮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
引起,亦可因二者混合感染而引起。
【临床表现】 根据脓疱疮的不同临床类型有不同的表现。
1.寻常性脓疱疮 2.大疱性脓疱疮 3.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4.深脓疱疮
【辅助检查】 1.血常规检查 2.脓液培养
【处理原则】 1.局部治疗 2.全身治疗
一、护理评估
【病因和发病机制】 HSV为DNA病毒,可分为HSV-1和HSV-2两
亚型,1型主要侵犯生殖器以外的皮肤和黏膜 ;2型则引起成人生殖器部位的皮肤黏膜及新 生儿的感染,HSV-1与HSV-2之间无交叉免疫。 【临床表现】 1.皮肤黏膜面的疱疹 2.生殖器疱疹
【辅助检查】 疱底刮取物涂片做细胞学检查、免疫荧光
【辅助检查】 1.组织病理学检查 2.结核菌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 3.胸部X线检查 4.细菌学检查
【处理原则】 1.局部治疗 2.全身治疗
(二)护理诊断 1.焦虑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3.潜在并发症 (三)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 2.饮食护理 3.加强抗结核药使用时的观察
小结
1.皮肤的解剖与生理功能。 2.皮肤性病的常见临床表现和处理。 3.病毒性皮肤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
检查及血清免疫抗体测定。
【处理原则】 1.局部治疗 2.全身治疗
二、护理诊断
1.焦虑 与单纯疱疹反复发作有关。 2.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发生疱疹有关。
三、护理措施
1.加强局部皮肤护理 2.增进与病人的沟通和提供相关知识
第四节 细菌性皮肤病
一、脓疱疹
脓疱疹(impetigo)俗称黄水疮,是一 种常见的化脓性皮肤病。
【解剖概要】
【生理功能】
皮肤病与性传播疾病护理课件
![皮肤病与性传播疾病护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7a0d36a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12.png)
肤干燥、脱屑。
防晒措施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外 出时涂抹防晒霜、戴帽子、穿
长袖衣物等。
饮食调理
保持均衡的饮食,多摄取富含 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水
果、蔬菜等。
皮肤病药物治疗
外用药物
根据皮肤病的类型和症状,选 用适合的外用药物,如抗真菌
药、抗炎药、角质剥脱剂等。
内服药物
对于严重的皮肤病,可能需要 口服药物进行治疗,如抗组胺 药、免疫抑制剂等。
定期筛查
对高危人群进行定期性传播疾病的筛 查,及早发现和治疗。
性传播疾病的治疗原则
及时诊断
一旦发现性传播疾病的临床症状, 应及时就医,进行准确的诊断。
规范治疗
根据医生的建议,采用合适的治疗 方法,遵循治疗规范,避免自行购 药或滥用药物。
定期复查
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进行复查, 以确保治疗效果和预防复发。
02
强调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避孕套等预防措施,以及早期发现
和治疗的重要性。
性传播疾病的社会影响
03
阐述性传播疾病对个体健康和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影响,提高
公众的警觉性和责任感。
提高个人卫生与防护意识
个人卫生习惯
强调勤洗手、勤洗澡、保持衣物清洁等个人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防护措施
提供针对不同皮肤和性传播疾病的防护措施和建议,如使用防晒 霜、避免接触可能感染的部位等。
根据症状和诊断结果,医生会 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药 物治疗、光疗、激光治疗等。
性传播疾病基础知识
性传播疾病的定义与传播途径
01
02
03
定义
性传播疾病是一类通过性 接触、血液、母婴等途径 传播的传染病。
传播途径
性传播疾病的传播途径主 要包括性接触、血液传播、 母婴传播等。
防晒措施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外 出时涂抹防晒霜、戴帽子、穿
长袖衣物等。
饮食调理
保持均衡的饮食,多摄取富含 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水
果、蔬菜等。
皮肤病药物治疗
外用药物
根据皮肤病的类型和症状,选 用适合的外用药物,如抗真菌
药、抗炎药、角质剥脱剂等。
内服药物
对于严重的皮肤病,可能需要 口服药物进行治疗,如抗组胺 药、免疫抑制剂等。
定期筛查
对高危人群进行定期性传播疾病的筛 查,及早发现和治疗。
性传播疾病的治疗原则
及时诊断
一旦发现性传播疾病的临床症状, 应及时就医,进行准确的诊断。
规范治疗
根据医生的建议,采用合适的治疗 方法,遵循治疗规范,避免自行购 药或滥用药物。
定期复查
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进行复查, 以确保治疗效果和预防复发。
02
强调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避孕套等预防措施,以及早期发现
和治疗的重要性。
性传播疾病的社会影响
03
阐述性传播疾病对个体健康和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影响,提高
公众的警觉性和责任感。
提高个人卫生与防护意识
个人卫生习惯
强调勤洗手、勤洗澡、保持衣物清洁等个人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防护措施
提供针对不同皮肤和性传播疾病的防护措施和建议,如使用防晒 霜、避免接触可能感染的部位等。
根据症状和诊断结果,医生会 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药 物治疗、光疗、激光治疗等。
性传播疾病基础知识
性传播疾病的定义与传播途径
01
02
03
定义
性传播疾病是一类通过性 接触、血液、母婴等途径 传播的传染病。
传播途径
性传播疾病的传播途径主 要包括性接触、血液传播、 母婴传播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别 、职业有关,人体不同部位其厚度不同: ❖最厚 ----- 掌跖; ❖最薄------眼睑、外阴、乳房
一、皮肤的结构和功能
(一)皮肤的结构表皮皮肤 Nhomakorabea真皮
皮下组织
一、皮肤的结构和功能
❖表皮 1.分层(由浅至深):基底层、棘层、颗粒层
、 透明层、角质层 2.构成: (1)角质形成细胞:合成角蛋白 (2)黑素细胞:产生黑素(防治辐射损伤) (3)朗格汉斯细胞:能清除和吞噬变应原物质
护理评估
(五)治疗原则
1.治疗原则: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相结合。 2.治疗方法:全身疗法、局部疗法(最主要)、物理疗 法和手术治疗。 (1)内用药物疗法:口服或注射药物、 封闭疗法 (2)外用药物疗法 :药物性质 、剂型 、使用原则 (3)物理疗法: 冷冻、光疗、放射疗法、电疗、水疗 (4)外科治疗: 磨削术、切割术、移植术等
外在因素:物理性、化学性(最常见)、生物性因素
二、皮肤病的病因和分类
感染性:真菌性、细菌性、病毒性
分类
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湿疹、荨麻疹、药疹
其他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如梅毒、淋病、尖锐湿疣)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 详细询问病人发病经过,包括皮损发生特点、 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诊疗经过及疗效、环境 因素(季节、气候、饮食、药物、接触物等)等 , ❖收集病人既往史、过敏史和家族遗传史。
代谢等作用
一、皮肤的结构和功能
(二)皮肤的生理功能 1.保护作用 2.吸收作用(受药物性质、浓度、剂型 、 范围、
部位、年龄等因素影响) 3.感觉作用 4.分泌和排泄作用 5.体温调节作用 6.代谢作用 7.免疫作用
二、皮肤病的病因和分类
一般因素:年龄、性别、职业、季节、社会因素等
病因
内在因素:精神因素、内分泌改变、感染、遗传等
斑、水疱、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湿敷,报 告医师,配合处理。
护理措施
(四)用药护理 ❖ 指导病人遵医嘱全身和局部用药,不可随意 调换、增减剂量或停药,教会病人外用药的使 用方法。说明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使用注意事项 等。
(五)心理护理 ❖ 消除病人各种顾虑和烦躁,鼓励病人树立信 心,积极配合治疗。
此PPT下载后可任意修改编辑增删页面
皮肤病与性传播疾病的护理
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
友情提示
感谢您不吸烟
手机调成静音
欢迎随时提问
第一节 概 述
重点与难点
❖重点:常见皮肤病、性传播疾病病人的护 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难点:正确使用外用药的方法
概述
❖皮肤是人体的最大器官 ❖面积:成人约1.5~2 m2 ❖重量:总重量约占体重的16% ❖厚度:约0.5~4mm(除皮下组织),与年龄、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皮肤破损有关。 ❖2.睡眠型态紊乱 与皮肤瘙痒有关。 ❖3.焦虑 与突然发病、皮损有关。
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饮食护理:宜清淡富含营养,禁浓茶、咖啡 、烟酒辛辣等刺激性饮食。 2.生活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完整;不 要用碱性强的洗涤剂和沐浴液,避免热水烫洗; 选择柔软、宽松的棉质类内衣;避免搔抓,防止 感染;对长期卧床病人要定时翻身,预防压疮;
原发性皮损
斑疹
斑块
丘疹
水疱
脓疱
风团
结节
囊肿
继发性皮损
瘢痕 溃疡
痂
浸渍
裂隙
鳞屑
继发性皮损
糜烂 萎缩
苔藓样变 抓痕
护理评估
(三)心理-社会状况 评估病人对疾病的认识,有无烦躁、焦虑、
自卑等心理。
(四)辅助检查 1.斑贴试验:可以发现致敏物。 2.细菌学检查:可以找到致病菌。 3.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作为肿瘤和银屑病确 诊的依据。 4.免疫荧光检查:可以发现未知的抗原或抗体。
护理措施
❖湿敷法的注意事项: (1)严格掌握湿敷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2)注意保持药液的温度和湿度,防止烫伤或受凉;
湿度以不滴水为宜,以免弄湿病人的衣物和床单。 (3)根据皮损的范围和程度,注意敷布大小适宜,时
间充分,每次湿敷约30~60分钟。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 (5)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
护理措施
2.皮损护理:清洁创面,剪去毛发;抽去疱液;剪去疱壁, 并遵医嘱选择外用药物涂敷。
(1)涂药法:①粉剂:用棉球蘸粉或纱布包粉后撒布。②洗 剂:使用前先摇匀,用药刷蘸药外涂。③糊剂或软膏:将药 物均匀涂于纱布上,贴敷于患处包扎固定。④乳剂:将药物 涂抹于皮损处,轻轻用力按摩直至其消失。
(2)湿敷法:是用4~6层纱布蘸药汤敷患处的一种方法。此 法有抑制渗出、收敛止痒、消肿止痛、控制感染、促进皮肤 愈合等作用。临床常应用于急性湿疹、皮炎有肿胀、水疱、 大疱性及糜烂渗出性皮肤病病人。
护理措施
外用药的使用 (1)使用原则: ①不同的皮损应选择不同的药物剂型。 ②根据病因、病理变化和自觉症状等选用合适的药物。 (2)注意事项: ①药物的浓度应适宜,一般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范围从小到大。 ②性质从温和到强烈,刺激性强的药物不应用于嫩皮区(如颜面 部、乳房、会阴等)和婴幼儿皮肤。 ③根据皮损的性质和治疗需要采用不同的用药方法。 ④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一旦发生应立即停药并报告医生作适当 处理。
(二)病情观察 观察皮损的发生、发展变化及全身情况。
护理措施
(三)对症护理 1.瘙痒的护理
(1)给病人做好解释,避免皮肤直接接触羊毛和化 纤织物。 (2)维持凉爽的环境,减少被盖与衣物,给予温水 或凉水浴,局部使用冷湿敷等措施,减轻瘙痒不适。 (3)分散病人对痒的注意力,减少外界刺激,避免 搔抓。 (4)必要时遵医嘱用止痒,以减轻瘙痒;如抗组胺 药、镇静催眠药、10%葡萄糖酸钙,必要时睡前可加 大剂量。
护理评估
(二)身体状况
1.自觉症状:亦称主观症状,是病人自己感觉到的症状 ,主要有瘙痒、疼痛、烧灼、麻木感和蚁行感等。瘙痒 是皮肤病最常见的自觉症状。
2.他觉症状:亦称皮损或皮疹,是指可以看得到或摸得 着的皮肤及黏膜损害,一般分原发性和继发性皮损两种 。 (1)原发性皮损:为皮肤病病理变化直接产生的最原始 的皮肤损害。 (2)继发性皮损:由原发性皮损演变而来或因搔抓、治 疗不当引起。
一、皮肤的结构和功能
表皮解剖结构模式图
一、皮肤的结构和功能
❖真皮 1.分层:分浅层(乳头层)、深层(网状层) 2.构成:纤维 、基质 、细胞 、皮肤附属器(毛
发、皮脂腺、汗腺和甲)、其他 ( 血管、神经 、淋巴管和肌肉)
❖皮下组织 1.构成:由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小叶构成 2.作用:具有保温、缓冲、贮能、参与体内脂肪
一、皮肤的结构和功能
(一)皮肤的结构表皮皮肤 Nhomakorabea真皮
皮下组织
一、皮肤的结构和功能
❖表皮 1.分层(由浅至深):基底层、棘层、颗粒层
、 透明层、角质层 2.构成: (1)角质形成细胞:合成角蛋白 (2)黑素细胞:产生黑素(防治辐射损伤) (3)朗格汉斯细胞:能清除和吞噬变应原物质
护理评估
(五)治疗原则
1.治疗原则: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相结合。 2.治疗方法:全身疗法、局部疗法(最主要)、物理疗 法和手术治疗。 (1)内用药物疗法:口服或注射药物、 封闭疗法 (2)外用药物疗法 :药物性质 、剂型 、使用原则 (3)物理疗法: 冷冻、光疗、放射疗法、电疗、水疗 (4)外科治疗: 磨削术、切割术、移植术等
外在因素:物理性、化学性(最常见)、生物性因素
二、皮肤病的病因和分类
感染性:真菌性、细菌性、病毒性
分类
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湿疹、荨麻疹、药疹
其他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如梅毒、淋病、尖锐湿疣)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 详细询问病人发病经过,包括皮损发生特点、 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诊疗经过及疗效、环境 因素(季节、气候、饮食、药物、接触物等)等 , ❖收集病人既往史、过敏史和家族遗传史。
代谢等作用
一、皮肤的结构和功能
(二)皮肤的生理功能 1.保护作用 2.吸收作用(受药物性质、浓度、剂型 、 范围、
部位、年龄等因素影响) 3.感觉作用 4.分泌和排泄作用 5.体温调节作用 6.代谢作用 7.免疫作用
二、皮肤病的病因和分类
一般因素:年龄、性别、职业、季节、社会因素等
病因
内在因素:精神因素、内分泌改变、感染、遗传等
斑、水疱、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湿敷,报 告医师,配合处理。
护理措施
(四)用药护理 ❖ 指导病人遵医嘱全身和局部用药,不可随意 调换、增减剂量或停药,教会病人外用药的使 用方法。说明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使用注意事项 等。
(五)心理护理 ❖ 消除病人各种顾虑和烦躁,鼓励病人树立信 心,积极配合治疗。
此PPT下载后可任意修改编辑增删页面
皮肤病与性传播疾病的护理
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
友情提示
感谢您不吸烟
手机调成静音
欢迎随时提问
第一节 概 述
重点与难点
❖重点:常见皮肤病、性传播疾病病人的护 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难点:正确使用外用药的方法
概述
❖皮肤是人体的最大器官 ❖面积:成人约1.5~2 m2 ❖重量:总重量约占体重的16% ❖厚度:约0.5~4mm(除皮下组织),与年龄、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皮肤破损有关。 ❖2.睡眠型态紊乱 与皮肤瘙痒有关。 ❖3.焦虑 与突然发病、皮损有关。
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饮食护理:宜清淡富含营养,禁浓茶、咖啡 、烟酒辛辣等刺激性饮食。 2.生活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完整;不 要用碱性强的洗涤剂和沐浴液,避免热水烫洗; 选择柔软、宽松的棉质类内衣;避免搔抓,防止 感染;对长期卧床病人要定时翻身,预防压疮;
原发性皮损
斑疹
斑块
丘疹
水疱
脓疱
风团
结节
囊肿
继发性皮损
瘢痕 溃疡
痂
浸渍
裂隙
鳞屑
继发性皮损
糜烂 萎缩
苔藓样变 抓痕
护理评估
(三)心理-社会状况 评估病人对疾病的认识,有无烦躁、焦虑、
自卑等心理。
(四)辅助检查 1.斑贴试验:可以发现致敏物。 2.细菌学检查:可以找到致病菌。 3.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作为肿瘤和银屑病确 诊的依据。 4.免疫荧光检查:可以发现未知的抗原或抗体。
护理措施
❖湿敷法的注意事项: (1)严格掌握湿敷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2)注意保持药液的温度和湿度,防止烫伤或受凉;
湿度以不滴水为宜,以免弄湿病人的衣物和床单。 (3)根据皮损的范围和程度,注意敷布大小适宜,时
间充分,每次湿敷约30~60分钟。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 (5)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
护理措施
2.皮损护理:清洁创面,剪去毛发;抽去疱液;剪去疱壁, 并遵医嘱选择外用药物涂敷。
(1)涂药法:①粉剂:用棉球蘸粉或纱布包粉后撒布。②洗 剂:使用前先摇匀,用药刷蘸药外涂。③糊剂或软膏:将药 物均匀涂于纱布上,贴敷于患处包扎固定。④乳剂:将药物 涂抹于皮损处,轻轻用力按摩直至其消失。
(2)湿敷法:是用4~6层纱布蘸药汤敷患处的一种方法。此 法有抑制渗出、收敛止痒、消肿止痛、控制感染、促进皮肤 愈合等作用。临床常应用于急性湿疹、皮炎有肿胀、水疱、 大疱性及糜烂渗出性皮肤病病人。
护理措施
外用药的使用 (1)使用原则: ①不同的皮损应选择不同的药物剂型。 ②根据病因、病理变化和自觉症状等选用合适的药物。 (2)注意事项: ①药物的浓度应适宜,一般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范围从小到大。 ②性质从温和到强烈,刺激性强的药物不应用于嫩皮区(如颜面 部、乳房、会阴等)和婴幼儿皮肤。 ③根据皮损的性质和治疗需要采用不同的用药方法。 ④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一旦发生应立即停药并报告医生作适当 处理。
(二)病情观察 观察皮损的发生、发展变化及全身情况。
护理措施
(三)对症护理 1.瘙痒的护理
(1)给病人做好解释,避免皮肤直接接触羊毛和化 纤织物。 (2)维持凉爽的环境,减少被盖与衣物,给予温水 或凉水浴,局部使用冷湿敷等措施,减轻瘙痒不适。 (3)分散病人对痒的注意力,减少外界刺激,避免 搔抓。 (4)必要时遵医嘱用止痒,以减轻瘙痒;如抗组胺 药、镇静催眠药、10%葡萄糖酸钙,必要时睡前可加 大剂量。
护理评估
(二)身体状况
1.自觉症状:亦称主观症状,是病人自己感觉到的症状 ,主要有瘙痒、疼痛、烧灼、麻木感和蚁行感等。瘙痒 是皮肤病最常见的自觉症状。
2.他觉症状:亦称皮损或皮疹,是指可以看得到或摸得 着的皮肤及黏膜损害,一般分原发性和继发性皮损两种 。 (1)原发性皮损:为皮肤病病理变化直接产生的最原始 的皮肤损害。 (2)继发性皮损:由原发性皮损演变而来或因搔抓、治 疗不当引起。
一、皮肤的结构和功能
表皮解剖结构模式图
一、皮肤的结构和功能
❖真皮 1.分层:分浅层(乳头层)、深层(网状层) 2.构成:纤维 、基质 、细胞 、皮肤附属器(毛
发、皮脂腺、汗腺和甲)、其他 ( 血管、神经 、淋巴管和肌肉)
❖皮下组织 1.构成:由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小叶构成 2.作用:具有保温、缓冲、贮能、参与体内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