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开挖卸荷对轨道交通结构的影响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坑开挖卸载对轨道交通结构的影响

1.1研究现状

在基坑卸荷引起的地层回弹变形方面,国内外不少学者曾作过较深入的理论研究。日本建筑规范推荐使用分层总和法,分层计算每层土体的回弹量,然后求和,得出地层总的回弹变形量。陈永福[1]对上海地区围护结构插入深度比(D/H)为0.8的软土深基坑的基底隆起进行研究,认为在上海软土地区基坑卸载以后的回弹影响范围约为l倍的开挖深度。徐方京,侯学渊[2]对基底隆起常用的各种计算模型(如分层总和法、超固结法等方法)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对基坑开挖面以下各层土回弹性状作了可贵的探索。

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应用于岩土工程领域,国内外有不少学者运用有限元法对基坑开挖回弹、地铁隧道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Hamdy Faheem、Feicai(2004)[3]等采用考虑剪力折减的三维有限元对软土中的矩形基坑开挖进行模拟,得出了影响基坑变形的几个重要参数。李佳川等[4]利用平面有限元对采用地下连续墙与钢支撑作为围护结构的基坑工程的坑周位移场进行了计算,提出了坑底位移场的分布规律。K.Y.LO and J.A.Ramsay [5]应用三维有限元分析了结构施工对其下方己存在隧道的变形、位移、内力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施工方案对隧道不同程度的影响,为预测结构施工对隧道的影响提供了依据。

由于目前盾构法隧道管片设计均采用柔性衬砌设计理论,允许结构有一定程度的变形,利用土体自身的位移协调,减少外部土体对隧道衬砌结构的荷载作用,于是衬砌的厚度一般设计较小。另一方面,隧道的区间长度较长,远远大于结构断面尺寸。因此,地铁隧道本身为柔性衬砌结构,其纵向变形刚度较弱,导致隧道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地层以及周边环境的不同产生不同的沉降变形。特别是由于附近相关建设工程的加卸载影响,地铁隧道附近土体应力场以及位移场均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可能会导致地铁隧道局部的、短期的不均匀沉降变形,更进一步导致隧道结构或者接头部位的过大变形甚至破坏。

刘建航院士和侯学渊教授[6]曾对盾构法隧道的纵向变形做了总结性研究,对上海地区投入运行的数条公路隧道和水工隧道的长期沉降规律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实测数据给出了相应的纵向沉降经验公式。

陈郁,张东梅[7]结合工程实例,利用现场实测数据,分析了基坑开挖对下卧

隧道的影响,得到了下卧隧道的隆起变化规律,认为隧道随着土体的回弹而隆起变形,并近似为正态曲线分布,曲线顶点即隧道最大隆起点接近基坑开挖中心位置。

王卫东、吴江斌、翁其平等[8]充分考虑设计中隧道周围土体加固,并充分利用开挖土方的时空效应等措施,对基坑开挖卸载下的地铁隧道进行了数值模拟,发现隧道的变形以刚体变位为主,且体现为竖向上抬,采取有效的基坑支护措施和充分利用时空效应能很好地控制隧道的变形。

况龙川等[9]通过对上海广场项目实测数据的分析,得出地铁隧道对临近深基坑施工十分敏感,引起隧道向基坑方向产生较明显侧移并使隧道断面呈椭圆形状的变形,地层加固能及时控制地铁隧道的变形。

吉茂杰等[10]在基坑隆起残余应力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隧道隆起实测分析规律,考虑时空效应影响,对残余应力计算方法进行了修正,推导出基坑隆起时空效应理论计算实用公式。

陈郁、李永盛[11]利用Mindlin弹性半空间应力解,以上海东方路下立交工程为背景,推导了基坑开挖引起隧道结构的附加应力情况,进而通过弹性地基梁理论得出计算隧道隆起的解析算法。

刘国彬,黄院雄等[12]根据软土基坑隆起变形的残余应力法和软土的卸荷模量,研究利用坑内加固和基坑工程的时空效应施工法等措施来控制基坑下既有隧道的上抬变形,指出坑内加固和时空效应法施工可有效控制隧道上抬。

王占生[13]针对基坑施工对地铁影响问题,采用修正的地层补偿法、岩土工程专业有限元软件Plaxis进行计算,模拟了主要施工方式及施工参数,并与现场实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修正的地层补偿法用于计算基坑施工过程中对已有地铁隧道的影响,具有较高的精度。

由于引起隧道变形的周边工程因素千差万别、地质情况复杂多变,从基坑工程开挖到地表加卸载都将引起隧道的纵向变形,并且这方面的研究尚处在初始阶段,主要集中在对大量的现场实测数据回归分析室内试验和反演分析等,对特定工况下的地铁隧道纵向变形模式进行了经验曲线模拟,虽然各种文献得到了一些理论公式以及经验公式,但是由于土体性质的不确定性、基坑位移场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已有的公式都未得到推广。目前还缺乏统一的、更具一般性的隧道变形规律以及控制模式,变形的计算理论以及控制并不系统,需要进一步完善。

目前,对于大面积卸荷条件下的基坑工程卸载,需要从理论上、施工技术上

对地层回弹以及隧道的变形机理和规律进行系统化的研究,以更好的指导工程实践,对已建地铁隧道的保护做到有章可循、有的放矢。为了有效并且合理的限制地铁隧道的上抬变形,避免不必要的浪费,首先应根据卸荷条件、地层变形特性,区别对待关键控制区内和区外土体的卸载,重点对关键控制区内采取非常措施,以有效控制地铁隧道上方土体卸荷产生的不利影响。而对关键区之外区域的卸荷,则主要通过合理的施工参数来控制。

1.2基坑开挖卸载对轨道交通结构的影响规律[12][13][14]

大面积基坑开挖后土体卸荷,基坑的开挖卸荷面积、放置时间、开挖卸荷深度、与开挖中心距离等因素均影响下侧地铁隧道的回弹变形量。通过对软土地基基坑工程的研究,根据基坑开挖卸荷对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的影响因素,分析基坑开挖时对既有隧道结构变形的影响规律。

(1)基坑开挖面积对隧道的影响。基坑开挖面积较小时,随深度的增加卸荷附加应力衰减特别迅速。随着基坑开挖面积的增加,卸荷附加应力衰减的速度有所放缓。表明基坑开挖面积增加时,基底以下土体的回弹影响深度增加,对隧道周围的影响范围和深度增大。

(2)基坑至隧道轴线水平距离的影响。基坑位于隧道正上方时,对隧道及周围土体的回弹影响最大;随着隧道到基坑的距离越来越远,隧道附近土体的回弹隆起越来越小;隧道在基坑某一水平临界位置时,隧道的回弹量急速衰减,尤其实在基坑开挖面积较大的情况下,衰减速度更为明显;随后在距离继续增大时,对隧道回弹影响进入缓慢衰减的阶段,衰减速率逐渐减小,直到对隧道变形影响减小为零。

(3)基坑至隧道顶部垂直距离的影响。当基坑到隧道顶部的距离在某一深度范围内时,基坑开挖引起隧道的回弹变形量相对均较大,并且随着深度增加回弹变形迅速衰减;在深度超过某一临界位置时,回弹变形衰减速率降低,深度继续增加时,回弹变形缓慢减小为零。

(4)基坑开挖的长宽比的影响。在同一开挖面积下,基坑基底中心最大隆起量随长宽比的不同而不同。在基坑开挖面积较小的情况下随着长宽比的增加,隆起变形值减小得比较平缓,且随着开挖面积的增加,隆起变形值衰减速率逐渐增大。卸荷中心下隧道的附加应力系数以及变形随长宽比的增大而逐渐减小,特别是在卸荷面积超过81m2的时候尤为明显。基坑开挖面积较小时,长宽比影响较小。因此地铁隧道上方大面积卸荷下的设计和施工时,建议对基坑土体多分块施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