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元勋邓稼先.ppt
合集下载
《邓稼先》ppt课件(47页)

50年的友谊
他们是 同乡 同学 亲如兄弟的 好朋友
一个获诺贝尔奖 蜚声世界半世纪
得知邓稼先逝世后,杨 振宁含泪写出这篇至情 之文
一个为国造核弹 隐姓埋名28载
学习目标
1、全面了解邓家先生平经历, 认识邓稼先。 2、识记、积累重点词语。 3、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 容,体会作者写作意图。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也是一 篇回忆性散文。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 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 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 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 “实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 间顺序来记叙。传记要写出人物的思 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
生平简介
人物对比 感情震荡 沙漠创业
生搞出来的,热泪满眶,为邓稼先而骄傲。 和巨大贡献。
五、举例具体述写邓稼先的奉献精神
六、引述作者写给邓稼先夫人的电报、书
信中的几段话总体评价邓稼先。
热情赞颂
(引子) 一、历史背景
三、人物对比
二、生平经历和贡献 四、巨大贡献
(补充扩展)
(具体化) 五、沙漠创业
(总结) 六、热情赞颂
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 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 结、50年朋友深情为基调, 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 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 热泪盈眶 (kuà 可歌可泣 (qì ng) 鞠躬尽瘁 (cuì ) 彷徨 殷红 (yān) 殷切 (yīn) (pá ng huá ng) (xiān)
鲜红 鲜为人知 (xiǎn)
词 语 积累
8 、锋芒毕露:锐气才干全露出来。 9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 10 、妇孺皆知(rú):人人都知道。 11 、马革裹尸:指军人占死沙场。 12、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 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1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语出诸葛亮 《出师表》,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中国科学家介绍——邓稼先课件PPT

学术问题
人物生平详细介绍:
1924年6月25日(农历五月十九日),邓稼先出生 于安徽省怀宁县城外的邓家大屋,也叫铁砚山房的 祖居内。父亲邓以蛰当时是北京大学教授,母亲王 淑蠲女士,操持家务。邓稼先出生8个月以后,随 母亲和两个姐姐来到北平(即北京);清代的大书 法家邓石如(1743-1805年)是邓稼先的六世祖; 邓以蛰四个子女,邓稼先排行第三,大姐邓仲先 (姐夫:郑华炽,物理学家)、二姐邓茂先、弟邓 槜先。
邓稼先就任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后, 先挑选了一批大学生,准备有关俄文资料和 原子弹模型。1959年6月,苏联政府终止了 原有协议,中共中央下决心自己动手,研制 出原子弹和人造卫星。
邓稼先担任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后, 一面部署同事们分头研究计算,自己也带头 攻关。在遇到一个苏联专家留下的核爆大气 压的数字时,邓稼先在周光召的帮助下以严 谨的计算推翻了原有结论,从而解决了关系 中国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数学家 华罗庚后来称,这是“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 成”的成果。
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 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 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 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 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 称“娃娃博士”。
这位取得学位刚9天的“娃娃博士”毅然 放弃了在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回到 了一穷二白的祖国,
回国后年8月奉命带领 几个大学毕业生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
1958年8月调到新筹建的核武器研究所任理 论部主任,负责领导核武器的理论设计,随 后任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核工业部第九研 究设计院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副 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
1924年6月25日,邓稼先出 生于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 门第的家庭。1999年,中共 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 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 奖章。
人物生平详细介绍:
1924年6月25日(农历五月十九日),邓稼先出生 于安徽省怀宁县城外的邓家大屋,也叫铁砚山房的 祖居内。父亲邓以蛰当时是北京大学教授,母亲王 淑蠲女士,操持家务。邓稼先出生8个月以后,随 母亲和两个姐姐来到北平(即北京);清代的大书 法家邓石如(1743-1805年)是邓稼先的六世祖; 邓以蛰四个子女,邓稼先排行第三,大姐邓仲先 (姐夫:郑华炽,物理学家)、二姐邓茂先、弟邓 槜先。
邓稼先就任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后, 先挑选了一批大学生,准备有关俄文资料和 原子弹模型。1959年6月,苏联政府终止了 原有协议,中共中央下决心自己动手,研制 出原子弹和人造卫星。
邓稼先担任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后, 一面部署同事们分头研究计算,自己也带头 攻关。在遇到一个苏联专家留下的核爆大气 压的数字时,邓稼先在周光召的帮助下以严 谨的计算推翻了原有结论,从而解决了关系 中国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数学家 华罗庚后来称,这是“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 成”的成果。
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 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 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 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 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 称“娃娃博士”。
这位取得学位刚9天的“娃娃博士”毅然 放弃了在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回到 了一穷二白的祖国,
回国后年8月奉命带领 几个大学毕业生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
1958年8月调到新筹建的核武器研究所任理 论部主任,负责领导核武器的理论设计,随 后任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核工业部第九研 究设计院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副 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
1924年6月25日,邓稼先出 生于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 门第的家庭。1999年,中共 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 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 奖章。
邓稼先-ppt优秀课件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荣誉或称号,毫不惭愧。
锋芒毕露:锐气、才干全部无显露出来。比喻人有傲
(rú)
气,爱显露自己的才能。毕,全,完全。
妇孺皆知: 形容人人都知道。孺,小孩子。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喻,明白;了解。
马革裹尸: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
鞠躬尽瘁, 场。
死而后已: 小心谨慎,贡献除全部精力,到死为止。
杨振宁(1922-) ,原籍安徽,西南联合 大学研究生毕业,芝加 哥大学博士,历任芝加 哥大学等校教授,美国 科学院院士。 与李政道 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 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 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 学奖。在粒子物理方面
写作背景
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 世七周年。著名物理学家、诺 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写了 这篇文章作为纪念。这是一位 科学家写的科学家评传。作者 和邓稼先同志是中学同学、大 学同学,在美留学期间又是同 学。他自己说是“50年的友谊
1.文中的小标题
提
2.抓住文中关键性的语句
示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4.某些段落的中心语句
邓稼先
第一部分:概 邓述稼中先国是近为代民一族百转多变年做的 出历 巨史 大, 贡献点的明
科学家。
第二部分: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第三部分:在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
对比中来写邓稼先。
第四部分:写作者为中国人自己制造出原子弹而
)
用文中的话说说邓稼先是怎样的一个 人?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 基人和开拓者,是我国的“两弹元勋”。
他忠厚朴实,诚真坦白,他从不骄 人,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 代表的性格。他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 所从事的事业,他的一生始终在执着地 追求,无私地奉献。为了站起来的中华 民族的强大,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锋芒毕露:锐气、才干全部无显露出来。比喻人有傲
(rú)
气,爱显露自己的才能。毕,全,完全。
妇孺皆知: 形容人人都知道。孺,小孩子。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喻,明白;了解。
马革裹尸: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
鞠躬尽瘁, 场。
死而后已: 小心谨慎,贡献除全部精力,到死为止。
杨振宁(1922-) ,原籍安徽,西南联合 大学研究生毕业,芝加 哥大学博士,历任芝加 哥大学等校教授,美国 科学院院士。 与李政道 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 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 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 学奖。在粒子物理方面
写作背景
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 世七周年。著名物理学家、诺 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写了 这篇文章作为纪念。这是一位 科学家写的科学家评传。作者 和邓稼先同志是中学同学、大 学同学,在美留学期间又是同 学。他自己说是“50年的友谊
1.文中的小标题
提
2.抓住文中关键性的语句
示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4.某些段落的中心语句
邓稼先
第一部分:概 邓述稼中先国是近为代民一族百转多变年做的 出历 巨史 大, 贡献点的明
科学家。
第二部分: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第三部分:在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
对比中来写邓稼先。
第四部分:写作者为中国人自己制造出原子弹而
)
用文中的话说说邓稼先是怎样的一个 人?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 基人和开拓者,是我国的“两弹元勋”。
他忠厚朴实,诚真坦白,他从不骄 人,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 代表的性格。他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 所从事的事业,他的一生始终在执着地 追求,无私地奉献。为了站起来的中华 民族的强大,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两弹元勋邓稼先》ppt课件

。
发展阶段
70年代至80年代,中国继续 推进核武器的发展,提高核武
器的质量和数量。
现代化阶段
90年代至今,中国开始对核 武器进行现代化改造,加强核
武器的安全和可靠性。
邓稼先在核武器发展中的贡献
领导作用
邓稼先作为中国核武器研究的 领军人物,为中国的核武器发
展做出了重要的领导贡献。
关键技术突破
邓稼先在核武器研究中取得了 一系列关键技术突破,为中国 核武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国际声誉
邓稼先的成就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 泛认可,被誉为“两弹元勋”。
02
邓稼先与中国的核武器发 展
中国的核武器发展历程
01
02
03
04
起步阶段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开始 探索核武器的发展,初步建立
了核工业体系。
突破阶段
60年代,中国成功研制出第 一颗原子弹和氢弹,标志着中 国成为拥有核武器能力的国家
艰苦奋斗
邓稼先在科研工作中始终保持着艰苦 奋斗的精神,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 树立了榜样。
邓稼先的国际影响
国际声誉
邓稼先在核物理学领域享有崇高 的国际声誉,他的研究成果得到
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国际交流
邓稼先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 为我国在国际科技舞台上树立了
良好的形象。
国际合作
邓稼先倡导并推动了我国与世界 各国的科技合作,为我国科技事 业的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
教育经历
邓稼先先后在西南联大、 美国普渡大学学习,获得 物理学博士学位。
回国效力
邓稼先在1950年回到祖国 ,投身新中国的科研事业 。
邓稼先的成就
两弹元勋
作为中国核武器研制的开拓者和 奠基人之一,邓稼先在原子弹、 氢弹的研发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发展阶段
70年代至80年代,中国继续 推进核武器的发展,提高核武
器的质量和数量。
现代化阶段
90年代至今,中国开始对核 武器进行现代化改造,加强核
武器的安全和可靠性。
邓稼先在核武器发展中的贡献
领导作用
邓稼先作为中国核武器研究的 领军人物,为中国的核武器发
展做出了重要的领导贡献。
关键技术突破
邓稼先在核武器研究中取得了 一系列关键技术突破,为中国 核武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国际声誉
邓稼先的成就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 泛认可,被誉为“两弹元勋”。
02
邓稼先与中国的核武器发 展
中国的核武器发展历程
01
02
03
04
起步阶段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开始 探索核武器的发展,初步建立
了核工业体系。
突破阶段
60年代,中国成功研制出第 一颗原子弹和氢弹,标志着中 国成为拥有核武器能力的国家
艰苦奋斗
邓稼先在科研工作中始终保持着艰苦 奋斗的精神,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 树立了榜样。
邓稼先的国际影响
国际声誉
邓稼先在核物理学领域享有崇高 的国际声誉,他的研究成果得到
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国际交流
邓稼先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 为我国在国际科技舞台上树立了
良好的形象。
国际合作
邓稼先倡导并推动了我国与世界 各国的科技合作,为我国科技事 业的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
教育经历
邓稼先先后在西南联大、 美国普渡大学学习,获得 物理学博士学位。
回国效力
邓稼先在1950年回到祖国 ,投身新中国的科研事业 。
邓稼先的成就
两弹元勋
作为中国核武器研制的开拓者和 奠基人之一,邓稼先在原子弹、 氢弹的研发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新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两弹”元勋邓稼先》课件(共72张PPT)

问题 3.作者为什么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邓稼先” 传的 背景音乐?
烘托邓稼先贡献的伟大。 作者用他一生都喜欢的五四时代的这首歌曲作 为邓稼先一生的写照,再次充满深意地将邓稼先与改写中国民族历史的这一 伟大转变联系了起来。
永恒的骄傲
•这一部分作者为什么用四个破折号引出四段?
作者以四个破折号,引出自己对邓稼先的怀念和评 价。破折号在这里起到了列举分层的作用,各自独 立成段,同时在语义上又层层递进。前两个评论紧 扣“永恒”二字,尽管他去世了,但无论是邓稼先 的精神还是他对社会的贡献,都已获得了永恒,这 才是最有价值的,后两段评价进一步指出:邓稼先 之所以能够做出永恒的贡献,是因为他有着明确的 人生目标,他这一生所走过的道路,都是自己的选 择,他完成了自己的理想,走完了自己想走的人生 之路,因此他是幸福的
甲午战争黄海大战
八国联军攻陷的北京
日军屠杀大连、 旅顺居民
被带上枷锁的中国人
朗读《吊古战场文》的原文并翻译:
原文:浩浩乎! 平沙无垠,敻不见 人。河水萦带,群
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 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 象飘带一 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
山纠纷。黯兮惨悴,一样交错在一起。 幽暗啊悲惨凄凉,
第六部分:全文的总结,高度评价邓稼先同志的一生。
第一部分:在列举一个世纪中国的屈辱历史,中国 人站起来后,推出了鲜为人知、作出巨大贡献的科 学家——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平。写了他不平凡的人 生经历,特别是对中国核武器设计研究所做出的巨 大贡献。肯定他的地位,赞扬他光辉的一生。
第三部分: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以凸现 邓稼先的人品。邓稼先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 的人,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最有奉 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烘托邓稼先贡献的伟大。 作者用他一生都喜欢的五四时代的这首歌曲作 为邓稼先一生的写照,再次充满深意地将邓稼先与改写中国民族历史的这一 伟大转变联系了起来。
永恒的骄傲
•这一部分作者为什么用四个破折号引出四段?
作者以四个破折号,引出自己对邓稼先的怀念和评 价。破折号在这里起到了列举分层的作用,各自独 立成段,同时在语义上又层层递进。前两个评论紧 扣“永恒”二字,尽管他去世了,但无论是邓稼先 的精神还是他对社会的贡献,都已获得了永恒,这 才是最有价值的,后两段评价进一步指出:邓稼先 之所以能够做出永恒的贡献,是因为他有着明确的 人生目标,他这一生所走过的道路,都是自己的选 择,他完成了自己的理想,走完了自己想走的人生 之路,因此他是幸福的
甲午战争黄海大战
八国联军攻陷的北京
日军屠杀大连、 旅顺居民
被带上枷锁的中国人
朗读《吊古战场文》的原文并翻译:
原文:浩浩乎! 平沙无垠,敻不见 人。河水萦带,群
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 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 象飘带一 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
山纠纷。黯兮惨悴,一样交错在一起。 幽暗啊悲惨凄凉,
第六部分:全文的总结,高度评价邓稼先同志的一生。
第一部分:在列举一个世纪中国的屈辱历史,中国 人站起来后,推出了鲜为人知、作出巨大贡献的科 学家——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平。写了他不平凡的人 生经历,特别是对中国核武器设计研究所做出的巨 大贡献。肯定他的地位,赞扬他光辉的一生。
第三部分: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以凸现 邓稼先的人品。邓稼先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 的人,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最有奉 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两弹元勋邓稼先__教学课件

生字词: 元勋:有极大功绩的人。 洋溢:渗透着、弥漫、充满着。 川流不息:川:河流。形容行人、车 马等象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瘦削[shòu xuē]:形容瘦。
惊天动地: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 极大。 尽忠报国: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 切。 朝思暮想:朝:早晨;暮:晚上。从 早到晚思念不已。形容非常想念或经 常想着某一件事。
3、从那时起,(
)告别了妻儿, 离开了温暖的家。为坚守国家的保 密制度,( )不能同亲人通电话, 也不能写信。相濡以沫的( ) 不知道它的实际工作内容,只是隐 隐感到丈夫在干一项惊天动地的事 业;慈爱的( )不知道他的真实 去向,只知道儿子是在尽忠报国。
3、从那时起,(他)告别了妻儿,
离开了温暖的家。为坚守国家的保 密制度,(他)不能同亲人通电话, 也不能写信。相濡以沫的(妻子) 不知道它的实际工作内容,只是隐 隐感到丈夫在干一项惊天动地的事 业;慈爱的(母亲)不知道他的真 实去向,只知道儿子是在尽忠报国。
二,说说省略号的意思:
1,警卫员心疼的问他:“您„„能 行吗?” 2,他轻声低唱:“起来,不愿做奴 隶的人们„„”
二,说说省略号的意思:
1,警卫员心疼的问他:“您„„能 行吗?” 2,他轻声低唱:“起来,不愿做奴 隶的人们„„” (1,表示语气迟缓。2,表示后面还 有唱的内容,省略了。 )
课外阅读:
《科学家的故事》(贺璇 著)
研制两弹部分
研制核武器,是中国人民的利 益所在。国外对我们封锁,专家 也撤走了,现在只有靠我们自己 了!我们要甘心当一辈子无名英 雄,还要吃苦担风险。但是,我 们为这个现身是值得的!
研制两弹部分
研制核武器,是中国人民的利 益所在。国外对我们封锁,专家 也撤走了,现在只有靠我们自己 了!我们要甘心当一辈子无名英 雄,还要吃苦担风险。但是,我 们为这个现身是值得的! (他们研制核武器的意义重大, 遇到的困难很大,需要付出很多。 邓稼先的决心很大。)
《邓稼先》PPT完美版

邓稼先在核武器研究中的地位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究的奠基人和 领导者之一。
邓稼先的学术水平和领导才能,使得 中国的核武器研究在较短时间内取得 了重大突破。
他组织了中国的核武器研究团队,并 担任重要职务,如核武器研究所所长 等。
邓稼先对核武器研究的贡献
01
02
03
04
邓稼先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 核武器设计思路,打破了国际
生活中的故事与案例
1 2
家庭背景与教育经历
邓稼先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受到良好的家 庭教育,后来考入西南联大物理系,师从著名物 理学家吴大猷。
工作经历与成就
邓稼先在核武器研制过程中,长期奋战在科研一 线,为祖国的核事业奉献了全部心血和智慧。
3
个人品质与性格特点
邓稼先具有坚定的信仰、无私的奉献精神和严谨 的科研态度,是新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杰出代表 。
05
邓稼先故事与案例分析
科研过程中的故事与案例
科研背景与目标
邓稼先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面对国家核武器研究的空白,毅然决 定投身核武器研制事业。
科研方法与过程
邓稼先带领团队在艰苦的条件下,通过理论计算、模拟实验和实地 试验等多种方法,逐步攻克了核武器研制的关键技术难题。
科研成果与贡献
邓稼先及其团队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为中国的国防 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中国科技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纪念邓稼先,可以激发科技工作
者的创新热情,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涌现。
03
提高公众科学素质
邓稼先的事迹和精神对于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具有积极作用。通过宣传邓
稼先的科学精神和奉献事迹,可以引导公众关注科学、热爱科学、学习
科学,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邓稼先》ppt课件

在场景中认识人物 作者通过想象还原了邓稼先的研究场景,你能从中感受到怎样的邓 稼先?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 什么心情?
非常悲痛。不难想象埋葬与自己并肩奋斗的战友时,邓稼先的心 情该是何等悲痛,令人不忍思量。这里的“不知道”其实是“知道” ,是一个科学家对另外一个承担重任的科学家的理解、怜惜。
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会颤抖。文中说“理论是否准 确永远是一个问题”,关键性方 案决定着研究的走向,关系着研 究能否取得成果,而这一切都与 民族尊严,国家尊严息息相关。
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 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 不能走。”
从他的人生经历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仅用短短两年时间就完成了博士研究生学业。 勤奋聪敏 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忠诚爱国 领衔研制成功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仅用六年的时间,邓稼先带领 的科研团队就完成了高难度的研制工作。 贡献巨大 领衔研制成功中国第一颗氢弹。距上一个重要研制成果的诞生仅 仅两年多时间。 坚持不懈、无私奉献 1985年8月——1986年3月,两次手术期间,与于敏共同撰写了中 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也为邓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 研制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
3.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小引”。 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第三部分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它是以同奥本 海默对比的方式突出地表现了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 第四部分从另一角度,写出邓稼先贡献之大。这一部分也可以说 是第二部分的扩展。 第五部分则是重点写出了邓稼先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 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 这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 第六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总结。
七年级语文上册《“两弹”元勋邓稼先》课件沪教版

甘于奉献
邓稼先在研制“两弹”的过程中,始终站在第一线,亲自参 与各种实验和测试。他不仅在技术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更 是以身作则,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为祖国的核事业奉献 了自己的全部。
无私无畏不畏艰险在源自制“两弹”的过程中,邓稼先面临着无数的困难和危险。他从不畏惧,始 终坚持实验,甚至亲自参与核试验,为祖国的核事业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两弹”元勋邓稼先》课 件大纲
目录
• 邓稼先简介 • “两弹一星”的背景 • 邓稼先与“两弹一星” • 邓稼先的精神品质 • 结语
01
邓稼先简介
邓稼先的生平
1924年出生于安徽 怀宁县。
1941年考入西南联 大物理系。
1935年考入志成中 学。
邓稼先的生平
1948年赴美留学,从事原子核物理研 究。
国际地位和安全保障能力。
邓稼先的历史地位不仅在于他的科学成 就,更在于他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 他为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奋斗终身,成为
后人敬仰的楷模。
对后人的启示和影响
邓稼先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责任,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懈奋 斗。
邓稼先的奉献精神激励我们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积极投身于国家和民族的事 业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长期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在原子核理论、中子物理和裂变物理等领域做出了突出 贡献。
在原子能研究所工作期间,参与组织领导了我国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工作,为我国 的国防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02
“两弹一星”的背景
国际形势
冷战时期
在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两个超 级大国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核 武器成为重要的战略武器。
03
邓稼先与“两弹一星”
邓稼先在研制“两弹”的过程中,始终站在第一线,亲自参 与各种实验和测试。他不仅在技术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更 是以身作则,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为祖国的核事业奉献 了自己的全部。
无私无畏不畏艰险在源自制“两弹”的过程中,邓稼先面临着无数的困难和危险。他从不畏惧,始 终坚持实验,甚至亲自参与核试验,为祖国的核事业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两弹”元勋邓稼先》课 件大纲
目录
• 邓稼先简介 • “两弹一星”的背景 • 邓稼先与“两弹一星” • 邓稼先的精神品质 • 结语
01
邓稼先简介
邓稼先的生平
1924年出生于安徽 怀宁县。
1941年考入西南联 大物理系。
1935年考入志成中 学。
邓稼先的生平
1948年赴美留学,从事原子核物理研 究。
国际地位和安全保障能力。
邓稼先的历史地位不仅在于他的科学成 就,更在于他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 他为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奋斗终身,成为
后人敬仰的楷模。
对后人的启示和影响
邓稼先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责任,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懈奋 斗。
邓稼先的奉献精神激励我们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积极投身于国家和民族的事 业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长期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在原子核理论、中子物理和裂变物理等领域做出了突出 贡献。
在原子能研究所工作期间,参与组织领导了我国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工作,为我国 的国防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02
“两弹一星”的背景
国际形势
冷战时期
在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两个超 级大国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核 武器成为重要的战略武器。
03
邓稼先与“两弹一星”
《邓稼先》PPT优质课件

行整体规划和设计。
创新思维
02
在核武器研制中,需要不断进行创新,探索新的理论和技术途
径。
批判性思维
03
对已有的理论和技术进行批判性分析,发现其不足之处并提出
改进方案,是核武器研制中不可或缺的思维方法。
06
纪念邓稼先,传承科学精神
举办纪念活动,缅怀先辈
举办邓稼先诞辰纪念活动,回 顾其生平事迹和贡献。
主要成就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 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誉为 “两弹元勋”。
科研领域及贡献
科研领域
邓稼先主要从事核物理、理论物理、 中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统计物理 和流体力学等方面的研究。
贡献
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 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 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 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
原子弹、氢弹研制过程
原子弹研制
邓稼先担任了原子弹理论设计的总负责人,他带领团队从零 开始,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最终成功研制出中国第 一颗原子弹。
氢弹研制
在原子弹研制成功后,邓稼先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氢弹的研 制工作中。他带领团队突破了氢弹设计的关键技术,使中国 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掌握氢弹技术的国家。
获得荣誉与奖项
荣誉
邓稼先被追授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原子弹之父”。
奖项
邓稼先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等。
对后世影响及意义
对后世影响
邓稼先的科研成果和奉献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科技工 作者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意义
邓稼先是中国科技史上的杰出人物,他的事迹和精神代表着中国科学家的崇高品 质和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
第1课《邓稼先》课件(共25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3.第18段引用张爱萍的评价有何作用?
引用张爱萍的评价,增强说服力,再次高度赞 颂了邓稼先的功勋,高度评价了他为了祖国的科研 事业奉献毕生精力的崇高精神。
合作探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五部分,想一想:这部分开头引用《吊古 战场文》,有什么作用?结尾处又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 代的一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吊古战场文》描述了古战场荒凉凄惨的景象,借此暗示邓稼先 的工作环境极其艰苦,在如此恶劣艰苦的条件下,能够取得巨大的成 绩,衬托了邓稼先为祖国、为科学不怕困难、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杨振宁(1922—),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共同提出 宇称不守恒理论,推翻了爱因斯坦的宇称 守恒定律,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随堂测试
冬,它没有春的艳丽,没 有夏的张扬,没有秋的丰硕, 但她所独有的就是那圣洁,刚 傲的品质。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1、从文章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 圈出其中的关键句。
浏览课文,找语句,圈出词语。
明确:第一部分最后一小节,第二部分最后两小节, 第三部分第九、第十小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第四部分最后一小节, 第五部分引用的“五四”时代的歌,第六部分。
课文写了哪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报效祖国
4.开篇写中国一百年以前的历史,有什么作用?
①结构上,引出下文的主要人物,为邓稼先的出场做准备。 ②内容上,在中华民族长久遭受屈辱这个历史背景下引出邓
稼先,表明他的贡献对中国来说具有历史性意义。
课堂练习
请同学们采用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预习 第2课《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1课:邓稼先 课件(共33张PPT)

新知讲解
主要人物
邓稼先: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 怀宁县,在北平读完小学和中学后, 1945年从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
1950年到美国普渡大学留学,学习理
论物理。他取得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 1950年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
又奉命带领几十名大学毕业生开始研
制原子弹、氢弹,直至病逝。
新知讲解
传记文体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 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 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 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 “实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 顺序来记叙。长篇传记要写出当时的时 代背景、周围环境等。当然,重点是写 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 短小的传记(小传),只需写人物的主 要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甚至可以选写 人物生平的几件典型事情。
课堂总结
主题归纳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 基人和开拓者,是我国的“两弹元勋”。 他忠厚朴实,诚真坦白,他从不骄 人,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 代表的性格。他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 所从事的事业,他的一生始终在执着地 追求,无私地奉献。为了站起来的中华 民族的强大,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课堂总结
重点分析
新知讲解
文章结尾“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 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
重点分析
性格与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 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 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 质决定的。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 选择人生,还会这么走。这两句话总写出
4.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爆炸的年、月、日分别是?
(1964年10月16日,1967年6月17日)
新语文版第二单元第八课《两弹元勋邓稼先》教学课件共18张PPT(共18张PPT)

第三部分:写邓稼先再接再厉,为氢弹的研制成 功鞠躬尽瘁。
[问题三] 作者的思路是怎样的?
(本文的三个小标题的位置可以互换吗?
为什么?)
不可以。因为课文以邓稼先参 与“两弹”研制工作的过程为序, 从接受使命写到原子弹研制,进而 写到氢弹研制,在各个过程的叙述 中表现人物的精神。
[问题四]课文表现了邓稼先的哪些可贵精 神?从文中找出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2)邓稼先干工作身先士卒、不怕牺牲、 不求名利,甘当无名英雄。在“艰苦创业
的年月”这部分有不少这样的例子。
(3)为人真诚谦虚、朴实坦诚。搞原子弹
的理论设计是研制原子弹的先行工作,关系重大。 有史以来,中国人谁也没有造过原子弹,无所谓 什么权威。在外国资料严密封锁的情况下,邓稼 先边读书,边讲授。年轻人叫他邓老师,他说: “你们甭叫我邓老师,咱们一块干吧!"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下 午9时28 分42秒 下午9 时28分2 1:28:42 21.5.10
[问题二]文章各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引子:由许多科学家一段时间的“失踪”引出邓 稼先。
第一部分:写邓稼先接受使命,参加原子弹的研 制工作。
第二部分:写邓稼先克服重重困难,完成原子弹 的研制,爆炸成功。
1964年10 月16日下 午三时, 中国在新 疆罗布泊 爆炸了第 一颗原子 弹。
1967年6月17 日在新疆罗布
泊,中国爆炸
了第一颗氢弹。 从爆炸第一颗 原子弹到爆炸 第一颗氢弹。
中国只用了2年零 8个月的时间,其 速度是世界上最快 的。
“ 两 弹 ” 元 勋 顾邓 迈稼 南先
邓稼先
(1924— 1986),安徽 省怀宁县人,著 名物理学家,中 国科学院学部委 员。1999年党 中央、国务院、 中央军委给他追 授了“两弹一星
[问题三] 作者的思路是怎样的?
(本文的三个小标题的位置可以互换吗?
为什么?)
不可以。因为课文以邓稼先参 与“两弹”研制工作的过程为序, 从接受使命写到原子弹研制,进而 写到氢弹研制,在各个过程的叙述 中表现人物的精神。
[问题四]课文表现了邓稼先的哪些可贵精 神?从文中找出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2)邓稼先干工作身先士卒、不怕牺牲、 不求名利,甘当无名英雄。在“艰苦创业
的年月”这部分有不少这样的例子。
(3)为人真诚谦虚、朴实坦诚。搞原子弹
的理论设计是研制原子弹的先行工作,关系重大。 有史以来,中国人谁也没有造过原子弹,无所谓 什么权威。在外国资料严密封锁的情况下,邓稼 先边读书,边讲授。年轻人叫他邓老师,他说: “你们甭叫我邓老师,咱们一块干吧!"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下 午9时28 分42秒 下午9 时28分2 1:28:42 21.5.10
[问题二]文章各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引子:由许多科学家一段时间的“失踪”引出邓 稼先。
第一部分:写邓稼先接受使命,参加原子弹的研 制工作。
第二部分:写邓稼先克服重重困难,完成原子弹 的研制,爆炸成功。
1964年10 月16日下 午三时, 中国在新 疆罗布泊 爆炸了第 一颗原子 弹。
1967年6月17 日在新疆罗布
泊,中国爆炸
了第一颗氢弹。 从爆炸第一颗 原子弹到爆炸 第一颗氢弹。
中国只用了2年零 8个月的时间,其 速度是世界上最快 的。
“ 两 弹 ” 元 勋 顾邓 迈稼 南先
邓稼先
(1924— 1986),安徽 省怀宁县人,著 名物理学家,中 国科学院学部委 员。1999年党 中央、国务院、 中央军委给他追 授了“两弹一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拓展提升
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又 取得了哪些重大的科研成果?你还知道哪些有 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
2012年6月27日,中国载人深潜器“蛟龙”号7000 米级海试最大下潜深度达7062米,再创中国载人深 潜记录。
中国“嫦娥”探月工程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UTC+8时)左右,嫦娥一 号探测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 功发射。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发射嫦娥二号。
两 弹 元 勋 邓 稼 先
顾迈南
人物通讯
新闻体裁的一种。是以人物报道为对 象,反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想、言 行、事迹,在一个主题下贯穿容纳着 相当丰富的材料,着重以人物的精神 面貌来感染教育读者。
悼邓稼先词 (张爱萍) 踏遍戈壁共草原, 二十五年前, 连克千重关, 群力奋战自当先, 捷音频年传。 蔑视核讹诈, 华夏创新篇, 君视名利如粪土, 许身国威壮河山, 功勋泽人间。
航天技术
编号
神舟一 号
发射时间
1999年11月20日6时 30分
返回时间
1999年11月21日3 时41分
发射地点
乘组
无人飞船
神舟二 号
神舟三 号 神舟四 号
2001年1月10日1时0 分
2002年3月25日22时 15分 2002年12月30日0时 40分
2001年1月16日19 时22分
2002年4月1日16时 54分 2003年1月5日19时 16分
中国于 1966 年 12 月 28 日成功地进行了 氢弹原理试验。 1967 年 6 月 17 日由 飞机空投的300万 吨级氢弹试验获得 圆满成功。从爆炸 第一颗原子弹到爆 炸第一颗氢弹,中 国只用了 2 年零 2 个 月的时间,其速度 是世界上最快的。
邓稼先(1924— 1986),安徽省怀宁 县人,我国研制和发 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 领导人,为成功研制 原子弹、氢弹和新型 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 献。1999年党中央、 国务院、中央军委给 他追授了“两弹一星 功勋奖章”。
无人飞船
搭载模拟人
搭载模拟人
神舟五 号
神舟六 号 神舟七 号 神舟八 号
2003年10月15日09时 00分
2005年10月12日09时 00分 2008年9月25日21时 10分4秒 2011年11月1日5时58 分10秒
2003年10月16日6 时28分
2005年10月17日4 时32分 2008年9月28日17 点37分 2011年11月17日19 点32分
3、中国人成功地研制出“两弹”,这震撼世界 的巨大成果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取得的。联 系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利用环境烘托人物性格 的方法。
物质条件:研究所是一片庄稼地,科技人员
寥寥无几,没有大型计算机。
社会环境:国际封锁资料,苏联背信弃义。 自然环境:大戈壁的风刀霜剑,零下三十几
度的严寒,风雪弥漫的荒原。
1964 年 10 月 16 日 中 国 爆炸了第一 颗原子弹。 1939 年
10月,美国政府决定研 制原子弹,1945年造出 了三颗。其他国家爆炸 第一颗原子弹的时间如 下:
苏联──1949年8月29日; 英国──1952年10月3日;
法国──1960年 2月13日;
印度──1974年5月18日。
1、根据要求,写出相应的字词或给划 线的字词注音,并快速识记下列字词。
崭露头角 销声匿迹 含辛茹苦 汗马功劳 风餐露宿 风刀霜剑 寥寥无几( liáo liáo ) 风尘仆仆( pú pú ) 元xūn( 勋 ) 浩hàn( 瀚 ) 蓦地( mò dì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文章中具体说到了那几件事情?表现 了“两弹”元勋邓稼先哪些可贵的精神?
1、接受使命
爱国、崇高的使命感
2、研究原子弹
敬业、作风严谨
3、研制氢弹
身先士卒、勇于献身
【问题二】文章各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引子:从20世纪40年代美国科学家“失踪”写到邓稼先, 引出他那一段“失踪”经历。 第一部分:写邓稼先接受使命时的激动和喜悦, 突出他的爱国情怀和崇高的使命感。 第二部分:写邓稼先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克服重重 困难,完成原子弹的理论设计,为第一 颗原子弹的爆炸作出贡献的事迹。 第三部分:写邓稼先再接再励,为氢弹的研制成功 付出巨大代价的事迹。
酒泉卫星发射 中心
杨利伟
费俊龙、聂海胜 翟志刚、刘伯明、景 海鹏 搭载模拟人
神舟九 号
2012年6月16日18时 37分24秒
2012年6月29日10 点07分
景海鹏、刘旺、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