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氧气评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气》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上册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主要介绍氧气的性质,使学生初步了解物质间的转变,从而为学习化学变化、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等知识打下基础,也激发了学生对学习氧气的制法的迫切愿望,因此本节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以氧气的性质为核心,通过氧气所能发生的一些具体的化学反应,介绍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动手实验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方法,并知道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②通过合作探究知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认识硫、碳、铁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③通过分析归纳认识化学反应,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2)过程与方法

①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和与交流的能力;

②通过探究氧气与硫、碳、铁的反应,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五彩缤纷的化学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②知道化学反应的重要用途。 3、教学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化合反应的概念 4、教学难点

氧气化学性质、实验现象及实验过程中注意事项的掌握。

二、学情分析

化学这门课刚开始不久,学生化学知识不足,实验操作技能欠缺,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较差。但他们渴望获得新知识,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相长

(一)教法分析

1、探究式实验教学法: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设疑—观察—思考—总结—应用。根据目标设疑,引导学生动手实验,体验实验的过程,感受实验的乐趣。教给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得出科学结论的学习方法。

2、互动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3、质疑释疑法:通过质疑释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4、多媒体教学辅助法:本课内容多,若按排不当,一节课难以完成任务。借助多媒体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学法指导

在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使用了合作探究法,讨论交流法,抢答巩固法,分析归纳法等。以教法引导学法,以学法促进教法。四、教学过程

我的整个教学过程包括:创设意境、导入新课、创建平台、亲近课堂、设置情景、升华课堂、归纳总结等七大环节。

五、板书设计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助燃烧氧气硫+氧气二氧化硫(s)(o2)(so2 既是氧化

化学性质碳+氧气二氧化碳反应又是(c)(o2)(co2 化合

反应

铁+氧气四氧三铁

(fe)(o2)(fe3o4)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认为有三大突破

1、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安排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使学生逐步学会

一个认识物质的模式,会在以后学习探索别的物质时,习惯地遵循一个合理的顺序。使观察

和描述做到系统、全面、深入。

在整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围绕氧气的化学性质和化合反应这个重点,突破硫在空气中和

在氧气中燃烧及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两个难点。

2、巧妙改进了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和碳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改进后的实验现象明显,操作简单,有说服力,并能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学生都非常感兴趣,极大地激发了学生

的探索欲望。

3、变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单一固定模式为多方位综合探究模式。让同学们共同探讨出这个

实验成功的要领,从而使所学习知识最大程度地得到巩固,学生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本节课遗憾的是没有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不断

改进。篇二:课题2 氧气的性质说课稿

【氧气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二中南校区的曹付玲,此次授课内容为教材第二单元课题二中“氧

气的化学性质”。结合课堂教学与我课后的思考,在此跟大家交流汇报。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

(2)认识氧气能与碳、硫、铁发生化学反应,学会描述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反应现象,书

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碳、铁丝、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对比实验,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

交流的能力。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化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化学的积极性。

4.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5.教学难点:(1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绪言中提到: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本节中的氧气,就是学生第一次详细认识其性质、变化规律、用途及制法的具体物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化学以实验为基础,注重关注反应中的现象与变化前后的物质,同时又会升

华实验得出结论,为今后学习其他物质敲开了一扇门。

(2)认识氧气能与碳、硫、铁发生化学反应,学会描述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反应现象,书

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学习氧气,学生依据生活经验知道氧气能支持燃烧,教材中安排了几

种燃烧现象比较明显,包含金属和非金属类型的物质——碳、硫、铁。旨在通过认真观察实

验现象,结合分析,认识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因此,教会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如

何看,如何说,如何记就成为本节课需掌握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碳、铁丝、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对比实验,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

交流的能力。初三学生初学化学,学习的驱动力还是主要在“兴趣”上,学生们渴望能最近

距离地看化学实验,喜欢追寻化学在生活中的身影,喜欢尽情交流与发言,本节课堂上,有

广阔的空间可以让学生发挥。对本节课实验现象的观察,不是为了单纯的记录,而是要培养

他们的一种习惯,一种能力,引导学生在看到现象后立刻引发“为什么?是什么?”的思考。

(2)学习化学实验中对比的方法,体会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方法。从第一单元探究空气

和呼出气体开始,对比探究的实验方法已经出现,本节课中,物质在“空气中”与在“氧气中”受热燃烧的对比更充分证明了氧气的助燃性,对今后其他物质的研究也打下了基础。

从具体的物质燃烧结论来归纳物质的性质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想。

二、教学方法

通过分析本节授课内容的特点,更好地体现学生为主体的课标理念,我运用了“四互动”

的教学方法,即: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教师“提问”,学生“答疑”;教师“演示”,

学生“观看”;教师“提示”,学生“动手”。教师引导启发,讲授新知,实验演示;学生交流

表述,实验探究,思考总结。再辅以多媒体视频等手段,让学生在静也思考,动也思考中完

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包括三个环节:①情景导入②解答困惑③总结提炼。具体来说明一下。

环节一:情景导入。本节课的几位主角---氧气,木炭,硫、铁,小木条。教材中设计这

的能力”。

铁丝与硫燃烧的实验略显复杂,故均为教师演示实验。

在解答困惑二:铁能燃烧么?这个问题时,我采用了对比的实验方法,在空气中试图去

引燃螺旋状的铁丝,学生看的很清楚,铁丝并未燃烧,那我立刻导出疑问:铁丝在空气中看

来不能燃烧,那可以试试将铁丝放入。。。学生立刻迁移想到:氧气中。紧接着完成在氧气中

燃烧的实验,火星四射的剧烈现象又一次激发了学生的热情,请学生描述现象,走近学生,

让他们观察变短的铁丝末端悬挂的黑色小球,将生成物四氧化三铁引出并做简单介绍:四氧

化三铁受高温融化,易掉落于瓶底。为学生讨论下一个问题打开思路。集气瓶底部水或细沙

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其实在铁丝燃烧的试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不止这一个,

之所以我设置该问题的原因是:一,水或细沙与生成物四氧化三铁有关,强调产物;二,传得最好的实验效果,

解答困惑三:跌入火中的硫磺皂。硫燃烧的实验装置我略作改进,用加热的玻璃棒引燃

硫粉,并用小气球将装置密闭。老师演示后请学生对比说出现象,虽然这个实验中学生并未

闻到二氧化硫的刺激性气味,但我感觉这种设计渗透了环保意识,体现了绿色化学的真谛。

实验中我请坐在后面的一位同学和老师共同完成实验,体现师生互助与公平平等。

在解答三个困惑的过程中,一直在展示实验,传达给学生“实验是进行化学学习的重要

手段,是进行物质性质研究的重要方法”,落实了目标中的(1)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

法。通过边看边记,学生应该对现象与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有了一定的了解。三组实验进行完

毕,引导学生思考:氧气最简单的检验方法是什么?立刻有学生回答:带火星的小木条。因

为时间关系,教师演示该操作,将氧气的检验方法呈现出来。

环节三:总结提炼。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氧气的亲近感又多了一些,更直观地认

说,化学性质较活泼。落实了目标(2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1.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2.交给他们,教师演示尽量清晰明了。

本节课的不足:1.2.硫燃烧实验装置中,空气中硫的燃烧现象极不明显,需要后期进一

步改进。篇三:课题2 氧气说课稿

第二单元课题2 氧气说课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