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心身疾病

合集下载

医学心理学讲解:第七章 心身疾病

医学心理学讲解:第七章 心身疾病

医学心理学第七版第七章 心身疾病目 录第一节 心身疾病的概述第二节 常见心身疾病掌 握 熟 悉 了 解 重 点 难 点 心身疾病的概念及特点;心身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影响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的心理社会因素与诊疗对策。

临床心身疾病概念的演变;心与身的关系;心身疾病的分类;各学派所提出的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各种心身疾病的社会心理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和基本的干预措施。

心身医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心身疾病的概述(一)心身疾病的定义1. 心身疾病 (psychosomatic diseases)或称心理生理疾病(psychopsysiological diseases),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

2. 心身疾病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1)狭义的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如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和肠易激综合征等。

(2)广义的心身疾病:范围要广些,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障碍。

(3)心身关系分为三类:①心身反应(psychosomatic response);②心身障碍(psychosomatic disorder),指精神刺激引起的功能障碍,但没有器质性变化;③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s) 。

(二)心身疾病的特点1. 以躯体症状为主,有明确的病理生理过程。

2. 某种个性特征是疾病发生的易患素质。

3. 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心理社会应激(如生活事件等)和情绪反应有关。

4. 生物或躯体因素是某些心身疾病的发病基础,心理社会因素往往起“扳机”作用。

5. 心身疾病通常发生在自主神经支配的系统或器官。

6. 心身综合治疗比单用生物学治疗效果好。

(三)心身医学和心身疾病1. 公元前400年的古希腊2. 中世纪时代(500—1540年)3. 文艺复兴时代(1500—1700年)4. 19世纪现代实验基础医学迅速发展(四)心身疾病概念的演变随着对心身相关研究的深入和心身疾病概念的无限扩展,造成疾病分类方面的混乱,于是各种疾病分类系统的观点也在不断的改变中。

医学心理学第三章 心身疾病

医学心理学第三章 心身疾病
• (一)心身疾病的预防
心身疾病的预防不能只着眼于生物学因素, 要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强化人们的自我心理 保健意识,讲求心理卫生,塑造健康的人格, 学会情绪的自我调节技术,学会行为的自我 塑造的技术。要综合考虑生物、心理、社会 因素,采取全方位的立体的措施,才能真正 收到预防的效果。
30
(二)心身疾病诊断原则与方法
13
6个亲人同时丧生的 巨大悲痛
痛失爱子的母亲 14
俄罗斯潜艇 沉没一年后 的祭扫情境
15
社会因素
人降生后总要属于某一社会,成为那 个社会的成员,其身心总要受到其所 处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社会文化因素 在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 重要作用 。
16
天灾人祸
17
紧张的生活节奏
竞争的压力
超负荷工作
37
• 心理社会层面的干预可采取下列措施: • 1、改变环境 • 2、精神药物治疗 • 3、心理治疗
38
冠心病
头号杀手
冠心病是多种致病因素综合作 用的结果,其中心理社会因素
起着重要的作用。
39
冠心病发作
40
• 研究证实: • A型性格的人容易发生冠心病
41
A型性格个体的主要性格特征
过分的抱负及雄心勃勃; • 过高的工作标准,常对自己的工作成就不满
44
27
(三)心身疾病发病机制的现代假说
• 在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中,有四个关键环节: (1)心理社会因素→(2)生理反应→(3) 器官脆弱性→(4)心身疾病。
• 1、心理社会刺激信息传入大脑。 • 2、大脑皮质联合区的信息加工。 • 3、传出信息触发应激系统引起生理反应。 • 4、心身疾病的发生。
28
富于感情,情绪易波动; 有闯劲和进取心且表现好斗; 过分的竞争性和好胜性; 时间紧迫感与匆忙感 变幻不定的敌意;

医学心理学-心身疾病

医学心理学-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综合评估
采用全面评估,包括心理测量和体格检查等, 以确定疾病的原因和严重程度。
药物治疗
根据具体症状和病因,采用药物治疗来缓解 疾病相关的生理和心理症状。
心理疗法
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教育和心理支持等 心理疗法,帮助患者调节情绪、改变不适应 的行为模式。
生活方式管理
改变生活方式,包括良好的饮食、规律的运 动、健康的睡眠和应对压力的方法,对心身 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很重要。
医学心理学-心身疾病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身相互关系的学科,心身疾病是一类身体状况受心理因 素影响的疾病。
心身疾病的定义和概念
心身疾病是指身体疾病和心理因素之间存在密切关联的疾病,包括身体症状受心理因素影响、心理因素 导致身体健康恶化等。
心身疾病的发病原因
心身疾病的发病原因包括遗传因素、生物学变化、心理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 等,综合影响导致身体和心理的不平衡。
心身疾病防治的策略
1. 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增加公众对心身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2. 加强心身医学的研究,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和干预策略。 3. 建立心身医学团队,促进医生、心理学家和社会工作者的合作。
心身疾病的未来研究方向
1
基因与心身健康
探索基因、表观遗传和心身疾病之间的关系,为疾病预防和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心身疾病的常见类型
• 功能性疾病:如紧张性头痛、肠易激综合征等。 • 身体化障碍:体验到身体症状但无明确医学解释。 • 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 • 疼痛性疾病:如慢性疼痛综合征、疼痛失调等。
心身医学模型的应用
心身医学模型将心理因素纳入临床实践,通过整合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为心身疾病 的治疗提供综合性的方法。

心身疾病医学知识讲座

心身疾病医学知识讲座
,希望你变化习惯,放慢生活旳节奏 。
美国心脏医学会,在1981年将A型 性格列为罹患心脏病旳危险原因之一
五、内科心身疾病
(二)支气管哮喘
1. 发病与精神刺激、情绪波动明显有关 2. 经过暗示或相应旳心理条件可诱致哮喘发作 3. 体现为情绪不安、神经质、自我中心、悲观或
欲求水平高等人格 4. 有回避疾病倾向,病情反复发作 5. 有分离体验,心理创伤体验 6. 有家族史及其他心身疾病
五、内科心身病
(五)糖尿病
抑郁情绪:不同程度 仅有抑郁情绪 抑郁综合征(某脏器损害) 抑郁综合征(符合抑郁障碍诊疗)
五、内科心身疾病
(五)糖尿病
抑郁发生旳原因 社会心理原因 躯体脏器损害 糖尿病旳某些病生理变化 糖尿病 - 抑郁(同病) 抑郁 糖尿病
大鼠模型旳心理应激机制
对大鼠进行 逼迫游泳
心理应激:常见有夫妻关系不和睦,工作不顺心, 产生受挫等,强烈而持久旳心理应激,使有冠心病 素质者产生冠心病。
社会文化原因:文化环境变化或动荡不安旳社会中 增长适应承担。
现实社会支持:社会支持能够缓冲生活事件应激旳 负面影响,社会支持应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 添花”。
请用“是”或 “否”回答下列问题
三、心身疾病旳诊疗与治疗原则
3.心理行为检验:
心理测验着重于病人旳情绪障碍,常用旳测验涉 及SDS和SAS
评估心理应激源、应对能力、社会支持 评估成果有利于对病人进行较系统旳医学心理学
检验,拟定心理社会原因旳性质、内容,评价它 们在疾病发生、发展、恶化和好转中旳作用
三、心身疾病旳诊疗与治疗原则
程中旳相互作用
二、心身疾病旳范围与分类
2.影响医学情况旳心理原因
n 对躯体疾病产生不良影响旳心理或行为原因 n 可引起或加重躯体疾病,干扰躯体治疗和康复 n 心身是互动旳 n 精神障碍与躯体疾病一般是共存旳

BD医学心理学身心疾病

BD医学心理学身心疾病
社会环境 刺激
症状、疾病
习得性心理、 生理反应 巩 固
情绪紧张、呼吸 加快、血压升高
个体素质
环境强化
4.综合发病机制理论 = ?
心身疾病发病机制概括:
心理社会刺激因素作用于大脑
大脑皮质联合区信息加工
传出信息触发应激系统
心身疾病发生
(可能引起继发性心理障碍)
三、心身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原则
1. 诊断原则
肿瘤科心身相关问题
一、心理社会因素与癌症的发生和发展
N








哮喘、消化溃疡等
原发性高血压、甲亢等
心理动力理论
2.心理生理学理论
机制
心理神经中介途径、心理神经内分泌途径和 心理神经免疫学途径被认为是心理社会因素造成 心身疾病的三项形态学意义上的心理生理中介机 制。
心理生理学理论
心理社会 刺激
神经内分泌、 免疫变化
应激反应 疾病发生
3.学习理论
1. 一般性的心理支持和心理咨询 2. 行为治疗 3. 放松疗法 4. 集体治疗
第三节 儿科心身相关问题
(一)心理社会应激因素
1.父母死亡或与父母的分离 2.父母患有严重疾病或其他健康问题 3.父母离婚或不稳定的婚姻关系 4.父母对儿童教育方式的冲突 5.学业压力 6.过分的溺爱
(二)生活方式 (三)情绪 (四)心理素质因素 (五)年龄特点
1.确定躯体症状。这种症状有明确的器质性病变, 或有明确的病理生理学过程。
2.确定疾病的发生包括心理社会因素;明确其与躯 体症状的时间关系。
3.排除精神病和神经症(?)的诊断。
心身疾病诊断程序
1.病史采集 2.体格检查 3.心理行为检查 4.综合分析

医学心理学重点:心身疾病的自我调节

医学心理学重点:心身疾病的自我调节

医学心理学重点:心身疾病的自我调节今天今天与各位考生分享一下心身疾病的自我调节,帮助考生温习医学心理学常见只是考点,希望能够帮助到考生!加拿大病理生理学家塞里(SelyeH,1936)提出的应激学说。

塞里认为,每一种疾病或有害刺激都有这种相同的、特征性的和涉及全身的生理生化反应过程。

他将其称作一般适应综合征。

认为全身适应综合征(GAS)与刺激的类型无关,而是机体通过兴奋腺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后来发展为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轴)所引起的生理变化,是机体对有害刺激所作出的防御反应的普遍形式。

他将GAS分为警戒、阻抗和衰竭三个阶段。

①警戒期:是机体为了应对有害环境刺激而唤起体内的整体防御能力,故也称动员阶段。

②阻抗期:如果有害刺激持续存在,机体通过提高体内的结构和机能水平以增强对应激源的抵抗程度。

③衰竭期:如果继续处于有害刺激之下或有害刺激过于严重,机体会丧失所获得的抵抗能力而转入衰竭阶段。

塞里的应激理论主要是从医学或病理生理学的角度提出来的。

皇帝内经之情志养生中就提到,人的健康分为两大部分,形和神。

中医学认为,神不能离开形而独立存在,形也不可一日无神,形神统一,才能身心健康,益寿延年。

这就类似于我们西医所说的健康,健康不仅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心理、生理、社会适应良好以及道德健康。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

近些年身心疾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如高血压、应激性溃疡、冠心病、抑郁症,躁狂症等等,这些人之所以会出现心理疾病,大部分原因是不会自我调节,遇到事情不会冷静分析,对于一件事耿耿于怀,越想越多,最后出现病理现象。

作为学生,学习是最重要的,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在面对坎坷时要正确的认识困难,学会理智的分析,采取最佳的措施。

在面对问题时我们除了要解决问题,我们还要学会适当的放松,可以打篮球、踢足球、击剑等,也可以跳舞、听音乐、跑步、看小说、适当的玩游戏,让自己从那种紧张的氛围里暂时的脱离,长期压抑自己的情绪容易产生一些不良的心理情绪。

医学心理学-心理健康 心身疾病继续教育答案

医学心理学-心理健康 心身疾病继续教育答案

医学心理学-心理健康心身疾病继续教育答案1. 什么是医学心理学?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健康与心身疾病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探讨了心理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以及心身疾病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心理健康预防、心理治疗、心理支持和心理咨询等。

2. 心理健康对心身疾病的影响是什么?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是密切相关的。

一方面,心理健康状态良好的人更容易保持身体健康,他们具有更好的免疫功能和抵抗疾病的能力。

另一方面,心理健康问题会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如压力、焦虑、抑郁等,如果长期存在,会增加身体患病的风险,甚至加重已有的心身疾病症状。

3. 如何提升心理健康?提升心理健康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建立积极的社交关系:与亲友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参加社交活动,增加社会支持。

•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睡眠、饮食和运动习惯,避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学会应对压力:学习一些减压的方法,如放松训练、冥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等。

•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要有自信心,接受自己的不足,并积极寻求个人发展。

•寻求心理支持:当遇到压力和困扰时,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机构的帮助。

4. 心理治疗在心身疾病中的作用是什么?心理治疗在心身疾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了解心灵深处的问题和困扰,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减少焦虑和抑郁情绪,改善心理健康水平。

对于某些心身疾病,如慢性疼痛、高血压等,心理治疗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来减轻症状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5. 医学心理学对医生的意义是什么?医学心理学对医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医生需要掌握医学心理学的知识和技能,可以更好地理解患者心理状况,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

医生可以通过心理支持和心理治疗来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和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困扰,从而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同时,医学心理学的知识也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压力和挑战。

6. 医学心理学与心理学有什么区别?医学心理学与心理学是密切相关的学科,两者之间有交叉和重叠的部分。

身心疾病名词解释心理学

身心疾病名词解释心理学

身心疾病名词解释心理学身心疾病是指身体和心理因素相互作用造成的疾病,通常包括心身疾病和躯体化障碍。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是解释和理解身心疾病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学科。

心身疾病是指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身体疾病。

它们的特点是在身体机能没有明显异常的情况下,患者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

最经典的例子是焦虑和抑郁引起的身体不适,如头痛、胸闷、乏力等。

这些症状虽然是真实存在的,但却是心理因素导致的。

心身疾病的发生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包括遗传、环境、ストレス等。

躯体化障碍是指个体在面对心理冲突、情感压力或精神问题时,将其表现为身体症状的一种心理障碍。

躯体化障碍的主要特点是患者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心理问题,而是通过身体症状来表达内心的困扰。

这些症状可以涉及任何器官系统,如头痛、腹痛、胸痛等。

躯体化障碍使患者经常进行医学检查,但往往结果显示没有明确的器质性异常。

躯体化障碍是一种复杂的疾病,与个体的心理发育、人格特征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心理学主要关注人的思维、情感、意识、学习、记忆、发展、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

在解释和理解身心疾病方面,心理学发挥着重要作用。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心理因素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探索心理与生理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提供有效的心理治疗措施。

在心身疾病的解释中,心理学提供了多种理论和观点。

例如,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无法处理的心理冲突和潜意识的冲突会导致身体症状。

行为学派关注人的行为模式和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行为干预来改善身体症状。

认知行为理论则认为,负面的思维模式和信念会导致身体症状的发生和加重。

心理社会模型认为,个体的心理和社会因素对身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心理学在身心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心理治疗是通过改变个体的思维模式、情绪表达和行为方式,以减轻身体症状和提高心理健康的治疗方法。

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疗法、行为疗法、催眠疗法等。

医学心理学 心身疾病演示版.ppt

医学心理学 心身疾病演示版.ppt

LOGO
.,.,
10
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
❖ 心理动力学说 ❖ 心理生理学说 ❖ 学习理论 ❖ 综合的心身医学发病机制Fra bibliotekLOGO
.,.,
11
❖心理动力学说
主要由精神分析学家提出,他们认为心身疾病因是潜意 识冲突与躯体与器官功能的联系。
心身疾病发病三要素:未解决的心理冲突;身体器官的 脆弱易感倾向;植物神经系统的过渡活动性
碍等。 ❖ 泌尿生殖系统:遗尿、阳萎、月经不调、经前紧张症等。 ❖ 肌肉骨骼系统包括免疫机制疾病:类风湿关节炎、肌痛、颈
臂综合症等。 ❖ 皮肤科:荨麻疹、湿疹、过敏性皮炎,皮肤搔痒症等。 ❖ 眼科:青光眼、弱视等。 ❖ 耳鼻科:美尼尔氏综合症、口吃、咽部异物感等。 ❖ 妇科:功能性子宫出血、不孕症等。 ❖ 口腔科:舌痛、口炎、口臭等。
❖由此可见,该患者发病总是与损失感带来的消极 情绪有关.
LOGO
.,.,
4
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s) 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 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障碍。
“凡是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康复各环节有 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者,都属于心身疾病”
心身障碍有一部分是习得的,其中有的属于条件 反射性学习,如哮喘儿童可因哮喘症状获得父母的 倍加照顾(奖励性强化);也有是通过观察或认知 而习得的,如儿童的有些习惯可能是对大人习惯的 模仿。
LOGO
.,.,
15
❖综合的心身医学发病机制
心理动力学、心理生理学和行为理论 发病机制:
心理社会刺激物传入大脑
LOGO
.,.,
8
心身与身心
❖ 身心疾病是因人的机体发生了生理变化而引发了个体 心理、行为上的变化,例如老年性痴呆、经期精神紧 张、更年期综合征等等。

医学心理学重点:心身疾病的定义及特点

医学心理学重点:心身疾病的定义及特点

医学心理学重点:心身疾病的定义及特点心身疾病是医学心理学的重要章节,也是事业编常爱考的知识点。

就心身疾病的定义及特点进行总结,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心身疾病的定义及特点:1.心身疾病的定义心身疾病或称心理生理疾病,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

心身疾病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

狭义的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如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和肠易激综合征等。

广义的心身疾病范围要广些,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障碍。

以前有人将心身关系分为三类:(1)心身反应,指精神性刺激引起的生理反应,当刺激除去,反应也就恢复;(2)心身障碍,指精神刺激引起的功能障碍,但没有器质性变化;(3)心身疾病,指精神刺激引起的器质性器质性病变。

但是一般都将心身疾病和心身障碍混合使用,因为这种区分在理论上易理解,但实践中难以明确界定。

长期以来,心身疾病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是造成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已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

2.心身疾病的特点:心身疾病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以躯体症状为主,有明确的病理生理过程。

(2)某种个性特征是疾病发生的易患素质。

(3)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心理社会应激(如生活事件等)和情绪反应有关。

(4)生物或躯体因素是某些心身疾病的发病基础,心理社会因素往往起扳机作用。

(5)心身疾病通常发生在自主神经支配的系统或器官。

(6)心身综合治疗比单用生物学治疗效果好。

【例题】心身疾病是( )。

A.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精神疾病B.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神经症C.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生理反应D.心理社会因素在病因上起主导作用的躯体疾病【答案】D。

解析:心身疾病或称心理生理疾病,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

大家在考试时根据题干中针对的特点去解答。

医学心理学第八章心身疾病

医学心理学第八章心身疾病

生理因素
01
02
03
内分泌失调
长期的心理压力可能导致 内分泌失调,进而影响身 体的生理功能,引发心身 疾病。
免疫系统异常
长期的心理压力可能导致 免疫系统异常,使身体更 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
神经系统异常
心理压力可能导致神经系 统异常,影响身体的生理 反应和调节能力。
遗传因素
基因遗传
某些心身疾病可能与特定的基因遗传有关,个体可能因为携带这 些基因而增加患病风险。
04
CHAPTER
常见心身疾病及其案例分析
抑郁症
总结词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表现为 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和思维迟缓 等症状。
VS
详细描述
抑郁症可导致患者失去对日常活动的兴趣 和乐趣,产生强烈的无助感和绝望感。严 重时可能出现自杀念头。案例分析:某中 年女性因长期工作压力和家庭问题,出现 情绪低落、失眠等症状。经过心理评估, 诊断为抑郁症,经过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后,症状得到缓解。
系列躯体症状。
心身疾病的分类
总结词
心身疾病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如病因 、症状表现、发病部位等。
详细描述
根据病因,心身疾病可以分为原发性心身疾病和继发 性心身疾病。原发性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为主 要病因,而继发性心身疾病则是由于其他躯体疾病导 致的心理生理反应。根据症状表现,心身疾病可以分 为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症、紧张性头痛、功能性消化系 统疾病等。根据发病部位,心身疾病可以分为神经系 统心身疾病、心血管系统心身疾病、呼吸系统心身疾 病等。
创伤后应激障碍
总结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由于经历创伤事件而 导致的心理障碍。
详细描述
患者常常出现对创伤事件的反复回忆、噩梦、 逃避行为等症状,并可能出现情感麻木、焦 虑和抑郁等情绪反应。案例分析:某年轻男 性因亲身经历车祸事故,出现持续的噩梦和 恐惧。经过心理评估,诊断为创伤后应激障 碍,经过心理治疗后,症状得到缓解。

医学心理学-心身疾病

医学心理学-心身疾病

第六章心身疾病第一节概述一、心身疾病的概念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s )又称心理生理疾患( Psychophysiological diseases ),是一类在发病、发展、转归和防治方面都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

目前对心身疾病的认识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

广义的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转归和防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疾病和躯体功能障碍。

狭义的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转归和防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一类躯体组织损害性疾病。

例如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溃疡病等。

心身疾病和心身障碍在目前文献中有时被混合使用,心身疾病和心身障碍之间本身也存在交叉和重叠。

一些著作中提到的心身障碍有时还会笼统包括一部分心身疾病和一部分神经症,故广义的心身障碍和广义的心身疾病有时几乎是同义语。

心身障碍( Psychosomatic disorders )是一组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功能性障碍,例如神经性呕吐、偏头痛。

现已被越来越多的心身医学工作者所重视,目前美国精神病学及心理学著作中逐渐改用( DSM-IV)的分类,以及世界卫生组织( WHO制定的《国际疾病分类一一第十版》(ICD-10)的分类,对经典的“心身疾病”名称已不再使用。

但日本心身医学会仍然有心身疾病的分类。

目前所指的心身障碍是从引起躯体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及由躯体疾病产生的心理障碍两个方面来考虑。

这样,目前的心身障碍显然要比原来的心身疾病广泛得多。

因为它不仅是指疾病,而还指患者体验的心身不适。

但这要被更多的人们所认识,还需要一个过程。

本章讨论的心身疾病主要以狭义的概念进行,归纳起来,心身疾病有以下主要特征:①主要是由心理社会因素刺激,通过情绪和人格特征等作用而发病;②必须具有躯体症状和与症状相关的体征,有明确的器质性损害;③损害往往涉及的是植物神经所支配的组织或器官;④区别于神经症和精神病;⑤大多数病人不了解心理社会因素在自身发病中的作用。

医学心理学 第8章心理社会因素与临床疾病(心身疾病)

医学心理学 第8章心理社会因素与临床疾病(心身疾病)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 性病,由于本病多在情绪紧张、精神创伤 或工作压力过大后起病或病情加重,故心 理因素可能为本病的主要病因,此类病人 的性格特征为较易紧张、焦虑、严谨、认 真、过分严格要求自己、有追求完美倾向。
案例 ××,女,46岁,性格争强好胜,自 我要求严格。其父患肺癌住院,母病(甲 状腺功能低下)在家,其夫胆囊炎住院手 术,其子适值高考。本人工作重担在肩, 不能脱身,每日除完成大量艰巨工作外, 还奔波于两院所医院,照顾父亲和丈夫。 回家后还要关心和照顾儿子的高考复习, 持续地高度紧张、忧虑导致突发性的应激 性消化溃疡。
世界心肺和血液研究协会(NHLBI)也于1978 年确认A型行为属于一种独立的冠心病危险 因素。
(三)心理因素
国内近年来使用问卷式A型行为调查 表进行临床研究也初步说明,我国冠心病 人的A型行为也明显高于正常人。
B型行为模式则为 随遇而安,无竞争性, 无时间紧迫感,温和。
(三)心理因素
C型行为模式 为易发生癌症的行为习惯, 其行为特征为: (1)过分压抑、克制; (2)过分与人合作与顺从; (3)情绪上易愤怒且不也向 外发泄,而生闷气,易焦虑、 抑郁等。
过去一年中LCU累积加分与疾病的关系 LCU(分) 0-150 150-199 200-299 >=300 严重程度 无明显问题 轻度生活危机 中度生活危机 重要生活危机 33 50 80 患病可能性(%)
(三)心理因素 1、心理应激或负性情绪 2、人格特征或行为类型
(三)心理因素
1、心理应激或负性情绪 心理因素是心身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 心理因素影响躯体内脏器官,一般是以情绪 活动作为中间媒介而实现的。 消极情绪对心身健康有着十分不利的影 响,易导致心理失平衡,强烈而持续的心理 失平衡可引起心理和生理机能的病变,以至 发展成多种心身疾病。

临床执业医师-综合笔试-医学心理学-心身疾病

临床执业医师-综合笔试-医学心理学-心身疾病

临床执业医师-综合笔试-医学心理学-心身疾病[单选题]1.关于心理应激的说法错误的是A.应激性生活事件是应激的原因B.个体面临或觉察到环境变化对机体有威胁或挑战时做出的(江南博哥)适应性和应对性反应的过程C.心理应激是包括输入(原因)、中介、反应、应对的动态过程D.心理防御机制的应用可以从根本上消除解除焦虑E.反应则包括生理与心理两个方面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拉扎卢斯认为心理应激是人对外界环境中的有害刺激、威胁和挑战经认知、评价后所产生的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

目前,学界普遍使用心理应激这一概念,并将心理应激定义为个体面临或觉察到环境变化对机体有威胁或挑战时做出的适应性和应对性反应的过程。

这一定义强调环境刺激是对人有威胁和挑战性的社会、心理或生物刺激物,反应则包括生理与心理两个方面。

现代心理应激理论认为,心理应激是包括输入(原因)、中介、反应、应对的动态过程。

掌握“心理应激”知识点。

[单选题]2.应激的心理反应不包括A.认知反应B.情绪反应C.行为反应D.生理反应E.自我防御反应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应激的心理反应包括:认知反应;情绪反应;行为反应;自我防御反应。

掌握“心理应激”知识点。

[单选题]3.研究表明,具有C型人格特征的人易患A.冠心病B.糖尿病C.恶性肿瘤D.哮喘E.偏头痛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C型行为易发生恶性肿瘤的倾向已为临床观察和实验所支持,其特征为:①童年生活不顺利,形成压抑克制的性格;②行为上过分与人合作,理智、协调、姑息、谦虚、谨慎、自信心差、过分忍耐、回避矛盾、好屈服于外界权势;③情绪上易愤怒但不向外发泄。

掌握“心身疾病”知识点。

[单选题]4.不属于A型行为特征的是A.脾气急躁B.时间紧迫感C.争强好胜D.对人有敌意E.抑郁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A型行为的特征为:竞争性强、时间紧迫感、办事急躁、具有敌意。

掌握“心身疾病”知识点。

[单选题]5.与肿瘤有密切关系的行为是A.A型B.B型C.C型D.D型E.E型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C型行为可使体内的免疫功能抑制,导致肿瘤的产生。

心身疾病ppt课件

心身疾病ppt课件

二)与患者有关的特质
❖ 躯体型疾病大约开始于三十岁以前,通常伴随着长期性但不 存在的原因,似乎女性出现的比率较普遍。
❖ 患有此疾病的人,通常对其症状或诊疗史有不切实际或先入 为主的解释,而不强调其生活的部分,结果在职业与社交功 能上受到伤害。
❖ 经由家庭和社会经验的增强,常表现习得性无助的态度,并 倾向于气馁、担心、生气和低自尊。
❖ 多次检查结果都比较正常,什么病也查不出来,
躯体型疾病的五种型态
❖ 躯体畸形性疾病(body dysmorphic disorder)
是有着正常外观却对自己外观带有一些想像缺陷或偏见 的人。患此病症的人没有妄想,且承认自己可能过分夸大 缺陷,但他们却无法对自己有较实在的自我形象。
❖ 转换型疾病(conversion disorder)
五、恶性肿瘤
❖ 2、情绪 ❖ 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 确诊后病情往往迅速恶化;怀疑阶段常常比确诊前好一些 ❖ 消极情绪与积极情绪的影响 ❖ 3、生活事件 ❖ 配偶有一方患癌症或死于癌症,对方也容易患癌症。 ❖ 亲人死亡后6~8个月易发生癌症。
❖ 六、支气管哮喘
❖ 发生率:0.5~2%(China)
❖ 相反:B型——缺乏竞争性,喜欢不紧张的工作,喜欢过松散 的生活,无时间紧迫感,有耐心,无主动的敌意。
三、糖尿病
❖ 1、情绪:
情绪激动时,血糖、尿糖、酮体增多。
❖ 2、生活事件 大多数病人发作前经历灾难性生活事 件。
❖ 3、人格因素:被动、依赖、不适应、回避痛苦、 不善于延迟满足、注意涣散、对应激的唤醒水平低、 缺乏安全感、优柔寡断等
心身疾病
❖ (1)由于心理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例如原发性高血压) ; ❖ (2)虽是由于躯体因素引起的躯体疾病,但因心理因素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躯体症状有明确
LOGO
诊断程序
病史采集:注意心理社会方面 体格检查:注意心理行为反应方式
心理行为检查 综合分析
LOGO
心身疾病的鉴别诊断
心身疾病主要和一些神经症及某些精神 疾病相鉴别,尤其是前者,如焦虑症、疑病 症等。它们虽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也有各 种躯体方面的不适,甚至有明显的躯体症状, 但常广泛而反复无常,仅表现为功能障碍, 无确定的躯体病变部位,无明显的器质性病 变;
❖由此可见,该患者发病总是与损失感带来的消极 情绪有关.
LOGO
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s) 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 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障碍。
“凡是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康复各环节有 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者,都属于心身疾病”
LOGO
心身疾病的特点
迷走神经 哮喘、溃疡
心理冲突
LOGO
交感神经 原发性高血压、甲亢
❖心理生理学说
如果说心理动力学是强调病因,则心理生 理学说着重于发病机制。
Cannon的“应急” 反应,巴甫洛夫的实 验神经症,都说明神经刺激可以影响和改变 器官功能,即心理活动可影响生理过程,甚 至引起疾病。Selye的“应激”学说更带动 了内分泌学家及心理学家的参与。
德国海因洛茨:首提“心身”、“心身 医学”概念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
LOGO
心身医学的发展历程
❖早期 1930-1960 心理动力学 用Freud理论方法研究健康与疾病
❖现代 1960年后 心理-社会-生物 研究健康与疾病的心理状态与躯体功能间的 作用生理机制
LOGO
心身与身心
❖ 身心疾病是因人的机体发生了生理变化而引发了个体 心理、行为上的变化,例如老年性痴呆、经期精神紧 张、更年期综合征等等。
而心身疾病既有明显的躯体症状,又有 明确而具体的病变部位,一般累及植物神经 所支配的脆弱器官。
LOGO
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 ❖心理干预目标
消除心理社会刺激因素:帮助患者从客观上消除致 病的心理社会因素 消除心理学病因:提高患者对应激的认识水平,增 强应对能力 消除生物学症状:减轻生理反应,缓解病情
LOGO
❖ 身心疾病中的心理反应包括:
躯体疾病对病人感知的影响
躯体疾病引起病人的心理反应
原发心理障碍
躯体疾病对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继发社会后果
不同的躯体疾病可以通过对神经系统的直接、简介作 用影响心理活动。
LOGO
常见的心身疾病
❖ 心血管系统: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心率不齐等。 ❖ 消化系统:胃、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胃痉挛、精
第十章 心身疾病
LOGO
主要内容
1
心身疾病概述
2
常见心身疾病
LOGO
第一节 心身疾病概述
LOGO
案例
❖一主妇4岁时患支气管哮喘,以后缓解,20岁时复 发,后治愈,但在37岁时再度复发,通过寻问该患 者的生活经历发现,她在4岁患病前恰好有弟弟降 生,这意味着将有人与她争夺父母之爱,20岁发病 前父亲死亡,37岁发病前发现自己的丈夫爱情不 专一。
LOGO
发病机制:心理神经中介途径 心理神经内分泌途径 心理神经免疫学途径
以心理神经免疫学途径为例: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通过植物神经系统的递质 中枢神经与免疫系统的直接联系
LOGO
❖学习理论
包括条件反射学习 (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 射)即强化,还有社会学习理论中的观察学习及模 仿。
心身障碍有一部分是习得的,其中有的属于条件 反射性学习,如哮喘儿童可因哮喘症状获得父母的 倍加照顾(奖励性强化);也有是通过观察或认知 而习得的,如儿童的有些习惯可能是对大人习惯的 模仿。
❖心、身同治原则
心身疾病是一组发病、发展、转归和防治都与 心理因素有关的躯体疾病。因此对心身疾病的治疗 要根据病程的不同时期和主要矛盾确定治疗的主次, 兼顾到病人的躯体和心理两方面。
一方面要采取有效的躯体治疗,以解除症状、 促进康复,如对溃疡病的制酸,高血压病的降压, 支气管哮喘的支气管扩张剂治疗等。另一方面,如 果需要持久的疗效,减少复发,则需要在心理和社 会水平上加以干预和治疗。
LOGO
❖综合的心身医学发病机制
心理动力学、心理生理学和行为理论 发病机制:
心理社会刺激物传入大脑
大脑皮层联合区的信息加工
传出信息触发应激系统引起
心身疾病的发生
LOGO
心身疾病的诊断
❖诊断原则 ❖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 ❖心身疾病的预防
LOGO
心身疾病诊断 要点
疾病的发生:心理社会因 素及其与躯体症状的时间 关系
❖以躯体症状为主,有明确的病例生理过程 ❖某种个性特征是疾病发生的易患素质 ❖疾病发生发展与心理社会应激和情绪有关 ❖生物或躯体因素是发病基础,心理社会因素
是扳机作用 ❖心身疾病常发生在自主神经支配的系统或器
官 ❖心身综合治疗比单用生物学治疗效果好。
LOGO
心身疾病研究的历史
希伯克拉底:体液学说 《黄帝内经》:五神、五志学说
根据病情缓急和严重程度具体施策。
LOGO
心身疾病的预防
心身疾病是心理、社会和生物学多种因素 相互作用的产物,其预防不能只着眼于生物 学因素,而应从更广泛的方面设计预防方案 和具体措施,才能保持生理、心理和社会适 应三方面的健全状态,收到良好的效果。
LOGO
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
❖ 心理动力学说 ❖ 心理生理学说 ❖ 学习理论 ❖ 综合的心身医学发病机制
LOGO
❖心理动力学说
主要由精神分析学家提出,他们认为心身疾病因是潜意 识冲突与躯体与器官功能的联系。
心身疾病发病三要素:未解决的心理冲突;身体器官的 脆弱易感倾向;植物神经系统的过渡活动性
Alexander认为潜意识冲突导致精神紧张,改变了交 感或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机能,扰乱了神经内分泌系统而出现 器官症状。
神性(心因性)厌食等。 ❖ 呼吸系统:支气管哮喘、过度换气综合征等。 ❖ 内分泌系统:甲状腺机能亢进症,肥胖症等。 ❖ 神经系统:紧张性头痛、偏头痛、痉挛性斜颈、植物神经障
碍等。 ❖ 泌尿生殖系统:遗尿、阳萎、月经不调、经前紧张症等。 ❖ 肌肉骨骼系统包括免疫机制疾病:类风湿关节炎、肌痛、颈
臂综合症等。 ❖ 皮肤科:荨麻疹、湿疹、过敏性皮炎,皮肤搔痒症等。 ❖ 眼科:青光眼、弱视等。 ❖ 耳鼻科:美尼尔氏综合症、口吃、咽部异物感等。 ❖ 妇科:功能性子宫出血、不孕症等。 ❖ 口腔科:舌痛、口炎、口臭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