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以色列经济奇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码以色列经济奇迹
以色列是一个毋庸置疑的小国,从国土面积(和北京差不多大),人口(中国的1/170)和各项资源指标看,这个国家似乎都应该在国际上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可是,以色列却在很多方面诉说着这个小国的强大内心和不竭动能:全球工程师比例最高的国家(每万人140位研发人员和工程师,基础科研能力全球领先),研发投入最高的国家(连年稳定在GDP的4-5%),人均论文数全球第一,人均风险投资额全球第一,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第三多的国家(排名仅次于美国和中国,2012年刚被中国超越)。同时,以色列的人均GDP 早已超过3万美元,即便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经济发展仍然保持5%的年均增速,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甚至表示有信心保持这样的速度再发展30年。当全球人民都在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近百年的冲突哀叹,为耶路撒冷的和平祈福时,一不靠油二不靠气的以色列人悄然站到了中东发展水平的顶峰;放眼全球,“中东硅谷”的美誉也代表了世界对于以色列高科技新经济的肯定与溢美。以色列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这其中的奥秘是什么?中国作为一个和以色列前后脚成立的国家,是否能从这个“小”国的强大内因中学到些什么?
一、服务型政府
解码以色列经济必须对其发展历程做一个简单回顾和梳理。以色列在1948年建国以后,其经济发展经历了从国有到私有,传统行业到新兴高科技行业这两条主线。以色列建国后就一直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相邻的埃及、约旦、叙利亚、黎巴嫩,甚至不相邻的伊拉克、科威特、伊朗(1979年伊斯兰革命以后)等国无一不把以色列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面对犹太难民短期内大量流入、资金匮乏、国民经济基础薄弱,以及自然资源极度缺乏的残酷现实,以色列政府通过发行国家债券、接受德国战争赔款并积极争取国际援助、从美国犹太人筹集国家发展基金等方式,逐渐度过难关,形成了以集体农庄基布兹为主要生产形式的农业基础,并以此发展面向欧美等高端国家的劳动密集型出口制造业。虽然这种国家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在以色列建国初期发挥了集中有限力量确保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大事,但经济越往前发展,越呼唤活力,这种集约化生产方式就越体现出其局限性。在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以后,虽然以色列获得了相对持久的外部和平环境,但内部经济结构却已坍塌,这也最终导致了80年代早期国民经济经历了连续数年的三位数
旁边的一个小个子士兵直接就倒下了,但他边上的另一个大个子却像火箭般冲了出去,因为这个人肩膀上的队友个子最矮。包括我们在内的很多国家,公共部门都坐在私人部门的肩膀上,我们的公共部门过于庞大,所以要让它“瘦身”,同时要给私人部门提供税收优惠的“氧气”,这样私人部门才能跑得快。”
2004—2012年以色列GDP增长图,单位:十亿美元(资料来源:世界银行网站)
以色列的整体研发实力能够领先于世界,根本原因在于千年来犹太人对于教育的重视,主导原因是以色列政府设计的一整套研发激励机制,从而充分调动了以色列人投身研发事业的热情,并由此获得个人成长与价值回报,形成良性循环。
以色列政府的智慧首先体现在以立法确保研发与科技兴国。1984年,以色列国会通过了“鼓励开展工业性研究与开发法”(Law for the encouragement of Industrial R&D ),该法被称为以色列的“创新大法”,是使以色列找准发
展高科技要诀的最关键一步。此后,这项法律经过了几次修改与完善,更加明确了研发立国,科技立国的发展基调,并对政府主要部门,包括总理办公室、财政部、科技部、贸工部、信息部等进行了职责安排,让“研发无小事”,“研发关乎国家存亡”的理念不因政府换届或者外部生存环境的变化而有丝毫动摇。
以此为基础,以色列政府部门的机构设置也实施了一系列创新,形成了国家科学基金、首席科学家办公室(OCS)、以色列出口协会三足鼎立的政府支持结构。
以色列科研能力的强大首先体现在对基础科研工作的重视和资金的直接投入,这项工作主要通过以色列国家科学基金(Israel Science Foundation)展开。科学基金规模维持在6千万美元左右,每年从几千个项目筛选1300个项目进行十万美元以下的资金支持。科学基金的支持对象为1-4个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这些研究团队基本都在全国主要科研院所从事基础科研工作,也包括一部分企业的研究部门。支持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精密科学、生命科学和制药、人文和社会科学。这些研究成果一般无法直接商业化,需要对接创业团队。而这些科研成果一旦申请专利,则专利权由科学基金、实验室所在院校、研究人员三方共享,研究人员的占
股比例达到40%。拿魏兹曼科学院的生命科学院举例,每年该校通过授权专利就可以获得2亿美元左右的收入,其中的8000万美元则是对于科学家的激励。这完美诠释了对于知识和学者的重视。
如果说科学基金是纯科研投入的话,隶属于以色列贸易、工业、劳工部的首席科学家办公室就是连接科研和市场的最重要机构。首席科学家办公室由Kachalsky教授在1968年提出,最初的宗旨是为支持军工行业以及农业技术的发展。1984年创新法颁布以后,首席科学家办公室每年获得数千万美元(近十年稳定在3亿美元左右)的经费支持,对通用技术和企业高科技含量产品的研究开发提供资助(资助比例为20%-80%,风险越大的项目政府占比越高);并实施高科技孵化器项目,为科技人员实现从技术成果到产品产业化提供风险资助。除资金支持外,首席科学家办公室还帮助受扶持企业开发市场,以及进一步吸引纯市场化运作的风险资金,同时与其他国家设立国际合作投资基金,为企业提供国际研发合作,确保发展方向不脱离国际需求。
政府资金一般不占有初创企业股份,如果受扶持企业的这家企业成功了,它就要偿还政府提供的资金以及资金使用费(低息贷款水平),现在首席科学家办公室每年投资3亿美
元研发经费,同时可以收回1-2亿的年度回报,算是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自给自足。此外,政府给予支持企业的自由度是相当高的,基本不参与企业管理,但是如果要将核心技术授权给他国生产商,必须接受首席科学家办公室的审核,确保以色列的核心科技不至于流失。以色列最具创业特色的风险投资行业,也正是在首席科学家办公室创业扶植体系下逐渐发展壮大的。
2007-2011年期间以色列初创企业融资情况表,单位:百万美元
(资料来源:以色列外交部网站)
在首席科学家办公室的框架下,磁铁计划、孵化器计划、加速器计划、美以、新以、欧以、韩以合作基金等项目接连出台,形成了科研与工业无缝对接的创新商业模式。以此为基础,同样隶属于以色列贸工部的出口协会更是名副其实的服务机构,该协会搜集所有具有出口能力的以色列企业,通过以色列在各国的驻外使领馆获得相关商业信息,从而对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