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现状分析及策略-最新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现状分析及策略
当前农村中小学在面临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情况下,由于思想准备不足、理念转变不够、行动迟缓等原因,素质教育收效甚微,严重阻碍了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
一、农村中小学学生素质现状
笔者通过走访部分中小学校领导、老师和学生家长,了解到农村中小学一些学生的素质没有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一是道德素质较差。二是心理品质较差。三是创造能力较差。
二、推进素质教育的几点对策
顾明远说素质教育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德育为先,二是能力为重,三是全面发展。具体来说,推进素质教育体现在方方面面,就目前农村中小学生素质现状来看,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强化思想品质教育。人的思想品德、世界观、人生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教育培养的。在学生的各项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摆在首位的。一个人其他方面的素质再优秀,倘若是非不分、善恶不分、美丑不辨,怎么会是个有用之才呢?有个形象的比喻十分贴切:“孩子的智力不好是次品,体质不好是废品,而品德不好则是危险品。”品德的好坏关键是要靠从小养成。因而,中小学应把学生的品德培养放在首位,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制定中小学生德育具体标准,开展行之有效、丰富多彩的品德教育活动。通过看得见的养成教育,培养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和爱国情感,形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重智轻德”的教育误区,造成当今中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健康,青少年犯罪率急剧上升,且朝低龄化发展。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农村中小学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法制教育刻不容缓。农村中小学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由于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不同程度上都有一定的心理问题。学校可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调控情绪、增强受挫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让学生多参加一些实际活动,在活动中学会交往,培养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开展创新能力教育。青少年正处于创造力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创造力发展如何,对他们的现在、将来及国家前途命运都有重大影响,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正成为国家发展的动力。人们普遍认为,中国的学生会读书、会考试,但缺乏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农村的学生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更深,缺乏创新精神的现象更普遍。农村的学生相对城市里的学生来说更为胆小怕事,合作能力差,不善交际,自卑感明显,因此个性得不到张扬,束缚了创造力的发展。
(四)增强劳动观念教育。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为学生的一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农村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农村中小学要善于结合农村实际,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掌握终身有用的本领。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农村,热爱农村,积极参加各种劳动,牢固树立扎根农村,建设新农村的观念。其次,要有效利用各种活动载体,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供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培养他们勤于思考、大胆实践的良好习惯,培养创造力。最后,农村中小学应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培养学生不畏困难、勇攀科学高峰的探索精神,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五)打造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实施素质教育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应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较高的业务素质、精湛的专业知识、很强的法制观念、较高的创新能力及良好的心理素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