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论述类文本阅读 2 高考命题点一 理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范答题] 第一步:题干需要这样审——审题干,明题型 “如来佛的掌心”“紧箍儿”“八十一难”是三个概念, “分别意味着什么”就是让考生回答这三个概念各指代什么, 本题考查非指示代词在文中的意义。 第二步:答题角度需要这样想——找角度,准判断 这就需要找出,这三个概念所在的位置,然后根据上下文, 来推断出其各自意义。
有一天突然悲叹起来,他看到老猴死去,想到自己迟早也要死 去,于是到阎罗殿去把自己的名字从生死簿中勾掉,从而拥有 了绝对意义上的“自在”。
但是对社会人来说,这却触犯了规范,社会不允许没有经 过任何修炼就得到这种绝对自由。孙悟空扰乱了正常的秩序, 这必定要受到惩罚。社会要么剿灭他,要么改造他。小说采取 了寓意性的写法,用“如来佛的掌心”代表一种无所不能的社 会规范,个人有再大的能耐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个体人” 一旦步入社会,就不可能再有绝对的自由自在了。
个,即皑皑白雪中的一枝竹,白色天地中的一点青绿。在《个 山小像》中,八大山人录其友人赞语:“个,个,无多,独大。 美事抛,名理唾……大莫载兮小莫破。”八大山人想要告诉人 们的是:我山人是天地之中的一个点,虽然只是一点,当我抛 弃欲望的追求,唾弃名理的缠绕,获得自身的独立的时候,我 就可以齐同世界,拥有世界,我就是大全。八大山人笔下的一 朵小花,一枝菡萏,一羽孤鸟,都是一“个”,一点,一个充满 圆足的生命。八大的自尊缘此而出。
第四部分 论述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四部分 论述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
高考命题点一 理解
论述类文本的理解能力包括两个具体的测试要求:理解文 中重要概念(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题型一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词语)的含义题
要正确解答此类题,先需明确四个问题: 1.什么叫“概念”?“重要概念”和“重要词语”有什么 区别?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某一事物的所 有性质及其同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是事物的属性;其中,为 该事物所特有的并对该事物有决定意义的属性,是其本质属性。
命题角度二 特殊指代义的概念(词语) 词语指代分指示代词的指代和非指示代词的指代,运用指
示代词可使行文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洁,对指示代词的把握重在对语境的分析。 文章中的代词运用非常灵活,指代的范围极为广泛,它既能替 代实词、短语、句子、语段又能替代任何事物,还能替代复杂 的概念。
要辨析代词的意义,应该从代词的上下句入手,由近及远 地从上句或下句中找到它指代的具体对象,从而理解它的指代 义。
第三段中说“用‘如来佛的掌心’代表一种无所不能的社 会规范,个人有再大的能耐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可见 “如来佛的掌心”指的是“一种无所不能的社会规范”。
从第四段中“这说明孙悟空是心甘情愿地接受社会规范” 可以看出“紧箍儿”是指让孙悟空心甘情愿接受的社会规范。
从第五段中“西天取经的八十一难,并没有内在的逻辑联 系。那些周而复始、形形色色的险阻与妖魔,都不过是孙悟空 修心过程中所遇障碍的象征”可以得知“八十一难”是指人生 路上所遇到的障碍。
于是,西天取经,是孙悟空充分发挥个人能力的过程,更 是他收心敛性的过程。西天取经赋予孙悟空的任务,就是保护 唐僧一步一步走到西天去,跋山涉水,不能偷懒。这是一种人 生的命题,人生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人生最大的价值不在于 目的,而在于过程。西天取经的八十一难,并没有内在的逻辑 联系。那些周而复始、形形色色的险阻与妖魔,都不过是孙悟 空修心过程中所遇障碍的象征。
孙悟空遇到唐僧,投身西天取经的事业,这是偶然的事情 吗?不完全是。小说有一个寓意性的写法——“紧箍儿”。紧箍 儿是有形的东西,但却有无形的含义。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儿是 怎么戴上的?是他自己戴上的。他看到藏着紧箍儿的花帽子漂 亮,就自己给自己戴上了。这说明孙悟空是心甘情愿地接受社 会规范,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紧箍咒”有一个很雅的名字, 叫“定心真言”。只有把孙悟空的心“定”住,他才能真正地长 大成人。
一、审题干,明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 (2017·高考江苏卷) 文中“谱”的含义有哪些? (2016·高考江苏卷) 文中“如来佛的掌心”“紧箍儿” “八十一难”分别意味着什么?
题干 (2014·高考江苏卷) 请简要说明第三段中“个”的含义。
示例 其他常见设问方式: (1)请解释文中××的内涵。 (2)文中反复提到的××词语各指什么? (1)题干中有“含义”“内涵”等字样
2.“含义”将以什么形式出现在考题中? 从历年高考情况看,这一考点,主要要求考生理解“重要 概念”的属性、内涵和外延。属性是指概念的性质及同其他事 物之间的关系;内涵是指概念所包含甚至是所涉及的各个方面; 外延是指从概念性质出发向外引申所关联的现象或事物。
3.我们如何把握“文中”二字? 首先要清楚,命题者的命题原则是“尽量使考生能够利用 文中语句作为答题的基本材料”;其次,“重要概念”不是来自 生活或我们的经验积累,而是来自文本,因而不需要也无办法 强加理解;第三,对“概念”的属性、内涵的理解必然来自文 本,而对于外延的理解可能会需要我们的一些生活经验和知识 积累。 4.有哪些具体命题角度? 高考对这一题型常常从三个角度命题:反复强调的概念(词 语)、特殊指代义的概念(词语)、有修辞意义的概念(词语)。
“三步法”解答“反复强调的概念(词语)”类题目 第一步,寻找区域。寻找区域,就是寻找解释概念(词语) 的区间。一个概念在文中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是与其他词语组 成句子表达某种意思;反过来看,上下文中总是或多或少、或 隐或显地包含这个概念(词语)的意思,或制约这个概念(词语) 的含义。解题时要有整体观念,认真理解语境,把握上下文的 意思,明确有效信息的区间。
任何社会中的人都面临着“自在”和“成人”的两难处境。 你生活在社会当中,一方面希望有更多自由,另一方面又发现 面临着种种约束。这是两难的,人的一生就是在这种两难处境 当中找到最佳位置。在这个意义上,孙悟空是成功的。
(节选自《中国四大名著的文化价值》,有删改)
文中“如来佛的掌心”“紧箍儿”“八十一难”分别意味 着什么?
第三步:答案需要这样组织——汇角度,组答案
[参考答案] “如来佛的掌心”象征着孙悟空无法逃脱的 社会规范;“紧箍儿”象征着孙悟空心甘情愿接受的社会规范; “八十一难”象征着孙悟空修心过程中所遇的障碍。 命题角度三 有修辞意义的概念(词语)
论述类文本在阐述道理时,为了把所论述的问题具体化、 形象化,常常用修辞说理,这就出现了有修辞意义的概念(词 语)。对这类词语需要“明手法,释其义”:
老幼皆宜,所以它是可以读一辈子的书。唐代诗人杜甫有诗云: “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学商旅。”这是嘲笑夔州人好 经商,没有读书的习惯。现今则把读《论语》看作学问,这也 可算是学术变迁,世风推移的反映了。
(摘编自王学泰《经典是这样铸成的——〈论语〉》)
指出文中两个加点指代词所指代的具体内容。 [规范答题] 第一步:题干需要这样审——审题干,明题型 题干已经非常明确是“加点指代词所指代的具体内容”, 因此本题属于考查理解指代词的意义。 第二步:答题角度需要这样想——找角度,准判断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找出“这些”“那些”在文中的具体 位置,然后根据上文或下文解答。“这些”很明显是上文的两 句话,加以整合即可。“那些”,既要结合上文“道理”,又 要结合下文“较深奥的”理解。 第三步:答案需要这样组织——汇角度,组答案
第三步:答案需要这样组织——汇角度,组答案 原文对“个”词语的第一个层次解释的本质词句是“个, 也可解释为竹,雪个”,第二个层次解释的本质词句是“八大 山人想要告诉人们的是:我山人是天地之中的一个点”,第三个 层次解释的本质词句是“一点,一个充满圆足的生命”。组织以 上内容即可得出本题答案。 [参考答案] “个”从具体物象到抽象观念,形成了三个 层面:竹,点,圆满具足的生命。
(2014·高考江苏卷节选)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后面 问题。
乾坤草亭 朱良志
…… 乾坤中的一草亭,江海中的一浮鸥,宇宙中的一只船,反 映出人的生命困境以及从此困境中突围的可能路径。这是一种 深层的生命自信,我们每个人都是渺渺宇宙的一个点,八大山 人也有此认知,他早年号雪个、个山,自称“个山人”,这个 “个”就是乾坤中之一“个”,一点。个,也可解释为竹,雪
[参考答案] “这些”指汉代最初级的读物《仓颉篇》《急 就篇》等识字课本。“那些”指较深奥的道理。
(2016·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成人不自在 郭英德
《西游记》记录了孙悟空从出生、成长、奋斗,直到成为 “斗战胜佛”的曲折过程,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成人 不自在。
孙悟空的出生,和普通人大不一样,他是从石头缝里蹦出 来的,摆脱了人与生俱有的社会关系。用小说的话,就是“不 服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拘束”。那么,作为一 个原生态的人,他是不是就获得了真正的“自在”呢?这还不 行。他发现自己生活的环境太狭隘了,来来回回就在花果山上, 交往的就是些个猴兄猴弟。他想要拥有更大的空间和世界,所 以去寻仙问道,有了种种法力。一个筋斗云翻出十万八千里, 生活空间如此之大,可以为所欲为,来去自如。有了这么广阔 的生存空间,就获得真正的“自在”了吗?还是不行。孙悟空
明辨 题型 (2)题干中有“解释”“说明”等字样,同时有具体的某
一个词语
二、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 因命题的角度不一样,解题技巧也不一样,因此,分开掌
握解题技巧。
命题角度一 反复强调的概念(词语) 这类反复强调的概念(词语)多指在文本中处于核心地位的
概念(词语),常常是文章所论述的主要问题。高考考查这类概 念,不是要求考生掌握它们在某专业领域中的规范性的定义, 而是要求考生从语文角度能够结合特定的语言环境,对它们作 出具体而准确的理解,以体现出个人的语文能力。
第二步,确定句段。确定句段就是明确哪些语句、段落包 含着对概念(词语)内涵、外延的解释,对概念(词语)的理解要以 准确判断内涵(本质属性)为基础。判断内涵时要联系语境,看 其所在的句子,看与其相关的、搭配的词语组成的是什么结构, 从而判定概念(词语)的内涵。
第三步,筛选提取本质的词语组织答案。筛选、提取出解 释概念(词语)的本质特征的词句,根据题干要求,将这些词句 组合成“最准确”的解释。
辨析那些非指示代词词语的指代义,也应该利用上下文, 一般说来,在这类词的上下文中,一般会有阐释这些词语的句 子,找到这些阐释性语句,答案也就出来了。检验对代词指代 的具体内容判断正误时只要将所找出的具体指代内容代入原 文,看是否合适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从作用上看,《论语》既是小学教科书,又可以终生涵咏。 汉代最初级的读物《仓颉篇》《急就篇》等都是识字课本。以《急 就篇》为例,三十四章二千余字,生字密度很大,内容也涉及 社会生活诸方面。这.些.①书编写目的比较简单,就是识字。《论 语》就不同了,《论语》的文字基本上是当时的口语,平易好懂; 其中的道理多为常理常情,儿童易于理解,那.些.②较深奥的也 可以在以后的岁月中慢慢体会;《论语》多有故事,又富有感情,
“重要概念”仅指与整体文意密切相关或是文章重点论述 的一个“概念性”词语;而“重要词语”则相对比较宽泛,包 括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表达功能特别强烈的词 语、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等。在文章中,词语是承载信 息的最基本的语言单位。准确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则是理 解文章的基础,这既是阅读文章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重要 的能力要求之一。高考考查考生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往往就是 指词语在实际运用中的具体意义,而不是从词典上背下来的一 般意义。
……
请简要说明本段中“个”的含义。 [规范答题] 第一步:题干需要这样审——审题干,明题型 题干已经明确了对这一词语含义解释的区域为本段。 第二步:答题角度需要这样想——找角度,准判断 所选文段共七句话,从第三句由八大山人引出“个”这个 词语,紧接着第四句话对这一词语的内涵进行了表象上的解释; 第五、六句由对“个”的内涵进行了较深层次的解释;第七句 对这一词语的解释已经上升到抽象观念的解读。
有一天突然悲叹起来,他看到老猴死去,想到自己迟早也要死 去,于是到阎罗殿去把自己的名字从生死簿中勾掉,从而拥有 了绝对意义上的“自在”。
但是对社会人来说,这却触犯了规范,社会不允许没有经 过任何修炼就得到这种绝对自由。孙悟空扰乱了正常的秩序, 这必定要受到惩罚。社会要么剿灭他,要么改造他。小说采取 了寓意性的写法,用“如来佛的掌心”代表一种无所不能的社 会规范,个人有再大的能耐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个体人” 一旦步入社会,就不可能再有绝对的自由自在了。
个,即皑皑白雪中的一枝竹,白色天地中的一点青绿。在《个 山小像》中,八大山人录其友人赞语:“个,个,无多,独大。 美事抛,名理唾……大莫载兮小莫破。”八大山人想要告诉人 们的是:我山人是天地之中的一个点,虽然只是一点,当我抛 弃欲望的追求,唾弃名理的缠绕,获得自身的独立的时候,我 就可以齐同世界,拥有世界,我就是大全。八大山人笔下的一 朵小花,一枝菡萏,一羽孤鸟,都是一“个”,一点,一个充满 圆足的生命。八大的自尊缘此而出。
第四部分 论述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四部分 论述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
高考命题点一 理解
论述类文本的理解能力包括两个具体的测试要求:理解文 中重要概念(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题型一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词语)的含义题
要正确解答此类题,先需明确四个问题: 1.什么叫“概念”?“重要概念”和“重要词语”有什么 区别?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某一事物的所 有性质及其同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是事物的属性;其中,为 该事物所特有的并对该事物有决定意义的属性,是其本质属性。
命题角度二 特殊指代义的概念(词语) 词语指代分指示代词的指代和非指示代词的指代,运用指
示代词可使行文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洁,对指示代词的把握重在对语境的分析。 文章中的代词运用非常灵活,指代的范围极为广泛,它既能替 代实词、短语、句子、语段又能替代任何事物,还能替代复杂 的概念。
要辨析代词的意义,应该从代词的上下句入手,由近及远 地从上句或下句中找到它指代的具体对象,从而理解它的指代 义。
第三段中说“用‘如来佛的掌心’代表一种无所不能的社 会规范,个人有再大的能耐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可见 “如来佛的掌心”指的是“一种无所不能的社会规范”。
从第四段中“这说明孙悟空是心甘情愿地接受社会规范” 可以看出“紧箍儿”是指让孙悟空心甘情愿接受的社会规范。
从第五段中“西天取经的八十一难,并没有内在的逻辑联 系。那些周而复始、形形色色的险阻与妖魔,都不过是孙悟空 修心过程中所遇障碍的象征”可以得知“八十一难”是指人生 路上所遇到的障碍。
于是,西天取经,是孙悟空充分发挥个人能力的过程,更 是他收心敛性的过程。西天取经赋予孙悟空的任务,就是保护 唐僧一步一步走到西天去,跋山涉水,不能偷懒。这是一种人 生的命题,人生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人生最大的价值不在于 目的,而在于过程。西天取经的八十一难,并没有内在的逻辑 联系。那些周而复始、形形色色的险阻与妖魔,都不过是孙悟 空修心过程中所遇障碍的象征。
孙悟空遇到唐僧,投身西天取经的事业,这是偶然的事情 吗?不完全是。小说有一个寓意性的写法——“紧箍儿”。紧箍 儿是有形的东西,但却有无形的含义。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儿是 怎么戴上的?是他自己戴上的。他看到藏着紧箍儿的花帽子漂 亮,就自己给自己戴上了。这说明孙悟空是心甘情愿地接受社 会规范,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紧箍咒”有一个很雅的名字, 叫“定心真言”。只有把孙悟空的心“定”住,他才能真正地长 大成人。
一、审题干,明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 (2017·高考江苏卷) 文中“谱”的含义有哪些? (2016·高考江苏卷) 文中“如来佛的掌心”“紧箍儿” “八十一难”分别意味着什么?
题干 (2014·高考江苏卷) 请简要说明第三段中“个”的含义。
示例 其他常见设问方式: (1)请解释文中××的内涵。 (2)文中反复提到的××词语各指什么? (1)题干中有“含义”“内涵”等字样
2.“含义”将以什么形式出现在考题中? 从历年高考情况看,这一考点,主要要求考生理解“重要 概念”的属性、内涵和外延。属性是指概念的性质及同其他事 物之间的关系;内涵是指概念所包含甚至是所涉及的各个方面; 外延是指从概念性质出发向外引申所关联的现象或事物。
3.我们如何把握“文中”二字? 首先要清楚,命题者的命题原则是“尽量使考生能够利用 文中语句作为答题的基本材料”;其次,“重要概念”不是来自 生活或我们的经验积累,而是来自文本,因而不需要也无办法 强加理解;第三,对“概念”的属性、内涵的理解必然来自文 本,而对于外延的理解可能会需要我们的一些生活经验和知识 积累。 4.有哪些具体命题角度? 高考对这一题型常常从三个角度命题:反复强调的概念(词 语)、特殊指代义的概念(词语)、有修辞意义的概念(词语)。
“三步法”解答“反复强调的概念(词语)”类题目 第一步,寻找区域。寻找区域,就是寻找解释概念(词语) 的区间。一个概念在文中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是与其他词语组 成句子表达某种意思;反过来看,上下文中总是或多或少、或 隐或显地包含这个概念(词语)的意思,或制约这个概念(词语) 的含义。解题时要有整体观念,认真理解语境,把握上下文的 意思,明确有效信息的区间。
任何社会中的人都面临着“自在”和“成人”的两难处境。 你生活在社会当中,一方面希望有更多自由,另一方面又发现 面临着种种约束。这是两难的,人的一生就是在这种两难处境 当中找到最佳位置。在这个意义上,孙悟空是成功的。
(节选自《中国四大名著的文化价值》,有删改)
文中“如来佛的掌心”“紧箍儿”“八十一难”分别意味 着什么?
第三步:答案需要这样组织——汇角度,组答案
[参考答案] “如来佛的掌心”象征着孙悟空无法逃脱的 社会规范;“紧箍儿”象征着孙悟空心甘情愿接受的社会规范; “八十一难”象征着孙悟空修心过程中所遇的障碍。 命题角度三 有修辞意义的概念(词语)
论述类文本在阐述道理时,为了把所论述的问题具体化、 形象化,常常用修辞说理,这就出现了有修辞意义的概念(词 语)。对这类词语需要“明手法,释其义”:
老幼皆宜,所以它是可以读一辈子的书。唐代诗人杜甫有诗云: “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学商旅。”这是嘲笑夔州人好 经商,没有读书的习惯。现今则把读《论语》看作学问,这也 可算是学术变迁,世风推移的反映了。
(摘编自王学泰《经典是这样铸成的——〈论语〉》)
指出文中两个加点指代词所指代的具体内容。 [规范答题] 第一步:题干需要这样审——审题干,明题型 题干已经非常明确是“加点指代词所指代的具体内容”, 因此本题属于考查理解指代词的意义。 第二步:答题角度需要这样想——找角度,准判断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找出“这些”“那些”在文中的具体 位置,然后根据上文或下文解答。“这些”很明显是上文的两 句话,加以整合即可。“那些”,既要结合上文“道理”,又 要结合下文“较深奥的”理解。 第三步:答案需要这样组织——汇角度,组答案
第三步:答案需要这样组织——汇角度,组答案 原文对“个”词语的第一个层次解释的本质词句是“个, 也可解释为竹,雪个”,第二个层次解释的本质词句是“八大 山人想要告诉人们的是:我山人是天地之中的一个点”,第三个 层次解释的本质词句是“一点,一个充满圆足的生命”。组织以 上内容即可得出本题答案。 [参考答案] “个”从具体物象到抽象观念,形成了三个 层面:竹,点,圆满具足的生命。
(2014·高考江苏卷节选)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后面 问题。
乾坤草亭 朱良志
…… 乾坤中的一草亭,江海中的一浮鸥,宇宙中的一只船,反 映出人的生命困境以及从此困境中突围的可能路径。这是一种 深层的生命自信,我们每个人都是渺渺宇宙的一个点,八大山 人也有此认知,他早年号雪个、个山,自称“个山人”,这个 “个”就是乾坤中之一“个”,一点。个,也可解释为竹,雪
[参考答案] “这些”指汉代最初级的读物《仓颉篇》《急 就篇》等识字课本。“那些”指较深奥的道理。
(2016·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成人不自在 郭英德
《西游记》记录了孙悟空从出生、成长、奋斗,直到成为 “斗战胜佛”的曲折过程,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成人 不自在。
孙悟空的出生,和普通人大不一样,他是从石头缝里蹦出 来的,摆脱了人与生俱有的社会关系。用小说的话,就是“不 服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拘束”。那么,作为一 个原生态的人,他是不是就获得了真正的“自在”呢?这还不 行。他发现自己生活的环境太狭隘了,来来回回就在花果山上, 交往的就是些个猴兄猴弟。他想要拥有更大的空间和世界,所 以去寻仙问道,有了种种法力。一个筋斗云翻出十万八千里, 生活空间如此之大,可以为所欲为,来去自如。有了这么广阔 的生存空间,就获得真正的“自在”了吗?还是不行。孙悟空
明辨 题型 (2)题干中有“解释”“说明”等字样,同时有具体的某
一个词语
二、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 因命题的角度不一样,解题技巧也不一样,因此,分开掌
握解题技巧。
命题角度一 反复强调的概念(词语) 这类反复强调的概念(词语)多指在文本中处于核心地位的
概念(词语),常常是文章所论述的主要问题。高考考查这类概 念,不是要求考生掌握它们在某专业领域中的规范性的定义, 而是要求考生从语文角度能够结合特定的语言环境,对它们作 出具体而准确的理解,以体现出个人的语文能力。
第二步,确定句段。确定句段就是明确哪些语句、段落包 含着对概念(词语)内涵、外延的解释,对概念(词语)的理解要以 准确判断内涵(本质属性)为基础。判断内涵时要联系语境,看 其所在的句子,看与其相关的、搭配的词语组成的是什么结构, 从而判定概念(词语)的内涵。
第三步,筛选提取本质的词语组织答案。筛选、提取出解 释概念(词语)的本质特征的词句,根据题干要求,将这些词句 组合成“最准确”的解释。
辨析那些非指示代词词语的指代义,也应该利用上下文, 一般说来,在这类词的上下文中,一般会有阐释这些词语的句 子,找到这些阐释性语句,答案也就出来了。检验对代词指代 的具体内容判断正误时只要将所找出的具体指代内容代入原 文,看是否合适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从作用上看,《论语》既是小学教科书,又可以终生涵咏。 汉代最初级的读物《仓颉篇》《急就篇》等都是识字课本。以《急 就篇》为例,三十四章二千余字,生字密度很大,内容也涉及 社会生活诸方面。这.些.①书编写目的比较简单,就是识字。《论 语》就不同了,《论语》的文字基本上是当时的口语,平易好懂; 其中的道理多为常理常情,儿童易于理解,那.些.②较深奥的也 可以在以后的岁月中慢慢体会;《论语》多有故事,又富有感情,
“重要概念”仅指与整体文意密切相关或是文章重点论述 的一个“概念性”词语;而“重要词语”则相对比较宽泛,包 括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表达功能特别强烈的词 语、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等。在文章中,词语是承载信 息的最基本的语言单位。准确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则是理 解文章的基础,这既是阅读文章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重要 的能力要求之一。高考考查考生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往往就是 指词语在实际运用中的具体意义,而不是从词典上背下来的一 般意义。
……
请简要说明本段中“个”的含义。 [规范答题] 第一步:题干需要这样审——审题干,明题型 题干已经明确了对这一词语含义解释的区域为本段。 第二步:答题角度需要这样想——找角度,准判断 所选文段共七句话,从第三句由八大山人引出“个”这个 词语,紧接着第四句话对这一词语的内涵进行了表象上的解释; 第五、六句由对“个”的内涵进行了较深层次的解释;第七句 对这一词语的解释已经上升到抽象观念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