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美丽的天府之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家乡-----美丽的天府之国
四川气候
一.全省气候特点
四川省地处中纬度、亚热带地区,全省可分为四川盆地、川西高山高原和川西南山地三大地形区。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面地形的综合影响,具有五大气候特点: 1.气候类型多。全省气候类型多达9类;分别为: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山地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高山永冻带。
2.山地气候垂直差异大。在山地,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气温明显下降,依次出现从较暖到较冷的多种气候类型。人们通常把这种气候现象称作“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3.季风气候明显。冬季受蒙古高压和阿留申低压的影响,盛行从偏北方向吹来的强劲干冷的冬季风,雨量少,气温低;夏季为太平洋高压和印度洋低压所控制,盛行从偏南方向吹来的暖湿的夏季风,雨量多,气温高。
4.季节气候区域特色鲜明。四川盆地四季分明,川西南地区和川西高山高原区雨、旱季节差异明显。
5.气象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灾情较重。全省范围内大面积发生的主要灾害是干旱,其中,夏旱出现的频率最高,伏旱造成的损失最大。盆地区和川西南山地的旱情程度又普遍重于川西高山高原。暴雨、洪涝和低温也是经常发生的气象灾害,低温雪灾常在川西高山高原地区造成严重的后果。
二.主要气象要素概况
1.气温
全省年平均气温—1.5~20.3℃,三大地形区中,盆地为14.1—18.2℃;川西南山地为10.1~20.3℃;川西高山高原为—1.5~15.4℃。年平均气温,最高在攀枝花市,为20.3℃;最低在石渠,为—1.5℃。极端最高气温在平昌,为41.9℃;极端最低气温出现于川西高山高原区的石渠,为—37.7℃。季平均气温夏季最高,秋季次高;冬季最低,春季次低。
2.降水量
全省年均降水总量315.7—1732.4mm,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盆地最多,为783.2~1130.9mm;川西高山高原最少,仅为315.7~906.0mm。雅安是全省降水量最大的地区,素有“西蜀天漏”之说,年均降水量为1732.4mm;其中,1966年曾达2367.2mm,为全省极端最高值。得荣最少,仅有315.7mm。
3.日照
全省年总日照时数为782—2692小时,以四川盆地、川西南山地、川西高山高原的顺序递增。盆地内又呈自西南向东北增加的趋势。川西高山高原1171—2692小时;川西南山地1204~2645小时;四川盆地782~1575小时。全省以理塘最多,达2692小时;宝兴最少,仅为782小时。
三.气象灾害
全省主要气象灾害可分为8类、101种,分别是:干旱(春旱、夏旱、伏旱)、暴雨、洪涝、秋绵雨、低温(春季低温、夏季低温)、大风、冰雹、雪灾。危害最大的是干旱,其中尤以全国农业主产区的四川盆地受影响最大,有时伏旱和秋旱相连,形成伏秋连旱,给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洪涝可发生于省内各地,其中又以凉山州南部和盆地西部、北部受影响较大。川西高山高原为全省降雹最多的地区。大风造成的灾害以盆地内和凉山州南部较为严重。甘孜、阿坝两
州虽大风日较多,但地广人稀,损失一般不大。
四.各区气候概况
1.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全年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受盆地地形影响,多云雾,少日照,年平均阴天日数为181~282天,盆地西南部为237~282天,是国内阴天最多的地区之一,古人曾以“蜀犬吠日”来形容其阴云连绵的特征。盆地区年均降水量充沛,多数地区为900—1200mm,约50%以上集中于夏季,冬季雨量不足全年的5%;受地形的影响,又多夜雨。
2.川西南山地
川西南山地气候的垂直分带性极为显著,南部的金沙江河谷一月均温在12
℃以上,以候平均气温划分四季(5天的平均气温
3.川西高山高原区
受青藏高原特殊地形和冬夏季风影响,川西高山高原全年日照充足,气温较低,雨、旱季区别明显。夏季常形成近地热低压,并在地形影响下造成局部强烈对流,多雷雨冰雹。人秋受高空西风影响,气候干燥凉爽。冬季主要受冷高压控制,晴朗干燥。雨、旱两季划分与川西南山地大致相同。
四川省自然灾害
四川省幅员辽阔,气象条件和地质条件复杂多样,是一个自然灾害较多的省份。干旱、洪涝、地震、滑坡及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给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亟需得到有效的治理。
一.干旱
盆地区为四川主要的农业区,由于东亚季风和复杂地形的影响,干旱现象频繁出现,在各种灾害性天气中,旱灾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
由于四川盆地冬、春两季比起同纬度的长江流域其他地区气温高,蒸发量大,降水量小,冬干春旱现象突出。其中,春旱一般发生于3月~4月上旬,持续30~45天,主要影响区域为盆地内的成都、自贡、绵阳、内江、宜宾、乐山等地,常会影响早稻栽插,造成小麦结实率下降。初夏和盛夏由于雨期偏晚,雨量不均,又易发生夏旱和伏旱。其中,夏旱常发生于5~6月,通常持续30~40天,主要影响区为绵阳、简阳、威远、内江、乐山、南充等广大地区,常导致早稻抽穗困难,中稻缺水干死和玉米不易授粉。伏旱多发生于7月中旬~8月下旬,持续时间一般为20~40天,主要影响宜宾、南充等地,对中、晚稻生产影响较大。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春、夏、伏旱往往并非单独出现,而经常以春夏连旱、夏伏连旱,甚至春夏伏三季连旱的形式出现,其中,将近一半的年份都有夏伏连旱的情况发生。大力兴修水利工程,扩大人工灌溉系统,对四川农业的发展极为重要。
二.洪涝
四川盆地内的区域性洪涝灾害一般出现于5~9月的主要江河汛期和降雨集中时段。受地形影响,北川、安县、绵竹、广元、江油、都江堰、峨眉山等地受灾较多,其中,川北秦岭南麓的江油、广元一带所受影响最大。
从总体上看,四川省的洪涝灾害有东部盆地多,西部高原少;山地河谷区多,高原平坝少;迎风坡多,背风坡少的特点。全省的洪涝灾害多发区与全省的暴雨分布区基本一致。
三.地震
四川位于中国南北地震带中段,是地震较多的省份之一,其地震活动具有地域广、强度大、频度高的特点。本省的主要地震区位于东经105°以西,其分界线大致与青藏高原东部边界相一致,地震活动区域约38万平方千米。据统计,从公元前26年到1999年9月,全省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19次,6.0~6.9级地震49次,5.0~5.9级地震160次。其中,建国以来全省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4次,6.0~6.9级地震19次,5.0~5.9级地震86次,受灾面积约3.7万平方千米,伤亡人数达3000余人。由于四川地震多为浅源性,对地表破坏很大。
全省地震活动区域可划分为5个地震带和3个地震区,即:1.鲜水河地震带。北西起于石渠邓柯,南达石棉田湾,长约530千米。属全新世强烈活动断裂带,其活动频率之高、强度之大,均为全川之首。2.安宁河一则木河地震带。北起石棉,南达云南巧家,全长约300千米。3.松潘地震带。北起甘肃武都西南,南至四川茂县以北。4.龙门山地震带。北东起自青川,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