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章 第四节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教案 (新版)苏科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总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能力目标:
指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尝试自已制定探究计划并按计划实施探究,进一步体验探究过程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关注自身的健康和发展,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培养关爱别人、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通过探究活动“探究暴饮暴食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制定探究计划。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上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学设计意图
课文导入倾听教师有关介绍,
并对学习新知识产生
兴趣。
资料:为什么切除胆囊的患者在
饮食上更要格外注意,不要吃高
脂油腻的食物,特别是不能吃
煎、炸食品,否则容易诱发大
肠癌?
激发学生学习新
知识的兴趣。
食物需被消化的原因参与讨论。
组织学生复习、讨论:
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物质有
哪几类?哪些能溶于水?哪些
不能溶于水?
1、引导和培养学
生发现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
2、明确食物需被
化的原因。
产生疑惑:不能直接
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
质怎样才能被人体所
吸收和利用?
人体只能直接吸收能溶于
水的营养物质。
通过阅读、分析并讨
论:食物需被消化的
原因。
组织学生阅读、分析课文:
P56页第二节和图3-4食
物消化示意图
资料解答:
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吃得比以前“油水”大多了,许多人患上胆囊炎、胆结石,最后切除了胆囊。
很多人认为胆没多大用,切就切了,而北京军区总医院副院长、消化内科博士生导师韩英教授却指出,切除了胆囊要小心大肠癌。
胆囊是什么?韩教授打了一个比方,她说,人的胆囊好比一个储存胆汁的“水库”,平时肝脏分泌的胆汁大部分储存在这里,我们吃饭以后,特别是进食含油脂多的食物以后,胆囊收缩,把储存的胆汁排入肠道,发挥帮助消化、吸收的作用。
如果胆囊被切除了,胆汁无处储存,便持续不断地排进肠道。
胆汁被肠道细菌分解后,会产生有致癌作用的“二级胆酸”,这种致癌物常年作用于肠黏膜,会使肠黏膜癌变。
现代人饮食结构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是“三高一低”,即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
“过剩”的营养不仅会使血管粥样硬化,也可使肠道“油腻”,易附着渣物,并刺激肠壁,引起排便紊乱,
或出现便秘。
便秘是由于这些食物较难消化,加上城市人普遍缺乏体力锻炼,肠蠕动减缓,使粪便堆积。
粪便中许多有害物质,如“二级胆酸”、细菌、残渣等,长期潴留,对大肠癌的发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切除胆囊的患者在饮食上更要格外注意,不要吃高脂油腻的食物,特别是不能吃煎、炸食品,尽量减少肠道内的“二级胆酸”的附着。
此外,还要多吃蔬菜、水果和纤维素多的食物,多喝水,保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及时排除肠道毒素,对预防大肠癌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上述内容,其实是与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有关。
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学设计意图
认识食物消化的部位阅读、分析课文资料;观
看视频资料并交流讨论:
1、人体的消化道从上到
下由哪些部分组成及其
作用?
2、哪些消化腺能够分泌
消化液帮助消化食物?
3、消化道各部位能消化
哪些营养物质?哪是主
要的消化部位及原因?
组织学生阅读、分析课文资
料:
P56-57页相关内容及
图3-5 人体消化系统示
意图
播放视频:
人体的消化系统
组织交流、评价,并补充。
1、进一步培养学
生利用图文、视频
资料及其信息进
行分析的能力。
2、从动态上认识
食物消化的部位。
3、了解小肠成为
主要消化部位的
原因。
探究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分析资料后产生疑问:
小肠的内外表面积为什
么差异这么大?
创没问题情境:为什么小肠
也是吸收的主要部位?
资料:体小肠大约长6米,
直径约3厘米,以此可计算
出小肠的外表面积大约是
0.67平方米,然小肠的内表
面积则有200平方米以上。
激发学生探究问
题的热情。
讨论:
小肠具有环形皱襞和小
肠绒毛(皱襞表面的细小
突起),有何意义?
组织学生观察小肠内表面
具有的皱襞和小肠绒毛的
结构图。
使学生了解皱襞
和小肠绒毛能增
加小肠吸收营养
物质的总面积。
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学设计意图
探究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讨论:
1、消化后的营养物质怎样
运到全身?
2、小肠绒毛有哪些结构特
点与小肠的吸收功能相适
应?
组织学生进一步观察小
肠绒毛的显微结构。
组织交流、评价,并补充。
使学生理解小肠
绒毛适于吸收的
特点:
壁薄(有利于营养
物质通过);有丰
富的毛细血管和
毛细淋巴管(运输
脂肪酸)
交流、总结:
1、吸收面积大(小肠内表面具有的皱襞和小肠绒毛);
2、具有吸收营养物质的结构:①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②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
组织学生总结小肠适于
吸收的特点。
使学生加深对小
肠适于吸收的结
构特点的认识。
部分讨论题解答:
#哪些消化腺能够分泌消化液帮助消化食物?
回答要点:
唾液腺:分泌的唾液中含有能初步消化淀粉的消化酶。
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能初步消化蛋白质的消化酶。
肝脏:分泌的胆汁,经胆囊进入小肠,参与脂肪的消化。
肠腺:分泌的肠液中含有进一步消化蛋白质、脂肪、淀粉的消化酶。
胰腺:分泌的胰液经导管进入小肠,内含进一步消化蛋白质、脂肪、淀粉的消化酶。
#消化道各部位能消化哪些营养物质?
回答要点:
口腔:初步消化淀粉。
胃:初步消化蛋白质
小肠:进一步消化蛋白质、脂肪、淀粉。
#哪是主要的消化部位及原因?
回答要点:主要的消化部位是小肠;
原因:在消化道中只有小肠内有彻底消化蛋白质、脂肪、淀粉的消化酶。
#消化后的营养物质怎样运到全身?
回答要点:消化后的营养物质需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这个过程又被称为吸收),再由血液运到全身。
第二课时(上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计划通过没计实验进行探
究
讨论:①试管中加什
么? ②对照组、实验
组?③实验变量?④
水温37度?组织学生分析探究实验
设计:探究唾液的消化
作用(信息库P64页)
用PowerPoint展示探
究实验:馒头在口腔中
的变化。
识解决问题的能
力,从而懂得养成
良好的饮食习惯。
交流、讨论组织交流、评价
课堂总结1、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
2、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和方
法。
评价,并补充知识巩固
巩固练习一、填空:
1、在消化道中只有消化作用的是,只具有吸收作用的是,既
有消化作用又有吸收作用的是、,既无消化作用又无吸收作用
的是、和。
2、淀粉、蛋白质和脂肪消化的最终产物分别是、,
它们消化的起始部位分别是、、。
二、问题
1、你认为有些食物为什么必须经过消化才能吸收?
2、消化道中哪些部位能吸收营养物质?又分别吸收哪些营养物质?
部分讨论题解答:
#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在哪里?它能吸收哪些营养物质?
回答要点:
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在小肠;
小肠能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以及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消化道中还有哪些部位能吸收营养物质?又分别吸收哪些营养物质?
回答要点:
还有胃和大肠也能吸收营养物质。
胃: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
大肠: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探究资料补充:暴饮暴食危害多
岁末年初,宴请、聚餐的机会增多,因此暴饮暴食成为一种常见的“节日综合征”。
暴饮暴食是一种不良的饮食习惯,它会给人的健康带来很多危害。
人进食后,首先食物通过口腔的咬碎、咀嚼后咽入食管,再推入胃内,在胃中,食物与胃内容物彻底混合、储存,成批定量地经幽门输送达小肠。
蛋白质在胃内被初步消化,而高脂溶性物质,如:酒精在胃中被少量吸收,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电解质等物质被完全消化吸收的场所则在小肠。
小肠内壁表面存在环形皱折,在多种消化液的辅助下,营养物质在小肠被充分完全地吸收,最后形成的食物残渣在大肠停留1-2天,吸收掉每天约1500-2000ml的剩余水分,经肠蠕动,将其以粪便的形式排出体外。
暴饮暴食就会完全打乱胃肠道对食物消化吸收的正常节律。
在食物的消化吸收中,一些附属器官发挥着同样重要的作用。
胰腺内分泌胰岛素调节血糖,外分泌多种消化酶,胰淀粉酶消化碳水化合物,胰脂肪酶消化脂肪,胰蛋白酶、糜蛋白酶消化蛋白质;肝脏如同一个庞大的生化加工厂,肝细胞参与各种物质的代谢和合成,包括酒精的代谢,而且每天分泌约600-1200ml的胆汁,经胆管排泌进入胆囊储存,需要时排入十二指肠,帮助脂肪的消化。
暴饮暴食则会在短时间内需求大量消化液,明显加重附属消化器官负担。
胃肠壁中存在完整的神经系统网络,其中肠肌间神经丛控制主要的胃肠道动力,肠粘膜下神经丛控制主要的粘膜感觉功能,进食后食物刺激粘膜下感觉神经细胞释放神经递质,“通知”肌间运动神经细胞,对胃肠道运动进行调控,保证人体每天规律的食欲和排便。
过年前,人们工作变得更加忙碌,整天除了工作还有很多应酬,许多人整天泡在酒局、饭局中,暴饮暴食,生活极度不规律,情绪亢奋、精神紧张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胃肠道动力—感觉系统失调而致病。
暴饮暴食后会出现头晕脑胀、精神恍惚、肠胃不适、胸闷气急、腹泻或便秘,严重的,会引起急性胃肠炎,甚至胃出血;大鱼大肉、大量饮酒会使肝胆超负荷运转,肝细胞加快代谢速度,胆汁分泌增加,造成肝功能损害,诱发胆囊炎、肝炎病人病情加重,也会使胰腺大量分泌,十二指肠内压力增高,诱发急性胰腺炎,重症者可致人非命。
研究发现,暴饮暴食后2小时,发生心脏病的危险几率增加4倍;发生腹泻时,老年人因大量丢失体液,全身血循环量减少,血液浓缩粘稠,流动缓慢,而引发脑动脉闭塞,脑血流中断,脑梗塞形成。
一旦出现上述不良后果,也不必惊慌失措,症状重者应及时就医,进行正确处理,以防延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