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学习资料 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2)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4)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5)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6)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和任务:党的十七大将其概括为:现代国民教 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 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 ,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 服务。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 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 的问题。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住有所居。
15
1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11.2.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11.2.2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16
11.2.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1.指导思想: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 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 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 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 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 17岁时,李玲玲发明“高杆喷雾器”,诺 贝尔奖得主杨振宁亲自为她颁奖。一年后 ,她考入华中理工大学新闻系,1999年, 她发明的防撬锁在第七届中国专利博览会 上获金奖。
20
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2)优化教育结构。 3)推进教育改革创新。 4)坚持教育公益性质(教育有利于国家和社会,政府责任——必须加大财
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健全公共财政投入和保障机制,为全体 国民提供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和条件)。
8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 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且切实维护和实现。
9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 相处。
10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 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 重大问题的决定》,就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什么样的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更加全面地阐述,从 而进一步完善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
6
11.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7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 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11.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11.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涵义 11.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5
11.1.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十六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在本世 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 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 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 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 我党首次提出构建和谐社会。
18
11.2.2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 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 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摘自十七大报告
19
200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社会蓝皮书《2007年:中国社会 形势分析与预测》显示,根据城乡居民的看法,目前“看病难、 看病贵”,“就业失业问题”和“收入差距过大、贫富分化”是 最突出的三大社会问题。
11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 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12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13
11.1.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1.理论意义 1)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
论的丰富和发展; 2)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3)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14
2.实践意义 1)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全
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2)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积极性,抓好和
21
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1)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 2)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3)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创新。 3)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大学生未就业人数逐年上升
不同文化程度供求变化(2001— 2010年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
22
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确保实现全面减少小康社会的目标; 3)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在实处,有
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 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4)是应对外部挑战的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 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 利益。
1
wenku.baidu.com
第11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科学涵义和重要意义,了解关于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方针政策。
3
学习内容
1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4
1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