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阿长与《山海经》——鲁迅
一、课程目标(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熟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解重点词语和重点语句的含义。
3.把握作者感情变化的过程,理解文章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写作线索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分析关键词,体会课文“大词小用”词语使用特点。
2.学习课文抓住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多角度、多侧面、描细节的塑造人物形象。
3.学习课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4.体会课文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
5.领悟回忆性散文中成年回忆与童年感受彼此交错转换的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分析“阿长”的人物形象,领会“阿长”性格中的人性美。
2.把握文章中心,体会作者对“阿长”的思念、同情、尊重之情,从而学会关注并尊重生活中的普通人。
二、学情分析
年级要求:
单元要求:用心体察小人物在平凡小事中所展现的优秀品格。
学生需求:
三、课时设计:2课时
本课教案(选取)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熟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习课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2.学习课文抓住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多角度、多侧面、描细节的塑造人物形象。
3.体会课文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分析“阿长”的人物形象,领会“阿长”性格中的人性美。
2.把握文章中心,体会作者对“阿长”的思念、同情、尊重之情,从而学会关注并尊重生活中的普通人。
二、教学重点
1.体会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并学会用详略得当、欲扬先抑的方法写作。
2.学习本文抓住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学习人物描写的动作、语言、神态、细节、心理的描写方法。
三、教学难点
1.分析阿长的人物形象及作者对阿长的情感态度的表达,领会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
四、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一、新课导入
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吗?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段描述:“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这段话中讲的是什么故事?说说这个故事的人是谁?
对,是“美女蛇”的故事,说这个故事的人是长妈妈,长妈妈是谁?为何她能说出如此丰富有趣并让小鲁迅担忧一阵子的故事来?她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文章《阿长与山海经》就会告诉我们答案。
二、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主要作品有: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
三、检查预习
1.字词读音
2.词语解析
四、感知课文——解析标题,提问学生,查看预习情况。
1.阿长是谁?——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
2.《山海经》是什么样的一本书?
是战国至西汉初年的作品。《山海经》是我们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俗、民情的大型地理著作,也是我们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
全书共18卷,分为《山经》5卷、《海经》13卷。
3.本文是什么文体?——回忆性散文。
五、研读课文——分析写作手法,体会人物形象
目标导学一:梳理叙事事件,初识人物形象
1.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每一件事中,作者对阿长的情感态度是什么样的?
3-5段:阿长常喜欢切切察察,爱告状,睡觉时挤的我无法翻身。——我实在不大佩服她。
6-12段:懂得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我所不耐烦的。
13-17段:阿长给我讲长毛攻城的故事。——对阿长有了空前的敬意。
18段:阿长“谋害”了我的隐鼠。——空前的敬意消失。
19-29段:阿长为我买来我非常渴慕,求而不得的《山海经》——对阿长产生新的敬意。
2.通过上述分析,阿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可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品格等角度)
从外貌上:2V生的黄胖而矮的人;15V生的不好看,颈上还有许多的灸疮疤;
从身份上:2V阿长是一个别人不注意姓名的人;
从性格上:3V是一个常喜欢切切察察的人,说人长短的人;6-12V有些迷信的人;烦琐之至的人;16V是一个粗俗无知的人。24V是一个关心我,为我着想的人。26V是一个有伟大神力的人,别人不肯做,她却能做成功。
从细节上:3V阿长是一个睡相不好的人;6V懂得许多规矩的人;13V讲故事很生动的人;
你对阿长总的印象是什么?——阿长身上有很多的小缺点,切切察察、粗俗还有点迷信,但更有纯朴、善良的美善。
目标导学二:分析叙事特点,领会详略得当写作方法。
1.文中哪些事件是详写的,哪些是略写的?重点写的是哪一件事?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1-2V介绍阿长的身份,长相、称呼的由来。——详写
3V常喜欢切切察察——略写
3-5V睡相难看——详写
5-11V元旦吃福橘的习俗——详写
12V还教给我许多其他的道理。——略写
13-17V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详写
18V阿长“谋杀”隐鼠。——略写
19-29V阿长为我买渴慕已久的《山海经》。——详写
30-31补写长妈妈的身世。——略写
【讲解】
●叙事写人散文,记叙多件事情,必然有详略之分,若全部详写,不仅会有犯啰嗦毛病,还会导致逻辑上主次不分的毛病。
●略写部分使人对阿长有更加全面的、多角度的了解,真实的反映人物的特点。
●文章最主要记载的是阿长为我买渴慕已久的《山海经》这件事。是通过先详略记叙了诸多阿长的毛病,以致我对他有些
不耐烦甚至讨厌,再详写了阿长买《山海经》的事件,一下子打破了我对阿长的看法,反而对他新生敬意。这些略写事件反而有着反衬的效果。
目标导学三:了解叙事线索,体会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1..散文文体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虽然本文记叙有详略得当的特点,但是却仍记叙许多琐事,但课文读来却不显杂乱,有一条固定的线索贯穿其中,本文的这条线索是什么?
答:是情感线索,我对阿长的情感态度的变化为本文的写作线索。使得文章虽然诸多琐事,但由于情感变化穿插其中,文章结构十分清晰,读来也十分自然有趣。
2.请说说贯穿本文的情感线索是如何变化的?
答: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敬意消失——新的敬意。
分析:本文重点是写阿长给我买来了渴慕已久的《山海经》,我对阿长产生新的敬意,但是再写对阿长的敬意之前,用了很多的笔墨写我对阿长的不大佩服,不耐烦,产生敬意但敬意消失这些情感态度,这就是“抑”的部分,但“抑”的部分是为了反衬之后要重点强调的“扬”的部分。这就是欲扬先抑的表达手法,这样更有利于表达我对阿长的感激和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