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文化生活期末测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3 文化生活期末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苍润高逸,秀出东南”的庐山,是一座千古文化名山。
东晋画家顾恺之创作的《庐山图》,以艺术的形式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②文化是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③庐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④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A.①②③
B.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
2.某些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司,通过向世界各国输出产品、以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和附加条件的科技等手段,在全球推行“软征服”,以达到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的目的。
该材料告诉我们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②世界多极化发展充满了矛盾斗争③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④跨国公司促进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蔡美儿采用中国传统方式培养女儿,要求每科成绩必须拿“A”、琴练不好就不准吃饭等,在她的严格要求下,两个女儿举手投足彬彬有礼,门门功课皆“A”,姐姐14岁就进入世界音乐的圣殿——卡内基音乐大厅演奏,妹妹12岁就成为耶鲁青年管弦乐团首席小提琴手。
但在美国人看来,这种教育方式扼杀了孩子的个性,是残忍的、不成功的。
产生这种差异的文化原因是
A.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西方国家大多是发达国家
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中西方的交往行为产生了差异
C.中西方文化不同,造成对子女教育的认识和思维方式不同
D.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4.《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
乐曲体现了作者一生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是一首意志战胜宿命、光明战胜黑暗的颂歌。
每当人们听到这首乐曲,总会给人以极大的振奋和力量。
这表明优秀文化作品能够A.丰富人的精神境界 B. 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C.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促使人的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5.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在台湾生活了40多年,如今一开口仍是满口地道的扬州话。
这说明
A.语言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D.不同的地域影响着不同的文化
6.图书漂流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欧洲,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捡拾这本书的人可取走阅读,读完后再将其放回公共场所,让下一位读者阅读,继续进行图书漂流。
图书漂流活动
A. 促进了文化传播与交流
B.超越时空对文化传播的局限
C.有利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D. 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7.维吾尔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蒙古族长调《成吉思汗》、纳西族《嫁女调》、鄂西土家族《神农溪纤夫号子》……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声,展现在CCTV舞台上。
人们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而激动,更为音乐盛典丰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感动。
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②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
化的瑰宝③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④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 庆祝民族节日,是------ 的集中展示,也是------ 的集中表达。
A.爱国主义集体主义 B.民族文化民族情感
C.民族精神民族信仰 D.民族生活民族习惯
9.七十年前,当从河南黄泛区逃难到西安的难民在千年古都铁道以北找到自己的栖身之处时,他们绝对没有想到,自己无意中将中原文化和独特的饮食习俗一同带到了西安这座古城。
古老的中原文化和关中文化不期而遇,相互兼容,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道北文化”。
这说明
①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②文化交流促进了文化的发展③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④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A.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10.儒家主张“仁爱”,有利于人与人的和谐;道家追求“天人合一”,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禅宗推崇“即心即佛”,有利于人的内心和谐……这些国学思想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
由此可见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B.国学思想应成为我国当代文化的主旋律
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D.国学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应被全部传承
11.“拦街福”是温州特有的传统文化活动,今年的“拦街福”把传统民俗与现代城市流行元素相结合,把传统文化体验与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赋予传统“拦街福”新的时代内涵。
这表明
①文化生产力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②文化发展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③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④传统文化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2、传统建筑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是
A.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B.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C.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D.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3.关于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①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②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③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④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旗袍,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后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被视为20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
材料表明
①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
③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④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是汉字“文”的书写变化的过程,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出
①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
②汉字在历史变迁中进行传承和发展
③文化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④文化的变化与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是否以“龙”作为中国形象标志在网上引发了争议,大多数网民认为,“中国龙”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其地位不能动摇。
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
①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②中华民族精神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龙马精神”
③中华民族精神是以“龙图腾”为核心和灵魂的
④龙图腾昭示了中华民族勇敢、顽强和奋进的精神
A.①②③B.①②C.①④D.①②④
17.奠定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的民族精神是
A.团结统一B.爱好和平C.勤劳勇敢D.自强不息
18.每年秋季新学期开学,全国中小学生通过视频收看央视《开学第一课》,并以主题班会的辅助形式,思考“我们应该怎样爱国”。
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爱国主义
A.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B.是我国各族人民风雨同舟的精神支柱
C.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环节D.可以直接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
19.右图漫画的寓意是
A.要树立科学世界观,消除落后文化的影响
B.坚决反对封建迷信等腐朽文化
C.腐朽文化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
D.对待落后文化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20.当前,文化市场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的同时,也出现了“娱乐化”、“低俗化”的倾向。
作为公民,在文化消费时我们应当
①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②选择既有个性又较新潮的文化
③发展人民群众喜爱的文化④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北宋理学家张载先生的“横渠四教”。
这四句话既是张载一生为学的归宿,也可以看作是宋儒的集体文化纲领。
这启示当代的学者,要做到对自身文化强烈的自豪感、历史感和责任感就必须( )
A.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反对西化、展望未来
B.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以我为主
C.担当责任、继承传统、服务大众、展望未来[来源:]
D.立足实践、推陈出新、求同存异、创新发展
2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④坚持意识形态中指导思想多元化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3.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
A、准确把握文化发展规律
B、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
C、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24.2、中共中央最近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把“三个倡导”确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并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了明确而具体的安排。
其意义在于()
①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文化需求
②引领社会思潮,消除文化差异
③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凝魂聚气、强基固本
④能增强全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5.山东扎实推进“四德工程”,涌现出济南“泉城义工”、青岛“微尘”等系列全国知名的爱心公益品牌,推出了一批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先进典型。
“四德工程”的开展()
①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②有利于营造树正气、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
③有利于全面继承齐鲁传统文化④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6.我们反对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是哲学家的事,是因为( )
A.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B.世界观人人都有,但哲学不是世界观的简单相加
C.哲学是具体生活的体现 D.只有哲学家才能有科学的方法论
27.心理学上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的说法:当你为未知的未来下了一个预言,因为你相信事情会如同预料的情况发展,所以你采取了加强的措施,更加强了这个预言的实现,最后的结果会如同你自己的预言一样,呈现在你眼前。
这种观点体现了()
A.世界观决定实践的结果 B.方法论指导世界观
C.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D.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28.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两个对子”相对应的是()
①指鹿为马、乐极生悲②形谢神灭、理生万物
③盲人摸象、削足适履④沧海桑田、断章取义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29.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改革开放30余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
由此可见()
A.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B.哲学是时代进步的助推器
C.真正的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国当今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30.十年前,科学家只把几十种基因突变与疾病挂上钩,现在已经把三千种左右基因突变与疾病对上号,但要搞清所有基因突变与疾病的关系尚需时日。
这是因为( )
①认识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②实践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③认识对象的本质的暴露与展现有一个过程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二、简答题共40分
31.“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是江苏省委确定的新时期江苏精神。
它是在全省范围公开征集的6300多条自投稿件中,经过专家层层遴选、分析论证,最后概括提炼出来的。
江苏省文化底蕴深厚,以“三创三先”为江苏省精神,既富有本省地域传统特色,又学习借鉴了我国先进省份、西方发达国家的普遍经验。
“三创三先”精神是对“三创”精神的继承、弘扬和发展,既反映了江苏省“两个率先”的实践要求,又展现了全省人民的精神面貌,具有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是推进江苏省“两个率先”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不竭力量源泉。
从《文化生活》视角,阐释江苏精神形成过程对文化创新的启示。
(10分)
32.新学期班会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以“爱,让中国更美丽”为口号,融入演讲与互动内容,主题班会通过四个篇章,启示爱国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同学、爱父母、爱家乡,只有付出“小爱”才能汇聚成荣耀祖国的“大爱”。
(1)新时期我们为什么要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5分)
(2)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新时期如何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5分)
33、材料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
为此,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要努力为人民提供广阔的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涌动。
最终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材料二近年来,绵阳市在建设文化强市的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如开展“唱红歌,诵经典”主题文化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全市人民的爱国热情,坚定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信念;抓住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契机,在全市大力开展各种争优创先文明活动,大力宣扬诚信、文明、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举办科博会,在展示本市科技成果和文化特色的同时,也在交流中吸取了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加大对公益事业投入力度和文化企业扶持力度,围绕宜居绵阳和教育绵阳两大主题,不断提升绵阳的知名度;开展“中国梦”主题征文活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稿,全市掀起了一场共建美丽绵阳的热潮;联合多个部门整治网吧、KTV等娱乐场所,净化了文化环境!
结合材料二中绵阳市的做法,谈谈我们应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0分)
34.2011年9月29日21时,我国自主研制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与美、俄等航天强国相比,中国是航天领域的后来者,中国航天人清楚,跨越常常意味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因为有过失误和挫折,中国航天人发明了“归零”原则,把失误归零,战胜了征途中的一次次坎坷,创造了一次次的腾飞奇迹;“勇于探索,不畏风险”,就是中国航天人面对困难和风险的态度。
中国航天人也因此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必修3 文化生活期末模拟试题答题卡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二、简答题(共40分)
31、
32、(1)
32、(2)
33、
34、
文化生活期末模拟试题答案
31、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根本途径。
新时期江苏精神的形成过程启示我们要从实践中汲取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文化创新要坚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新时期江苏精神既富有传统特色,又极具现代发展意识,是对“三创”精神的继承、弘扬和发展。
③文化创新要坚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江苏精神学习借鉴了我国先进省份、西方发达国家的普遍经验。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新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坚持正确的文化创新方向,克服错误的倾向。
(每点4分,任3点12分)
32.(1)①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3分)
②高扬爱国主义旗帜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培养“四有”公民,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分)
(2)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思想的影响。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6分)
33.①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唱红歌,诵经典”主题文化活动,坚定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信念。
(3分)
②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在创建活动中,大力宣扬诚信、文明、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分)
③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
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
利用科博会,促进了文化创新。
(2分)
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
中国梦主题征文活动,调动了群众广泛参与。
(2分)
⑤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加大了对公益事业投入力度和文化企业扶持力度。
(2分)
⑥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联合多个部门整治网吧、KTV等娱乐场所,净化了文化环境。
(2分)
34解析:本题以“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限定了答题的范围——唯物论,即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的作用以及规律的客观性等,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将教材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起来组织答案。
答案:(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我国航天与美、俄等航天强国相比要落后,意味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体现了这一道理。
(3分)
(2)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中国航天人发明了“归零”原则,发扬“勇于探索,不畏风险”的精神,体现了这一道理。
(4分)
(3)规律具有客观性,这就要求我们按客观规律办事。
中国航天取得一次次的胜利,是中国航天人按客观规律办事的体现。
(4分)
(4)人们可以在认识规律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通过航天人的不懈努力最终实现“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体现了这一点。
(4分) .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