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

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数学概念是进行判断、推理的基础,清晰的概念是正确思维的前提。概念课往往是一章知识的第一个内容,前面没有知识支撑点,处在知识的断面。如何上好概念课既考验老师的教学智慧,又对学生接下来的知识学习至关重要。一般的,在处理概念课时有这样一些好的方式:在体验数学概念产生的过程中认识概念→提出数学新概念→揭示新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以及与旧概念的联系→运用新概念解决问题→系统构建、加深理解。下面我以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函数”这节课为例进行说明。

一、在体验数学概念产生的过程中认识概念

数学概念是抽象枯燥的。因此,教学中一定要把概念放在一个丰富的、典型的、现实生活情境中引入。这样才能从学生的心理需求上,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如何设置恰到好处的探索性问题,并且能体现本节课概念的必要性,这必须建立在认知和教学内容的生长点上,如:“函数”教学中设置的情景:

1.王叔叔开车从天虹到学校,速度为每小时60公里,在这个过程中,变量有:

2.丁一从学校给妈妈打电话,一分钟0.5元,在这

个过程中,变量有:

3.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时,假若温度降低到-273℃,则气体的压强为零,因此,物理学把-273℃作为热力学温度的零度,热力学温度T(K)与摄氏温度t(℃)之间有如下数量关系:T=t+273,T≥0。

(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共有个变量,其中是自变量,是因变量。

(2)当t分别等于-43℃,18℃时,相应的热力学温度T是多少K?

(3)给定一个大于-273℃的t值,求出的T值都是唯一的吗?

(4)摄氏温度t能取哪些值?

二、提出数学新概念

概念的形成是一个积累渐进的过程,因此在概念的教学中要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原则。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这种过渡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丰富的感性材料,从各种类型的感知材料中概括抽象出数学概念。所以,数学概念不是靠老师讲出来的,而是靠学生自己去学习、感悟、体验到的,如:在“函数”教学中由创设的三个情景得到共同特征,然后再辩一辩,最后得出概念。

思考:以上生活实例中,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1.从变量的个数上看:

2.从变量的值的确定上看:

归纳总结:如果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个变量x和y,并且对于变量x的每一个值,变量y都有与它对应,那么我们称y是x的函数,其中x是,y是,表示函数的方法有哪些?

三、揭示新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以及与旧概念的联系

在概念教学中,会有很多相似或相近的概念非常容易混淆。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比较找出概念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弄清其区别与联系。这样不仅可以加深概念的理解,还可以强化新知。

四、运用新概念解决问题

数学概念形成之后,通过具体例子,说明概念的内涵,认识概念的“原型”,引导学生利用概念解决数学问题和发现概念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是数学概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此环节教学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巩固以及解题能力的形成。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尽快地投入到新概念的探索中去,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探索和创造的欲望,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内心的体验和创造。除此之外,教师通过反例、错解等进行辨析,也有利于学生巩固概念。由于函数概念是初始概念,所以我采取运用生活实例的方法加深学生的理解。

1.我说你来写(请写出老师所描述事例中的变量,判断它们是否是函数关系,如是,请指出自变量和因变量)(1)老师拉窗帘的动作

(2)老师往玻璃杯里倒水的动作

(3)老师从讲台上走到一排学生前的动作

2.你说大家写(描述事例,请大家判断它们是否是函数关系,并指出自变量和因变量)

五、系统构建、加深理解

数学概念经常是一个一个地进行教学的,即使在教学时注意了概念之间的某些联系,也往往是为了学习新概念的需要。因此,在学生的头脑中,概念常常是孤立的、互不联系的。我们在教学时一定要引导学生把学过的概念放在一起,寻找概念之间纵向或横向的联系,组成概念系统,使教材中的数学知识转化成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这种系统化了的认知结构,不仅有利于巩固对概念的理解,也促进了学生学习函数的概念后,就可以引导学生联想,这个概念与我们前面所学的知识之间的联系。

以上是我在观摩了几位市内优秀老师的同课异构后,按照自己对概念课的理解所形成的一些看法。由于我的研究水平有限,希望得到广大教师、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批评指正。同时,我也非常希望能够和对这个课题有兴趣的老师一起讨论交流,让我们一起努力为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作出贡

献。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新亚洲学校)

编辑李建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