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张立立
中学时期,是人生中最灿烂、最富有朝气的青春岁月。
然而,在这样美好的时段里,有的中学生却喜怒无常,有的郁郁寡欢,有的一蹶不振,有的自暴自弃,甚至还发生过更令人震惊的事情:吉林省长春市某中学初三女生,因老师把我同小流氓相提并论而卧轨自杀;广东顺德市杏坛镇一初三男生因家长不让玩游戏机而上吊自杀;某市初三学生因考试成绩不好,从21层楼上纵身跳下死亡。
又如,当学生遇到挫折时,离家出走……。
人们在惊叹,青春为何如此脆弱;人们在谴责,都是挫折惹的祸。
现实已向社会、学校、家庭,发出了开展中学生挫折教育,提高其抗挫折能力的急切呼唤。
学校加强对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课题。
如何增强对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就此我认为。
帮助学生形成对挫折的正确态度。
告诉学生现在在校学习将来到社会工作,与他们在家生活是不一样的,他们不再是一个众星捧着的月亮,而是和其他人平等的一员,不再是单方面的索取,而是相互的协作。
学生应了解到,遇挫折是人生中的平常事,常说:“天下事不如意者十常居八九”,没什么大不了的,而且,遇挫并非全是坏事,俗话不是说:“失败乃成功之母”,“不经风雨难成大气”吗?关键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做好迎战挫折的心理准备,形成面对失败的不屈性,面对厄运的刚毅性,面对困难的勇敢性。
磨练学生意志。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坚强的意志是从容面对挫折并最终克服挫折的保证。
通过宣传意志坚强者的英勇事迹,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目标,让学生在集体中互相砥砺、在体育赛场上奋力拼搏,在军训中吃苦耐劳等途径,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意志品质。
引导学生准确评价自己。
由于中学生还处在成长中,他们对自己的认识、评价有一个持续修正的过程。
很多情况下,他们容易自视过高,从而带来一些挫折。
如果让他们准确估价自己,就可以及时调整目标,成功地避免这样的挫折。
给学生真实体验挫折的机会。
中国父母对孩子呵护有加,生怕孩子
发生什么磕磕碰碰,怕孩子跌伤,在他们还没跌倒之时,就一把扶住了。
由此,剥夺了孩子尝试、冒险、接受挑战的机会,同时,也就剥夺了他们经历错误,体验挫折,承担责任的机会。
这样调教出来的孩子当然像温室里的花朵,一经风雨即七零八落。
正确的做法应当时,该放飞风筝时就及时松手。
事不经已不知难,只有在一次次挫折与成功的交替中,孩子才能学会走路、学习与人相处、应对风险,才会获得真实而完整的生命体验。
在学生遇挫时因势利导。
对学生来说最有实效的教育是“实战指导”。
首先,查清学生所遇挫折的成因及反应的类型。
成因来自本人,也可能来自外部,还可能是二者的结合。
反应的类型若属于建设性适应,就给予肯定,若属于消极性适应,就进行因“事”施教和因势利导。
据分析,人们对挫折的消极怀适应一般有如下一些表现:愤怒攻击(情绪愤怒,把攻击的矛头指向造成挫折的人和物)。
失望逃避(悲观失望,或对本应面对的事物采取逃避态度)、破罐破摔(又称反向,故意做出与原有行为相反的行为,自暴自弃)、压抑(压抑消极情绪或有意遗忘),等等。
教师就应分清该学生属于哪一种表现,然后对症下药,如对愤怒攻击者应重在引导转移,对失望逃避者应重在说理鼓励,对破罐破摔者应重在抚慰激发,对压抑者应重在诱导宣泄。
最终使他们自觉地进入建设性适应状态,或再接再厉,或调整目标,或改变方法,或集思广益,或自我解嘲,或实现升华。
增进学生的责任心。
在心理上叫做发展主体的内部控制点,内部控制点指每个人对自己行为结果所负责任的认识程度。
研究表明,中学生的内部控制点随年级的增加而发展的。
如今,学生缺乏责任感似乎已成通病,为此,教师要加强责任教育,让学生从对身边小事负责做起,不断强化责任心,同时,逐步引导学生将责任感内化为自觉意识。
只有这样,学生在遇挫时才不会采取推卸责任,灰心逃避的态度,而会积极应对,克服困难。
提高学生抗挫能力,是学校面临的严峻问题,只要我们正确的引导和培养,我们就能将弱者转变为强者,就能使不幸、挫折成为所有学生健康成长的礼物与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