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 第2课时 法律护我 法不可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第2课时法律护我法不可违
第2课时 法律护我 法不可违
考纲导航
考点1: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法律的主要特征
(1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产生法律的两种方式或途径:制定或认可。我国的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具有国家强制性,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这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征。强制力即军队、警察、监狱、法院等。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法律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表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①所有公民都要遵守法律。②所有公民触犯法律都要受到法律制裁。③所有公民都平等地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同时都平等地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知识拓展
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的区别与联系 考点2: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
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1.未成年人的标准
在我国,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
2.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
(1)未成年人处于人生发展进程中的幼弱时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是个人权益容易受到侵害的群体。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需要。
(2)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亡、民族的兴衰,需要国家给予特别关注。
(3)家庭、学校、社会都不同程度存在着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现象。
(4)由于种种原因,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3.我国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两部专门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4.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
知识拓展
弄清四种保护的区别
(1)家庭保护是指未成年人在家里受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抚养、监护、教育,特点是与家里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有关。
(2)学校保护是指未成年人在学校学习时受到的保护,特点是与学校、老师、学习及其他教育机构有关。(3)社会保护是指未成年人在除了家庭、学校以外的社会环境中受到的保护,特点是与社会环境有关,包括政府部门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
(4)司法保护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等国家执法机关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对未成年人实
施的保护,对象主要是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
考点3: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1.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1)诉讼途径。根据诉讼所要解决的问题的性质,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三种。不同的案件适用不同的诉讼程序。人民法院是我国的审判机关,打官司要到法院。
(2)非诉讼途径。非诉讼途径主要指投诉、调解、裁决、仲裁、复议、申诉等。
(3)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法律服务的主要机构是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它们从不同的方面给人以法律帮助。当打官司遇到困难时,还可以获得国家的法律援助。
2.青少年应该如何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遭遇违法犯罪行为的侵害时,要运用自己的智慧、采用灵活的方法,沉着对付。例如,机智地求助他人;巧妙周旋,趁机逃脱险境;首先尽量使自己免受伤害,同时设法尽快报警,并记住坏人的身份特征和其他一些突出的特征,以利于公安机关破案。
考点4: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1.违法行为的含义
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2.违法行为的分类
根据其违反的法律,可分为:
(1)刑事违法行为:指触犯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2)行政违法行为:指违反行政管理法规的行为。
(3)民事违法行为:指违反民事法律规定的行为。
3.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同犯罪相比,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比较小,称为一般违法行为。
(2)无论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都有一个共同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违法行为要受到行政处罚;刑事违法行为要爱到刑罚处罚。
知识拓展
(1)常见的民事违法行为:欠钱不还,侵犯他人的肖像权、隐私权、姓名权,违反合同,损害私人财物。(2)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打架斗殴、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偷窃、赌博、吸毒、损坏公物、公职人员失职、知法犯法等。(后里轻微)
考点5: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1.犯罪的含义
所谓犯罪,是指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很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2.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当罚性。其中,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严重社会危害性。
知识拓展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
考点6: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1.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收听、观看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2.未成年人的严重不良行为
纠集地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携带管制刀具,屡都不改;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传播淫秽读物或音像制品等;进行淫乱或色情、卖淫活动;多次偷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吸食、注射毒品;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3.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关系(不良行为会发展为犯罪行为)
(1)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不良行为如果不加以改正,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2)大错往往是从小错开始的。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薄,就会追求低级趣味,难免犯违反纪律的错误,发展下去就可能违法,甚至陷入犯罪的泥淖。
(3)那种认为我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大错不要犯、犯点小错无所谓”、年龄小犯罪也不受处罚的想法是非常错误的。
(4)青少年要从小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4.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
(1)家庭原因:家教不严,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方法单一、粗暴,家庭生活不和睦,家庭成员不良行为的影响等。
(2)学校原因:只重视知识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方法单一,效果不佳等。
(3)社会原因:社会环境复杂,存在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如黑网吧、色情歌舞厅、不健康的音像制品、图书等。
(4)个人原因:身心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是非观念、法制观念淡薄,自制力差、无心向学,有不良行为等。
5.青少年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
(1)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知道法律规定的禁止行为,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维护法律的尊严,依法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