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金庸小说的评价以及相关的一些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金庸小说的评价以及相关的一些社会现象
——我的一点补充
学员:袁军军学号:17号提起金庸的武侠小说,很多人都能耳熟能详。
我认为金庸小说有一个特色就是把虚拟的情节与历史真实相结合,譬如《射雕英雄传》中的成吉思汗西征中亚、《碧血剑》中的明朝与东南亚国家的交往、《倚天屠龙记》中的波斯明教流传中土、《神雕侠侣》中的印度医僧来华、《鹿鼎记》中的俄国女摄政王索菲娅公主,《连城诀》的吐蕃血刀僧,《神雕侠侣》中的金轮法王,《鹿鼎记》中的吐蕃国师桑结……可谓“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我读完“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些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之后能够感受到这种“真假和有无”的交替带给我的撞击。
对于您在教科书中将金庸先生的小说所作的一些归纳,然后再进行逐段的详细介绍和对比,我觉得如果加入以下几点就更完美了。
第一、国内外(尤其是国外)对于金庸小说的评价;第二、当代社会习惯和金庸现象。
一、国内外(尤其是国外)对于金庸小说的评价。
金庸是一位自觉追求思想性的武侠小说家,他自己说过:“武侠小说本身是娱乐性的东西,但是我希望它多少有一点人生哲理或个人的思想,通过小说可以表现一些自己对社会的看法。
”(出处不祥)而针对金庸小说的热潮,在过去、现在都有很多人对他的小说进行了评价,相信在未来的30年内还会有更多的人对他的小说进行点评。
就国内一些人对他的评价,我列举一些作为您的参考:1、著名作家贾平凹曾这样评价金庸小说,"我非常喜欢看金庸先生的小说,金庸先生也是我一直很敬慕的一代文豪。
他的作品用的是传统的写作方式,内容也是中国传统的侠义,作品的字里行间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2、西南师大文学教授韩云波所说,"他的武侠小说里面包含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同时,侠文化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阳刚之气,正是中国文化深处的梦想,对国民的人格形成会有深远的影响"。
人教版的编写者则认为,"作为武侠小说的集大成者,金庸把江湖传奇与历史风云、侠义柔情与绝世武功、人生哲学与民族文化传统熔为一炉,开辟了武侠小说的崭新境界,使武侠小说的可读性和文化品位都得到提升。
"把侠义精神都上升到了人生哲学与民族文化传统溶为一体的高度了,这种境界还不算高?那还有什么境界才算高呢?
3、严家炎在他的一本《论金庸小说的现代精神》中提出:自觉追求思想性的武侠小说家——否定“快意恩仇”、任性杀戮的观念——小说界以平等开放态度处理中华各族关系的第一人——纠正黑白分明的正邪二分法,以是否“爱护百姓”为新尺度——揭示权力的腐蚀作用——渗透着个性解放与人格独立精神——锐利的针对现实的批判锋芒——用现代心理学观念剖析、塑造人物形象。
4、北京作家王朔在20世纪末,将金庸小说与“四大天王”并成龙电影、琼瑶电视剧并称为四大俗,他认为:“金庸很不高明的虚构了一群中国人形象于某种程度上代替了中国人的真实形象,给了世界一个很大的误会。
”之后在文学界里金庸、王朔之间展开了一场论战,各自的支持者也都加入战团,给世纪末的文坛带来一阵热闹。
5、倪匡谈金庸《天龙八部》是千百个掀天巨浪,而读者就浮在汪洋大海的一叶扁舟上。
《笑傲江湖》令狐冲一出,武侠小说又进入了一个新境界。
《鹿鼎记》已经完全是“无剑胜有剑”的境地。
国外一些评论家对金庸小说的评价,现在来看好像并没有多少,①美国畅销小说评论家阿尔.蒂尔对英文版《金庸选集》的做过一个专门的评论,在他的评论中可以看出国外人是如何看待和接纳金庸小说。
他写道了:格斗的技巧以及内力的在其中的作用(不过认为这是一种文化而不是一种武功的表现);格斗中使用的兵器(为什么中国人的格斗是手掌,这个要和内力联系)专门反映中国举世闻名的格斗术的历史。
事实上他认为这是一个深刻的差别,理解这一点,是他欣赏这些畅销小说的前提。
②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葛文浩教授将金庸小说称为「巨大文学之谜」,这位痴迷于传播与研究中国文学的美国学者认为,这个谜已构成一种挑战,所有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者已经不可能拒绝面对这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
(注1)二、当代社会习惯和金庸现象。
金庸小说的热潮是如何开始的?他为什么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人们所忘记?我觉得主要原因就是金庸小说的受众面十分的宽广,而且涵盖了社会上各个层面的人,大到国家领导人小到市井平民都是他小说的忠实爱好者。
1981年7月18日上午,邓小平接见金庸时,第一句话就是:“你的小说我是读了的。
”而据台湾新闻界人士透露:海峡对岸的领导人--国民党中央前主席蒋经国先生,生前也很爱
注1:金庸小说的文学之谜——金庸小说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讨会侧记转自明报副刊一九九八年八月十五日星期六作者:李以建
读金庸作品,他的床头也经常放着一套金庸小说。
这样一种完全超越了政治分歧的阅读现象,难道不值得人们思考和研究?(注1)论及到现在社会的习惯和金庸小说的现象,我认为这个有很多可以展开论述的地方,还记得1994年10月25日金庸被授予北京大学“名誉教授” 称号,并作两次讲演时的盛况,听他讲演的,请他签名的,真是到了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所发入场券几乎到了无用的地步,当时的主持人打趣说:“今天这形势,金大侠武功再高也不好办了!”但是真的让我觉得社会习惯和金庸现象可以连接在一起,让我有种想说些什么的冲动就是当今社会的民族共识问题。
记得在95年左右,当时社会上有很多人都把自己的摩托车/汽车上面插上世界各个国家的国旗,但当我细数时却发现居然有很少的一些人是挂上了咱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悲哀啊!由于金庸小说不是一般的武侠小说,它们并不“反映”中国人的某种“民族性”,例如“好侠尚义”,“善恶分明”,“英雄崇拜”等等。
(注2)其实如果说金庸先生的小说里面反映的国民性或者是国民性格方面,有很多方面都有歧义的地方。
武侠中的江湖是讲究的是义气、善恶分明。
但是现在社会上到底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那些道貌岸然的人背地里还不知道做些什么偷鸡摸狗的事情。
香港电影《古惑仔》在20世纪末掀起了黑社会题材电影的狂潮,有些人认为这是在视觉上的错误的引导,但是我好像并没有看到这个层面,黑社会中义气为重,而电影中也在不断的烘托“义气”这两个字。
实际上中国人比起许多其他民族,善恶并不更分明一些,侠义精神恐怕也少些。
这就是中国长期在孔子儒家思想的教育下而产生的病态心理。
可怜!
以不为为至境,因此取得任何成就的最佳途径,是不存机心,不切切于功利;以容忍为善择,因此任何道德标准都不是绝对的,只有礼让息争是永远的善;以适度为标准,因此任何思想不宜执着过分,唯有圆融守中,才不会堕入恶行。
(注3)
就金庸武侠小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在中其实还体现了一种当今社会都在流行的“诚信”理念。
在他的众多小说中不管是《射雕英雄传》中的吸毒欧阳锋、郭靖;《天龙八部》四大恶人、乔峰等等,虽然在道德上或者是价值观上,他们都有各自的品质高低,但是严格的都在遵守着诚信的法则,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重信守诺”的精神。
伦理的道德放到金庸先生的所谓“江湖”中各种人物之间的关系之中穿插让看书的人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道德在人际交往中的行为准则。
注1:严家炎评论金庸小说的阅读热《中华读书报》1998.11.11
注2:陈墨《金庸小说赏析》(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6)一再指出某一本金庸小说是某一种思想的寓言,但是他似乎并未作综合的结论。
注3:赵毅衡《从金庸小说找民族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