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四章道路路线设计一(圆曲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 80 R= = = 2519.7m 127(µ − i) 127(0.035 − 0.015)
取整得平原微丘区二级公路不设超高的最小半 径为2500米。
2
2
各级公路的圆曲线最小半径
城市道路圆曲线最小半径
圆曲线半径的选用:
条件许可时,选大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一般条件时,选大于一般最小半径; 极端困难时,选极限最小半径。
当采用长的直线线形时,为弥补景观单调之缺陷, 可采取如下技术措施: (1)长直线上的纵坡坡度不宜过大,因长直线再加 上陡坡行驶更容易造成高速度; (2)长直线与大半径凹形竖曲线组合为宜,这样可 以使生硬呆板的直线得到一些缓和; (3)道路两侧地形空旷时,宜采取植不同树种或设 置一定建筑物、雕塑、广告牌等措施,以改善单调的 景观; (4)长直线或长下坡尽头的平曲线,除曲线半径、 超高、视距等必须符合规定外,还必须采取设置标志、 增加路面抗滑能力等安全措施。
(3)直线的最小长度 ①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 同向曲线间插入短直线 容易产生把直线和两端 的曲线看成为反向曲线 的错觉 当直线过短时甚至可能 把两个曲线看成一个曲 线,容易造成司机的判 断错误。 同向曲线之间直线的最小长 度(以m计)以不小于设计速 度(以km/h 计)的6倍为宜。
②反向曲线间最小长度: 在转向相反的两个圆曲线之间,如果没有设置缓和 曲线,考虑到设置超高、加宽缓和段以及驾驶人员 转向操作的需要,宜设置一定长度的直线。
因此,在采用直线线形并确定其长度 时,必须持谨慎态度,不宜采用过长的直 线,并注意直线的设置要与地形、地物、 环境相适应。
(2)直线的最大长度 目前最大直线长度的量化还是一个需要研究的课 题,目前各国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德国、西班牙和日本规定20V,即72s行程;法国 德国、西班牙和日本规定20V,即72s行程;法国 认为长直线应用半径5000m以上的圆曲线代替; 认为长直线应用半径5000m以上的圆曲线代替; 美国认为线形尽可能直接,并与地形相适应。 我国没有明确规定,仅规定“直线长度不宜过 长”。
如何保证曲线外侧车辆的安全? 思路一:控制离心力的大小。
mv C= R
2
当受条件限制而无法设置大半径曲线时怎么办? 思路二:改变外侧车辆受力状态。
设置超高! 能不能无限制地设置超高? 不能!
V2 R= 127(µ + i超)
《规范(标准)》规定的圆曲线最小半径: 极限最小半径:指圆曲线半径采用的最小极限值。 只有地形困难或 受其它条件限制时方可使用。采 用极限最小半径时,设置最大超高。
由于
Y = µG
Baidu Nhomakorabea
物理意义:单位车重受到的横向力。
α
很小,故 sin α ≈ tan α = i0 cosα ≈1.0
于是有
µG = C − Gi0
mv2 µmg = − mgi0 R V v= 3.5
V2 R= 127(µ + i0 )
V2 R= 127(µ ± i0 )
由此可见,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半径的大小 取决于横向力系数。
T =120 − 60 = 60m
故,可能的最大平曲线半径为 α
R = T ctg 2 = 60⋅ ctg19 =174.25m
《规范》规定,设超高的推 规范》 荐半径为145m,因此,可以 荐半径为145m,因此,可以 采用170m作为设计半径。 采用170m作为设计半径。
作业: 1 试推导圆曲线半径公式。 2 名词解释:极限最小半径、一般最小半径、不 设超高最小半径 3 在道路平面线形设计时如何选择圆曲线半径? 4 圆曲线要素计算及主点桩号推导。
α = 31 56'24"= 31.94
31.94 T = Rtg = 300×tg = 85.85m 2 2 L=
α
π
180
Rα =
π
180
×300×31.94 =167.15m
31.94 E = R(sec −1) = 300×(sec −1) =12.04 m 2 2 J = 2T − L = 2×85.85 −167.15 = 4.55
V2 R= 127(µ ± i0 )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道路曲线半径较大、离心力 较小时,汽车沿双向路拱(不设超高)外侧行驶 时,路面的摩擦力,足以保证汽车安全行驶采用 的最小半径。
V2 R= 127(µ ± i0 )
例:某平原微丘区二级公路,计算行车速度 V=80km/h,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计算不设超高的最 V=80km/h,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计算不设超高的最 小半径。 解:取i=1.5 %,µ=0.035。 取 %, =0.035。
补充:圆曲线要素计算
切线长: T = Rtg 2 曲线长: L =
α
π
180

外矢距: E = R(sec
α
2
−1)
圆曲线主点桩号推导: JD -T ZY +L YZ -L/2 QZ +J/2 JD K423+165.77 190.51 K422+ 975.26 373.87 K423+349.13 373.87/2 K423+162.195 7.15/2 K423+165.77 YZ——圆直点 YZ——圆直点 QZ——直圆点 QZ——直圆点 ZY——曲中点 ZY——曲中点
V2 R= 127( µ ± i0 )
横向力系数的确定要考虑以下因素: 汽车的横向滑移 汽车的横向倾覆 乘客的心理感受 轮胎和燃料的消耗
一般取值不超过0.15~0.20 一般取值不超过
车辆行驶在曲线的哪一侧更安全? 内: = C cosα −Gsin α Y
Y 外: = C cosα + Gsin α
道路工程
第四章 道路路线设计
本节重点: 圆曲线半径公式的推导 三种最小半径的含义及应用 圆曲线半径的选择 圆曲线要素计算及主点桩号推导
第一节 道路平面线形
道路线形——道路路幅中心线的立体形状。 平面线形——道路中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形状 称为~。 平面线形基本要素: 直线――曲率为零的线形; 圆曲线――曲率为常数的线形; 缓和曲线――曲率为变数的线形。
α
(2)主点桩号计算 JD -T ZY +L YZ -L/2 QZ +J/2 JD K187+461.44 85.85 K187+375.59 167.15 K187+542.74 83.575 K187+459.165 2.275 K187+461.44(校核无误)
例题二:某城市Ⅱ级主干道,红线宽度为40m,设计 例题二:某城市Ⅱ级主干道,红线宽度为40m,设计 车速为40km/h,路线须跨越一河流,要求桥头至少有 车速为40km/h,路线须跨越一河流,要求桥头至少有 60m的直线段,由桥头到路线转折点的 距离为120m, 60m的直线段,由桥头到路线转折点的 距离为120m, 转角为38° 转角为38°,试求路线中最大可能的平曲线半径值。 解:最大可能的切线长
汽车质量 m kg 汽车速度 m/s 圆曲线半径 R m
v
mv C= R 汽车受到的重力为 G = mg
则汽车受到的离心力为
2
离心力与重力在平行路面方向的分力分别为
C cosα
Gsin α
则汽车受到的横向力为
Y = C cosα −Gsin α
Y 令 µ = ——横向力系数 G
Y = C cosα −Gsin α µG = C cosα − Gsin α
一、圆曲线
在路线遇到障碍或地形需要改变方向时设置圆曲线。 各级公路和城市道路,不论转角大小均应设置园曲线。 优点:易与地形相适应、可循性好、线形美观、易 于测设等。 描述圆曲线的指标 圆曲线半径 圆曲线长度
(一)圆曲线半径公式的推导
确定最小半径的原则 确定圆曲线最小半径的实质是汽车行驶在公路曲线 部分时所产生的离心力等横向力不超过轮胎与路面 的摩阻力所允许的界限,即不产生横向滑移。
圆曲线
直线与圆曲线 之间插入缓和 曲线
补充:直线 (1)直线的特点 优点:短线路捷、方向明确、测设简单、乘车舒 适、无视距障碍。 基于直线的这些优点,在平面线形设 计中,广泛采用直线线形。 缺点:①过长的直线易使驾驶员感到单调、疲倦, 难以目测车间距离,于是产生尽快驶出直线 的急躁情绪,车速一再加快,很容易造成交 通事故。 ②在地形变化复杂地段,直线线形难以与地 形相协调,造成工程费用显著增高。
反向曲线之间的最小直线长度( 反向曲线之间的最小直线长度(以m 计)以不小于设 计速度( 计速度(以km/h 计)的2倍为宜。
(4)直线的运用 下述路段可采用直线线形: ①不受地形、地物限制的平坦地区或山间的开 阔谷地; ②以直线条为主的城镇、近郊或农村; ③长大桥梁、隧道等构造物路段; ④路线交叉点及其前后; ⑤ 双车道公路提供超车的路段。
V2 R= 127(µ + i超)
例:某山岭重丘区二级公路,计算行车速度 V=40km/h,计算极限最小半径。 解:取i=8 %,µ=0.14则
V2 402 R= = = 57.3m 127(µ + i) 127(0.14 + 0.08)
取整R =60m。
一般最小半径(设超高的推荐半径):指设超 高时的推荐值,通常情况下采用的最小半径。 其数值介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与极限最小半径 之间。超高值随半径增大而按比例减小。
例题一:某山区二级公路,设计速度V=60km/h, 例题一:某山区二级公路,设计速度V=60km/h, 交点桩号为K187+461.44,转角 交点桩号为K187+461.44,转角 α = 31 56'24" ,选 用的圆曲线半径为300m,试求圆曲线要素并计算 用的圆曲线半径为300m,试求圆曲线要素并计算 主点桩号。 解、( 解、(1)曲线要素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