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有机化学中的溶剂效应.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按BrΦnsted 酸碱理论分类
质子给体溶剂:主要是酸,如H2SO4、CH3COOH
质子受体溶剂:主要是碱,如NH3、CH3CON(CH3)2
两性溶剂:既可接受质子,又可提供质子,如H2O
13
按专一性溶质、溶剂相互作用分类
质子传递型溶剂:含有能与电负性元素(F、Cl、O、S、 N、P)相结合的氢原子,ε>15。 水、醇、酚、羧酸、氨、未取代酰胺等 非质子传递极性溶剂:高介电常数,高偶极矩。 丙酮、DMF、硝基苯、乙腈、二甲 基亚砜、环丁砜等 非质子传递非极性溶剂:低介电常数,低偶极矩。 烷烃、环烷烃、芳烃、卤代烃、 叔胺、二硫化碳
非质子极性溶剂 酮、N,N-二取代酰胺,硝基烃,腈 , 亚砜, 砜 ε > 15,μ> 8.34×10-30 C· m,ET(30)约 40~47 非氢键给体
N-单取代酰胺
质子型溶剂 水、醇、羧酸、氨及未取代酰胺 ε>15(乙酸及其同系物除外), ET(30)约47~63 氢键给体
溶剂按其起氢键给体作用的能力,可分为质子型和非质子型两类
CHO
k1/k2=1000
CHO
k2
Br PhNO2 CH3 Br CS2
+ Br
CH3
CH3 + Br2
CH2Br
2
溶液反应与气相反应的差别
在溶剂分子中,其反应的分子通过扩散,穿过溶剂分子后才能彼此接触而 反应,反应后的分子也要通过扩散而离开。扩散活化能一般为18~21 kJ/ mol(反应活化能42 ~420 kJ/ mol)。在液相反应中,室温时,温度升 高10℃,扩散速率大约增大30%。
F->Cl->Br->OH-
CH3O->N3->SCN->I->CN->PhS溶剂化作用愈强,负离子的亲核活性降低得愈多:
F-<Cl-<Br-<I
8
有机溶剂的介电常数ε在2~190之间,ε 越大,溶剂极性越强。 极性溶剂:ε>15~20 非极性溶剂:ε<15~20 介电常数主要影响溶剂中离子的溶剂化作用 和离子体的离解作用。
9
(3)溶剂极性的本质——溶剂化作用
每一个被溶解的分子或离子被一层或几层 溶剂分子或松或紧地包围的现象,叫做溶剂 化作用,它包括溶剂与溶质之间所有专一性 和非专一性相互作用的总和。 (4)溶剂极性参数 实验极性参数——ET(30)值
15
按起氢键给体的作用分类
质子传递型溶剂:氢键给体,质子给体,EPA。 如羟基、氨基、羧基和酰胺基 非质子传递型溶剂:氢键受体,EPD。 如O、N
16
各种溶剂与溶质间的相互作用:质子型溶剂
质子型溶剂具有形成氢键的能力,各种负离子溶剂化的良好溶剂; 负离子越硬,即体积越小、电荷对体积之比越大,或电荷密度越高,它在 质子型溶剂中的溶剂化倾向就越大:
如果溶剂分子与反应分子毫无反应,则一般说来溶剂的存在不会改变反应 分子的碰撞频率,也不会减少活化分子的数目,如自由基反应。 大多数在溶液中进行的有机反应,都是离子型反应,溶剂的影响很显著, 这是因为溶剂分子或多或少会影响反应分子的性质,甚至参与其作用。这
种离子型反应在气相中难于进行,在溶液中往往随溶剂的不同而改变其反 应速度。
5
按偶极矩和介电常数分类
(1)偶极矩(μ ):
指偶极分子中电量相等的两个相反电荷中的 一个电荷的电量(q),与这两个电荷间距离 (d)的乘积,单位:德拜(D)。即: μ =q×d
Clபைடு நூலகம்
例:
μ =1.54D
6
有机溶剂的偶极矩μ 在0~5.5D之间。
极性溶剂:分子中具有永久偶极的溶剂。 分子中没有永久偶极的溶剂,如环己烷、苯等。
第二章 有机化学中的溶剂效应
1
溶剂的性质与作用
溶剂的有限压缩性和较高的密度:相互排斥和吸引;
溶剂及一些未参与反应的中性盐等会影响反应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能,从而改变反应 机理和反应速率;
选择溶剂:考虑溶解性能、沸点、无毒、低成本, 反应速率和方向的影响。
CCl4
k1
CHO + Br2 CS2 or CHCl3 Br
4
库仑力(静电引力):离子-离子力、离子-偶极力
7.1 溶剂的分类
按化学结构分类
硫酸、熔融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四氯 化钛、三氯化磷、三氯氧磷等。
无机溶剂:水、液氨、液体二氧化硫、氟化氢、浓
有机溶剂:脂烃、环烷烃、芳烃、卤代烃、醇、醚、
酚、醛、酮、羧酸、羧酸酯、硝基物、 胺、腈、酰胺、砜和亚砜、杂环化合物等。
无极性溶剂
μ <2.5D的有机溶剂,如氯苯、二氯甲烷等。
偶极矩主要影响在溶质(分子或离子)周 围溶剂分子的定向作用。
7
(2)介电常数(ε) 也叫电容率或相对电容率,是表示电介质 或绝缘材料电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 具有永久偶极或诱导偶极的溶剂分子被充 电的电容器板强制形成一个有序排列,即极化 作用,极化作用越大,介电常数越大。 介电常数表示溶剂分子本身分离出电荷的 能力,或溶剂使它偶极定向的能力。
溶剂的影响因素包括:介电常数、离子强度、溶剂化能力、酸碱性等。
3
溶剂对有机反应的影响 溶液和溶解作用 溶剂和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非专一性力 (普遍) 范德华力(内聚力):偶极-偶极力、偶极-诱导偶 极力、瞬时偶极-诱导偶极力 专一性力:包括氢键缔合作用、电子对给体-受体作用、溶剂 化作用、离子化作用合离解作用等。 (特定)
10
按Lewis酸碱理论分类
Lewis酸碱理论:酸是电子对受体(EPA) 碱是电子对给体(EPD)
A + :B
A B
:
酸(EPA) 碱(EPD) 酸-碱配合物 亲电试剂 亲核试剂 EPA/EPD配合物
11
EPA溶剂:具有缺电子或酸性部位,亲电试剂, 择优使EPD或负离子溶剂化。 如水、醇、酚、羧酸等。 EPD溶剂:具有富电子或碱性部位,亲核试剂, 择优使EPA或正离子溶剂化。 如:醇、醚、羰基化合物中的氧 氨类和N-杂环化合物中的氮原子
14
有机溶剂的Parker分类法:质子溶剂和非质子溶剂
非质子非极性溶剂 脂肪烃、芳烃、烷基 卤、叔胺、二硫化碳 ε<15,μ<8.34× 10-30 C· m,ET(30) 约30~40 非氢键给体
非质子弱极性给体 醚类、羧酸酯、吡啶 ε<15,μ <8.34×10-30 C· m,非氢键给体
伯胺和仲胺 苯胺,哌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