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简答题
1、道德的概念及其本质是什么?
概念:道德是社会制定或认可的关于人们具有社会效用的行为应该而非必须如何的非权力规范。
起源于社会,起源于社会的需要。
目的是为了增进每个人的利益,实现每个人的幸福。
道德本质上是一种受社会经济关系制约的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和人类实践精神。
2、简述职业的道德意义以及职业道德的原则与规范。
职业的道德意义的含义(主要体现):第一,每种职业都意味着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即职责。
第二,每种职业都意味着享有一定的社会权力,即职权。
如何正确运用和恰当行使职业权力,必然更多地联系着从业人员的个体道德和社会的公共道德。
第三,每种职业都体现和处理着一定的利益关系。
第四,每种职业都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原则: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为人民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新型的人际关系;体现了一种新的劳动态度,是履行职责的精神动力;体现了衡量职业行为善恶是非的最高标准。
规范:(1)爱岗敬业,勤于职守(2)尽职尽责,奉献社会(3)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4)文明竞争,友好协作(5)勤奋学习,熟练业务。
3、教育劳动的特点是什么,如何理解教育劳动的创造性?
特点:(1)教育劳动的目的和任务的特殊性①教育劳动的目的是培养人②教育劳动产品具有社会性
(2)教育劳动对象的特殊性①劳动对象的复杂性②劳动对象的向师性③劳动对象的主客体双重性
(3)教育劳动手段和工具的特殊性①教育劳动工具的特殊性②教育劳动方式的创造性③教育劳动过程的复杂性④教育劳动效果的特殊性
(4)教育劳动人际关系的特殊性①关系众多,组成复杂。
②网络教育与新型师生关系。
创造性:人类社会的发展,一方面是社会的各部门各行业的高度社会化,另一方面是社会的各部门各行业的更加复杂、更加精细的分工。
所有这一切都需要人的创造性劳动。
然而与社会活动其他部门相比,教师职业活动最富于创造性。
教师的劳动是自觉地、有目的地培养新的一代,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
教育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须具有创造性。
经济社会对人才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求人才素质的综合化,二是要求人才的个性化并有创新的能力,三是要求人才多样化。
培养青少年一代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更是当代教师劳动的重要内容。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根本在于他的活动并无固定不变的规范、程式或方法可以套用。
各级各类学校制定的培养目标,规定的各种教学大纲,只为教育工作提出最一般的要求,并不能解决教学实际中碰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必须由教师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制宜地去创造。
教师劳动过程的创造性不仅在其规程、方式、方法上,在教育教学内容上也必须如此。
教师要根据知识的发展,对象的变换、条件的变化而重新安排、重新处理。
优秀的教师是传授知识的艺人。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并不否定教师劳动过程中有一般的或普遍的规律存在。
培养创造性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思维方法与从事创造性活动的能力,是现代教育的突出特点。
教师应当自觉意识到时代的特点和要求,以创造性的劳动从事培养一代新人的工作。
4、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
一、教书育人原则(一)教书育人原则的确立依据①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②教书育人是遵循教学规律的要求③教书育人是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的要求
(二)贯彻教书育人原则的要求①坚持对学生的全面培养②按教育规律教书育人③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探索教书育人的规律
二、为人师表原则(一)为人师表原则的确立依据①为人师表是实现教育根本任务的要求②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劳动特点的要求③为人师表是整个社会对教师的要求
(二)贯彻为人师表原则的要求①坚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②坚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③坚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三、教育公正原则(一)教育公正原则的确立依据①坚持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总体原则的要求。
②坚持教育公正是贯彻为人师表原则的保证。
③教育公正是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要求。
(二)贯彻教育公正原则的要求①坚持真理②办事公道③一视同仁
四、教育人道主义原则(一)教育人道主义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二)教育人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容(三)教育人道主义确立的客观依据(四)贯彻教育人道主义原则的具体要求
5、贯彻为人师表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①坚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
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是为人师表的基础。
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为了做好学生的表率,必须在各方面以较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必须严于律己,严格遵守各种法规,严格遵守各方面的道德规范。
②坚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是一种正派的作风,是一种美德。
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人格去感动学生。
教师只有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才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产生积极的作用。
坚持言行一致,就是要求教师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③坚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要坚持以身作则,就是要教师以自身的行为对学生起榜样示范作用。
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是教育的一种方法,是不能不用的方法,是不想用也在用的方法,是培养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
要坚持身教重于言教,就是要教师把身教置于特别重要的地位。
无声的身教胜于有声的言教,这是教育实践得出的结论。
④坚持以身立教,德识统一
教师的社会角色要求教师必须坚持以身立教,德识统一,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二者不可偏废。
一方面,教师应以德高为人师表,教师教学生做人做事,首先自己应会做人做事,教师教学生为人之道,首先自己应行为人之道。
另一方面,教师既要以善教去育人之魂,又要以真才实学去传授知识,传授真理。
遵循为人师表原则,不仅表现在非教学方面,也表现在教学方面,表现在教学过程之中。
6、教师应如何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
无论是在政治思想教育还是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都应当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在教育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在教育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2)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3)在确立学生主体观念的同时,更应加强教师主导作用。
7、教师集体中竞争关系的道德要求是什么?
广大教师一方面要关心集体,尊重同事,同时又应认识到相互之间竞争的意义和必要性,并以合乎社会伦理要求的手段积极参与竞争。
1.在教师集体中开展竞争的必要性:
①在教师集体中开展竞争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
②在教师集体中开展有益竞争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需要。
③在教师集体中开展竞争是促使教师个体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
2.以道德的手段在教师集体中开展有益竞争:
①竞争的手段必须符合道德;
②应妥善处理好教师集体中竞争和协作的关系;
③教师要有一种开拓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
8、简述高校或中专校教师的教学道德要求
一、确立科学的教学理念二、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三、提高教育专业能力
四、注重全面教学改革五、进行合理的教学评价
9、教师社会服务中的道德要求?
1、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2、自觉地以道德律令规范社会服务
3、正确处理岗位主次关系
4、确立自觉地守法道德
10、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
1、引导性原则:是从师德教育的他律性出发的,是一种外在的客观要求
2、内在化原则:与道德的自律性联系,把教师职业道德基本观点、原则和规范转化为自身的需要、动机和信念,自觉自愿地指导自己地行为
3、认知与实践相结合原则:把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统一起来
4、差异性原则:依据学生地生理、心理及品德形成地规律来进行,同时要主义在职教师地不同特点
5、连贯性原则:反映师德养成过程是长期的、反复地、逐步提高地规律。
11、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标准的特殊性
(1)在评价教育行为的善恶时,既要体现和反映教育职业利益的一定教育道德原则与规范为道德行为标准,又要以从一定社会或阶级利益中引申出来的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为道德行为标准。
凡与之符合的教育行为就是善的,反之就是恶的。
(2)教育活动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教育过程中的特殊规律和教育劳动的特殊性上。
(3)从教育活动的特殊性考察,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善恶标准要求教育行为符合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并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
(4)教师职业道德善恶评价标准的特殊性还可以从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方面探讨。
教育内容时社会和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它规定了教育活动的范围和性质,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
(5)教育措施是完成教育任务所使用的工作手段。
(6)社会主义教育行为善恶评价的道德行为标准,是衡量教育工作者教育行为善恶的道德行为的尺度和准绳。
(7)教育行为善恶评价的社会性标准和自身特殊性标准,既有所区别,又紧密联系,二者是构成教育行为善恶标准的两个方面。
社会性标准是衡量教育行为善恶的外在尺度。
自身特殊性标准是衡量教育行为善恶的内在尺度。
在具体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实践中,只有把两者密切结合起来,才能对教育行为作出科学的评价和判断。
12、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标准的依据
所谓教育的动机,就是教育的宗旨,或者说是教育的精神特性和内在价值追求。
它关系到教育活动的方向和性质。
教育发展的历史证明,教育的宗旨和追求不同,教育自身的道德价值也不相同。
动机是教育善恶评价的重要方面,但仅有评价教育的冬季,并不足以反映教育的道德价值。
作为一种教育现象的善恶评价方式,动机论有合理的一面,也有明显的局限性。
教育效果是影响教育的道德价值的重要因素,在进行教育善恶评价时,考察教育效果时必要的,但仅仅考察教育效果是不够的。
效果论作为一种教育善恶评价的方式,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并不是一种真正科学的方法。
道德评价中,要强调动机与效果的统一:
1、坚持动机与效果的统一,在道德评价中不偏废任何一方,这是此种情形下评价的前提和基础
2、在强调两者不可缺一的前提下,我们也不否认两在道德评价种有主次轻重之分。
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而合理地处理动机与效果在教育善恶评价中地比重,一般把教育动机作为善恶评价地重点。
3.教育善恶评价还应坚持历史性原则。
一方面,对教育活动的道德评价不应脱离社会历史体系,另一方面,对教育动机和教育效果的评价,不是一时一刻完成的,必须经过长期的历史检验才能得到合理的结论。
综上所述,评价教育活动的道德价值,既要看教育动机,又要看教育效果,应坚持动机与效果的统一,从教于动机与教育效果统一的校对教育活动所进行的善恶评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教育实践为基础和中介,以历史为参照并通过历史过程来完成。
这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辨正唯物主义的教育动机和教育效果的统一论,是正确合理的评价教师教育行为善恶的方式。
二、论述题
1、教师职业道德有哪些特点,为什么说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是由教师职业劳动的特殊性决定的?
概念: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
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对教师行为的基本要求。
特点:①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比其他职业道德更高更全面
因为教师的职能是传授知识,为社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任何社会的优秀人才都离不开教师培养,这种特殊责任要求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教师职业道德必须具有比其他职业更高尚的道德水准。
②教师职业道德影响比其他职业道德更深远
学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教师是精神文明的倡导者和推行者。
教师的思想道德总是直接而又深刻地影响着自己的学生,不仅影响一个人的学生时代,而且会影响到他的一生,教师职业道德潜在的影响力,是其他任何一种职业道德不可比的。
③教师职业道德调节方式更具有自觉性
由于教师的劳动方式一般表现为集体协作性的“个体劳动”,这就决定了教师在自己道德人格形象的确立过程中,主要依靠的是教育者自身的自我修养,而不是社会教育。
一个合格的教师,应当自觉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正是教师职业道德自觉性特点的体现。
2、试述教师职业道德中教育公正原则确立的依据和基本要求?
(一)教育公正原则的确立依据
①坚持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总体原则的要求。
社会公正道德原则在教育领域的贯彻,必然要求教育公正,教育公正既是教师本人遵循社会公正总体原则的要求,也是通过教育,培养具有社会主义公正道德规范的,能坚持社会公正道德原则的社会主义事业所需人才的要求。
②坚持教育公正是贯彻为人师表原则的保证。
公正作为教师的一种美德,表现为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的一种高尚的人格。
坚持教育公正,教师才可能发挥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示范榜样作用,如果教师丧失了公正原则,就根本无法以自己的言行给学生以好的影响,不可能完成好教书育人的任务。
③教育公正是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要求。
教师要处理好师生关系,必须坚持教育公正这一原则。
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和集体氛围的形成,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而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教师的公正。
(二)贯彻教育公正原则的要求
①坚持真理
高校教师,不仅要传播科学知识的基本原理,而且要使学生了解科技发展的历史,了解科学先驱者追求、探索、坚持、捍卫真理的历史。
坚持真理,就要求教师能主持正义。
②办事公道
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经常要处理与学生切身利益有关的事,在处理这些事情时,教师必须遵循公正原则,做到办事认真。
③一视同仁
高等学校的学生来自各个地方,学生的差别更大。
对待所有的学生,教师必须持公正的态度,必须一视同仁。
根本而言,就是尊重每个学生,关心每个学生的全面成长,并且方法适宜。
3、理论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做好高校师生关系的道德调节?
一.确立学生主体的观念
无论是在政治思想教育还是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都应当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在教育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在教育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2)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3)在确立学生主体观念的同时,更应加强教师主导作用。
二.尊重学生、培养学生个性
友好、平等、信任、自制试尊重学生的基本要求。
尊重学生人格,教师还应当学会克制。
对学生的尊重不仅表现为对学生人格的尊重,而且还表现为对学生个性的尊重上。
三.关心学生深入了解学生
要深入了解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达到。
首先,教师要扩大与学生的交往范围,积极参与他们的各项活动,在交往中增进师生的相互了解,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其次,教师应遵循是的规范的要求深入了解学生,公正、无私、少成见,放下架子去接近学生,把握学生的内心思想活动,以适当的方法去教育、指导学生。
应当支出的是,教师应当理智地把握师生关系地密切程度,保持适当的距离,尤其是异性师生尤其应当注意这一点。
四.严格教育、全面要求学生
概括起来,严格教育、全面要求学生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严而有理(2)严而有度(3)严而有力(4)严而有恒。
4、试论教师科学研究中的道德要求?
1、献身科学,追求真理
(1)是社会斗争的需要;(2)要求高校教师具有对科学的巨大热情,有为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进取的深厚感情;(3)要求高校教师具有艰苦奋斗,契而不舍的毅力;(4)要求高校教师正确看待失败;(5)要求高校教师及时修正错误;(6)要求高校教师防止自满情绪。
2、破除迷信,用于创新
(1)打破神秘感,克服自卑感(2)反对迷信权威,在科学研究中要追求新颖性、变革性、价值性、求异性等。
3、实事求是,治学严谨
(1)选择研究的课题要有科学价值;
(2)资料收集要客观、准备、全面;
(3)在研究过程要,要消除主观上的偏见,尊重事实;
***(4)反对学术腐败(如何解决学风不正和学术腐败问题?)
学术腐败是人们对各种不道德不诚实的学术行为的概括。
学术腐败主要表现为:a.抄袭剽窃;b. 伪造或拼凑包装;c. 有的人浮夸吹嘘,制造“学术泡沫”;d. 庸俗的关系网和金钱腐蚀。
学术腐败产生的成因很多,从大的社会环境来说,整个社会在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出现的价值观、利益观和道德观偏差对学术界有影响;从学术界自身而言,简历和完善既适应社会发展又符合学术规律的学术管理系统滞后;对研究人员来说,极少数人学术低下,学术功底薄弱,心态浮躁,经不起名利的诱惑。
因此,彻底清楚学术腐败现象有赖于党风、社会风气的根本转变,有赖于建立适应市场经和学术发展规律的学术评价机制。
需要综合治理,多管齐下,才能见效。
(5)建立学术规范。
4、配合协作,优势互补
5、学术民主,提携后辈
5.试述高校教师学术研究中存在的学风不正、学术腐败现象的成因及其对策。
学术腐败是人们对各种不道德不诚实的学术行为的概括。
学术腐败主要表现为:a.抄袭剽窃;b. 伪造或拼凑包装;c. 有的人浮夸吹嘘,制造“学术泡沫”;d. 庸俗的关系网和金钱腐蚀。
学术腐败产生的成因很多,从大的社会环境来说,整个社会在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出现的价值观、利益观和道德观偏差对学术界有影响;从学术界自身而言,简历和完善既适应社会发展又符合学术规律的学术管理系统滞后;对研究人员来说,极少数人学术低下,学术功底薄弱,心态浮躁,经不起名利的诱惑。
因此,彻底清楚学术腐败现象有赖于党风、社会风气的根本转变,有赖于建立适应市场经和学术发展规律的学术评价机制。
需要综合治理,多管齐下,才能见效。
高校学术腐败问题产生与蔓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不良风气长期浸淫、渗透的因素,更有高校学术管理体制弊端和高校学术研究人员自律不够的问题。
首先,从高校学术管理体制上看,普遍存在着评价和奖励制度不完善、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特别是对教师和研究人员职称评定以及对博士生、硕士生学业的学术论文数量等具体要求,没有达到
激励他们刻苦钻研、求实创新的目的,而是成为对他们的一种短期行为导向。
其次,高校对学术腐败现象缺乏严格有效的监督机制和惩处措施,在客观上纵容了不良学术行为的产生。
个别高校对本单位存在的学术腐败问题不能正视,揭露不及时、不大胆,对相关责任人批评教育和惩处不够,有的甚至不了了之,或采取放纵的态度。
再次,近年来一部分高校学术研究人员自律能力明显下降。
这一方面是因为学校年度考核、评先晋级、职称评定等量化指标要求较高,而当事人平时穷于应付繁重的教学任务无暇开展学术研究为自身利益计不惜采取不正当行为,另一方面则说明他们还缺乏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真正从事科学研究的道德品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学术水平、学术能力和学术修养。
此外,高校学术腐败行为的产生也与我国学界没有真正形成健康和良好的学风,以及学术出版活动的无序及编辑自律的懈怠有很大的关系。
高校学术腐败的泛滥对高校和社会的影响和毒害是深远的,也是多方面的。
第一,它破坏了学术研究的规则,败坏了高校严谨、科学的学风,使学术走向了异化,最终从总体上影响了高校科研水平的提高及学术创新。
第二,它腐蚀了学术队伍,也使正直学者的尊严和权益受到侵犯与挑战,不利于高校学术创新人才的成长和学术大师的产生。
第三,它冲淡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效能,损害了高校党组织的形象,也削减了高校对社会文明的辐射功能,给我国科学、文化和教育事业带来了负面影响。
第四,它直接造成学术研究及编辑出版上的人、财、物的低效率和高浪费,加剧学术出版的混乱和无序。
第五,它影响了我国学术界与国际学术界交流和接轨的进程,不利于中国学界良好学术形象的塑造。
遏制学术腐败,高校责无旁贷。
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里,高校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加强对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树立正面学术形象。
第二,改革高校现行学术管理体制,制定科学的学术评价制度,消除官本位行为意识对高校的影响,确立高校学术的崇高地位。
第三,健全学术批评机制,倡导健康的学术批评氛围。
学术批评是学术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术繁荣和学术民主化的标志。
第四,制定规范学术研究行为的规章制度,加强学术打假,有效地预防和遏制学术腐败行为。
6、试述师德修养的必要性及其方法
师德修养一般是指教师为了培养高尚的师德所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陶冶的功夫及其所达到的师德水平和精神境界。
大学教师加强师德修养十分必要:
(1)师德修养是教师个体职业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要求
(2)师德修养是教育现代化对教师的要求
(3)师德修养是社会对教师的要求
师德修养的方法
(1)学习与实践结合
所谓学习,就是指师德修养主体为了提高自身师德水平,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广泛汲取和涵养丰富的理论知识,并注意学习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道德高尚的人,以全面整饰和提高自己。
所谓实践,是指师德修养主体为了提高道德认知水平,检验和评价自身的师德状况所进行的各种践行活动。
大学教师在师德修养过程中,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这是因为:一方面,学习和实践结合是提高师德水平的根本途径,另一方面,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是提高师德水平的有效方法。
a. 加强学习
大学教师要提高师德水平,必须加强学习,做到:要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学习马克思指挥仪论理学知识;学习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吸收社会生活中的一切有用养料;注意向具有高尚师德的优秀教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b. 注意实践
大学教师要提高师德水平,必须注意实践,做到:积极投身教育实践;积极投身生活实践;开展有教育意义的道德实践活动。
总之,加强师德修养,关键在实践。
它是检验师德修养的标准,是推动师德修养水平不断提高的动力,也是大学教师师德修养的目的和归宿。
师德修养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
(2)他律与自律的结合
他律是指道德主体在接受道德的有关原则、规范和要求的过程中,处于被动、受动的地位,其意志受到外在因素的干扰和驱使,把追求道德之外的目的作为行为准则。
自律是指道德主体在道德实践过程中能严于律己,自觉主动地内化道德的有关原则、规范和要求并自觉地付诸行动。
具有自律性地人往往不受外在环境和因素地干扰,依靠道德信念,凭自己地良心追求道德目的和道德境界。
他律和自律是大学教师道德修养过程中地两个不同阶段,但是二者又有相互关联作用。
这种关系表现在他律是自律的前提和基础,自律是他律的发展和升华。
大学教师师德修养坚持他律和自律的结合,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a.正确认识师德修养他律和自律的关系
首先,他律是教师进行师德修养的外在动力。
其次,自律是教师进行师德修养的内在动力。
第三,自律在师德修养中有着重要作用。
b.大学教师在师德修养过程中,要重视他律阶段的沉淀和发展
首先,主动接受各种师德教育,在丰富多彩的师德教育活动中,提高大学教师师德修养认识,陶冶师德情感,锻炼师德意识,规范师德行为。
其次。
主动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自觉依靠各种制度、纪律等外在压力来规范自己,约束自己。
第三,积极主动参与营造教书育人的环境,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c.大学教师加强师德修养要努力由他律转向自律
首先要做到自觉内省。
其次经常反省。
第三,努力做到慎独。
d.在他律与自律的结合中,大学教师的师德修养还要突出师德实践环节。
(3)品质修养与仪表修饰的结合
a. 大学教师的服饰:冷暖色适宜、和谐得当;款式合适;扬长避短,张扬个性;朴实自然,整洁宜人
b. 大学教师的语言:健康文明而富有思辨性;规范简洁而富有逻辑性;准确生动而富有幽默感
c. 大学教师的举止:仪容端庄潇洒,和蔼可亲;仪态沉稳大方,行为得体。
7、试述道德修养中自律与他律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他律是指道德主体在接受道德的有关原则、规范和要求的过程中,处于被动、受动的地位,其意志受到外在因素的干扰和驱使,把追求道德之外的目的作为行为准则。
自律是指道德主体在道德实践过程中能严于律己,自觉主动地内化道德的有关原则、规范和要求并自觉地付诸行动。
具有自律性地人往往不受外在环境和因素地干扰,依靠道德信念,凭自己地良心追求道德目的和道德境界。
他律和自律是大学教师道德修养过程中地两个不同阶段,但是二者又有相互关联作用。
这种关系表现在他律是自律的前提和基础,自律是他律的发展和升华。
要正确认识师德修养他律和自律的关系
首先,他律是教师进行师德修养的外在动力。
其次,自律是教师进行师德修养的内在动力。
第三,自律在师德修养中有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