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兴亡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平天国兴亡史》读书笔记
太平天国革命爆发的社会背景
十九世纪中叶,清王朝和整个封建经济制度都已经十分腐朽。
鸦片战争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的结合体。
鸦片战争后,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前,外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廉价商品虽然向中国渗透,开始破坏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中国开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但是资本主义经济却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
在这样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农民阶级反抗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和压迫的斗争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但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进行疯狂的掠夺,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和中华民族的矛盾转为社会主要矛盾。
因此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肩负了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
鸦片战争中,两广、湖南等地区受骚扰和危害最深,从这三省征调兵力和粮饷最多,战后又就地裁遣兵勇,遂使这些地区的无业游民和散兵游勇急剧增多,社会严重动荡不安,这种情况恰好成为洪秀全等人开展反清武装起义的有利条件。
金田起义前洪秀全的革命活动
洪秀全走上革命的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摸索前进;洪秀全三次参加科举考试皆名落孙山,他长期生活在农村,对广大贫苦农民的疾苦有着较深的了解,其生活的两广地区又是天地会武装抗清的活跃地区,这些情况对洪秀全的思想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二、从《劝世良言》中找到思想武器;洪秀全接受了《劝世良言》所宣传的基督教的“独一真神唯上帝”的观点,作为向一切腐朽的封建主义意识形态和强大的封建势力做斗争的武器。
三、与冯云山去广西宣传拜上帝,发动群众,制造革命舆论。
国家社会的动荡,人民生活的困苦,个人发展道路的坎坷,使洪秀全的革命思想逐步形成和发展;日益广泛的群众性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蓬勃发展的武装起义,又把他推向革命领导者的地位。
洪秀全政治和经济上平等的思想,是中国农民在长期的反抗斗争中的继承和发展。
从金田起义到建都天京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以后,冯云山、洪秀全先后来到桂平紫荆山区,建立拜上帝会。
不久,拜上帝会组织遍及浔州、林州各县和广东信宜、高州等地。
武装起义条件逐渐成熟。
道光三十年六月(1850年7月),洪秀全发布团营令,各地拜上帝会众一万多人云集金田,准备起义,并于平南思旺和金田附近的彩村江两次大败清军,声势大振。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金田村庄严宣告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金田起义后太平军先锋队占领了起义以来的第一座城市——永安,并在永安做了五项工作:一、政权建设方面,洪秀全发布封王诏令,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
永安封王标志着太平天国的革命政权得到加强。
二、在革命队伍内部进行肃奸工作,初步纯洁了队伍。
三、颁行天历,其重大意义在于它在政治上宣告与反动统治彻底决裂。
四、在经济上沉重打击地主阶级。
五、刻印书籍,加强对革命队伍的教育。
太平军在永安驻扎了六个月零六天后,因火药、粮草耗尽而弃城突围。
在进攻两湖的过程中,太平军进行了一场怎样进一步前进的争论,这场争论有两点重
要性:1、把革命引向大发展的道路;2、确定了进军南京的路线。
到达南京时,南京城内革命群众积极展开斗争,配合太平军攻城。
天王洪秀全于1853年3月29日进入南京城,并改南京为天京,正式在此建都。
太平军的北伐和西征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为实现推翻清政府的斗争目标,于1853年5月8日派天官副丞相林凤祥和地官正丞相李开芳等率军2万余人,挺进华北,出师北伐。
北伐军由浦口出发,经皖北入河南、五月底从豫西汜水口渡过黄河,八月底挺进直隶境内。
九月底迫近天津城郊,攻城受挫,扎营于静海独流镇一带坚守待援。
清军四面围剿,北伐军节节败退。
1855年3月连镇失守,林凤祥被俘,后在北京慷慨就义。
5月,李开芳被杀,至此,太平军历时2年多的北伐失败。
太平天国在北伐的同时也开始了大规模的西征,战略目标是夺取武汉、九江、安庆等军事重镇,以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
1853年5月19日,即北伐军出发几天之后,太平天国的领导者又派出春官正丞相胡以晃和夏官副丞相赖汉英,率领战船千余艘、步军二三万人,由天京溯长江西征。
西征军首先占领安徽和州,继经太平、池州,于6月10日占领长江北岸重镇安庆。
8月西征军分为进攻皖北和进攻湖北两路。
之后太平军与曾国藩建立的湘军进行多次战役,及至1856年占领江西7府1州50余县,取得了辉煌成绩。
1856年4月,太平军击溃了清军江北大营,5月攻破江南大营,至此解除了两大阵营对天京的威胁,形成了太平天国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的变革
1853年冬,洪秀全颁布了太平天国革命的总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这是洪秀全根据《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等著作中所阐述的平等思想而提出来的,它不仅是一个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纲领,而且牵涉到政治、思想、文化和生活等各个方面。
在此之前,在中国农民革命历史上,还没有出现过这样系统的纲领文件,它的诞生标志着太平天国把中国农民革命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政治上,全国人民都按照军事体系组织起来,反对封建统治,主张发展生产。
《天朝田亩制度》把“杀敌”和“耕田”结合起来,体现了洪秀全思想的高度,他始终没有忘记杀敌,没有忘记农业的生产发展,农民革命的斗争目标在这个纲领里是十分明确的。
他们实行推举乡官的选官制度,军帅以下各级官员叫做乡官,都是由下面保举的,被保举之人在前期多是出身贫困,忠诚于革命的积极分子,他们掌握基层政权,对革命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经济上,《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重新平均分配土地的具体办法,但是他们又宣传“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损害了平分土地后的农民所有制。
实际上《天朝田亩制度》通过在分配制度上实行绝对平均主义,否定了按人口平分土地和土地归农民所有的制度,它主张消灭一切私有。
文化教育方面做出了三项改革:一、废除了私塾和书院制度,实行政教合一,由两司马兼任老师;二、教学内容废除了四书、五经等孔孟经书,改为太平天国的宗教理论和方针政策;三、二十五家的童子都去读书(包括女童在内),做到了幼童教育的普及。
以孔孟为代表的封建旧思想、旧文化,是封建统治者奴役、压迫农民的精神枷锁,建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对以孔孟为主的,包括诸子百家佛教等思想文化进一步作了冲击。
《天朝田亩制度》从内容上讲,就包含了对封建“政权”、“族权”、“神权”的批判,也就是对以孔孟为代表的封建主义旧思想的
批判和否定。
批判封建思想文化中的糟粕是有必要的,但采取如此简单粗暴的方式显然是不明智的,这也反映了小生产者的狭隘性和局限性,同时也没有达到批判旧思想文化的目的。
从客观评价历史的角度出发,太平天国反对传统的思想文化虽然有严重的错误和局限性,但在当时对打破人民群众的精神枷锁,解放人民群众的思想是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太平天国还改革科举制度,广开才路,这种招贤政策使他们自身吸收了各方面的有真才学识之士,这些人才在以后为革命作出巨大贡献。
与思想文化领域的改革相适应,太平天国在文风上也发动了一场改革,文风的改革是把文化知识从地主阶级的垄断中解放出来的一场改革,从另一方面表现出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深刻性。
内部斗争的激化——天京事变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和清王朝对于席卷大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风暴极端仇视,他们除了进行疯狂的军事围剿之外,总是千方百计地妄图从内部瓦解革命运动。
天京事变,在客观上适应了敌人从内部瓦解革命的需要;在主观上是太平天国领导人的封建思想的大暴露,是农民政权受封建思想腐蚀的恶果。
天王洪秀全在“永安封王”时,命其他四王归东王杨秀清节制。
自从南王冯云山及西王萧朝贵相继战死后,权力更加集中在东王杨秀清一人身上。
在太平天国前期,实权由军师掌握,天王虽然地位在各王之上,然而在制度上是一个虚君,实际权力在正军师东王杨秀清手上。
另外重要的是,洪秀全在承认“天父下凡”附身杨秀清后,杨秀清不时假托“天父下凡”发令,连洪秀全也要听从他的命令。
在定都天京后,东王与其他诸王的关系越来越差,然而由于东王权大,众人往往敢怒而不敢言。
1856年,杨秀清利用“天父下凡”之名,逼迫天王洪秀全准他“万岁”的称号,洪秀全表面答应,却暗自筹划对付杨秀清的计策,北王韦昌辉闻讯后从江西前线赶回,在燕王秦日纲的配合下击杀杨秀清及其全家老少,并持续搜杀一个多月,死者约有2万多人。
在湖北前线的石达开闻变后赶回天京劝阻韦昌辉,韦昌辉不但不听,反要杀死石达开,石达开逃走之后,韦昌辉将其留在天京的家人全部杀死,此举逼得石达开在安庆起兵。
之后洪秀全在天京军民的支持下捕杀韦昌辉及其同伙200多人,平息了长达两个多月的暴乱。
韦昌辉被镇压之后,石达开回到天京,一段时间内掌握了军政大权,但是由于洪秀全对其的猜忌,导致石达开率部出走,从此走上了流寇主义的道路。
1863年6月,石达开率军抢渡大渡河失败被俘,后在成都被凌迟处死。
天京事变中,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先后被杀,翼王石达开出走败亡,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洪仁玕来到天京和《资政新篇》的提出
洪仁玕到天京不久后就针对当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包括《资政新篇》、《立法制喧谕》等一系列文件,力求改革内政,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政权,之后《资政新篇》作为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文件颁布。
政治上,洪仁玕特别强调加强中央集权,反对分散主义。
在加强中央政权的集中和统一时,还应加强地方政权的建设。
还有,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把太平天国建设成一个“兵强国富”的资本主义式的新国家,是《资政新篇》的另一主要内容。
在思想文化方面,其坚持太平天国反对封建旧文化的同时,又提倡向西方学习。
经济上主张效法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近代工业,而且还提出要兴办学校、开设医院等公共设
施。
外交上主张与外国自由通商、文化交流和平等往来,但不允许干涉本国内政。
《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的政治纲领,它与《天朝田亩制度》不同的是,它要求建立的国家已经不是农民的平等的理想王国,而是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蓝图的新国家,它集中反映了洪仁玕等农民革命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向西方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的要求。
但是《资政新篇》中没有明确提到如何解决土地问题,没有提到如何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迫切需求,没有明确提出土地政策,严重脱离了革命斗争的实际。
还有一点时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问题。
不解决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不反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想要建立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新国家是不可能的。
太平天国革命推动历史前进
太平天国革命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农民的革命传统,高举反封建反侵略的旗帜,把旧式农民战争推向新的高峰,从思想、政治、经济等方面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其推动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这场革命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势力,削弱了地址阶级的统治;一是太平天国革命为我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胜利打下了一块重要的奠基石。
太平天国十余年的革命风暴给清王朝以沉重地打击,革命失败后人民群众继续坚持斗争,结果使战后清王朝的统治一直呈现出极不稳定的状态。
这种状态也为后来的辛亥革命奠定了有力的基础条件。
参考书目:《太平天国兴亡史》茅家琦方之光童光华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0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