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杀虫剂介绍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5%~100%;平均提高苗木存活率20.98%,最高达
利用绿僵菌防治椰心叶甲杀虫效果显著
虫霉
虫霉是害虫自然控制和生物防治的重要生物资源。80 年代前我国对该领域的研究几 乎呈空白状态。1986年以来,安徽农业大学李增智教授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 38670003,39070014)资助下,与北京林业大学、福建林学院、山东林科院等单位协 作研究,通过对我国虫霉形态学、分类学、分离培养生物学及流行病学等方面的深 入研究,使我国虫霉资源研究水平居世界先进行列。该项研究建立了独特的虫霉形 态学方法;将有关术语及汉名规范化,有494条汉名已收入《拉汉真菌名称》;按 最新分类系统编制成虫霉目实用检索表;进行了全国范围内的虫霉资源调查,发表 新种11种,新结合种1 种,修订种1种,新亚种1种及中国新记录50种;该研究在查 清中国虫霉资源及重要种的综合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并通过试验证实了虫霉 在害虫 生物防治中的新的应用策略。对减少杀虫剂的用量,减轻环境污染,保护生物多样 性及环境保护将有重要意义。
多年来,国内应用白僵菌对近40种农林害虫防治成功,目前在 生产中使用的主要有:松毛虫、玉米螟、蛴螬、茶小绿叶蝉、桃 小食心虫等。 白僵菌防治最成功的是苗圃、草坪、农田等的
蛴螬、玉米螟、松毛虫、茶小绿叶蝉等。仅蛴螬、玉米螟、茶小 绿叶蝉三种就已构成了巨大的潜在市场。
蛴螬危害花生、大豆、草坪、蔬菜、苗圃等多种作物,危害面
球孢白僵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孢子
绿僵菌主要用来防治地下害虫,是继白僵菌后又 一个新的生物防治方法。该项目为国家林业局“948” 引进项目,由省林科院主持,1999年立项,2000年3 月份引进了高毒株绿僵菌和剂型加工、配方、配制 参数及绿僵菌纯孢子粉分离技术,并对引进菌种进 行了培养、室内试验和田间防治白蚁试验,试验表 明绿僵菌对金龟子、白蚁等地下害虫具有明显的防 治效果,
积达数亿亩,仅以花生为例,我国种植300万公顷花生,均受蛴 螬危害,按20%面积用白僵菌防治计算,需防治60万公顷,需白 僵菌制剂9000吨,合高孢粉400吨即达800
万公顷,引起产量损失10%左右,如20%发生面积用白僵菌防治, 计需白僵菌制剂1600吨。
虫霉 绿僵菌 白僵菌
4、真菌制剂生产与应用
杀虫真菌目前主要有白僵菌和绿僵菌。白僵菌用于防 治松毛虫、玉米螟;绿僵菌主要防治金龟子。
影响因素:温度 20-30℃ 湿度 95-100%相对湿度 光线 强度 时间
白僵菌属(Beauveria Vuillemin)属于丝孢纲、丛梗孢 目、丛梗孢科、白僵菌属。是一种广谱性的昆虫病 原真菌,对700多种有害昆虫都能寄生, 致病性强、 适应性强。在多种农林害虫的生物防治中都取得了 明显成效。例如在中国防治玉米螟和松毛虫、在巴 西防治小蔗螟、在欧洲防治西方五月鳃金龟等,都 获得了成功。由于其能快速、有效地控制虫口,同 时不伤害其他天敌昆虫和有益生物,从而可以有效 地与其它杀虫因子协同作用并维持物种的多样性, 完全符合IPM的宗旨,同时由于其容易大量生产,防 治成本较有竞争力,因而其研究成果具有广泛的应 用前景。
真菌杀虫剂介绍
一、概述
具备显著的流行(无国界)潜力 种类繁多(800种以上) 白僵菌应用举世瞩目
昆虫病原真菌的利用 1、特点:杀虫谱广 残效期长 扩散能力强
作用缓慢 过程长 受环境影响大
2、杀虫原理:
毒素作用:绿僵菌毒素,白僵菌毒素
寄生作用:(1)孢子萌发产生芽管;(2)形成附着 孢,分解表皮;(3)形成入侵孢,生成入侵菌丝段; (4)产生菌丝,由表皮侵入血腔;(5)菌丝段在血 腔中循环,发芽,使菌丝布满虫体体腔;(6)在死 虫体产生可侵染的孢子。
茶小绿叶蝉是茶园上的常发害虫,常年防治面积在250万公顷
左右,按10%面积25万公顷计算,需白僵菌高孢粉50吨。近年来 白僵菌防治松毛虫面积每年在60万公顷,需白僵菌高孢粉90吨。 国内市场白僵菌高孢粉年需求在2000吨左右。 ——中国农科院生物防治研究所白僵菌组 课题负责人 邓春生
白僵菌对鞘翅目害虫有独特的防治效果,日益引起研究者重视。 七十年代初,法国用布氏白僵菌芽生孢子制剂成功地防治森林
木蠹蛾染白僵菌
白僵菌菌株菌落粉状,白色,后变为淡黄色。 产孢细胞单生,很少簇生,产孢轴纤细,膝状 弯曲,具小齿突。分生孢子透明,光滑,椭圆 形,基部有时有小尖突。自然状态下寄生在虫 体生长并穿出外骨骼,在虫体表面形成白色被 覆物;产孢细胞浓密簇生,但有时轮生或单生, 直接着生在气生菌丝、稍有分化的分生孢子梗 或膨大的柄细胞上,瓶状,下部膨大,上部延 长呈颈状,在顶生的分生孢子下方不远处再分 枝产孢,反复向顶部合轴式产孢,形成具小齿 突的产孢轴。
西方五月鳃金龟(Ferronetal,1974),其液体发酵产品曾经达到 半商品化的程度。
已有十几个国家将布氏白僵菌用于田间防治试验,防治对象 达十余种,并有一些大面积防治成功的实例,日本防治桑树、无 花果树的黄星天牛(Shibata et al,1988,1993;Kashio et al,1988); 中国用于防治花生、大豆和苗圃的大黑鳃金龟(邓春生等1996, 林莲欣等)等均获较好的防治效果。
4、主要种类 虫草 是虫生真菌的子实体与寄主昆虫尸体结合在一起的复
合体。每年夏季,虫草菌的菌丝体成熟后形成子囊孢子。子囊 孢子随风传播,落到合适的昆虫体上,侵入虫体内,以虫体作 为营养物不断扩大繁殖,使虫体或蛹死亡僵硬。经一段时期, 菌丝体由营养生长转化为有性繁殖,夏季到来时形成子座,产 生子实体。由于虫草子实体外形似草而得名。
广东省林科院从澳大利亚引进对白蚁有很好杀虫作 用的绿僵菌菌株,经室内毒力测定,杀虫效果达95% 以上,林间大面积试验,桉树苗存活率提高11.5%31.6%,防治成本比其它药剂降低20%-50%。药剂推广
一年多以来,在广东省增城市、肇庆市、河源市、
海南省白沙县、福建省漳州市等地防治桉树苗白蚁 900 hm2,苗木存活率在90%以上,绝大部分在
利用绿僵菌防治椰心叶甲杀虫效果显著
虫霉
虫霉是害虫自然控制和生物防治的重要生物资源。80 年代前我国对该领域的研究几 乎呈空白状态。1986年以来,安徽农业大学李增智教授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 38670003,39070014)资助下,与北京林业大学、福建林学院、山东林科院等单位协 作研究,通过对我国虫霉形态学、分类学、分离培养生物学及流行病学等方面的深 入研究,使我国虫霉资源研究水平居世界先进行列。该项研究建立了独特的虫霉形 态学方法;将有关术语及汉名规范化,有494条汉名已收入《拉汉真菌名称》;按 最新分类系统编制成虫霉目实用检索表;进行了全国范围内的虫霉资源调查,发表 新种11种,新结合种1 种,修订种1种,新亚种1种及中国新记录50种;该研究在查 清中国虫霉资源及重要种的综合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并通过试验证实了虫霉 在害虫 生物防治中的新的应用策略。对减少杀虫剂的用量,减轻环境污染,保护生物多样 性及环境保护将有重要意义。
多年来,国内应用白僵菌对近40种农林害虫防治成功,目前在 生产中使用的主要有:松毛虫、玉米螟、蛴螬、茶小绿叶蝉、桃 小食心虫等。 白僵菌防治最成功的是苗圃、草坪、农田等的
蛴螬、玉米螟、松毛虫、茶小绿叶蝉等。仅蛴螬、玉米螟、茶小 绿叶蝉三种就已构成了巨大的潜在市场。
蛴螬危害花生、大豆、草坪、蔬菜、苗圃等多种作物,危害面
球孢白僵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孢子
绿僵菌主要用来防治地下害虫,是继白僵菌后又 一个新的生物防治方法。该项目为国家林业局“948” 引进项目,由省林科院主持,1999年立项,2000年3 月份引进了高毒株绿僵菌和剂型加工、配方、配制 参数及绿僵菌纯孢子粉分离技术,并对引进菌种进 行了培养、室内试验和田间防治白蚁试验,试验表 明绿僵菌对金龟子、白蚁等地下害虫具有明显的防 治效果,
积达数亿亩,仅以花生为例,我国种植300万公顷花生,均受蛴 螬危害,按20%面积用白僵菌防治计算,需防治60万公顷,需白 僵菌制剂9000吨,合高孢粉400吨即达800
万公顷,引起产量损失10%左右,如20%发生面积用白僵菌防治, 计需白僵菌制剂1600吨。
虫霉 绿僵菌 白僵菌
4、真菌制剂生产与应用
杀虫真菌目前主要有白僵菌和绿僵菌。白僵菌用于防 治松毛虫、玉米螟;绿僵菌主要防治金龟子。
影响因素:温度 20-30℃ 湿度 95-100%相对湿度 光线 强度 时间
白僵菌属(Beauveria Vuillemin)属于丝孢纲、丛梗孢 目、丛梗孢科、白僵菌属。是一种广谱性的昆虫病 原真菌,对700多种有害昆虫都能寄生, 致病性强、 适应性强。在多种农林害虫的生物防治中都取得了 明显成效。例如在中国防治玉米螟和松毛虫、在巴 西防治小蔗螟、在欧洲防治西方五月鳃金龟等,都 获得了成功。由于其能快速、有效地控制虫口,同 时不伤害其他天敌昆虫和有益生物,从而可以有效 地与其它杀虫因子协同作用并维持物种的多样性, 完全符合IPM的宗旨,同时由于其容易大量生产,防 治成本较有竞争力,因而其研究成果具有广泛的应 用前景。
真菌杀虫剂介绍
一、概述
具备显著的流行(无国界)潜力 种类繁多(800种以上) 白僵菌应用举世瞩目
昆虫病原真菌的利用 1、特点:杀虫谱广 残效期长 扩散能力强
作用缓慢 过程长 受环境影响大
2、杀虫原理:
毒素作用:绿僵菌毒素,白僵菌毒素
寄生作用:(1)孢子萌发产生芽管;(2)形成附着 孢,分解表皮;(3)形成入侵孢,生成入侵菌丝段; (4)产生菌丝,由表皮侵入血腔;(5)菌丝段在血 腔中循环,发芽,使菌丝布满虫体体腔;(6)在死 虫体产生可侵染的孢子。
茶小绿叶蝉是茶园上的常发害虫,常年防治面积在250万公顷
左右,按10%面积25万公顷计算,需白僵菌高孢粉50吨。近年来 白僵菌防治松毛虫面积每年在60万公顷,需白僵菌高孢粉90吨。 国内市场白僵菌高孢粉年需求在2000吨左右。 ——中国农科院生物防治研究所白僵菌组 课题负责人 邓春生
白僵菌对鞘翅目害虫有独特的防治效果,日益引起研究者重视。 七十年代初,法国用布氏白僵菌芽生孢子制剂成功地防治森林
木蠹蛾染白僵菌
白僵菌菌株菌落粉状,白色,后变为淡黄色。 产孢细胞单生,很少簇生,产孢轴纤细,膝状 弯曲,具小齿突。分生孢子透明,光滑,椭圆 形,基部有时有小尖突。自然状态下寄生在虫 体生长并穿出外骨骼,在虫体表面形成白色被 覆物;产孢细胞浓密簇生,但有时轮生或单生, 直接着生在气生菌丝、稍有分化的分生孢子梗 或膨大的柄细胞上,瓶状,下部膨大,上部延 长呈颈状,在顶生的分生孢子下方不远处再分 枝产孢,反复向顶部合轴式产孢,形成具小齿 突的产孢轴。
西方五月鳃金龟(Ferronetal,1974),其液体发酵产品曾经达到 半商品化的程度。
已有十几个国家将布氏白僵菌用于田间防治试验,防治对象 达十余种,并有一些大面积防治成功的实例,日本防治桑树、无 花果树的黄星天牛(Shibata et al,1988,1993;Kashio et al,1988); 中国用于防治花生、大豆和苗圃的大黑鳃金龟(邓春生等1996, 林莲欣等)等均获较好的防治效果。
4、主要种类 虫草 是虫生真菌的子实体与寄主昆虫尸体结合在一起的复
合体。每年夏季,虫草菌的菌丝体成熟后形成子囊孢子。子囊 孢子随风传播,落到合适的昆虫体上,侵入虫体内,以虫体作 为营养物不断扩大繁殖,使虫体或蛹死亡僵硬。经一段时期, 菌丝体由营养生长转化为有性繁殖,夏季到来时形成子座,产 生子实体。由于虫草子实体外形似草而得名。
广东省林科院从澳大利亚引进对白蚁有很好杀虫作 用的绿僵菌菌株,经室内毒力测定,杀虫效果达95% 以上,林间大面积试验,桉树苗存活率提高11.5%31.6%,防治成本比其它药剂降低20%-50%。药剂推广
一年多以来,在广东省增城市、肇庆市、河源市、
海南省白沙县、福建省漳州市等地防治桉树苗白蚁 900 hm2,苗木存活率在90%以上,绝大部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