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与城乡建设局:新型城镇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灰山港、茅草街、草尾、南大膳、河坝污水处理设施以及益阳市生活垃焚 烧发电项目等建设工作。
⑵增强城镇要素聚集功能、产业辐谢承载能力和示范带头作用;
⑶每个区县建设2个重点示范镇。 ⒊完善基础设施
⑴强力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渔民上岸安居、村镇集中居住区建设、污水处
理、标准化厂房建设; ⑵强化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监管,确保己建设施运营正常;
⑶着力推进沅江、桃花江污水处理厂二期、龙岭工业园、沅江市园区、梅
要求发挥城乡规划的统筹作用
⒈把城乡规划作为提升城乡发展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充分发
挥规划在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把握城镇发展规模、提升城乡发展质量等方面的
引领作用; ⒉强化村镇规划的制定与实施,2013年底前基本完成镇(乡)域村镇布局
规划,2015年底前完成镇区(集镇)规划、村庄规划的修改或制定工作,逐步
拓宽城镇融资渠道
政策性银行贷款资金5.5亿元
争取上级资金12.8亿元 农村危房改造资金3.2亿元 政策性扶持资金4.1亿元 完成融资34.64亿元 加强了融资和筹资工作力度 完成筹资10.2亿元
强化城市管理工作
成功创建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和国家森林城市
2012年底益阳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获得了省检查组的充分肯定 沅江市、桃江县、南县县(市)城先后成功创建了省级卫生城镇 和文明城镇
(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发展的城 镇化 、更大限度撬动内需的城镇化 、更多利用市场机制的城
镇化 、注重质量和内涵的城镇化 、以人为本的城镇化 。
新型城镇化体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社会组织的升级 、消 费方式的升级 。
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于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
强化规划在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
高起点、宽视野、前瞻性的研究制定规划 黄家湖旅游度假区规划 益沅桃休闲经济带概念设计 高效编制了各类规划
会龙山公园规划
资江两岸城市设计
综合道路交通 镇(乡)域、村庄各类规划的修改和编制
……………………
加强了基层规划管理,完善了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 初步实行了建设项目部门联合审批机制。
63.2
59.6 67.4 52 57.5 51.2 47.5
甘肃
西藏 青海 新疆 河南 安徽
38.75
28 47.44 44.5 42.2 46.5
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推进新型城镇化。 2012年2月17日,出台了《关于加快新型城镇化推进城乡一体 化的意见》; 2012年11月9日,发布《湖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纲要 ( 2012—2020年)。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以城乡一体化为方向, 大力提升城镇化水平和发展质量。 坚持以人为本和改善民生,着力创造宜居宜业环境; 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着力构建“两型”产业和“两型”生活; 坚持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着力提高县城和中心镇发展水平;
坚持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着力完善城镇功能 ;
总框架
2012年中国城镇化率(%)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北京 天津 56.5 57 65.7 90 82 广西 陕西 湖北 湖南 宁夏 43.6 50.02 53.49 46.6 50.67
河北
山东 江苏 上海
46.8
52 63.4 89
四川
重庆 贵州 云南
50.02
56.98 35 39.3
浙江
福建 广东 海南 内蒙古 山西 江西
态文明城镇集群。它的基本特征是民生为本、发展人文、生态
宜居、产业优化、城镇联动、走廊便捷、循环持续、和谐发展; 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 城镇化;是具有独特竞争力、自优化的生态产业群。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走新型城镇化建设道路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
强化城乡统筹
城市棚户区改造18197户 廉租住房31893套 经济适用住房10890套 工矿棚户区改造2857户 农村危房改造35075套
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108542套
启动和建设了28个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试点
1538个行政村完成了“四有两无清洁村”的创建
土地信托流转、农村集体土地和房屋确权颁证、村级治理机 制改革、涉农资金整合、农村金融改革工作不断推进,城乡居 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突出规划引领 完善规划编制;
强化规划地位;
严格规划执法。 突出城镇建设 加快中心城区建设; 扎实抓好县(市)城建设; 全面推进小城镇建设;
突出城镇管理
加强社区管理。积极推进“城管进社区”;
加快数字“数字城管建设”;
加强市政基础设施维护和环境卫生治理; 进一步理顺乡镇规划建设管理职责。 突出功能完善 逐步打破政策障碍,解决“进城”问题;
2020年,全省城镇化率赶上全国平均水平,发展质量明显提高, 城镇功能基本完善,城乡人居环境良好,“两型社会”建设效用显著。
提出构建新型城镇体系。
以长株潭城市群为核心、中心城市为依托、县城和中心镇为基础,大中小城
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体系,以及 “一核五轴”的城镇空间发展格局。 ⒈加快长株潭城市群转型发展,同时重点支持郴州大十字城镇群、邵阳东部 城镇群、衡阳西南云大经济圈加快发展,积极推进永州冷零祁经济圈、怀化鹤中 洪芷经济圈、湘西吉凤花城镇带、娄底娄涟双城镇群等城镇密集地区的统筹开发 建设; ⒉壮大区域中心城市; ⒊大力推动县城和中心镇提速发展。
坚持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着力创新体制机制.
实施纲要提出湖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总体目标:
总目标 宜居宜业 城市群主体形态 的新型城镇体系 以长株潭城市群为核心、 中心城市为依托、县城和中心镇为基础, 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阶 段 目 标
2015年,全省城镇化水平超过50%。 特大城市6个(长沙、株洲、湘潭、衡阳、岳阳、常德), 大城市6个(益阳、郴州、永州、邵阳、娄底、怀化), 40个县市城区人口发展到20万以上,50个建制镇镇区人口发展到3万以上。 全省县以上城镇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9平方米,污水处理率达85%,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0%以上, 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2010年下降8.3%,万元GDP能耗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创新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体制机制 在制约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瓶颈问题上提出具体解决措施,如村镇规划建设 管理机制不健全,土地制度、户籍制度、投融资体制、社会保障不完善等。 ⒈促进城乡土地流转; ⒉拓宽城镇建设资金渠道。
四、益阳新型城镇化进程
截止2012年,益阳城市率42.1%。共有镇(乡)85个(镇69个,乡16 个),其中省级示范镇2个、省级中心镇5个、省级特色镇6个,初步形成 “一点三线”的分布格局,“一点”即中心城区,“三线”即益(阳)沅(江)-南(县)、益(阳)-桃(江)-安(化)、益(阳)-沧(水铺)。成功创建 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和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全国文明 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交通管理模范城市、省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深 入推进。全市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1.77%,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率达92%, 其中市本级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100%;加强了供水、燃气的安全管理, 确保了全市城乡的供水、供气安全。
《实施纲要》共有十一部分49条,提出了22项目标和8项重点工程。
县城和中心镇扩容提质工程 轨道交通站场城市综合体规划建设工程 8 项 重 点 工 程 城镇路网结构提质优化工程 重要水源地保护和供水提质改造工程 气化湖南工程 城镇污水垃圾设施建设工程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长株潭绿道网建设工程
实施纲要提出湖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总体思路:
认真学习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
神,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局 龙敬庭
一、新型城镇化 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 三、湖南新型城镇化进程 四、益阳新型城镇化进程
一、新型城镇化
2007年5月,张荣寰在《生态文明论》一书中首次提出新
型城镇化的概念。
新型城镇化是为了提高人民民生幸福水平而规划建设的生
统、经济增长系统、生态环境系统、
社会发展系统、空间结构系统和 城市创新系统 。
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的最大不同,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
心的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规模扩张,而是强
调实现“人的无差别发展”。
新型城镇化应是有利于城乡统筹的城镇化 、有利于可持续
发展的城镇化 、生态文明贯穿全过程的城镇化、促进“四化”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
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
提高城镇建设水平。
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
三、湖南新型城镇化进程
截止2012年底, 全国城市化率:52.57%;
湖南省城市化率:46.65%;
湖南省设城市29个(省辖市13个,县级城市16个),其 中特大城市1个,大城市9个,中等城市10个, 1109个建制 镇,形成了以长沙为龙头、以环长株潭城市群为主体、以中 小城市为重要节点,以县城和中心镇为基础的新型城镇体系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增强城市功能
2009年至2012年底,中心城区供水、供气、排水、环卫、园林绿化、 道路等基础设施投入83.6亿元(包括三区二园),县城及小城镇基础设施投 入108.1亿元,为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森林城市、交通模范城市等打 下了良好基础,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大跨越,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明 显改善,城镇功能不断完善,城镇品质进一步提升,城镇面貌有了很大 改观,中心城区的核心增长极作用进一步发挥,县城和小城镇扩容提质 进一步加快。
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
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的主要特征:
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城镇化;
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城镇化; 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 人口积聚、“市民化”和公共服务协调发展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应走六位一体的道路, 即新型城镇化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 包括六大子系统包括:自然资源系
实现农村居民相对集中建房,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相对集约配置,充 分展现乡村山水田园风光。
提出了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的措施
⒈夯实产业基础、加强综合交通、供水供气、防洪排涝等重点基础设施建 设以及教育、卫生、文化等主要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⒉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优化城镇路网结构,统筹地上地下停车设施建设,
积极发展公共自行车,提倡绿色出行等具体措施;
⒊加快供水设施提质改造,提高防洪排涝能力,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到2015年底,县以上城镇生活饮用水水质应符合新的卫生标准,防洪堤建设
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到2020年,实现县县通天然气。
来自百度文库
突出了宜居宜业和改善民生
⒈改善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到2015年,城镇和农村居民的人均住房 面积分别达到35和45平方米; ⒉不断增大城镇吸纳就业容量; ⒊提升城乡生态环境质量; ⒋建设特色城乡; ⒌建设长株潭绿道网。2015年建成连接城际之间、城乡之间、社区之间 的绿道网。
注重“两型”发展
⒈统筹城市地下与地上空间的开发利用; ⒉提升城市局域循环水平; ⒊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加快推进市政设施绿色建设。到2015年底, 全省要建成绿色建筑400万平方米,地级以上城市要完成市政绿色照明改造; ⒋加强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到十二五末,县以上城镇污水和生活垃圾 无害化处理率要分别达到85%和90%。
赫山区仓水铺镇成功创建了益阳市第一个省级卫生城镇的乡镇
城镇化水平偏低;
城镇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城镇产业不发达; 城镇管理水平不高; 资金投入缺乏。
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发展体系,明确发展方向;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强大助力; 强化要素保证,夯实发展基础; 探索推进城乡二元体制改革,释放发展活力。
完善城镇生活设施配套。解决“宜居”问题;
加快产业发展,解决“就业”问题; 加强保障房建设,解决“安居”问题。
⒈突出政策引领 制定《益阳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实施意见》、《2014年益阳市推进新型城
镇化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加强和创新城市管理工作意见》等文件。
⒉强化核心带动 ⑴完善以大带小、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特色艳明的现代城镇体系;
⑵增强城镇要素聚集功能、产业辐谢承载能力和示范带头作用;
⑶每个区县建设2个重点示范镇。 ⒊完善基础设施
⑴强力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渔民上岸安居、村镇集中居住区建设、污水处
理、标准化厂房建设; ⑵强化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监管,确保己建设施运营正常;
⑶着力推进沅江、桃花江污水处理厂二期、龙岭工业园、沅江市园区、梅
要求发挥城乡规划的统筹作用
⒈把城乡规划作为提升城乡发展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充分发
挥规划在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把握城镇发展规模、提升城乡发展质量等方面的
引领作用; ⒉强化村镇规划的制定与实施,2013年底前基本完成镇(乡)域村镇布局
规划,2015年底前完成镇区(集镇)规划、村庄规划的修改或制定工作,逐步
拓宽城镇融资渠道
政策性银行贷款资金5.5亿元
争取上级资金12.8亿元 农村危房改造资金3.2亿元 政策性扶持资金4.1亿元 完成融资34.64亿元 加强了融资和筹资工作力度 完成筹资10.2亿元
强化城市管理工作
成功创建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和国家森林城市
2012年底益阳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获得了省检查组的充分肯定 沅江市、桃江县、南县县(市)城先后成功创建了省级卫生城镇 和文明城镇
(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发展的城 镇化 、更大限度撬动内需的城镇化 、更多利用市场机制的城
镇化 、注重质量和内涵的城镇化 、以人为本的城镇化 。
新型城镇化体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社会组织的升级 、消 费方式的升级 。
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于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
强化规划在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
高起点、宽视野、前瞻性的研究制定规划 黄家湖旅游度假区规划 益沅桃休闲经济带概念设计 高效编制了各类规划
会龙山公园规划
资江两岸城市设计
综合道路交通 镇(乡)域、村庄各类规划的修改和编制
……………………
加强了基层规划管理,完善了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 初步实行了建设项目部门联合审批机制。
63.2
59.6 67.4 52 57.5 51.2 47.5
甘肃
西藏 青海 新疆 河南 安徽
38.75
28 47.44 44.5 42.2 46.5
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推进新型城镇化。 2012年2月17日,出台了《关于加快新型城镇化推进城乡一体 化的意见》; 2012年11月9日,发布《湖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纲要 ( 2012—2020年)。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以城乡一体化为方向, 大力提升城镇化水平和发展质量。 坚持以人为本和改善民生,着力创造宜居宜业环境; 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着力构建“两型”产业和“两型”生活; 坚持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着力提高县城和中心镇发展水平;
坚持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着力完善城镇功能 ;
总框架
2012年中国城镇化率(%)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北京 天津 56.5 57 65.7 90 82 广西 陕西 湖北 湖南 宁夏 43.6 50.02 53.49 46.6 50.67
河北
山东 江苏 上海
46.8
52 63.4 89
四川
重庆 贵州 云南
50.02
56.98 35 39.3
浙江
福建 广东 海南 内蒙古 山西 江西
态文明城镇集群。它的基本特征是民生为本、发展人文、生态
宜居、产业优化、城镇联动、走廊便捷、循环持续、和谐发展; 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 城镇化;是具有独特竞争力、自优化的生态产业群。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走新型城镇化建设道路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
强化城乡统筹
城市棚户区改造18197户 廉租住房31893套 经济适用住房10890套 工矿棚户区改造2857户 农村危房改造35075套
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108542套
启动和建设了28个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试点
1538个行政村完成了“四有两无清洁村”的创建
土地信托流转、农村集体土地和房屋确权颁证、村级治理机 制改革、涉农资金整合、农村金融改革工作不断推进,城乡居 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突出规划引领 完善规划编制;
强化规划地位;
严格规划执法。 突出城镇建设 加快中心城区建设; 扎实抓好县(市)城建设; 全面推进小城镇建设;
突出城镇管理
加强社区管理。积极推进“城管进社区”;
加快数字“数字城管建设”;
加强市政基础设施维护和环境卫生治理; 进一步理顺乡镇规划建设管理职责。 突出功能完善 逐步打破政策障碍,解决“进城”问题;
2020年,全省城镇化率赶上全国平均水平,发展质量明显提高, 城镇功能基本完善,城乡人居环境良好,“两型社会”建设效用显著。
提出构建新型城镇体系。
以长株潭城市群为核心、中心城市为依托、县城和中心镇为基础,大中小城
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体系,以及 “一核五轴”的城镇空间发展格局。 ⒈加快长株潭城市群转型发展,同时重点支持郴州大十字城镇群、邵阳东部 城镇群、衡阳西南云大经济圈加快发展,积极推进永州冷零祁经济圈、怀化鹤中 洪芷经济圈、湘西吉凤花城镇带、娄底娄涟双城镇群等城镇密集地区的统筹开发 建设; ⒉壮大区域中心城市; ⒊大力推动县城和中心镇提速发展。
坚持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着力创新体制机制.
实施纲要提出湖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总体目标:
总目标 宜居宜业 城市群主体形态 的新型城镇体系 以长株潭城市群为核心、 中心城市为依托、县城和中心镇为基础, 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阶 段 目 标
2015年,全省城镇化水平超过50%。 特大城市6个(长沙、株洲、湘潭、衡阳、岳阳、常德), 大城市6个(益阳、郴州、永州、邵阳、娄底、怀化), 40个县市城区人口发展到20万以上,50个建制镇镇区人口发展到3万以上。 全省县以上城镇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9平方米,污水处理率达85%,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0%以上, 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2010年下降8.3%,万元GDP能耗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创新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体制机制 在制约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瓶颈问题上提出具体解决措施,如村镇规划建设 管理机制不健全,土地制度、户籍制度、投融资体制、社会保障不完善等。 ⒈促进城乡土地流转; ⒉拓宽城镇建设资金渠道。
四、益阳新型城镇化进程
截止2012年,益阳城市率42.1%。共有镇(乡)85个(镇69个,乡16 个),其中省级示范镇2个、省级中心镇5个、省级特色镇6个,初步形成 “一点三线”的分布格局,“一点”即中心城区,“三线”即益(阳)沅(江)-南(县)、益(阳)-桃(江)-安(化)、益(阳)-沧(水铺)。成功创建 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和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全国文明 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交通管理模范城市、省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深 入推进。全市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1.77%,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率达92%, 其中市本级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100%;加强了供水、燃气的安全管理, 确保了全市城乡的供水、供气安全。
《实施纲要》共有十一部分49条,提出了22项目标和8项重点工程。
县城和中心镇扩容提质工程 轨道交通站场城市综合体规划建设工程 8 项 重 点 工 程 城镇路网结构提质优化工程 重要水源地保护和供水提质改造工程 气化湖南工程 城镇污水垃圾设施建设工程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长株潭绿道网建设工程
实施纲要提出湖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总体思路:
认真学习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
神,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局 龙敬庭
一、新型城镇化 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 三、湖南新型城镇化进程 四、益阳新型城镇化进程
一、新型城镇化
2007年5月,张荣寰在《生态文明论》一书中首次提出新
型城镇化的概念。
新型城镇化是为了提高人民民生幸福水平而规划建设的生
统、经济增长系统、生态环境系统、
社会发展系统、空间结构系统和 城市创新系统 。
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的最大不同,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
心的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规模扩张,而是强
调实现“人的无差别发展”。
新型城镇化应是有利于城乡统筹的城镇化 、有利于可持续
发展的城镇化 、生态文明贯穿全过程的城镇化、促进“四化”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
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
提高城镇建设水平。
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
三、湖南新型城镇化进程
截止2012年底, 全国城市化率:52.57%;
湖南省城市化率:46.65%;
湖南省设城市29个(省辖市13个,县级城市16个),其 中特大城市1个,大城市9个,中等城市10个, 1109个建制 镇,形成了以长沙为龙头、以环长株潭城市群为主体、以中 小城市为重要节点,以县城和中心镇为基础的新型城镇体系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增强城市功能
2009年至2012年底,中心城区供水、供气、排水、环卫、园林绿化、 道路等基础设施投入83.6亿元(包括三区二园),县城及小城镇基础设施投 入108.1亿元,为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森林城市、交通模范城市等打 下了良好基础,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大跨越,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明 显改善,城镇功能不断完善,城镇品质进一步提升,城镇面貌有了很大 改观,中心城区的核心增长极作用进一步发挥,县城和小城镇扩容提质 进一步加快。
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
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的主要特征:
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城镇化;
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城镇化; 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 人口积聚、“市民化”和公共服务协调发展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应走六位一体的道路, 即新型城镇化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 包括六大子系统包括:自然资源系
实现农村居民相对集中建房,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相对集约配置,充 分展现乡村山水田园风光。
提出了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的措施
⒈夯实产业基础、加强综合交通、供水供气、防洪排涝等重点基础设施建 设以及教育、卫生、文化等主要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⒉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优化城镇路网结构,统筹地上地下停车设施建设,
积极发展公共自行车,提倡绿色出行等具体措施;
⒊加快供水设施提质改造,提高防洪排涝能力,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到2015年底,县以上城镇生活饮用水水质应符合新的卫生标准,防洪堤建设
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到2020年,实现县县通天然气。
来自百度文库
突出了宜居宜业和改善民生
⒈改善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到2015年,城镇和农村居民的人均住房 面积分别达到35和45平方米; ⒉不断增大城镇吸纳就业容量; ⒊提升城乡生态环境质量; ⒋建设特色城乡; ⒌建设长株潭绿道网。2015年建成连接城际之间、城乡之间、社区之间 的绿道网。
注重“两型”发展
⒈统筹城市地下与地上空间的开发利用; ⒉提升城市局域循环水平; ⒊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加快推进市政设施绿色建设。到2015年底, 全省要建成绿色建筑400万平方米,地级以上城市要完成市政绿色照明改造; ⒋加强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到十二五末,县以上城镇污水和生活垃圾 无害化处理率要分别达到85%和90%。
赫山区仓水铺镇成功创建了益阳市第一个省级卫生城镇的乡镇
城镇化水平偏低;
城镇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城镇产业不发达; 城镇管理水平不高; 资金投入缺乏。
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发展体系,明确发展方向;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强大助力; 强化要素保证,夯实发展基础; 探索推进城乡二元体制改革,释放发展活力。
完善城镇生活设施配套。解决“宜居”问题;
加快产业发展,解决“就业”问题; 加强保障房建设,解决“安居”问题。
⒈突出政策引领 制定《益阳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实施意见》、《2014年益阳市推进新型城
镇化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加强和创新城市管理工作意见》等文件。
⒉强化核心带动 ⑴完善以大带小、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特色艳明的现代城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