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海陆变迁

合集下载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海陆变迁》教学设计8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海陆变迁》教学设计8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海陆变迁》教学设计8一. 教材分析《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海陆变迁》主要介绍了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本节内容是对前面学习的海陆分布的进一步拓展,让学生认识到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海陆分布的基本知识,对地球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海陆变迁的现象可能缺乏直观的感受,因此需要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海陆变迁的现象,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海陆变迁的现象及其原因。

2.培养学生对地球表面形态运动的探究意识。

3.提高学生从地图和相关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海陆变迁的现象及其原因。

2.地球表面形态运动的探究。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地图阅读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地球表面形态运动的相关视频资料。

2.海陆变迁的实例图片和资料。

3.地图阅读指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地球表面形态运动的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表面的运动与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呈现海陆变迁的实例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关注海陆变迁的现象,让学生结合之前学过的知识,思考海陆变迁的原因。

3.操练(2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析实例中的海陆变迁现象,归纳出海陆变迁的原因。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从地图和相关资料中获取信息,培养学生从实际材料中分析问题的能力。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活动,选择一个海陆变迁的实例,深入了解其原因和过程,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6.小结(5分钟)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进行补充和点评,强调海陆变迁的现象及其原因。

初中地理《海陆的变迁》教案精选

初中地理《海陆的变迁》教案精选

初中地理《海陆的变迁》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章《海陆的变迁》。

本节课主要讲述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变化,包括地壳运动、海平面变化、气候变化等因素引起的海陆变迁现象。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和过程,认识现代海陆分布的特点,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海陆变迁的概念,掌握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2. 能够分析现代海陆分布的特点,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地理环境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现代海陆分布的特点。

难点:地壳运动、海平面变化、气候变化等因素对海陆变迁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地图、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地图。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激发学生对海陆变迁现象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海陆变迁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海陆变迁的含义。

3. 教学环节:(1)地壳运动:讲解地壳运动的类型和特点,分析地壳运动对海陆变迁的影响。

(2)海平面变化:介绍海平面上升和下降的原因,阐述海平面变化对海陆分布的影响。

(3)气候变化:讲解气候变化对海陆分布的影响,如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

4. 实例分析:分析我国沿海地区地壳运动、海平面变化和气候变化对海陆变迁的具体影响。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地图,分析我国沿海地区的海陆变迁现象。

六、板书设计板书海陆的变迁板书内容:1. 海陆变迁的概念2. 地壳运动对海陆变迁的影响3. 海平面变化对海陆变迁的影响4. 气候变化对海陆变迁的影响5. 我国沿海地区的海陆变迁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导致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2)分析我国沿海地区海陆变迁的原因。

(3)绘制一张我国沿海地区的海陆变迁示意图。

2. 答案:(1)地壳运动、海平面变化、气候变化。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3《海陆变迁》教学设计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3《海陆变迁》教学设计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3《海陆变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海陆变迁》是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的第一章第三节内容,主要讲述了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海陆不断发生变迁的现象。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球表面形态运动变化的整体把握,为后面学习板块构造学说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球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海陆变迁的现象可能缺乏直观的感受,因此需要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海陆变迁的真实性。

同时,学生可能对地质时期的概念较为陌生,需要教师进行讲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海陆变迁的概念,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

2.能够分析实例中的海陆变迁现象,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海陆变迁的概念和原因。

2.难点:海陆变迁的实例分析,以及对实际问题的解释。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海陆变迁的现象和原因。

2.使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让学生直观感受海陆变迁的发生。

3.运用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材料,如图片、视频等,用于展示海陆变迁的现象。

2.准备教案和课件,明确教学内容和方法。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标注。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如地球表面形态的运动变化。

然后提出本节课的主题——海陆变迁,激发学生的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例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海陆变迁的现象。

如展示海岸线的变化、岛屿的形成等,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海陆变迁的原因。

如提问:海陆变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得出答案。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解答的方式,巩固学生对海陆变迁的理解。

如提问:海陆变迁对人类有什么影响?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进行解答和引导。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1.3《海陆变迁》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1.3《海陆变迁》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1.3《海陆变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海陆变迁》是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的第一章第三节内容,主要讲述了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海陆不断发生变迁。

本节内容是对海陆变迁的基本概念、原因和实例的介绍,为后面学习地理知识和地图使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球和宇宙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他们对海陆变迁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图片来帮助理解。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来激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海陆变迁的概念,掌握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能够举出一些实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和地图,分析海陆变迁的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增强对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认知。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海陆变迁的概念和原因。

2.难点:海陆变迁的实例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和地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2.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海陆变迁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

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图片和地图:收集相关的海陆变迁的图片和地图。

2.实例材料:准备一些海陆变迁的实例材料,如新闻报道、科普文章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表面形态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引入海陆变迁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海陆变迁的地图和图片,呈现海陆变迁的实例,如陆地的上升和下沉、海平面变化等。

学生观察并分析这些实例,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析海陆变迁的原因。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实例材料,总结海陆变迁的原因。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巩固学生对海陆变迁的理解。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3《海陆变迁》(第一课时)课件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3《海陆变迁》(第一课时)课件

新课学习
海陆变化示意图
泛大陆
2亿年前
泛大洋
1.35亿年前
分裂,漂移
亚欧大陆
继续漂移
非洲大陆
现在
南极大陆
6500万年前
新课学习
观察海陆分布变化示意图,非洲大 陆和南美大陆的相对位置有什么变化?
2亿年前
1.35亿年前
现在
6500万年前
距离越来越远
新课学习
今天我们看到的海陆分布只是地球海陆变迁的一
个“瞬间”,现在的海陆分布轮廓,是经过漫长
拓展延伸
我来说一说!
从魏格纳与大陆漂移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认真观察、大胆质疑、敢于创新、勇于实践
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主要有: 地壳运动、海平面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地 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德国 的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课堂练习
1.“沧海桑田”这个成语说明了( B ) A.地球表面形成亘古不变 B.地球表面形态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 C.地球表面所有的陆地变为海洋 D.地球表面所有海洋变为陆地
新课学习 造成海陆变迁的第二个原因是海平面的升降
说明台湾海峡
曾经是陆地,
后来由于海平
台湾海峡海底发现了森林
面上升,变成 了海洋。
遗迹和古河道,反映了该
海域过去是什么状况?
新课学习
造成海陆变迁的第三个原因是人类活动 日本是一个地窄人稠的
岛国,多年来通过填海
的方式扩大陆地面积。
日本的填海造陆
新课学习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
海陆变迁(第一课时)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情境导入
沧海桑田说的是陆地

第一章第三节海陆变迁(第一课时)【课件】2024-2025学年中图版八上地理

第一章第三节海陆变迁(第一课时)【课件】2024-2025学年中图版八上地理

1915年,魏格纳出版《海陆的起源》, 列举证据,阐述“大陆漂移学说”
学习过程
大陆漂移
学习过程 如何证明大陆漂移
讨论
学习过程 证据一:大陆轮廓相吻合
大陆漂移
学习过程 证据二:南美洲和非洲两侧的地层是相似的
大陆漂移
学习过程 证据三:动物的相似性
大陆漂移
学习过程
泛大陆、泛大洋 分裂
七大洲、四大洋
学习过程
海陆变迁的原因
落基山脉发现三叶虫化石
图瓦卢即将消失
日本填海造陆
地壳运动
自然 原因
海平面升降
人类活动
课堂小结
海陆变迁
海陆变迁
海陆运动和变化 大陆漂移学说
海陆变迁的原因 海陆变迁的实例 证据 内容
中图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
中图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3节 海陆变迁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以下现象说明了什么?
海陆变迁
三 叶 虫 大 多 生 活 在 距 今 约 2.4 亿 年~5.6亿年前的海洋中。科学家在北 美洲落基山脉上发现了大量三叶虫化石。
喜马拉雅山脉有古代海洋生物化石。
学习过程

大陆漂移
1912 年 , 魏 格 纳 提 出“大陆漂移学说”
大陆漂移
学习过程
实验探究
小海龟搬新家
动物园要新增一些小海龟。考虑到海龟的生活习性,饲养员为它们 准备的新家是一个水池,里面既有“海洋”,又有“陆地”。动物专 家看了以后,建议将水面缩小一些。三个饲养员马上行动,每个人都海龟搬新家
实验探究

地壳运动
海平面升降
人类活动

初中地理《海陆的变迁》教案精选

初中地理《海陆的变迁》教案精选

初中地理《海陆的变迁》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章“世界的海陆分布”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本节课主要讲述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海陆不断发生变迁的原因及实例。

具体内容包括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气候、灾害和人类活动等导致海陆变迁的原因,以及海陆变迁的实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掌握地壳变动、海平面升降、气候、灾害和人类活动等导致海陆变迁的主要因素。

2. 能够分析实例,认识板块构造学说,了解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的地壳活动特点。

3. 提高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观察、思考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及实例。

难点:板块构造学说及其在海陆变迁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球仪、地图、教学挂图、实例图片、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我国版图,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我国的海陆变迁现象。

2. 知识讲解:讲解地壳变动、海平面升降、气候、灾害和人类活动等导致海陆变迁的原因。

3. 实例分析:分析我国沿海地区历史上的陆地和海洋变迁实例,让学生了解板块构造学说,认识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的地壳活动特点。

4. 随堂练习:出示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海陆变迁的实例。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海陆变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变动、海平面升降、气候、灾害、人类活动。

2. 板块构造学说: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的地壳活动特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我国某个地区的海陆变迁实例,说明变迁的原因。

2. 答案:学生需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实例中海陆变迁的原因,如地壳变动、海平面升降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让学生收集其他国家的海陆变迁实例,了解全球范围内的海陆变迁现象,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及实例。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二节 海陆变迁2 中图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二节 海陆变迁2 中图版
物 化
有人发现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有海洋 生物化石。你能推断出这是什么原因吗?
海洋变陆地 ——地壳运动
水舟 井山
海 底 打 出 的 淡
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及水井、森 林遗迹、人类活动遗迹等 。 你能推断出该海域发生了什么变化?
陆地变海洋 ——海平面上升
人类活动——围海造陆
地壳的变动 素 自
}然 因 海平面的升降 人类活动 ------ 人为因素
从地图得到的启示
魏格纳----大陆漂移说
大陆为什么会漂移?
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
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 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也 是火山、地震集中的地带。
全球共分为六大板块
你知道沧海桑田这个成语吗?
沧海桑田——可简称为沧桑, 出自我国古书《神仙传 麻 姑 》。传说古代有个叫麻姑 的仙女,自称曾经三次看到东 海变成桑田。后人以这种海陆 的变更来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其实,沧海桑田的原意就是 指海陆变迁。
第二章 第2节 海陆变迁
青藏高原的夕阳美景
青藏高原的雪景
鸟瞰青藏高原 一角
知识疏理 各大板块在不断的运动
使地表发生断裂 形成裂谷、大洋
使地表隆起抬升 形成山脉等
例如: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印度洋板块
亚欧板块
例如:东非大裂谷、红海
勇 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攀 高 峰
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多分布在哪里? 地原中因海是--什-喜么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和 环太平洋火山
地震带
红海的面积将会…… 东非裂谷带将会…… 地中海的面积将会……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海陆变迁》教学设计6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海陆变迁》教学设计6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海陆变迁》教学设计6一. 教材分析《第三节海陆变迁》是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变化,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及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地壳运动、海平面变化、气候变化等导致海陆变迁的因素,以及海陆变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海陆变迁的原因及影响因素认识不足,需要通过实例分析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地球科学方面的知识较为陌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及影响,能运用实例分析海陆变迁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关爱,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2.教学难点:地壳运动、海平面变化、气候变化等导致海陆变迁的内在联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为依据,分析海陆变迁的原因及影响。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教学PPT,展示海陆变迁的实例及原因。

3.准备好相关地图,便于学生观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地球表面的海陆是如何变迁的吗?”引导学生思考。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海陆变迁的实例,如:地中海的变迁、中国的台湾海峡等。

让学生了解海陆变迁的实际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例中海陆变迁的原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内容。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海陆变迁》说课稿4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海陆变迁》说课稿4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海陆变迁》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海陆变迁》是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教材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向学生介绍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变化现象,旨在让学生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和特点,以及人类活动对海陆变迁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正文、图示、图表、阅读资料等多种形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特点,以及人类活动对海陆变迁的影响的认识还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海陆变迁的内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和特点,掌握海陆变迁的基本概念;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关爱,提高学生的人类可持续发展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特点;2.教学难点:海陆变迁过程中人类活动的角色和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表等教学辅助手段,直观展示海陆变迁的现象和原因。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我国著名的海洋公园——钓鱼岛为例,引发学生对海陆变迁的思考;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海陆变迁的基本概念和原因;3.课堂讨论:分组讨论海陆变迁的特点和人类活动对海陆变迁的影响;4.案例分析:分析我国近年来海陆变迁的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海陆变迁的现象;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海陆变迁的原因、特点和人类活动的角色,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海陆变迁知识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三节海陆变迁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三节海陆变迁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三节海陆变迁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脚下的大地,它可不是一直都保持着同一个样子,它就像一个会变魔术的大师,总是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这就是海陆变迁。

今天,就一起来揭开这个神奇现象的神秘面纱。

你看,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的海陆分布和现在可大不一样。

比如说,喜马拉雅山那么高大雄伟的山脉,你知道吗?它以前竟然是一片汪洋大海!这是不是很让人惊讶?就好像是大地突然施了魔法,让海水退去,然后一点点地把山峰给“变”了出来。

这神奇的变化是怎么发生的?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地壳的运动。

地壳就像是地球的“外衣”,它并不是一整块紧紧地裹在地球身上,而是分成了好多块,就像拼图一样。

这些板块,它们可不安分,总是在慢慢地移动。

有时候它们会相互挤压,有时候又会相互分离。

当两个板块相互挤压的时候,就像两个人在用力推对方,力量特别大。

比如说,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互挤压,这一挤,就把原来在海洋下面的地壳给抬升起来了,慢慢地,就形成了像喜马拉雅山这样高大的山脉。

想象一下,那得多大力气,就像有一双看不见的大手,把海洋底下的岩石和泥土一点一点地往上托,最后变成了高耸入云的山峰。

除了地壳运动,还有一个原因也会让海陆发生变迁,那就是海平面的升降。

海平面就像是大海的“腰带”,有时候它会变松,也就是海平面上升;有时候又会变紧,也就是海平面下降。

比如说,在地球历史上,有一些时期气候特别温暖,地球上的冰川、冰盖就会融化。

大量的冰雪化成水,都流到了大海里,这就会让海平面上升。

很多原本在陆地上的地方,就会被海水淹没,变成海洋的一部分。

就好像是大海这个调皮的家伙,慢慢地把陆地给“吞”了下去。

相反,如果气候变得很冷,大量的海水就会结冰,形成厚厚的冰川和冰盖。

这样一来,海水变少了,海平面就会下降,一些原来在海底的地方就会露出来,变成陆地。

就像大海在和陆地玩捉迷藏,一会儿把陆地藏起来,一会儿又把它露出来。

另外,人类的活动也会对海陆变迁产生一些影响。

初中地理《海陆的变迁》教案

初中地理《海陆的变迁》教案

初中地理《海陆的变迁》教案初中地理《海陆的变迁》教案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地理《海陆的变迁》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地理《海陆的变迁》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对海陆变迁及大陆分离的若干证据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感知、分析、归纳、表达等认知能力。

2. 能力目标通过对相连证据的找寻方向的探究,提高学生研究手段的科学性、指向性,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3. 情感目标通过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提高学生对探究事物本质的科研兴趣;通过魏格纳的故事,激发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要求: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2.使学生了解大陆漂移假说以及其提出的过程教学重点:利用大陆漂移假说解释一些现象教学难点:寻找大陆源移的证据教学方法:演示、分析、讨论、推理为主的教学方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海陆是变迁的导入:地中海曾经有座美丽的小岛,它有一个神秘而古怪的名字“幽灵岛”,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这么美丽的小岛却有一个古怪的名字呢?幽灵岛究竟从何而来,又因何而去呢?难道真的是幽灵在作怪吗?今天我们就揭开幽灵岛的神秘面纱.师: 在我们生活的美丽星球上,万事万物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陆地和海洋也不例外。

歌曲<东方之珠>引出"沧海桑田"这个成语。

提问:"沧海桑田"是什么意思?生:大海变成耕种田,耕种田变成大海。

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师:其实它的原意就是指海陆的变迁。

其实古人久已觉察到海陆是变迁的,因而在我国就有了"沧海桑田"的成语。

二、海陆变迁的方式师:海陆变迁的原因是什么呢?出示海陆变迁的'动态课件。

(可以出示地中海、喜马拉雅山、我国东部海底、荷兰围海造田图片。

) 活动:(观察、分析、讨论)提示:1、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最终将消亡。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综合复习专题03 海陆变迁(解析版)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综合复习专题03 海陆变迁(解析版)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专题03 海陆变迁知识梳理一、海陆变迁1.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地壳运动、海平面升降以及填海造陆等人类活动。

2.海陆变迁的证据:在喜马拉雅山发现岩石中有海洋生物化石;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址和古河道;华北平原的形成(华北平原7000多年前是一个大海湾,山东丘陵原为海中一个大岛)。

二、大陆漂移学说1.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即:大约2亿年前,各个大陆是一个相互连接的整体,周围是一片海洋,其后大陆分裂成几块,并向着不同方向漂移分离。

2.论据:南美洲东北部和非洲西南部轮廓形状基本吻合;南美洲东部和非洲西部古老地层顺序大致相同;南美洲东南部和非洲南部发现了2.3亿年前的相似的植物化石。

三、板块构造学说1.定义:地球表层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

【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2.内容: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世界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3.认为:一些裂谷是板块分离而形成的,一些山脉是板块相向移动并碰撞挤压形成的。

4.火山地震带(1)板块构造学说,可以解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带多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2)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位于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综合练习一.选择题(共11小题)1.地球表面“沧海桑田”的变化主要是由于()A.地壳变动与海平面升降B.人类填海造陆C.全球气候变暖D.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分析】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气候、灾害和人类活动,如暴雨冲刷、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解答】解:“沧海桑田”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造成的。

八年级海陆变迁的知识点

八年级海陆变迁的知识点

八年级海陆变迁的知识点八年级的地理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有关地球的知识。

其中,海陆变迁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八年级海陆变迁的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1. 大陆移动理论大陆移动理论是八年级海陆变迁中最基础的知识点之一。

据此理论,地球上的大陆板块是不断移动的,这一现象被称为大陆漂移。

大陆漂移是由于地球内部的热对流造成的,这种热对流会导致地球表面的板块不断漂移和碰撞。

2. 海岸线的变化在大陆移动的背景下,海岸线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海岸线会因为海平面上升或下降、沉积物物的质和量不同而不断变化。

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海岸线的变化也会受到一定的约束和影响。

3. 冰川和海洋影响在海陆变迁的过程中,冰川和海洋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在冰川时期,冰川的活动会影响海平面的上升或下降,而海洋则会对海岸线的形成和变化产生重要的影响。

同时,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冰川和海洋也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从而进一步影响着海陆变迁的过程。

4. 地震和火山爆发地球的活动不仅表现在海陆变迁上,地震和火山的爆发同样会对海陆变迁产生影响。

地震和火山不仅能够改变地形,而且常常与海水发生互动,产生海啸等影响。

通过学习地震和火山的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然界的变化和影响,为预防自然灾害提供重要的指导。

5. 人类活动的影响除了自然因素,人类活动也在影响着海陆变迁的过程。

人类的建筑、工业、农业等活动,都会对自然环境产生不同的影响和干扰。

同时,人类的改造和开发活动也会改变自然界的平衡,产生很多自然灾害。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为未来的发展和生活提供更好的条件和环境。

总之,在八年级的海陆变迁学习中,我们需要全面了解自然界的变化和影响,以便更好地控制自然环境,保护生物资源,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同时,人类活动也需要更加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为人类的未来提供更好的条件和环境。

中图版地理八上《海陆变迁》ppt

中图版地理八上《海陆变迁》ppt

你能推断出这是什么变化?
海洋变成陆地
有人发现台湾海峡海 底有森林遗迹和古河 道,你又能推断出这 是什么变化?
由陆地变成海洋
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将形成海洋。 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 最终将消亡。
这些分别将会是什么变化?
明 确:
沧海桑田
海洋变陆地 陆地变海洋
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 与变化之中。
第四节 海陆变迁
你知道沧海桑田这个成语吗? 沧海桑田——可简称为沧桑,出自 我国古书《神仙传 麻姑》。传说古 代有个叫麻姑的仙女,自称曾经三次 看到东海变成桑田。后人以这种海陆 的变更来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其实,沧海桑田的原意就是指海陆 变迁。可见,海陆的变迁早在古代就 已经被人们所觉察和认识。
青藏高原上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
大陆的漂移
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
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 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 大约两亿年以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 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 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这些漂移的大陆漂到今 天的位置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
1、你认为大陆漂移说,是空想的 呢,还是有科学依据的?
1)经历漫长时间,不易被人们查觉。
2)地震和火山活动在很短的时间改变地表的形态
以上种种变化是怎样形成的呢?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运动 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人类活动,例如“填海造陆”等, 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观察世界地图,你发现 非洲的西岸和南美洲的东岸 有什么奇妙的现象?
根据这个现象,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 出了什么假说?这个假说的内容是什 么?
2、请你寻找证据来证明。源自古 老 地 层 的 对 应
海牛栖息在热 带浅海环境中, 鸵鸟生活在陆 地上,而且不 会远飞。按理 来说,他们都 没有远涉大洋 的能力,它们 同时生活在大 西洋两岸的同 纬度地带。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海陆变迁课件4中图版文库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海陆变迁课件4中图版文库

显的海相与陆相交替的现象,表明这些地区曾经经历过海陆变迁。
生物证据
生物分布
不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不同,因此它们的分布范围和习性可以反映环境的变 化。例如,一些水生生物在海洋环境中繁盛,而在陆地环境中无法生存。
生物演化
生物演化也是证明海陆变迁的重要证据之一。在不同地质时期,生物的演化历 程和速率会因环境变化而发生改变,因此,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生物演化历程 可以推断出海陆变迁的历史。
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带迁移
海陆变迁会导致气候带的位置发 生变化,例如,冰川的进退会改 变地球表面的反射率,影响全球
气候。
降水分布
海陆变迁会影响大气环流和洋流, 从而导致降水分布的变化。
极端气候事件
海陆变迁可能导致极端气候事件的 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如台风、洪 涝等。
对生物的影响
物种分布
海陆变迁会导致物种分布发生变 化,例如,海洋板块运动可能导 致海洋生物的迁移和分布变化。
影响。
海陆变迁的原因
01
02
03
04
构造运动
地壳的升降、折叠、断裂等运 动导致陆地的升降和海洋的扩
张或缩小。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可以影响海平面的升 降,进而影响海岸线的位置。
河流作用
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可以改 变海岸线的形态,影响海陆分
布。
冰川作用
冰川的消融和堆积可以引起海 平面的升降和地表形态的变化
04 海陆变迁的意义
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资源开发
海陆变迁改变了海洋和陆地的分布,影响了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如渔业、石油和天然气等。
交通方式
海陆变迁影响了人类的交通方式,如航海、港口建设和海底隧道等。
灾害防范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1.3《海陆变迁》说课稿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1.3《海陆变迁》说课稿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1.3《海陆变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海陆变迁》是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的第一章第三节内容。

这一节主要介绍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的原因。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海陆变迁是地球表面形态不断运动和变化的结果。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对地理学科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基本的地理知识和观察地球表面的能力。

但是,对于海陆变迁的深层次原因,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海陆变迁的原因。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海陆变迁的概念,掌握海陆变迁的原因,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球表面的图像,学生能够发现海陆变迁的实例,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海陆变迁的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地球表面形态的不断变化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增强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海陆变迁的概念和原因。

2.难点:海陆变迁深层次原因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海陆变迁的原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球表面图像、模型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表面的图像,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海陆变迁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海陆变迁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海陆变迁是地球表面形态不断变化的结果。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如地壳运动、气候变化等。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海陆变迁的深层次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海陆变迁的原因,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海陆变迁》教学设计4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海陆变迁》教学设计4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海陆变迁》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第三节海陆变迁》是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海陆不断发生变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海陆变迁的基本知识,理解板块构造学说,以及海陆变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地球的运动,对地球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海陆变迁的详细内容,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逐步引导他们掌握海陆变迁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海陆不断发生变迁。

2.让学生掌握海陆变迁的基本知识,理解板块构造学说。

3.让学生了解海陆变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表面形态的运动与变化,海陆变迁的基本知识,板块构造学说。

2.难点:海陆变迁的原因,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海陆变迁的原因。

2.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理解海陆变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

2.准备案例分析材料,如台湾海峡案例、喜马拉雅山脉案例等。

3.准备小组讨论题目,如海陆变迁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表面形态的运动与变化,引导学生思考海陆变迁的原因。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知识点,如板块构造学说,让学生了解海陆变迁的基本知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理解海陆变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如分析台湾海峡案例,让学生了解海底石油资源的开发与海陆变迁的关系。

4.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探讨海陆变迁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拓展(5分钟)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海陆变迁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么,地壳是如何运动的 呢?
资料库:
阅读 :偶然的发现 伟大的假说
——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
从“魏格纳的发现”中你 得到了什么启示?
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 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他有何 依据?
他认为在两亿年前,地球 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 陆,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 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 缓慢的漂移分离,形成了今天 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发现过程 假说内容

地表分六大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不断
运动;边缘
火山、地震 活跃
课堂练习:
1、现代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
)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 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另外 ,(人类活动)也能引起海陆变 化,如填海造陆。
2、大陆漂移学说是由(德)国 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
3、世界上最大的火山地震带
现代测量表明,位于欧 洲的非洲之间的地中海在不断 缩小。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 ,地中海将会消失。
喜马拉雅山是怎样形成 的?珠穆朗玛峰为什么还在 不断升高?
大胆猜测一下:几千万 年以后我们有没有可能步行 或骑自行车去美国?
本节课我学会了 :海变陆
地表形态变化
陆变海 人类活动改
变地表形态
海 陆 变
大陆漂移假说
考培训:
[ 度 洋
大 洋 州
南极洲
你知道沧海桑田这个成语吗?
沧海桑田——可简称为沧桑,出 自我国古书《神仙传 麻姑》。 传说古代有个叫麻姑的仙女,自 称曾经三次看到东海变成桑田。 后人以这种海陆的变更来比喻世 事变化很大。
其实,沧海桑田的原意就是指海 陆变迁。可见,海陆的变迁早在 古代就已经被人们所觉察和认识。
重难点 理解板块构造学说和大陆 漂移学说 教具准备 七大板块模型
教学目标
1、运用实例说明海陆变迁,树立海陆 不断运动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科学观 点。
2、了解大陆飘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 基本观点,并能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 火山、地震的分布。
3、通过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 的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 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 培养。
读图 2.16;2.17,你 能解释这些现象吗?
[过渡]:魏格纳在大陆漂移 中提出的地球“活动论”观 点,后来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并且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 。但是,大陆为什么会漂移 呢?对此,人们看法不一。
板块运动的主要观点是 什么,你能概括一下吗?
1、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 2、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位于(
)太板平块洋与(
)板亚块欧、(
)板块、(印度洋)板块等的美交洲
界地带。
4、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位 于海洋的是(太平洋 )板块
看图说出六大板块的名称 亚欧板块
印 度洋板块 南极洲板块
本命佛: 重庆seo: 天籁艺术学校: 天籁艺术学校: 美术高考培训: 音乐艺考培训: 播音艺考培训: 表 演艺考培训: 编导艺考培训: 舞蹈艺考培训: 空乘艺
[活动]读图2.10—2.12分析
1、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发现 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 ?
2、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及 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反映了该 海域过去是什么状况?
3、荷兰的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 年中为什么在不断扩大?
问题:
以上种种变化是怎样形成的呢 ?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 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 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3、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 壳比较活跃,也是火山、地震 集中的地带,板块内部地壳比 较稳定。
你能说出六大板块的名称吗?
亚欧板块 印 度洋板块 南极洲板块
动动脑筋,你一定行! 试用板块运动的观点,解释 下列现象
根据测量,亚洲和非洲之 间的红海在不断扩张。有人预 言,几千万年后,红海将成为 新的大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