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生物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教学(生物)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45107)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中小学教师。具体要求为: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具备良好的学术道德、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养,了解学科及专业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

(三)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

(四)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五)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四个模块。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课程设置及主要课程简介附后。

(一)学位基础课(12学分)

1、英语(2学分)

2、政治理论(2学分,含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3、教育学原理(2学分)

4、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

5、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2学分)

6、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2学分)

(二)专业必修课(10学分)

1、生物课程与教材分析(3学分)

2、生物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3学分)

3、生物教育测量与评价(2学分)

4、生物学发展前沿专题(2学分)

(三)专业选修课(至少选修4学分)

1、生物学学习理论与方法(2学分)

2、现代教育技术应用(2学分)

3、基础教育改革研究(2学分)

4、中外教育简史(2学分)

5、教育政策与法规(1学分)

6、生物学发展史(1学分)

7、生物实验设计与教学研究(1学分)

(四)实践教学(6学分)

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半年,采用集中实习和分段实习相结合的形式。实践教学包括顶岗教学、教育实习、教育见习、试讲、说课、微格教学、教学观摩、教育调查、课例分析、参与教学管理和教学科研活动等实践形式,其中第二学期最后4周在校内进行教师岗位培训,使研究生具备良好的师德和敬业精神、能够写好教案、能够辅导和答疑中小学生、具有良好的演讲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为履行教师职责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学期到中小学进行顶岗实习。

五、教学方式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模拟教学等方式。在中小学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做好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成立导师组负责研究生的指导,并在中小学聘任有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实行双导师制。

六、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

(一)学位论文选题要紧密联系基础教育实践,注重学以致用,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应用价值。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如研究报告、调研报告、实验报告、教育教学管理案例分析报告等。

(二)论文须全面符合学术规范,应做到研究问题明确、研究内容充实,体例结构规范,方法科学、合理,观点明确,阐述准确、清晰,格式符合文体要求;应广泛并有针对性地吸收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参考文献充足、适当;论文或报告总字数不少于15 000字。

(三)学位论文应在论文指导小组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指导小组应由指导教师与合作指导教师共同组成,对学位论文的选题、开题、中期检查、论文答辩等进行全程指导和把关,确保学位论文质量。

(四)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至少有一名具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的中小学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

(五)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七、其它

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入学后,应至少补修3门教师教育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论),不计学分。跨专业毕业生入学后,至少补修2门学科专业基础课,不计学分。

学科教学(生物)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表

学科教学(生物)专业主要课程介绍

课程编号:042011 课程名称:生物课程与教材分析

总学时:36 学分:2

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开设学期:2

授课教师:翟心慧

教学目的:

本课程将课程与教学论等教育教学原理与具体的生物课程相结合,对生物学课程与教材进行具体的分析,使研究生树立先进的生物教育理念,掌握生物课程与教材的发展和改革的历史,教材分析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对中学生物课程与教材的分析,使研究生认识和了解生物学教材,掌握中学生物课程体系、教育目标、知识结构等方面的特点及内容深广度,培养其独立钻研、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

教学内容:

我国生物学课程的发展;我国生物学教学大纲的改革;我国生物学教材的改革与创新;教材分析的基本原理;教材选择及教材整体分析;人教版中学生物学课标教材整体分析;其他版本课标生物学教材整体分析;教材局部分析的基本原理;人教版七年级课标生物学教材局部分析;人教版八年级课标生物学教材局部分析;人教版普通高中课标

生物学教材局部分析;国外生物学教材的建设及发展;新世纪生物学课程教材改革的展望。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

1. 崔鸿. 中学生物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

2.

2. 燕艳,徐宜兰,陈继贞. 中学生物学教材分析.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主要参考数目:

1. 张小勇,赵广宇,夏茂林. 中学生物新课程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 北京:科学出版

社,2012.

2. 李高峰. 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 杨计明. 中美基础教育生物课程教材比较研究.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9.

4. 高明乾,郑明顺.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

5.

5. 刘植义、臧爱珍. 生物教材的改革和研究.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6. 刘恩山.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7. 叶佩珉. 生物学课程教材改革探索.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8. 初中、高中生物学教材。

课程编号:042012课程名称:生物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总学时:36 学分:2

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开设学期:2

授课教师: 杨太有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与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知识,理解并熟悉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熟练掌握不同课堂教学需要的生物教学设计。最终目的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职前教学技能,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

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教学目标的制订及案例;教学内容的分析及案例;学情分析及案例;教学策略设计及案例分析;媒体的选择与案例分析;教学评价设计及案例分析;不同教学需要的教学设计及案例评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