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民间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彝族民间艺术:彝区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1
-----以云南楚雄州牟定县左脚舞为例
(郑慧帆2)
(云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云南昆明650031)
【摘要】:彝族左脚舞是一种独具民族个性、方便易行的自娱自乐和有健身功能的民族传统舞蹈,楚雄州牟定县是左脚舞最重要的发源地之一。
经过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在民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成为牟定县地区文化形象和优秀的民族文化品牌,其产业化发展促进了当地的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成为具有典型意义的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
本文分析了彝族左脚舞的经济价值,提出开发和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发展彝区乡村文化产业的建议。
【关键词】:彝族民间艺术;左脚舞;乡村文化产业;建议
彝族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中重要一族,目前彝族人口约700余万人。
彝族同胞大部分聚居在四川、云南和贵州,是典型的山地民族。
彝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特定的历史社会背景、地理环境、生产条件等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社会生活、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创造出富有特色、独具魅力、具有区域色彩的彝族民间舞蹈。
左脚舞是彝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以娱人、交往、健身为目的,以歌、舞乐活动为内容,并包含了彝族人民对天、地、日、月、火、虎、原始、自然崇拜及诸多文化表现形式的代表性传统舞种。
楚雄州牟定县是左脚舞最重要的发源地之一,2006年6月,作为民族民间文化遗产项目,云南省人民政府把牟定县命名为“彝族左脚舞之乡”;2008年8月,国务院把牟定彝族左脚舞收录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通过研究,笔者认为作为牟定县一种传统的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左脚舞对牟定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发展产生着影响,成为牟定县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品牌。
一、彝族左脚舞的起源、发展及特性
(一)左脚舞的起源和发展
牟定,古称髳州,元十二年,改为定远州,明初,为定远千户。
洪武二十四年,为定远县,清顺治十六年,收云南,仍名定远。
最早关于“左
1 本文系全国教育“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学校教育中的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成果,项目批号:DMA090343
2郑慧帆(1984- ),女,汉族,河南南阳市社旗县人,云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原理专业2008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人类学
脚舞”的史料,最权威的记载是康熙四十一年《定远县志》及道光十五年的《定远县志》。
志记:“……三月二十八日赴城南东狱庙赶市,……至晚男女百余人嘘葫芦笙弹月琴吹口弦唱曲……环围堕左脚至更余方散……”。
又:“堕左脚,以手脚之俯仰合曲谱之抑扬,一谓堕左脚,盖以左脚先起故也……”。
关于左脚舞的由来,流传较广的传说是:很久以前,牟定坝子有一条恶龙兴风作浪,造成洪水泛滥。
彝族小伙阿里和彝族姑娘阿罗是一对热恋中的情人,他们挺身而出为民除害。
众乡亲在这对男女勇敢无畏的精神感召下,一齐向恶龙开战。
恶龙见势不妙,逃回龙潭。
人们抓住机会,把烧红的栗炭往龙潭里倒,然后又抬石头、挖泥土把龙潭填平,怕恶龙翻身作恶,就在上面燃篝火,乡亲们围着篝火边唱边跳边跺脚,三天三夜后恶龙终于毙命。
为了欢庆胜利,彝族人用恶龙的头、皮、骨、筋等制成了月琴,聚在一起手挽着手围成圈跳脚弹琴,唱“阿里罗”纪念阿里和阿罗。
3
传说归传说,但是左脚舞跟彝族的火的图腾崇拜也是分不开的,左脚舞之乡的人民群众,千百年来正是以勤劳、勇敢、创新的精神,在巍巍化佛山前、白马山下,在滚滚龙川江边,依照祖先们播下的种子,在那片被火耕耘过的坡地上生长,必然地传承着那个古老的火的舞蹈——左脚舞。
彝族左脚舞由歌、舞、乐三部分组成。
歌:左脚调,彝语称“咕遮敏”,是左脚舞活动中重要的声腔演唱形式,县境内流传有300余首,较为有代表性的近百首;从内容上分为爱情、赞颂、叙事、讽刺、幽默、劝世、教育、敬酒八大类。
舞:左脚舞,俚颇支系称“玛咕”,倮倮颇、倮伍支系称“咕遮”,即跳左脚;“玛咕”左脚舞较为古老传统,共24跺脚,舞者多为中老年彝族,“咕遮”左脚舞,一调一跳法,舞步随调变化而变化。
乐:左脚调音乐,音乐具有鲜明的民族调式色彩和彝族音乐个性。
调式多为民族五声调式,音阶多为民族五声及部分七声音阶;伴奏乐器多为龙头四弦、三胡、小二胡、寸笛等。
数百年来每到农历正月十六和三月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三天或有人家娶妻嫁女,夕阳西下之时,远远近近的彝族和其他民族群众不邀而到,点起篝火,弹起龙头弦子,男女和声或齐声唱起左脚调,手牵手、肩并肩,围成一个个几十乃至上百人的大圆圈,欢跳左脚舞。
而且牟定多山,彝族先民们大都居住在山上,土掌房或木垛房依山而建,他们日出而作日暮而息,刀耕火种虽然辛苦,但也要把日子过得舒坦快乐,白天干活,晚上就来唱歌跳舞。
这是他们的一道精神食粮,在跳左脚的过程中,不仅愉悦的身心,而且还具有很多社会文化功能。
3 杨甫旺、石莉.“左脚舞”的故乡----牟定[J].华夏地理--楚雄特刊,2007(S1)
近年来,牟定的左脚舞文化日趋活跃。
一年四季民族节日不断,歌舞不息,左脚歌舞孕育着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
与左脚舞相应的左脚调,也随着左脚舞一起传唱于省内外。
在各旅游风景区的宾馆或酒店,经常能听到牟定的左脚调,左脚调中的部分酒歌如《阿老表端酒喝》等曾在央视、湖南卫视、贵州卫视等媒体亮相。
左脚歌舞表演还成为了昆明、楚雄等地公园、广场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通过文化部门的收集、整理、上报,目前,“牟定——彝族左脚舞之乡”已被列为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并且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左脚舞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和现代的一些舞蹈结合起来,变成DJ舞曲,深受年轻一代的喜欢。
(二)彝族左脚舞的特性
左脚舞在彝州民间歌舞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主要在牟定的群众间流传,但是它的影响远远地超出了民族和地域的界限。
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它形成了自己固有的文化特征。
1、民族性和地域性
民间舞蹈受地域、生态环境、历史、民族、经生活的影响,而形成不同的风格特点。
彝族居住面广而分散,支系众多,多数世居山区,地理气候各异,山川阻隔,交通闭塞。
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中,养成了彝族人民勤劳、勇敢、顽强的民族性格和奋斗拼搏的精神。
左脚舞作为彝族人民的传统舞蹈,经过了一千多年的发展,形成独具一格的民族特色,带有强烈的彝族文化信息,内含强劲的民族意识,与彝族人民的历史、心理素质、生态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同时,在受到汉族和其他民族文化影响之后,左脚舞汲取其他民歌的养分,更加丰富多彩,使自身广泛流传的同时显示出本民族的特点。
2、左脚舞的群众性
近年来,牟定的左脚舞文化日趋活跃。
据了解,在牟定几乎没有不会跳左脚舞的,它是一种具有深厚群众基础和无限生机的民族民间艺术。
对于牟定人,尤其是彝族群众来说,左脚舞代表了传统文化,它的祭祀性、仪式性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在代代传承和发展;左脚舞也代表了他们对艺术和娱乐的精神追求,左脚舞很大程度上提高着农民们的文化艺术素养,满足着他们的精神需求;左脚舞还代表了一种民族或地域社会的凝聚力量,在这种力量辐射的范围内,无论是舞者、观者,还是直接参与者、间接参与者,都可以被这种风格热烈、节奏鲜明的民间舞蹈所感染并凝聚在一起。
正如格罗塞在《艺术的起源》中说的:“全集团按一样的法则和一样的拍子动作……在跳舞的炽热中,许多参与者混而为一,好像是被一种感情所激励而动作的单一体。
在跳舞期间他们是在完全统一的社会态度之下,舞群的感觉和动作
正像一个单一的机体……”4左脚舞所体现的正是这统一节奏和动作符号背后的民族自信、团结和张扬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
在这一统一价值的凝结作用中,左脚舞参与者这一庞大的群体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集体,而是一个有着统一价值标准和意义指向的整体。
3、实用性
牟定彝区人民之所以如此喜爱左脚歌舞,与它的生活实用性是分不开的。
在跳左脚的过程中,不仅使男女青年有了相互认识的机会,扩大了恋爱对象选择面,青年男女可以相互选择自己的意中人;而且在欢快热烈的舞蹈中,男女老少都有机会尽兴欢歌狂舞,放松身心,具有很强的娱乐性。
并且左脚舞舞步古朴、优雅祥和、整齐划一、形式多样,它使舞者的脚部、头部、腰部等几乎全身肌肉得到活动,如果全身心的投入,用力跳,即使是年轻人跳四五曲也要休息一下,可以说它是一种别具特色的健身舞。
二、彝族左脚舞的经济价值
左脚舞对于牟定地区的人民不仅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经济开发价值更大,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潜在财富。
进一步研究左脚舞,一个更重要目的,就在于重新认识它,深入地看到它的经济潜能,自觉地更好地开发利用它为牟定地区的经济建设服务。
1、左脚舞是牟定地区独具特色的经济资源
牟定彝族左脚舞,彰显着牟定彝族的特有性质,浸润着牟定彝族的思想意识,那是消除不掉的彝族生活、历史、思想、精神的烙印,是彝族文化灿烂闪烁、散发耀眼光芒的精华所在。
正是这种独特的性质,使得人们对民族文化产生了想要去了解和探索的冲动,区域差异越大、文化差异越大,就越能激发其好奇心和主观想象。
“旅游的动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地域文化的差异性,旅游业的成功取决于不同文化与社会区域中的差异认识和促进。
”使人们在了解它的同时也得到另一种文化和生活的体验,获得求新、求知、求乐、求美的需求。
通过对左脚舞文化的发掘,将倍增牟定地区的知名度,这从举办的两次左脚舞文化节,我们就可以深刻的体会到。
2009年在第二届牟定左脚舞文化节上,万人同跳左脚舞并申报了世界吉尼斯记录,其壮观的场景、火热的场面受到了全国各大新闻媒体的关注,牟定彝族群众身着艳丽的彝族服装和彝族男同胞手中的龙头四弦琴在各新闻媒体上的亮相,立刻吸引了世人的眼球,倍受世人的瞩目与青睐。
这种独具魅力的文化无疑将推动牟定地区各个领域经济的发展。
4格塞罗.《艺术的起源》【M].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化研究》.戴平著.上海人民出版社,94年版
2、浓郁的左脚舞民族文化氛围是左脚舞产业化的有利条件
从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开发文化产业的角度看,目前,牟定左脚舞已经拥全民参与的庞大群体。
在县境内以左脚舞左脚调表演为主的人日益增多,他们来自农村,以表演牟定左脚舞为主,活跃在各类民族风情园。
左脚舞左脚调的蓬勃发展,让他们的天生的技艺得到发扬光大,他们脱离了农村,摆脱了辛辛苦苦当农民的命运,轻轻松松就可以把日子改善的很好。
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利用其强大的内在力量来发挥其社会效用,可设立专门的“左脚园”、“左脚调演唱队”、“左脚舞表演队”等等,吸引大量的人们到牟定来,了解牟定,认识牟定。
把左脚舞文化当作一个产业来做,并力争做大做强做好。
3、成本低廉是左脚舞产业化的一大优势
左脚舞的设备简单、投入成本的低廉。
左脚舞的全部设备基本上就是几个龙头四弦,一个四弦的价格基本上是100块左右,一个表演队组织下来全部设备的价格就在1、2千元左右,并且这些道具的使用寿命都非常长,质量较好的乐器可以传承若干代。
对于当地的农民来说,这些设备在他们生产生活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在表演中穿着的服装也同样成本低、使用范围广。
牟定地区的彝族男女服装式样比较简洁,但以精美的刺绣装饰为最大特色,这些服装在当地彝族日常生活中也常常穿着,就跳左脚舞来说,不需要额外地置办专门服装。
道具和服装就地取材和成本低廉的特点,使得左脚舞真正成为农民能够享受得起的自娱自乐的艺术样式,这种“享受得起”的民间艺术,才能够在农村广泛地普及开来,也才能够真正地深入到农民的心中。
而且跳左脚舞不需要对场所大小进行限制,跳左脚的人数可多可少,在稍宽敞的农家堂屋里可以跳,在田间地头可以跳,在舞台上可以跳,在广场上、街道上或者任何一块空地上都可以跳。
这对交通条件落后、经济发展和硬件设置滞后的广大乡村,尤其是云南的贫困山区来说,比传统的乡村文化建设方式有着更大的优势。
因此,作为一种民间文艺的牟定彝族左脚舞,不仅在场所、资金、人力、物力和组织形式上都对乡村文化和社会环境有着极强的适应能力,更突破了很多地区乡村文化建设主要是依靠馆、站建设,电影、文艺表演下乡等政府主导的传统模式,突出了农民完全自发的、主动创新的特点。
同时在乡村文化业发展中,更多的乡村民族文化资源在濒临失传的情况下得到了彰显和发扬,成为获取经济收益和改变自己生活方式的必要的资源,也成为在主流社会的强势话语下,发出自已声音的一种有效可行方式,或者成为在新制度建构过程中,占有一个席位的博弈工具。
三、开发和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发展彝区乡村文化产业
从云南省乡村文化业的发展来看,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是民族文化在市场经济中转化为资本,为少数民族谋取利益的一个有效的途径,其实质是人的生存方式的转变,是少数民族的发展和完善。
乡村文化产业与乡村文化建设、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一个关联性、渗透性和带动性都很强的新型产业。
牟定彝族左脚舞是彝区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给现代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
1、从文化资源(特别是传统知识人才、技艺、产品等可实行资本化运营的资源)的调查和注册入手,对民间文化产品进行市场化定位评估,探寻和论证乡村文化产业的生长点。
一直以来我国文化发展的主导力量是依靠政府对地方文化的建设,甚至现在很多地方发展文化产业的主要做法,都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了较大的关注度,如建设影视城、文化艺术场馆等。
可是在建设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充分的资金保证,很多东西都是形同虚设。
而像左脚舞这种乡村文化,它没有优越的设备条件,甚至连简易的舞台和音响设备都不需要,却可以在农村家喻户晓、趋之若鹜。
这说明,发展内容和形式适应农民精神需要的文化,才是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2、政府搭建平台,民众主动参与,打造繁荣的民族文化品牌。
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农民的经济利益、文化利益密切相关,政府所做的应该是引导而不是主导,民众自己的文化应当由民众自己来发展,才是科学的发展方向。
左脚舞的成功,可以说是和当地政府的正确引导是分不开的。
近年来,牟定县委、政府提出了“唱响左脚调,跳红左脚舞”的思路,把牟定定位为“左脚舞的故乡”,并围绕这一主题,2004年成功举办了“三月会牟定首届左脚舞民族文化节”。
2009年4月,在第二届左脚舞民族文化节上,牟定万人同跳左脚舞,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一些左脚舞爱好者自发组织的表演队,对发展左脚舞也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在一些节日和大型的表演中,他们卖力的表演,赢得了无数人的称赞。
但这些参加比赛和表演的演员都是原汁原味的农民,政府组织这样的活动不需要投入过多的资金和人力,更不需要规定你必须来或者你必须怎么跳,只需要给农民们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就赢得了众多农民的喜爱和支持。
3、加大投入力度,引进社会资金开发具有规模化开发前景的项目。
乡村文化产业在中国的起步发展,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但仍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依靠政府给予的投入和引导。
但目前政府对乡村文化产业的投入,远远不能够满足其迅速发展的需要。
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所依赖的资金,也应该多方开拓融资渠道,尤其随着社会的发展,民间融资渠道的开拓将对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
响。
4、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带动全盘发展。
现代社会,文化和经济的交融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包括乡村在内的经济发展都在走以文化提升其附加值的路子,而文化建设也强调以经济化的方式体现其价值。
随着左脚舞表演队活动的日趋活跃,牟定的彝族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厚,目前已发展到周边县市的部分乡镇,由此造就了繁荣的民族文化。
民族工艺品、彝族服饰、彝族乐器等民族文化产业迅猛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可以说,如果把左脚舞看作是一种艺术产品,它已经在当地形成了一个产品生产消费的组织系统。
虽然,左脚舞目前能够给农民们带来的纯粹经济效益还是有限的,但它所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文化品牌的塑造提升的作用,却是不可限量的。
【参考文献】
[1] 马翀炜,陈庆德.民族文化资本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03.
[2] 非正智等.彝族左脚舞的故乡——牟定——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牟定县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与展望楚雄日报,2008,(3)
[3] 黄苹,李富强. 开发和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发展民族乡村经济———关于“民族传统文
化与现代化”的对话广西民族研究,2002,(4)
[4] 樊泳湄.注重发展乡村文化产业[DB/OL].(2006-02-09).
[5] 刘佳云,张世庆.云南文化产业现状及其发展研究[J].民族艺术研究,2007,(3):32-43.
[6] 格塞罗.《艺术的起源》【M].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化研究》.戴平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94年版
[7] 杨甫旺、石莉.“左脚舞”的故乡----牟定[J].华夏地理--楚雄特刊,2007(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