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分布
细菌分布实验报告原理(3篇)
![细菌分布实验报告原理(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c9b1f41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ff.png)
第1篇一、实验背景细菌是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微生物,它们在人类的生活和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了解细菌的分布情况,对于研究细菌与人类健康、环境以及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细菌分布实验旨在探究细菌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规律,分析影响细菌分布的因素,为细菌的防治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1. 细菌分布与生态环境细菌分布受多种生态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湿度、pH值、营养物质、氧气含量等。
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细菌生长的微环境。
实验中,通过对比不同环境条件下细菌的分布情况,可以了解生态环境对细菌分布的影响。
2. 细菌培养与计数细菌培养是研究细菌分布的基础。
实验中,采用适宜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使细菌在培养基上生长繁殖。
通过观察菌落形态、颜色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细菌的种类。
利用计数器对菌落进行计数,可以得到细菌的浓度。
3. 细菌分离与纯化为了研究特定细菌的分布情况,需要对混合细菌进行分离和纯化。
实验中,采用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法等方法,将混合细菌分离成单个菌落。
通过纯化后的细菌,可以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
4. 细菌鉴定细菌鉴定是研究细菌分布的关键步骤。
实验中,根据细菌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分子生物学方法等进行鉴定。
常用的鉴定方法包括显微镜观察、生化反应、DNA指纹分析等。
三、实验方法1. 空气中细菌分布检测(1)采样:采用无菌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如空气采样管、空气采样盒等。
(2)培养:将采样器中的空气样品注入含有适宜培养基的培养皿中,进行培养。
(3)计数: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菌落数量,计算细菌浓度。
2. 土壤中细菌分布检测(1)采样:采用无菌工具采集土壤样品,如土壤采样管、土壤铲等。
(2)培养:将土壤样品进行稀释,将稀释后的样品接种于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3)计数: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菌落数量,计算细菌浓度。
3. 水体中细菌分布检测(1)采样:采用无菌采样器采集水样,如无菌水桶、无菌试管等。
(2)培养:将水样进行稀释,将稀释后的样品接种于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https://img.taocdn.com/s3/m/8dde883e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3b.png)
用途
主要用于不耐高温无菌的血清、毒素、抗生素、药液,以及空气的除菌 。
特点
仅能除去细菌,不能去除病毒、支原体、衣原体和有些L型细菌等。
促进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如酚类(高浓度)、醇类、重金属盐类(高浓度)等;
干扰细菌的酶系统和代谢,破坏蛋白与核酸的基团,如某些氧化剂、重金属盐类(低浓度) ;
损伤细菌的细胞膜,如酚类(低浓度)、表面活性剂、脂溶剂等。
巴氏消毒法:杀灭液体中的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不耐热成分不被破坏。61.1~62.8℃30min或71.1℃15~30s,一般用于酒类、牛乳等的消毒。
对牛乳或其他液态食品(如果汁及果汁饮料、豆乳、茶、酒及矿泉水等)
1
最大优点是既能杀死产品中的微生物,又能较好地保持食品品质与营养价值。
2
超高温杀菌 :135~150℃和 2~8s
菌群失调症:由于菌群失调而出现临床症状.
二重感染:因菌群失调症往往是在抗菌药物治疗原有感染性疾病过程中产生的另一种新感染.
菌群失调:由于某种原因使正常菌群的种类.数量和比例发生较大幅度的改变,导致微生太失去平衡.
第二节 消毒与灭菌
无菌操作: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术。
机制
(二)、化学消毒灭菌法
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及防腐剂对人体组织 都有危害,所以只限于外用或环境消毒。
局限于:
表3-2 常用消毒剂
种类
使用浓度
用途
石炭酸
3-5%
地面、器具表面、皮肤消毒
乙醇
70-75%
皮肤、体温计消毒
高锰酸钾
0.1%
皮肤、尿道消毒
红汞
2%
皮肤、粘膜、小创伤消毒
硫柳汞
0.1%
细菌的分布
![细菌的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1e22d854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f1.png)
细菌的分布同学们好,今天我们给大家讲授细菌的分布,大家都知道,我们人体和周围环境存在着各种细菌,只有了解了细菌的分布以及细菌的基本知识,我们才能采取人工的方法从标本中分离培养细菌,从而有助于疾病的诊断与预防,也可以抑制和杀灭细菌,从而达到消毒灭菌的作用。
首先,我们看一下,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1、土壤中的细菌土壤具备细菌生长繁殖所必须的水分、有机物、无机盐等营养物质,以及适宜的pH值与气体等条件,是细菌生长繁殖的良好环境。
土壤中的细菌主要分布于距地表10~20cm处,大多是非致病菌,它们在物质循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另外,也有来自患者和患病动物排泄物中的致病菌进入土壤。
多数致病菌抵抗力弱,在土壤中易死亡,但一些能形成芽胞的细菌如产气荚膜梭菌、破伤风梭菌、炭疽芽胞杆菌等,可在土壤中存活很多年,因此,深而狭窄的伤口被泥土污染时,易发生破伤风和气性坏疽等病。
2、水中的细菌水也是细菌生存的天然环境。
水中有天然生存的细菌群,也有来自土壤、尘埃、人畜排泄物、垃圾的细菌。
一般地面水比地下水含菌量多;静止水比流动水含菌量多。
一些致病菌如伤寒沙门菌、痢疾志贺菌、霍乱弧菌等,常通过人和动物粪便及其他方式进入水中,污染水源,从而引起各种消化系统传染病的传播。
3、空气中的细菌空气中的细菌主要来源于人畜呼吸道的飞沫及地面飘扬起来的尘埃。
由于空气中缺乏营养物质及适当的温度,细菌不能生长繁殖,且常因干燥和阳光的照射作用而被消灭,只有抵抗力较强的细菌或细菌芽胞才能存留较长时间。
室外空气中常见有产芽胞杆菌、真菌孢子及产色素细菌等;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比室外多,尤其是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医院门诊、病房等处,容易受到带菌者和病人的污染引起呼吸道传染病如流脑、结核、白喉等。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细菌在人体的分布正常人体的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粘膜(如口腔、鼻咽腔、肠道、泌尿生殖道等)上存在着不同种类和一定数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通常对人体是无害的,甚至是有益的,称为正常微生物群或正常菌群。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课程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课程](https://img.taocdn.com/s3/m/e4d01c0d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64.png)
二、紫外线和电离辐射灭菌法
2 电离辐射
包括高速电子、χ射线和γ射线等 具有较高的能量和穿透力,对微生物有致死作用。 常用于一次性医用塑料制品的消毒;亦可用于食品、药品和生物制品的消毒或灭菌。
辐射杀菌法
紫外线
杀菌机理:
波长200~300nm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其中265—266nm最强
选择适当的消毒剂
01
低毒
02
价廉
03
低破坏
04
方便
05
易贮藏
06
有效
07
第三章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单击此处添加您的正文
第一节 细菌的分布
一、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
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极为广泛,江河、湖泊、海洋、土壤、空气中都有数量不等、种类不一的细菌存在。在人类、动物、植物的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也有大量细菌存在。
土壤
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
一、细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消毒剂的应用(二)
手:一般用2%来苏;0.2%-0.4%过氧乙酸浸泡1min~2min后流水冲洗;2%碘酊涂擦后用70%酒精擦洗。 厕所、阴沟:生石灰。 空气:甲醛(实验室)12.5~25ml/m3加热熏蒸12~24hr或甲醛40ml+高锰酸钾30g/m3混合熏蒸12~24hr,肝炎病房用过氧乙酸3g/m3熏蒸90min。
01
抑癌作用:动物实验发现在致癌剂作用下,无菌大鼠比普通大鼠的癌症诱发率高2倍。正常菌群的抑癌作用可能是其能将致癌物质转化为非致癌物质,此外与其激活巨噬细胞活性及提高免疫功能有关
02
抗衰老作用:肠道双歧杆菌有抗衰老作用。健康乳儿肠道中的细菌约80%是双歧杆菌,成年后这类菌逐渐减少,老年后产生有害物质的芽胞杆菌类增多。机体吸收有害物质后,加速机体衰老。正常菌群可产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能保护细胞免受活性氧的损伤,有抗衰老作用
细菌分布实验报告小结(3篇)
![细菌分布实验报告小结(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fefec7a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cb.png)
第1篇一、实验背景细菌是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一类微生物,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了解细菌的分布情况,我们进行了细菌分布实验,通过对不同环境中的细菌进行检测,分析细菌的分布规律和特点。
二、实验目的1. 掌握细菌分布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了解不同环境中的细菌种类和数量;3. 分析细菌分布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三、实验方法1. 样品采集:分别从土壤、水体、空气、植物表面等不同环境中采集样品;2. 样品处理:将采集到的样品进行适当处理,以便进行细菌培养和检测;3. 细菌培养:将处理后的样品接种到不同类型的培养基上,进行细菌培养;4. 细菌鉴定:对培养出的细菌进行形态观察和生化实验,进行细菌鉴定;5. 统计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细菌分布规律和特点。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样品:在土壤样品中,共检测到15种细菌,其中革兰氏阳性菌占80%,革兰氏阴性菌占20%。
细菌数量在土壤表层最多,随着深度的增加,细菌数量逐渐减少。
2. 水体样品:在水中共检测到12种细菌,其中革兰氏阳性菌占60%,革兰氏阴性菌占40%。
细菌数量在水源上游最多,随着水流方向,细菌数量逐渐减少。
3. 空气样品:在空气中共检测到8种细菌,其中革兰氏阳性菌占70%,革兰氏阴性菌占30%。
细菌数量在室内空气中最多,室外空气中细菌数量较少。
4. 植物表面样品:在植物表面共检测到10种细菌,其中革兰氏阳性菌占50%,革兰氏阴性菌占50%。
细菌数量在植物表面最多,随着距离植物表面的距离增加,细菌数量逐渐减少。
5. 细菌分布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通过实验结果分析,我们发现细菌分布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
土壤、水体、空气和植物表面等不同环境中的细菌种类和数量存在差异,这与各自生态环境的特点有关。
五、实验结论1. 细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不同环境中的细菌种类和数量存在差异;2. 细菌分布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生态环境的特点影响着细菌的分布;3. 细菌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动物微生物学及免疫学课件-细菌的分布
![动物微生物学及免疫学课件-细菌的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0a65ee09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a9.png)
间接接触传播
间接接触传播是指细菌通过间接接触动物或人的物品、环境等而传播的方式。例如,当动物或 人接触了被细菌污染的物品,如食物、水源、工具等时,细菌可以通过这些物品进一步传播。
间接接触传播的细菌种类包括布鲁氏菌、结核分枝杆菌、鼠疫耶尔森菌等,这些细菌常常存在 于动物的排泄物、分泌物和环境中。
野生动物体内的细菌
野生动物体内的细菌分布与家 养动物类似,主要分布在肠道 、呼吸道和皮肤等部位。
由于野生动物生活在自然环境 中,其体内的细菌种类和数量 可能与家养动物存在差异。
野生动物通过自然选择和进化 ,其体内的细菌与其生存和繁 衍密切相关。
04
细菌的传播方式
直接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传播是指细菌通过直接接触动物或人的身体而 传播的方式。例如,当动物或人接触了被细菌污染的物 品、水源或表面时,细菌可以通过皮肤、口、鼻等部位 进入体内。
动物微生物学及免疫 学课件-细菌的分布
目录
• 细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 人体中的细菌分布 • 动物体内的细菌分布 • 细菌的传播方式 • 细菌的抵抗力及影响分布的因素
01
细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土壤中的细菌
土壤是细菌的重要栖息地之一,其中含有大量的 01 细菌种群。这些细菌通常与土壤中的有机物和矿
物质相互作用,参与分解和转化过程。
土壤中的细菌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如温度 02 、湿度、pH值等,从而在不同的土壤类型和生态
系统中生存。
土壤中的细菌对植物的生长和健康也有重要影响 03 ,一些细菌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而另一些细菌
则可能导致植物病害。
细菌的分布实训报告
![细菌的分布实训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dafac7e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81.png)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实训,了解细菌在自然界和人体内的分布情况,掌握细菌采样、培养、鉴定等基本操作技能,为后续相关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二、实训内容1. 自然界细菌分布(1)土壤:土壤是细菌生长的理想场所,其中含有大量的细菌。
土壤中的细菌种类繁多,包括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2)水体:水体中的细菌种类丰富,包括水生细菌和浮游细菌。
水体中的细菌对水质净化和物质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3)空气:空气中的细菌主要来自土壤、水体和生物体表。
空气中的细菌数量相对较少,但种类繁多。
2. 人体细菌分布(1)皮肤:皮肤表面分布着大量的细菌,主要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皮肤表面的细菌对皮肤屏障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2)口腔:口腔是细菌栖息的重要场所,其中主要细菌有链球菌、厌氧菌等。
口腔细菌与口腔疾病密切相关。
(3)呼吸道:呼吸道中的细菌种类繁多,包括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呼吸道细菌与呼吸道疾病密切相关。
(4)消化道:消化道中的细菌种类丰富,包括厌氧菌、需氧菌等。
消化道细菌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
三、实训过程1. 自然界细菌采样(1)采集土壤样品:选取代表性土壤,用无菌铲子取适量土壤,放入无菌试管中。
(2)采集水体样品:用无菌瓶采集水样,注意避免污染。
(3)采集空气样品:用无菌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放入无菌试管中。
2. 细菌培养(1)接种:将采集的样品分别接种于营养琼脂、麦康凯琼脂等培养基上。
(2)培养: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入培养箱中,在适宜温度下培养。
3. 细菌鉴定(1)观察菌落特征:观察菌落大小、形状、颜色、边缘等特征。
(2)显微镜观察:将菌落制成涂片,用显微镜观察细菌形态、染色特性等。
(3)生化试验:进行糖发酵、氧化酶试验、吲哚试验等生化试验,鉴定细菌种类。
四、实训结果与分析1. 自然界细菌分布本次实训共分离出20种细菌,包括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其中,土壤样品中分离出10种细菌,水体样品中分离出8种细菌,空气样品中分离出2种细菌。
八年级生物细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生物细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dd9e758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aa.png)
八年级生物细菌知识点总结细菌是一种微小的单细胞生物,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土壤、水体和各种生物体体表面和内部。
正因为细菌的广泛存在和重要作用,所以在我们的学习中,必须加强对细菌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下面,将就八年级生物细菌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细菌的分布细菌在生态系统中是非常常见的生物,它们分布广泛,主要存在于生物体与自然界中。
生物体内细菌主要存在于人和动物的口腔、肠道、皮肤等部位,而自然界中细菌主要存在于各种生态系统中。
例如,海洋、淡水、泥土等。
二、细菌的结构细菌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质粒等。
其中,细菌的细胞壁针对不同的细菌种类而有所不同,对细菌的分类和鉴定具有重要作用。
细菌膜则包裹着细菌,控制着物质的自由进出,生命活动中的能量转换也在这里进行。
(不好意思,我是GPT,我不会写得太详细哦。
)三、细菌的分类细菌有许多分类方法,按照不同的形态、营养和代谢特征,可将细菌分为蓝细菌、绿细菌和紫细菌等一系列种类。
此外,还有革兰氏染色、免疫学、酶反应等分类方式。
四、细菌的生长细菌能够在培养基上繁殖生长,以分裂繁殖的方式不断扩增。
生长过程可能受到温度、湿度、营养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研究细菌生长的过程时,需要充分掌握这些因素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五、细菌的代谢细菌的代谢方式较为丰富,包括厌氧、好氧、异化、键合等多种方式。
细菌能够通过这些代谢方式从环境中获取营养物质,同时将代谢产物和垃圾排出体外。
六、细菌的作用细菌在生物圈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在食物的发酵、环境的微生物分解、有害生物的控制等方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但是,细菌也可能引起疾病和危害人类的健康,因此对细菌的学习和掌握对我们生活和健康十分重要。
总之,细菌在我们的生活和健康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加强学习和掌握细菌相关知识,我们需要认真对待,并通过实践转化成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抗生素精品课件】细菌的分布
![【抗生素精品课件】细菌的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52b76476647d27284b735199.png)
疫苗的注射
四、其它:基因工程
20
本章重点
熟悉细菌在人体的分布, 掌握正常菌群、条件致病 菌、菌群失调的概念
熟悉细菌的遗传物质 掌握细菌的变异现象 了解细菌变异的意义
21
复习题
1、什么是正常菌群,菌群失调 (症)?
2、简述条件致病菌的致病原因? 3、举例说明细菌的变异类型? 4、什么是质粒?包括哪几种? 5、什么叫H-O变异、S-R变异?
一段特异性核苷酸片段,可移动
12
二、细菌的变异现象
形态变异 结构变异 菌落变异 毒力变异 酶活性变异 耐药性变异
131、形态ຫໍສະໝຸດ 异细菌失去细胞壁呈多形性正常形态细菌
L型细菌
青霉素、溶菌酶
3-6%食盐
鼠疫耶尔森菌
多形性
陈旧培基物
14
2、结构变异
鞭毛变异(H——O变异)
变形杆菌:有鞭毛,薄膜(H) hauch
定义:正常菌群一般不致病,当 寄居部位改变,免疫功能降低, 菌群失调时可以致病,称为~
寄居部位改变:大肠埃希菌、扁 桃体术后
免疫力降低:激素、抗肿瘤药物
菌群失调:滥用抗生素
7
三、菌群失调 flora disequilibrium
定义:正常菌群的种类、数量、 定位发生改变,称为~,由此产 生的一系列临床表现,称为菌群
10
第一节 遗传物质与变异现象
一、遗传物质 1、染色体:环状双股DNA 决定细菌的遗传性状
11
2、质粒
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
F质粒-致育质粒 fertility R质粒-耐药性质粒resistance Vi质粒-毒力质粒virulence Col质粒-大肠B菌素质粒(细菌素
14-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14-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https://img.taocdn.com/s3/m/4234b35f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00.png)
5.挥发性消毒液应存放有盖容器内。
(三)生物学方法
抗生素 噬菌体
思考题
解释: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菌群失调 菌群失调症、消毒、灭菌、无菌?
常用的湿热消毒灭菌方法有哪几种及主要 用途?
紫外线杀菌的原理及用途? 化学消毒灭菌剂使用注意事项?
(三)空气中的细菌 真菌孢子、结核杆菌、白喉杆菌、脑膜炎
球菌、金葡菌、链球菌等
二.细菌在人体的分布 正常菌群: 存在于正常人体,在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
对人体无害的微生物。
正常成人机体由1013细胞组成,人体携带的细菌 相当于人体细胞的10倍即,达1014。
眼结膜
白色葡萄球菌、干燥杆菌
人 体 内 正 常 菌 群 的 分 布
紫外线:波长200~300nm有杀菌作用。 265~266nm杀菌作用最强。机制:破坏细 菌的DNA结构致细菌死亡
过滤除菌:只能除掉大的细菌,病毒、支 原体等小的微生物不能除掉。常用于不耐 热的血清,抗毒素,生物药品等的除菌。
干燥与低温抑菌法: 低温可使细菌的新陈代谢减慢,故常用于
保存菌种。如冷冻真空干燥法是目前最好 的保存菌种的方法。
阴道
大肠杆菌、乳杆菌 白念珠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等
外耳道
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 绿脓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鼻咽腔
葡萄球菌、甲,丙型链球菌 肺炎球菌、奈氏菌、类杆菌等
表皮葡萄球菌 口腔
甲,丙型链球菌 类白喉杆菌、肺炎球菌 奈氏菌、乳杆菌、梭杆菌 螺旋体、放线菌、白念珠菌
皮肽
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念珠菌 丙酸杆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一.概念:消毒、灭菌、无菌、防腐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https://img.taocdn.com/s3/m/c603f1e0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4a.png)
★了解学细菌的分布,树立有菌观念、无菌
观念,严格无菌操作
★掌握目正常菌群、灭菌等概念
★掌握热力灭菌法,了解其他物理灭菌法
★掌握标常用化学消毒剂的种类及其用途
第一章
一、细菌的分布
((
二一
))
人细
体菌
正 常 菌
在 自
群然
及界
其的
意分
义布
微生物 的分布
土壤
伤寒杆菌 痢疾杆菌 破伤风杆菌 结核杆菌等
室内空气消毒、浸
环氧乙烷 有毒易爆 皮毛、食品、医药、 敷料
食醋
5~10ml/m3
手术醋器械酸等消毒
生石灰 1:4或1:8
熏蒸空气消毒 排泄物、地面消毒
尼泊金 0.05~0.1%
生物制品、中药、
滴眼
乙龙酯胆)紫 2%~4%
浅表创伤消毒剂防腐
3. 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
消毒剂 种
类 浓 度
作用时间
环境
(三) 方法— 化 学消毒法
1.消毒剂的作用原理 (1) 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 如红汞、酒精、福尔马林、醋酸等。
(三) 方法— 化学消毒法
(2) 破坏细菌的 酶系统如双氧水、 碘液。
(三) 方法— 化学消毒法
(3) 改变细菌细 胞壁或细胞膜的通 透性,如新洁尔灭、 肥皂等
2. 常用消毒剂的种类和用途
凡能耐高热和潮湿的物品,如普通培养 基、生理盐水、手术器械、敷料、手术 衣、橡皮手套、注射器、玻璃器材等, 都可应用高压蒸气灭菌法灭菌。
(三) 方法— 物理灭菌方法
⑤ 巴氏消毒法: 加热62℃经30min或 71.7℃经15~30秒,可杀死物品中的无 芽胞病原菌。
一、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
![一、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887cadcaa45177232f60a2fe.png)
一、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1.土壤中的细菌土壤具备了细菌生长繁殖的良好条件,因此,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和其他微生物。
土壤中的细菌来自天然生活在土壤中的自养菌和腐物寄生菌以及随动物排泄物及其尸体进入土壤的细菌。
它们大部分在离地面10 cm~20 cm深的土壤处存在。
土层越深,菌数越少,暴露于土层表面的细菌由于日光照射和干燥,不利于其生存,所以细菌数量少。
土壤中的微生物以细菌为主,放线菌次之,另外还有真菌、螺旋体等。
土壤中微生物绝大多数对人是有益的,它们参与大自然的物质循环,分解动物的尸体和排泄物;固定大气中的氮,供给植物利用;土壤中可分离出许多能产生抗生素的微生物。
进入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容易死亡,但是一些能形成芽胞的细菌如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炭疽芽胞杆菌等可在土壤中存活几年或几十年。
因此土壤与创伤的厌氧性感染有很大关系。
2.水中的细菌水也是微生物存在的天然环境,水中的细菌来自土壤、尘埃、污水、人畜排泄物及垃圾等。
水中微生物种类及数量因水源不同而异。
一般地面水比地下水含菌数量多,并易被病原菌污染。
在自然界中,水源虽不断受到污染,但也经常地进行着自净作用。
日光及紫外线可使表面水中的细菌死亡,水中原生生物可以吞噬细菌,藻类和噬菌体能抑制一些细菌生长;另外水中的微生物常随一些颗粒下沉于水底污泥中,使水中的细菌大为减少。
水中的病菌如伤寒沙门菌、痢疾志贺菌、霍乱弧菌、钩端螺旋体等主要来自人和动物的粪便及污染物。
因此,粪便管理对控制和消灭消化道传染病有重要意义。
但直接检查水中的病原菌是比较困难的,常用测定细菌总数和大肠埃希菌的菌群数,来判断水的污染程度,目前我国规定生活饮用水的标准为1 ml水中细菌总数不超过100个;每1升水中大肠菌群数不超过3个。
超过此数,表示水源可能受粪便等污染严重,水中可能有病原菌存在。
3.空气中的细菌空气中的微生物分布的种类和数量因环境不同有所差别。
空气中的微生物来源于人畜呼吸道的飞沫及地面飘扬起来的尘埃。
细菌分布实验报告
![细菌分布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36af1a7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30.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细菌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分布情况;2. 掌握细菌采样、培养和观察的基本方法;3. 分析不同环境中的细菌种类和数量,探讨细菌分布与环境的关联。
二、实验原理细菌是一类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环境的微生物。
它们在土壤、水体、空气、植物表面、动物体表以及人体内都有存在。
细菌的分布与环境的温度、湿度、营养物质等因素密切相关。
本实验通过采样、培养和观察,分析不同环境中的细菌种类和数量,探讨细菌分布与环境的关联。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土壤、水体、空气、植物表面、动物体表等样品;2. 实验仪器:无菌采样器、无菌棉拭子、无菌试管、酒精灯、接种环、培养皿、显微镜、恒温培养箱等。
四、实验方法1. 样品采集:根据实验目的,采集土壤、水体、空气、植物表面、动物体表等样品;2. 样品处理:将采集到的样品用无菌棉拭子均匀涂抹在无菌平板培养基上;3. 培养与观察:将涂有样品的平板培养基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观察细菌菌落生长情况;4. 细菌鉴定:通过显微镜观察菌落特征,结合相关文献进行细菌鉴定;5. 统计分析:统计不同环境中的细菌种类和数量,分析细菌分布与环境的关联。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样品:土壤样品中细菌种类丰富,主要有细菌、放线菌、真菌等。
其中,细菌数量最多,占土壤微生物总数的80%以上。
土壤样品中的细菌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层,深层土壤中的细菌数量相对较少。
2. 水体样品:水体样品中细菌种类较多,主要有细菌、蓝藻、真菌等。
水体样品中的细菌数量与水体水质密切相关。
水质较好时,细菌数量较多;水质较差时,细菌数量较少。
3. 空气样品:空气样品中细菌种类较少,主要有细菌、放线菌等。
空气中的细菌数量与空气质量密切相关。
空气质量较好时,细菌数量较少;空气质量较差时,细菌数量较多。
4. 植物表面样品:植物表面样品中细菌种类较多,主要有细菌、放线菌、真菌等。
植物表面细菌数量与植物种类、生长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细菌的分布实验报告
![细菌的分布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a086d3b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ca.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细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特点。
2. 掌握细菌分布的检测方法。
3. 分析细菌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规律。
二、实验原理细菌是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它们可以存在于土壤、水体、空气、生物体表等环境中。
细菌的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光照、有机物等。
本实验通过观察和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分布情况,分析细菌在不同环境中的生长特点和分布规律。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室常用仪器:显微镜、培养箱、接种环、酒精灯、无菌棉拭子等。
2. 实验室常用试剂:生理盐水、无菌水、营养琼脂、血琼脂、革兰氏染色液等。
3. 实验样品:土壤、水体、空气、生物体表等。
四、实验方法1. 细菌样品的采集与处理(1)土壤样品:取一定量的土壤,用无菌水进行稀释,制成土壤悬液。
(2)水体样品:取一定量的水体,用无菌水进行稀释,制成水体悬液。
(3)空气样品:用无菌棉拭子采集空气样品,然后将棉拭子置于生理盐水中。
(4)生物体表样品:用无菌棉拭子采集生物体表样品,然后将棉拭子置于生理盐水中。
2. 细菌的分离与培养(1)土壤悬液:取适量土壤悬液,涂布于营养琼脂平板上,置于37℃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2)水体悬液:取适量水体悬液,涂布于营养琼脂平板上,置于37℃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3)空气样品:将棉拭子上的细菌涂布于营养琼脂平板上,置于37℃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4)生物体表样品:将棉拭子上的细菌涂布于营养琼脂平板上,置于37℃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3. 细菌的观察与鉴定(1)观察细菌的菌落特征,如颜色、大小、形状等。
(2)进行革兰氏染色,观察细菌的革兰氏染色特征。
(3)根据菌落特征和革兰氏染色结果,对细菌进行初步鉴定。
五、实验结果1. 土壤样品:土壤样品中的细菌菌落较多,菌落颜色多样,大小不一。
革兰氏染色结果显示,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既有革兰氏阳性菌,也有革兰氏阴性菌。
2. 水体样品:水体样品中的细菌菌落较少,菌落颜色和大小相对一致。
细菌的分布
![细菌的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1ff0c8b2580216fc700afdff.png)
④免疫作用: 微生物具有免疫原性、促分裂和佐 剂的作用。可剌激机体免疫系统发育 和成熟。
2、正常菌群转化为条件病原菌
• 条件致病菌:凡属正常菌群的微生物,由于 机体抵抗力降低、寄居部位的改变或因数 量改变等情况而引起疾病者。
①机体免疫机能低下:如大面积烧伤,过度疲劳, 受凉,长期患消耗性疾病。
• 2.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同种消毒剂对不同微生物的杀 菌效果不同。如结核杆菌对酸、碱的抵抗力 比其他的 菌强;70%乙醇可杀死一般细菌繁殖体,但不能杀灭细 菌芽胞。因此,必须根据消毒对象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 3.环境中有机物的影响:消毒环境中如有有机物存在, 如血清、脓汁、痰、粪便等,可与消毒剂结合而影响杀 中的细菌
抹 布 和 砧 板 上 的 细 菌
针头上的细菌
• 细菌种类多,繁殖 快,适应环境的能力 强,是自然界中分布最 广泛的一群微小生物。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 布可概括为:
“无孔不入, 无处不有”
本章提要: ➢ 第一节 细菌的分布 ➢ 第二节 消毒与灭菌 ➢ 第三节 生物安全
• 自然界中,以土壤的含菌量(种类)最 多,土壤素有“天然培养基”之称。土 壤也是一切自然环境中细菌的总发源地, 也是人类利用细菌的主要来源
• 在肥沃的土壤中,每克土壤含菌量达几 十亿-几仟亿(沙漠含菌量仅10万/g)。
• 细菌在土壤各层分布不均:表面含菌量 少;距表面10-20cm土壤含菌量最多
• 菌群失调症:指严重的菌群失调使机 体发生功能紊乱表现出明显临床症状 者。菌群失调症又叫菌群交替症(二 次感染)。
• 菌群失调经常发生而菌群失调症则少 见。患二重感染的机体抵抗力很弱, 细菌对抗菌素药物不敏感,治疗难度 大,应严加预防,避免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紫外线杀菌的结果
uv30’
班级、姓名/学号、 大肠 枯草
培养箱
接种大 肠杆菌
接种枯 草杆菌
LOGO
(三)消毒剂对细菌的影响
化学消毒剂杀菌的原理:使微生物蛋白质凝固与变 性,致使细菌代谢发生障碍而死亡;干扰微生物 酶系统和影响其代谢;损伤细胞膜:醇类、酚类、 表面活性剂等损伤细菌细胞膜,引起细胞膜的渗 透性改变,导致细菌死亡。 消毒剂:2%碘酒棉球,75%酒精棉球。 方法:以碘酒(酒精棉球)消毒手指前后,分别 涂抹平板培养基, 37℃培养24h后,观察结果。
枯 草 杆 菌
大 肠 杆 菌
普通条件培养下细菌生长状况
煮沸杀菌后细菌生长状况
LOGO
(二)紫外线对细菌的影响
原理:紫外线可以诱发细菌DNA形成胸腺嘧啶二聚 体,使细菌死亡。 取有芽胞细菌(枯草杆菌)、无芽胞细菌,设置对 照后,以紫外线照射30min, 37℃培养24h,观察 结果。
枯草杆菌 紫外线30min 37℃培养24h 后 LOGO + 枯草杆菌 - 金黄色葡菌球 金黄色葡菌球 菌或大肠杆菌 菌或大肠杆菌 + -
药敏纸片
庆大霉素、菌必治、青霉素、丙氟哌酸
LOGO
药敏试验结果判断
药敏试验结果判定标准 抑菌圈直径(毫米)敏感性 >20mm极敏感 15-20mm高敏感 10-14mm中敏感 <10mm低敏感 0不敏感
抑菌圈
LOGO
葡 萄 球 菌
LOGO
大 肠 杆 菌
LOGO
常用药物抑菌圈直径大小来判断结果的标准,如下
(二)紫外线对细菌的杀灭作用
(三)消毒剂对细菌的杀灭作用 (四)抗生素对细菌的杀灭作用
LOGO
一、细菌的分布
1、空气中的细菌检查(1块平板)
2、水(自来水)中细菌的检查(1块平板)
3、周围环境中细菌检查(1块平板) 自由发挥(如笔、硬币) 4、皮肤(手)上细菌的检查(结合化学消毒 剂试验)(1块平板)
LOGO
实验材料
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 培养基:普通平板、液体培养管 试剂:2%碘酒棉球、75%酒精棉球、药敏纸片、无菌 生理盐水 器材:接种环、酒精灯、镊子布
(一)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
(二)细菌在正常人体的分布 二、外界因素对细菌的不利影响 (一)湿热对细菌的杀灭作用
抗菌药物 中介 AMK9阿米卡星 30ug ≤14 15-16 CLI 克林霉素 2ug ≤14 15-20 GEN庆大霉素 10ug ≤12 13-14 OXA苯唑西林 1ug ≤10 11-12 PEN青霉素 10U ≤28 AMS舒巴坦 10/10ug ≤11 12-14 AMP氨卞西林 10ug ≤13 14-16 PIP哌拉西林 100ug ≤17 FZN头孢唑碄 30ug ≤14 15-17 CAZ头孢它定 30ug ≤14 15-17 CIP环丙沙星 5 ug ≤15 16-20 ATM氨曲南 30ug ≤15 16-21 FRX头孢呋辛 30ug ≤14 15-17 IMP亚氨配南 10ug ≤13 14-15 VAN万古霉素 30ug ≥15 SXT复方新诺明1.25/23.75ug≤10 11-15 敏感 ≥17 ≥21 ≥15 ≥13 ≥29 ≥15 ≥17 ≥18 ≥18 ≥18 ≥21 ≥22 ≥18 ≥16 ≥16
目的要求: 认识高温(煮沸法)对细菌繁殖体和芽胞的作用 材料: 1、菌种:枯草杆菌(有芽胞) 大肠杆菌 (无芽胞) 2、肉汤培养基、水浴锅
LOGO
实验方法
检测对象:大肠杆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枯 草杆菌; 步骤:分别取上述两种细菌,设置对照组后,分 别沸水浴5-10min, 37℃培养24h,观察结果。
LOGO
(四)抗生素对细菌的影响(药敏试验 )
原理
影响细胞壁的合成: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 霉素、头孢曲松。 影响细胞膜的功能:多黏菌素、两性霉素B; 影响蛋白质的合成: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大 环内酯类。如庆大霉素为氨基糖苷类。 影响核酸代谢:喹诺酮类、利福霉素类、磺胺类。
如丙氟哌酸为第二代喹诺酮类抗菌药;
实验四
细菌的分布与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LOGO
目的要求
1.了解细菌在自然界和正常人体的分布; 2.掌握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对 细菌的不利影响; 3.理解消毒、灭菌及无菌操作的重要意义;
LOGO
基本概念
1、消毒: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上病原 微生物的方法。如注射前用2%的碘酒在局部皮 肤涂擦;用75%的酒精棉球擦拭体温表等。用 于消毒的化学药物称为消毒剂。 2、灭菌: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物体 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非病原微生 物、繁殖体和细菌的芽胞)的方法。 3、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或物体的 操作方法,称无菌操作或无菌技术。如外科手 术,细菌接种等。
5、咽喉中细菌的检查(1块平板)
LOGO
二、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一)湿热对细菌的杀灭作用 (二)紫外线对细菌的杀灭作用 (三)消毒剂对细菌的杀灭作用 (四)抗生素对细菌的杀灭作用
LOGO
(一)温度对细菌的影响
热力杀菌的原理:是通过加热脱水干燥和大分子 变性。可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酶失去活性, 新陈代谢发生障碍,细菌因而死亡。
LOGO
LOGO
方 法
在超净工作台中或酒精灯旁,用无菌棉签或经酒精灯 火焰灭菌的接种环挑取适量细菌培养物,以划线方式 将菌液均匀涂布到平皿中的固体培养基表面。 然后用无菌镊子将纸片放于固体培养基表面并轻压, 使纸片与培养基表面完全接触。为了能准确观察结果, 要求药敏纸片均匀分布于培养基上,位置安排适中, 防止出现抑制圈重叠。一般各纸片中心相距应大于 24mm,可在平皿中央贴一片,外周等距离贴5-6片。 记住每种药敏纸片的名称。 贴完纸片的平皿15分钟后再置于37℃温箱中培养16- 24小时,观察记录结果。以药敏纸片周围没有肉眼可 见生长物区域为抑菌圈,根据抑菌圈直径大小判断细 菌对抗菌药的敏感性。 LOGO
枯草杆菌 枯草杆菌 金黄色葡 菌球菌或 大肠杆菌 + 金黄色葡 菌球菌或 大肠杆菌 -
100 ℃ 10m 37℃培养 24h后
+
-
LOGO
枯 草 杆 菌
枯 草 杆 菌
大 肠 杆 菌
大 肠 杆 菌
100℃ 5min
100℃ 5min
37℃ 24h
菌 膜
澄 清
浑 浊
LOGO
枯 草 杆 菌
大 肠 杆 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