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的养殖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珍珠的养殖过程
养殖珍珠是根据贝类自然生长的规律和成珠原理,运用人工技术,在天然水域中培育而成的珍珠,又称“人工养殖珍珠”,简称“养珠”。
珍珠养殖过程一般包括三个阶段:
1、培育珠母
又称“养殖珠母”或“培育珠苗”,即培养适于珍珠的生长和最后形成所需的种种软体动物。
现今世界上可以养殖珍珠的软体动物约有30多钟,其中海产的珍珠贝类有马氏珠母贝、白蝶珠母贝、黑碟珠母贝、企鹅珠母贝、解氏珠母贝等;淡水产的蚌类有三角帆蚌、褶纹冠蚌、珠母珍珠蚌、背瘤丽蚌、池碟蚌等。
母贝的来源有两个:野生软体动物、由采集获得。
在采集季节,人们潜入1--10米深的海底采集,继而送到珍珠养殖场,将他们分散在未被其他软体动物占用的浅基底上。在早秋时完成,至次年春天挑选之前,它们不会被打扰。但其中你只有那些健康的软体动物才可能接纳外套膜,进而用于人工养殖珍珠的生产。
人工孵化育苗,饲养软体动物,由人工方法获得。
原来,自由游泳的软体动物的幼虫对光很敏感,它们在水下物体上固着和稳定于海底之前总是要寻找黑
暗之处。为了获得和培育它们,人们研究和设计出了长84厘米、宽50厘米、高20厘米,用金属丝制作的笼子,每个笼子里还有几个用丝网制成的隔板。然后,用煤膏、水泥与沙子的混合物涂于其上,使其表面变得粗糙。再用小黑板固定在笼子的四周和底面,使之变成暗区。这样,即可以引诱软体动物的幼虫前来定居。
将笼子悬挂在水面以下约六米的深处,其产卵期是7--9月。至11月即可将笼子从水里提取出来,这时便会发现卵的数目竟高达7000—10000个。与此同时,将它们从收集笼转移到饲养笼。待软体动物大约一岁、壳的直径长到约2.5厘米时,可将它们分布在基底相当粗糙的水域里进行养殖。约两年以后,即第三年的夏天,即可将软体动物收集上来。经过挑选,符合质量要求的就用于插入珠母核。如果贝壳外面附生有其他生物体,就必须立即除去,尺寸不足者可以送回去再生长一年。那种变形厉害或太老的就只能抛弃。无疑,养殖软体动物的水域环境必须是阴暗、干净、温度适宜、无杂物、无有害生物。
2、植入种核
简称“插核”,即把种核植入珠母贝内,以便形成珍珠。
这是人工养珠的关键步骤。种核一般由贝壳制成,具有良好的磨圆度,直径约5--7毫米,它决定着养殖珍珠的大小。优质种核既备,就要采用各种方法(如插进竹簯)使珠母贝的贝壳微微张开双瓣。然后使用手术工具将种植核植入母贝的外套膜内,快速完成后放入笼中让其休养。这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手艺活,一般生手需要实践一年左右才能成为熟手,而且以女性为宜。
3、长成珍珠
已被植入种核的珠母贝需要放入悬在笼子上的特殊筏子里,筏子则锚固在加防的环境变化小的平静水域中。时间最好选在每年三四月,因为这时水温最适宜于珠母贝的外套膜伤口愈合。2--3周之后,种核开始
接受珠母贝分泌的珍珠质,进而形成珍珠。再过一段时间(累计4—6周)需要检查珍珠层的发育情况,清除那些未能经受住考验的珠母贝和附生在贝壳上的一些小生物,以确保其健康。然后将其装入新笼子和转移到固定的养珠场,从筏子上悬至水深2—3米处。在以后大约三年半时间里,让它们始终保持不受干扰和正常生长的状态。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养殖者仍要及时地检查是否有海藻、杂物等附于外壳上,并适时地进行处理。
养殖珍珠除必须防珠母贝天敌、注意清除水中杂物等之外,还最怕引起水温突变和“赤潮”所造成的宿主软体动物死亡。因此,珍珠养殖是一项很艰苦的事业。一般珠母贝的成活率为50%,在此比例范围内能够成珠者仅有40%。其中生长的圆度很好、质地坚韧、色泽艳丽者不过5%,显然这5%的上等养殖珍珠也就成了瑰宝。
4、珍珠的采收
收获时间:
一般在年末至翌年初,即11月至翌年的2月。高温季节一般不收珠,因为在气温高的时候珍珠质沉淀快、质地松,珍珠表面往往蒙上一层白色的物质,光泽暗淡,质量不好。而在冬季或低温条件下,珍珠贝分泌珍珠质速度缓慢,珍珠质表层比较细致、光滑,光泽较好,因此是采收珍珠的最好时间。
收珠方法是按工作人员前后顺序排列进行的,收完一个再收下一个,顺序类推。从海里取出珠贝后,用开贝刀从腹缘开口处插入贝体内,用力割断闭壳肌,露出软体部分,用镊子或刀子轻轻地插入育珠囊,小心地从囊中取出珍珠。
珍珠收获后的处理与保存:
刚收获的珍珠,因为表面附有海水、体液和污物等,如果放置过久,珍珠表面的胶质状碳酸钙和有机质就会发生,珍珠质会变暗,会氧化变质,影响质量。因此,采收之后应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