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及哺乳期用药PPT(共39页)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哺乳期特点
1、药物可通过血浆一乳汁屏障进入乳汁。连续通过乳汁摄取药
物, 可能会对乳儿产生影响和危害;(每日约800毫升乳汁)
2、影响药物进入乳汁的因素:
• 给药途径
不同途径给药,血中药物达峰值时间不同。乳汁中药物浓度
比血浆中晚30-120分钟
• 药物的PH值
母血PH为7.35-7.45,乳汁PH为6.35-7.30,弱碱性药物易于通
➢ 分子量大药物:不易通过胎盘,如肝素、胰岛素等;分子量较
小的药物容易通过胎盘,如止痛药、镇静药、安眠药等。
➢ 离解程度:
离子化程度低的经胎盘渗透较快。
➢ 与蛋白结合力:药物与蛋白结合力与通过胎盘的药量成反比。
胎盘血流量: 胎盘血流量对药物经胎盘的转运有明显影响
2、用药时的胎龄
➢ 受精后1-2周--孕卵着床前后,药物对胚胎的影响是“全”或
要表现为功能异常或出生后生存适应不良。
受 精 后 8-14 周 ( 孕 10-16 周 ) 仍 有 一 些 结 构 和 器 官 未 完 全 形 成 ,
会造成某些畸形(腭和生殖器);神经系统、生殖器官和牙齿仍在继续分
化(神经系统在孕晚期和新生儿期达高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可表现为宫
内发育迟缓、低出生体重和功能行为异常)
;或动物实验证明有不良作用,但在人类有良好对照组的研
究中未发现此作用。
➢ C类:尚无很好的动物试验或人类的研究,或者动物实验
对胎儿有不良作用,但在人类尚缺乏可利用的资料。很多
在妊娠期常用的药物属于此类
➢ D类:已有证据证明对胎儿有危害,但在孕期应权衡利弊
,在利大于弊时,仍可使用。如苯妥英纳、卡马西平等。
➢ X类:已证明对胎儿的危险明显大于任何益处。如:治疗
痤疮的维甲酸(维生素A衍生物) ,可致胎儿中枢神经系
统、面部及心血管的多种畸形。维生素A大剂量口服。
妊娠及哺乳期常用药物
1、抗生素类药物
➢ 青霉素类:
B类,毒性小,是孕妇及哺乳期最安全的抗感
染药物。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美洛西林等
➢ 头孢菌素类:B类。可通过胎盘,无致畸的报道,孕期可用
停留时间延长,吸收更充分。
2.药物吸收时间延迟
血液动力学改变,下肢血液回流迟缓,影响皮下和肌肉注射
药物的吸收(需快速起作用的药物应采取静脉注射)。
胎儿及新生儿对药物代谢的特点
➢ 胎儿及新生儿肝脏酶系统功能不完善,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的活性仅为成人的1%。
➢
胎儿肾脏发育不全,肾小球滤过率低,药物排泄缓慢,
卵裂期
1
2
胎儿对
致畸物
的反应
胚胎期(周)
3
4
5
6
7
胎儿期(月)
8
4
5
6
7
8
9
中枢神经系统
下肢
心脏
死亡或
正常
上肢
眼
耳
唇面部
上颚
牙
外生殖器
高敏感区
主要结构异常
较低敏感期
功能或/和较小的结构异常
3、药物的剂量及用药持续时间:
➢ 药物的效应与剂量有很大关系,小量药物有时只造成暂时
性损害,而剂量较大时可造成胚胎死亡。
用药与致畸的关系
➢ 畸形主要发生在---器官形成期
➢ 妊娠4个月以后,药物致畸的敏感性降低,对尚未分化完全
的器官(如生殖系统)仍有可能受损;
➢ 神经系统在整个妊娠期间持续分化、发育,故药物的影响一
直存在。
➢ 有些药物对胎儿的致畸作用,不表现在新生儿期,而是在若
干年后才显示出来。如孕妇服用乙烯雌酚致青春期少女阴道
“无”;即自然流产或无影响
➢ 受精后3-8周(孕5-10周)--胚胎器官分化、发育、形成阶段
,胚胎细胞最易受药物影响,发生形态上严重畸形,此期为“
致畸高度敏感期”。
(神经组织于受精15-25日,心脏于受精后20-40日,肢体于受精后24-46日
最易受药物影响)
➢ 受精后9周-足月--是胎儿各器官生长发育、功能完善阶段;主
药物在血或组织内半衰期延长。胎儿对药物的解毒能力低
,其药物排泄主要靠胎盘将药物转运回母体内。
➢ 新生儿肝脏代谢、肾脏排泄功能均未完善, 缺少与代谢
相关的酶, 对药物的敏感性较高, 易产生毒性作用。
影响药物对胎儿不良影响的因素
1、药物的性质
➢ 脂溶性药物:渗透性高,易于通过胎盘;水溶性药物渗透性低
不容易通过胎盘。
过,弱酸性药物不易通过
• 药物的溶解因素
脂溶性强易于通过
• 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影响
结合率高难以通过
• 药物分子量的大小
分子量小于200易于通过
母体对药物的代谢特点
孕期母体对药物的吸收
1.药物吸收更完全
受孕激素影响,胃肠系统的张力和活动减弱。胃肠道排空时
间延迟,但对小肠的吸收功能无影响。使药物在胃肠道内
妊娠期及哺乳期用药
妊娠期及哺乳期用药问题
• 60年代,新药反应停应用(镇静、止吐)---海豹肢畸形(肢体短
小畸形)--引起人们重视药物对胎儿的危害
• 孕期服用过药物孕妇占70%~80%。在新生儿出生缺陷中,有
2%~3%是由于药物引起;还有一半以上原因不明的出生缺陷儿
,可能与药物和疾病的相互作用有关;
母体排出
• 多数药物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也能从胎儿体内再转运
回母体。药物本身的特点和母体胎儿循环中药物浓度的差别
是影响药物转运速度及程度的主要因素
• 胎盘对母血中的药物有一定屏障和解毒作用,可不对胎儿造
成影响。但当进入胎儿体内的药物浓度大、持续时间长,则
会对胎儿产生伤害----器官畸形及功能障碍
腺癌。
2022/3/23
12
美国FDA关于药物在孕期
的分级标准
美国FDA于1979年,根据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经验及对胎儿的
不良影响,将药物分为A、B、C、D、X 五类。
➢ A类:在人类有对照组的研究中,证明对胎儿无危害。包括
多种维生素,孕期维生素制剂,但不包括大剂量维生素制剂
➢ B类:动物实验中证明对胎仔无危害,但尚无在人类的研究
• 目前存在的问题:
孕期及哺乳期患各种疾病需要药物治疗时
--顾虑用药,以致病情加重
--药物选择不合理,造成对胎儿及新生儿的不良影响
如何把握和更好评估母体药物治疗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
妊娠期特点
• 胎盘:胎儿通过胎盘和母体相连,母体血液中营养物质通过
胎盘输送给胎儿生长发育需要。胎儿通过胎盘把代谢产物从
➢ 用药持续的时间延长及重复使用都会加重对胎儿的危害。
4、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
药物对机体的损害与机体的遗传素质有关。
➢ 同样的药物,对动物与动物,动物与人之间有不同的影响
➢ 不同的人因遗传素质不同,对药物反应不尽相同。
如反应停,人比小鼠敏感60倍,比大鼠敏感100倍,狗
敏感200倍,比田鼠敏感700倍。